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御龙九天 >

第147章

御龙九天-第147章

小说: 御龙九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元姬迟早无法坚持。
  金夕立即手牵王元姬,辗转来到后花园。
  这里花草茂盛,倒是鲜有人来。
  “姬儿,不要过度伤心,免得伤及身体。”金夕瞧着手中悲戚小女顿生怜悯,随着悄悄向她的手腕注入行气,护住心脉,以防忧伤过度。
  姬儿一怔,似乎从未听到过金夕抚慰他人,仰起头噘噘小嘴没有出声。
  “站住,这是哀堂,休要调闹!”
  随着一声洪亮的断喝,从拐角处奔出一个男孩,肆无忌惮地跑着,看上去十四五岁的样子,面色白净透着灵气,不过正在咧嘴笑着。
  后面,大步流星踱出一个中年壮汉,器宇轩昂,虎目圆睁,丹有莲结,脚下生风。
  “站住!”
  王元姬见少年扑近,又是一喝。
  “咦?”
  少年的脚步戛然而止,歪头瞧着小姬儿,像是发现从未见过这么俊俏女娃一般,直勾勾盯着不放。
  金夕再生厌恶。
  “人家正在办理丧事,你却如此嬉笑,定不是什么好人!”姬儿说出金夕心中的话语。
  “上儿!”中年人毫不理会金夕,用严厉的眼神呵斥一番小儿,又转向王元姬,“你定是司空之孙,名唤姬儿,对不对?”
  王元姬微微低头,躬身施礼表示恭敬,“是的!”
  中年人一愣,不禁又瞪一眼上儿,再次打量小小元姬,“如此幼儿,却晓得诺多礼数,难得,难得啊。”
  王元姬却是不以为然,“先生曾经教我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说着,也是愤愤瞥一眼上儿,“这是人之常情。”
  母丧,定不喜人欢。
  中年人拿住上儿的手刚要离开,听到这番说辞,立即止身,一抬手弄得上儿嘴角咧动,“你瞧瞧,如此小女即通人情,哪像你?”
  上儿轻哼一声,不满地盯着姬儿,“心中有父母就是,何须如此颓废?”他毕竟瞧出姬儿一脸疲惫,眼角渗透着泪痕,生出鄙夷之色。
  姬儿反唇相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只是心中存有就够吗?”
  一语惊呆中年壮汉,少年也是无地自容。
  男子不得不抬头注视牵领之人金夕,也是冷目打量,透出稍许赞叹之意。
  金夕摇摇头,示意自己不是先生。
  “莫非你就是子雍的府客?”他终于开口问询。
  “不错!”
  金夕淡淡答道,他不关心来者何人,能够踏进侍郎府邸的都是达官高候,即无意结交,也无意探听,不亢不卑对视来人。
  男子下意识后退半步,看来了解眼前府客的厉害,示意上儿引领姬儿一旁玩耍,想要与金夕单独会话。
  姬儿立即会意,微微闪身躲开上儿探过来的手,径自奔到一束花丛旁逗留,上儿则是悻悻地尾随而去。
  “你可是因未婴一事来到侍郎之家?”男子低声盘问。
  金夕审视着来客,双眉微皱,气度非凡,双瞳之中透散着灼人的正气,便据实回答:“正值当日,有人半路暗害王夫人,正巧被我撞倒,才出手相救。”“你可知何为未婴?”
  “不知道!”金夕当然知道,不过懒得道出详情,因为未婴一事死去无数人。
  “可惜啊,”来人万分惋惜,看来没少暗查未婴,随着黯淡自语,“天下究竟有谁谙知未婴,倘若能够阻挡这日死百千的战乱,有未婴也无妨啊……”说罢,意欲转身离开。
  “等等,”金夕听见此语立即提起兴趣,“敢问阁下?”
  这时,中年人方才意识到还未报名,沉声说道,“仲达是也。”
  司马懿?!
  金夕暗惊,这时当朝的大将军,深得兵士爱戴,魏民崇敬,身怀韬略刚正不阿,再看他丝毫没有居高临下之态,心中顿起钦佩,试探道:
  “大将军,相传之未婴,人人得而诛之,难道?”
