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洪荒之元始本纪 >

第384章

洪荒之元始本纪-第384章

小说: 洪荒之元始本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益以那些被叛军斩杀的功勋修士为例指责叛军,伯益认为功勋贵族为人族立下汗马功勋,结果叛军斩杀,不得善终,人族若不严惩叛军,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为人族征战。
  而启则反驳说,人族的功勋贵族们凭借功劳垄断灵地和灵物等修行资源,其家族子弟又打压其他家族,这才是反叛的根源所在。
  不仅如此,启更一针见血的指出,在近千个量劫的正魔之战中,所有人族修士都在舍生忘死的参战,所谓功勋贵族不过是战争的幸存者而已。那些为人族而战死的修士,他们的后代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的荣誉和补偿,反而还要遭受功勋贵族的那些无功后裔子弟的打压,长此以往,这才是真正的令人心冷。
  启的话打动了人族六大准圣以及部分处于中立的大罗,更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人族的现状,不能让人族在内讧中削弱,所以人族诸准圣决定在人族内部进行改革。


第638章 人族九鼎,夏商更替
  因为人族的内讧导致人族在战后的实力不但没有增强,反而有了倒退,人族五帝和大禹终于决定在人族内部进行改革。
  六大准圣授权大禹之子启在东胜神洲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人族皇朝,以人族皇朝的名义管理东胜神洲。
  准圣法旨降下,大多数人族仙人表示服从。人族仙人虽然多数都是功勋贵族,但是他们也不愿意为了灭不绝的叛军而耽误自己的修行,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他们宁愿放弃自己家族的特权。
  于是,启携大义民心建立皇朝,国号为夏。
  伯益等十余位大罗对此表示不满,他们集合不愿失去权利的功勋贵族,割据四方,拒不合作。
  夏朝建立后,对内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对外进行征服,与不服从夏朝的人族格局势力开战。
  经过百余量劫的战争,夏启连续击败了旧贵族联军,逼迫旧贵族臣服。
  慢慢的,伯益一方势力越来越弱,众叛亲离之下,伯益约战夏启于会嵇山。
  夏启与伯益在会嵇山脉决战,启一举斩杀伯益。
  本来大部分功勋贵族已经臣服于夏启,但是伯益之死却让人族再起波澜。
  伯益乃帝颛顼之后,在正魔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曾斩杀了三位魔道大罗,威望极高,可是却被夏启所杀,令原本已经臣服的旧贵族不满。
  伯益的好友,大罗强者扈率麾下有扈氏一族复叛,多位大罗响应。
  夏启集合皇朝大军与有扈氏联军大战于甘山,史称甘之战。
  有扈氏战败,夏启再次阵斩大罗强者扈。
  接连两位大罗强者陨落,人族六大准圣没有一人出面,这让夏启权威大振,也让其他大罗认识到了准圣的决心。
  终于,人族夺得天地主角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皇朝建立起来。
  夏启登基为王,为表示对天庭的尊重,夏启自称天子,取天庭执掌天意,人族不敢居于天意之前,愿为天之后裔的意思。
  在以强权彻底压服众多旧贵族之后,夏启反而退了一步,以皇朝法律的名义保留了功勋贵族在各自封地内的特权。不过各个贵族的封地面积却小了很多。
  夏启宣布,恢复以前周朝时的五等爵位制。
  最低一级爵位为男爵,封地为一座山峰,为人族立下足够功勋者皆可受封。
  男爵之上为子爵,封地为山峰九座到一百零八座不等,受封要求除了要有相应的功勋之外,道行还必须达到化境。
  子爵、男爵两级贵族陨落后,封地收回,由皇朝派遣官吏管理。
  因为子爵和男爵只封一世,所以这两级爵位属于低阶贵族。
  子爵之上是伯爵,封给人族真仙境强者,封地为一条山脉,伯爵之上是侯爵,封给人族太乙境强者,封地为一个山脉群。
  侯爵和伯爵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对所有灵地的处置权力,对封地内化境以下的修士,侯爵和伯爵可以全权处置,但是封地内的化境修士,侯爵和伯爵无权擅自处理,化境修士若是犯法,侯爵和伯爵要么将其放逐,要么提请皇朝法官审判。
  此外,侯爵和伯爵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册封低阶贵族,当然,册封低阶贵族需要得到皇朝的认可。
  侯爵和伯爵若是陨落,皇朝虽然会收回封地,但是会根据其子孙后裔的道行境界分封低阶爵位。
  侯爵和伯爵能将富贵下传一代,属于中阶贵族。
  侯爵之上是公爵,属于高阶贵族。
  所有人族大罗强者皆封为公爵,封地为一仙域,仙域内一切灵地和大小事务,皆由公爵处置,皇朝概不插手。
  若是公爵陨落,其家族后裔可以继续享受封地权益十八个量劫。十八个量劫之后,封地收回,皇朝对公爵后裔按照道行境界进行分封。
  夏启的五爵分封制,削弱但保留了功勋贵族的特权,亦为人族普通修士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属于两全其美之策。
  对于人族的变化,洪荒各族看在眼里。
  各族强者对人族的分封制度看法一般,认为这不过是拾妖族领主体制的牙慧。
  各族真正关注的是夏启为了收权改革,竟然对立下赫赫战功的大罗强者伯益和扈下杀手,简直是冷血至极。
  要知道。在妖、巫二族,凡是在对外战争中立下战功的族人,绝对不会轻易下杀手,即使是内战不断的妖族,也会放这些功勋族人一马。
  不过各族强者也为夏启的果断而惊叹,人族敢这么做,就意味着人族是一个为了发展而不顾一切的种族,未来的洪荒,必将是人族的天下。
  夏启在建立五爵之外,又分东胜神州为九个部分,是为九州,故而后世称神洲亦为九州。
  从此之后,人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百零八量劫之后,人族人口增长,修士数量激增,连大罗强者都超过了百人,整体实力终于超越了妖族。
  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人族始祖准圣大禹代表人族,取九洲各仙域各山脉之铜,炼制了九件祭天礼器——九鼎。
  九鼎者:豫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冀州鼎、兖州鼎。
  大禹以九鼎盛放各种奇珍异宝,然后举行祭天仪式。
  祭天完毕,天道感应,赐下功德气运,人族终于取代妖族成为新一代的天地主角。
  人族祭天礼器九鼎吸收了部分功德,成为镇压人族气运功德至宝。
  三皇五帝和大禹各自收取一鼎,从此之后,持九鼎者为人族领袖。
  九鼎问世,人族气运大昌,人族共主夏启凭借气运终于一举突破大罗,晋升混元准圣。
  夏启晋升混元准圣之后,决定退位归隐,修行大道。从此人族共主在晋升准圣后退位成为惯例。
  夏启退位后,其子太康继位为天子。
  太康虽然贵为天子,且有大罗天仙的道行,但是威望不足以服众,人族大罗中有志于帝王大道的强者群起逐鹿,欲争共主之位。
  夏启一脉帝族虽然不乏强者,但是也不足以面对整个人族的竞争。在竞争中,夏朝接连陨落了太康、中康、相这三位大罗强者。
  不过夏朝毕竟一统人族多年,底蕴深厚,第五代天子少康临危受命,以联姻、结盟等方式拉拢有虞氏等三皇五帝的嫡系部族,终于压服人族各部,史称少康中兴。
  但是好景不长,三皇五帝大禹等人族准圣认为,皇帝轮流做更有利于人族的发展,所以十大准圣传下法旨,命有虞氏等始祖嫡系部族退出共主之争。