  “哈哈,”司马懿沉声一笑,“汉初有韩信,纵横天下,也有灭诸国之力,还不是用于高祖刘邦,平定了天下?杀未婴,莫如用未婴!”
  金夕心中豁然开朗,终于见到不杀未婴之官,而且又是堂堂将军,立即从藏宝囊探出复天术,义正言辞说道:
  “大将军,此书也许能够破解未婴来路,天下恐怕只有将军才配得上拥有此书。”
  这一点,他也做不到。
  司马懿身为大将军,自然能够探到天下东海出生的甲寅男婴,也能够得到皇宫的天书竹简,只要他没有杀意,自然是一件幸事,一旦查出未婴,再将囊中的残简赠送不迟。
  司马懿取之术法,竟然毫不言谢,反倒面露难色,踌躇不决,最终还是纳入怀中,两人不再对话同时向少年幼女望去。
  这么一刻两人竟似熟悉,上儿轻轻为婉儿擦拭着眼角,似在劝说着什么。
  司马懿面露微笑。
  金夕脸色一沉。
  “我们不如在这花园再聊一刻?”司马懿转脸过来。
  “不了!”
  金夕才不吃那一套,立即走到姬儿身前,牵起她的小手向主堂走去,将大将军独自一人扔在花苑之中。
  司马懿不禁讪笑。
  此事之后,金夕去掉一块心心结,若有大将军秘查未婴,一定会有结果,也不必再去愁肠挂肚,一心教导尹虎,除此无事。
  作为对金夕的报答,王夫人临终前,将白儿和青儿同时许配给尹虎,这下子尹虎更是振作起来,脸上的酒窝日日高深,修为也是如此,终于迈向玄结,五行草结芽。
  作为彻头彻尾的侍郎府邸侍卫首领,他自此从未离开过王元姬身边。
  就在司马懿离开侍郎公府后,他的将军府突然奔出无数匹战驹,奔往四处秘密寻找未婴之日出生而逃出东海的男婴,寻到之后立即接到将军府,以天简和复天术秘查是否为未婴,结果毫无音息。
  未婴,如同绝迹。
  金夕见司马府一直没有音息,逐渐心慌起来,难道真正的未婴已亡?
  如若如此,遍地横尸的凡世如何搭救,即便无关御龙也是枉费一场心机。
  可是,他隐隐约约意识到,未婴一定关系着御龙,甚至未婴就是龙主之一。
  三年后,王朗费劲周折和心血,突然探出玄机。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未婴真主
  “你几岁?”
  金夕磨破嘴皮子。
  “十二岁!”
  王元姬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俊美袭人,更加上出口成章,温文尔雅,得到无数人喜爱。
  “姬儿应是天下最美的娃娃!”
  “金公子才是呢,从小便见你这般,现在仍是俊俏,丝毫不见老去呢。”
  “哈哈哈,”金夕爽朗大笑,想老也老不得,不禁又念起冰婉儿,“你倒是有几分像姑姑呢。”
  “姑姑?”王元姬歪头细想,没有结果,“哪个姑姑?”她真正的姑姑静元去世时,一丝也没有记忆。
  金夕憧憬地指向天空,“飞起来会疼的姑姑。”
  “神仙姑姑?”王元姬才不相信,抬起手按住金夕的嘴唇,“不得扯谎!”
  两人正说笑着,尹虎疯子一般冲向府门,立即俯身扶过司徒大人王朗。
  王朗年事已高,刚刚被魏帝封为兰陵侯,更司空为司徒之职,在三公之中位置扼要,可是刚刚封侯不久便卧床在家,不知为何突来儿子府邸。
  金夕立即示意王元姬迎接,自己折身赶往侧殿,这么多年对于王朗和逝去的王夫人,均是处于回避之态。
  “不必了!”
  王朗忽然低声说道。
  金夕一愣,探向王朗。
  他走路艰难,面色苍白,双眼几近混沌,不过仍是在儿子王肃等人的搀扶下注目看向金夕,似是要看清一些,老眼微眯,很快被高呼祖父的王元姬打断,祖孙二人迈向正厅。
  行至府邸中央,王朗再停,抬头看向正殿上方,又不断打量着王元姬,从头顶一直看到脚底,面色更加忧郁。
  “咳!”
  急火攻心之下剧烈咳嗽起来,还是紧紧捏住王元姬的手蹒跚而入,自此再也没有离开王肃府邸。
  “司徒大人得的什么病?”金夕见王肃前来,迫不及待问道。
  王肃悲切摇头,“久医未果,愈发严重,恐是年岁太高,体力不济了,看似心中还有着痛楚之事,子雍不敢探问啊。”
  金夕心底一沉,王朗乃是老奉常,善查天象,难道有什么不测之事吗?
  果然,王朗逐渐支撑不住,又是冬月,急令王肃传司马懿将军来府内。
  冷风又至,这是金夕再一次在凡间度过的第十二个冬天,也是感觉最冷的冬日,府邸内败木萧条,微尘肆意,刚刚开口便有白气悠悠,忙碌的下人们也是缩脖捂手,埋怨着此冬严寒。
  很快,司马懿疾速入内。
  身后依然尾随着那个上儿,不过此时已是十八岁,威风凛凛,一表人才。
  金夕暗自赞叹,早已获知此人便是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随同父亲征战蜀汉,屡建奇功,人称智勇小将军。
  司马昭突然发现王元姬与金夕在一起,径直折返而入,手指王元姬问道:“你可还认得我?”
  金夕见司马昭竟越过自身而去,轻咳一声表示不满。
  司马昭即刻退身一步,微微施礼说道:“子上见过府客。”脸上闪动出愧色,见金夕没有生怒之像,再度来到王元姬面前。
  “不认识!”王元姬也是探看一番,摇头不止。司马昭装作不满,立即抬手在王元姬的脸上弹动一下,“没想到那么爱哭的妮子,倒是出落得如此俊美!”
  忽然,屋内鸦雀无声。
  金夕侧脸瞧去,那司马昭又是直勾勾盯着王元姬,王元姬的小脸竟然呈出红潮,两人四目相对,都是蠕动着嘴唇,却抢不出声音。
  “咳!”
  他心中一动,再一次干咳出声。
  司马昭回过神来,急忙返身,口中已是言不成句,“子上要去……探望世祖,司徒祖父!”
  结果,匆匆忙忙赶往正厅的司马昭又被尹虎拦在门外,示意两位候伯有旨,此刻不得任何人入内,司马昭只好局促不安地立在殿外。
  正厅之内,老司徒手把骠骑将军司马懿,老泪纵横:“仲达啊,听闻你正在秘查当年的未婴一事,可有进展?”
  司马懿毫不慌张,微声答道:“世侄无能,几乎探便所有孩童,毫无发现。”
  “不必查了,”王朗近似严命,“也许这世上本无未婴,或者已经亡去。”
  “仲达记下了,”司马懿点头应诺,“世伯大人好生修养,不要再为国事操劳了。”
  “我恐怕不行了,”王朗在司马懿的帮扶下稍稍欠身,依靠在床榻上,“吾朝有你足矣,定要善守天下,老夫还有一事相求,那就是无论发生何事,都要守护好我的子雍和孙儿元姬……”
  “世伯取笑,”司马懿脸色一紧,眼睛模糊起来,“子雍与我情同手足,姬儿如同仲达己出,焉能谈之保全,那是仲达本分之事啊。”
  王朗深知司马懿一言九鼎,立即满意一笑,“子上乃是心胸豁达,定会有所作为,日后要多加提携。”
  司马懿立即俯首。
  父子二人离开后,王朗的病情愈发严重。
  忽有一日,王朗急令王肃回府等候,同时竟然传金夕入内,这是他十二年来第一次单独面见金夕。
  正厅之内异常奢华,此刻却是显得沉闷无比,老王朗气脉低微,老眼昏黄,仰卧在病榻之上,手指一旁木几示意金夕坐下回话。
  金夕毫不客气,一屁股坐下,也不懂得问候几语,等着老司徒问话。
  王朗似是了解此番,径直发问:“金公子,你在府内十二载,全心帮衬王府,有什么缘由吗?”
  金夕摇头,其实是无处可去,“只念姬儿聪慧,闲来无事便一直叨扰。”
  王朗微微犹豫,一字一句再问:“你果真不知未婴一事吗?”
  金夕再摇头。
  “哎,”王朗思忖片刻,似是鼓足勇气说道,“年初,老夫探查天象,就在这府邸之内冲出异象,道之祥气,却不知祥从何来,视为戾气,却觉得府内龙息衍生,细查,”王朗紧紧捏住嶙峋老手,“竟与姬儿有关!”
  金夕一惊,险些从木几上蹦起来,起初还以为王朗探出了四方尊,没想到是王元姬,“不知是何状,姬儿绝无戾气在身。”
  “老夫也是如此劝说自己,可是……可是,”他眼角淌出一颗浑浊老泪,“老夫断定,姬儿便是那未婴!”
  未婴!
  王元姬?!
  金夕再也把持不住,一下子蹿立起来。他当然是喜出望外,这么多年一直以为未婴是男儿,没想到竟然是女儿之身,而且日日不离地就在眼前,那么说王元姬便是那事关安天下之人。
  王朗见状陡生恐惧,口吻中带着乞求,“姬儿虽是未婴,却如何也探不出作孽之像,所以,老夫求你日后还要保全她,不可出现逆变,老夫九泉之下定当感恩……”
  “司徒!”金夕见王朗误会本意,急忙说道,“你可曾见过天书?”
  “当然,”王朗再叹一口气,“丁酉壬子甲寅东海未婴灭三国,看过无数遍,无数遍啊,那是天书,天意如此啊。”
  “司徒,其实不然!”
  金夕血液沸腾,内心狂跳,脸色已经涨红,立即从囊中探出断片天简,恭敬递向王朗,此刻,他觉得能够生出如此孙儿的老司徒甚是值得崇敬,继续说道:
  “这是天书初成之时,被戎族斩掉的后半段,全是为迷惑各国,司徒请看。”
  安天下!
  那是天书至尾,至关重要的三个字,关乎天下的三个字。
  “安……天……下!”
  老王朗取过竹简逐字读出,分明是天书后三字,忽然从病榻上起身,刚要闷呼出声,被金夕搀扶住,他脸色顿现红润,张口结舌看向金夕。
  金夕便把事情始末叙说一番,正是戎族为自保,砍断天简迷惑天下才有未婴为灾一说。
  “收起来!”
  王朗似乎是对天下万民发令一般,铿锵有力,将天简交还金夕,沉声说道:
  “今日乃我最后一日,既然有此天缘,还望金公子居功至尾,护好姬儿,权当是为天下子民,绝非我王氏一族,快,唤来我的孙儿,我的姬儿……”
  王元姬被引入内厅。
  王朗一把扯过未婴小女,紧紧抱在怀里,仰天大笑:
  “哈哈哈,天不灭民,天不灭世啊,我的孙儿,哈哈哈,无论何景,绝不可忘记你的生母,哈哈哈……”
  笑道最后,忽然松开双手,落于病榻之上。
  “祖父”
  王元姬忽然发现异状,上前探查呼吸,哀嚎嘶哑,嚎哭不止,殿外王肃等人疾速冲入内殿,发现王朗已经仙逝。
  是日,仍然是冬月甲寅日。
  应王朗生前严令,官史不得书写逝日,因为他早已知道,去世之日干支与一轮地支对应的十二年前未婴出生之日相同,未敢昭示。
  他若是提早见到天书后三字,一定会着人刻意加上甲寅二字。
  闻听丧讯,司马懿父子急速赶来。
  这次,任凭司马昭如何解劝,王元姬也是长泪不止。
  司马懿暗暗点头,立即调换精兵强将守护王家府邸,严命不可出现一丝差错,似是连府客金夕也不放心。
  王朗去世,对魏国撼动不小。
  魏帝立即令王肃世袭兰陵侯,晋封常侍,加封司马懿为大都督。
  金夕久思不解,为何自己如此“聪明”也未发现王元姬就是未婴,甚至连冰婉儿都殃及进去,恐怕她在也无法探明。
  忽然,想起王朗临终的嘱托,为何提及王夫人,忽然脑海中一亮,拍案而起。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心唯有王元姬
  金夕终于明白:
  王元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