  没有了有虞氏等强大部族的支持,又得知了准圣法旨,夏朝帝族心灰意冷,诸位大罗归隐,率大部分族人退入自己的封地。
  大夏天子少康虽然有机会归隐,但是为了尽帝王之责,率部死战,最终陨落。
  少康之后,夏朝帝族一脉的太乙境仙人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等相续继天子之位,苟延残喘的为大夏皇朝续命。
  夏朝帝王发陨落后,其子桀继承夏朝最后的气运,证就大罗,与人族众强者相争。
  此时的桀因为目睹了从夏启的繁荣鼎盛到夏发的衰败,绝望之下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率领幸存的帝族疯狂的攻击各方势力,所过之处生灵灭绝,引起人族公愤。
  最终,帝窖的嫡系后裔,子姓一族的成汤集合人族各部,于鸣条山击败夏朝大军,并斩杀桀于南巢山。
  夏启退位之后,历经上百量劫的战乱,人族终于在成汤的率领下建立起第二个大一统的皇朝——商朝。
  商朝开国君王成汤在建国二百三十四量劫之后,借皇朝气运晋升准圣,成为人族第十一位混元准圣。
  因为天子晋升准圣后要退位让贤,成汤担心商朝会步夏朝后尘,所以在突破大罗之前留下了一系列的预防手段。
  首先,成汤和人族子姓帝族之外实力最强大的四大部族结成联盟。
  这四大部族为人皇轩辕黄帝一脉的姬姓部族,地皇神农炎帝一脉的姜姓部族,天皇太昊一脉的崇姓部族,以及帝颛顼一脉的鄂姓部族。
  成汤册封四大部族族长为四大伯候,统领四方诸侯,并且和他们约定,商朝帝族嫡系子弟,必娶四大部族的嫡系女子为正妻,帝族嫡系女子必嫁四大部族嫡系子弟。
  其次,为了保住商朝子姓帝族的元气,成汤规定,在他之后,子姓一族所有大罗不得做天子。商朝天子全部由帝族的太乙境仙人继位,若天子证就大罗,在九量劫内必须退位让贤。
  成汤此举大有深意,他想的是,万一商朝社稷难保,子姓一脉的大罗也随时可以抽身而去。
  最后,成汤命令,商朝天子要不断发起对妖族占领区域的征服战争。
  东胜神洲并不全属于人族,还有一百多个仙域的地盘被妖族大圣无支祁占领。
  虽然现在人、妖二族已经停战,但是小范围的冲突也是可以包容的。
  商朝天子若只有太乙道行,他们发起的战争也就只会局限在太乙层次。这个层级的战争,不但不会引发人妖二族的大规模冲突,更可以转移人族内部矛盾,还能起到练兵的作用。成汤相信喜欢在战争中成长的妖族也会愿意和人族进行这场默契的小规模战争。
  留下了这些后手后,成汤开始闭关修行,在晋升准圣后出关退位。
  成汤之后,武丁等太乙境仙人相续继天子位,统帅人族和妖族鏖战,多位天子陨落在对外的扩张战争中。他们虽然战死,却为大商皇朝赢来了无比的威望,稳固了商朝的统治。
  商朝和人族在战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终于,商朝天子之位传到末代帝王帝辛一代。
  (本卷终)


第639章 六圣议封神
  三清神国,昆仑山,玉虚宫。
  太上、元始、通天、女娲、接引、准提六位圣人分坐在上,南极长生大帝站在下方。
  “小儿真王所说,各位道友怎么看?”元始问道。
  “此事与吾妖族还算有利,本座没有问题。”女娲道。
  “接引道友,准提道友,你们兄弟呢?”元始问道。
  “道友已经说了,此事事关天庭运转,本座还有什么好说的。”女娲淡淡的道:“反正洪荒大局本就是你们神族说了算,你们五个只要商量好了就行,还用考虑本座意见吗?”
  元始笑道:“女娲道友这话就有些重了,道友毕竟是洪荒圣人,妖族和人族共祖,洪荒任何大事,还需道友点头才好。”
  “那本座反对此事,难道道友你就不做了吗?”女娲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此事本座就持反对意见好了。”
  元始微微一笑道:“还请道友顾念苍生不易。”
  “哼!元始,吾知你的元始帝王圣道最擅以势压人,你以天下苍生压吾,不过就是为了你的圣道罢了。”女娲道:“但是你别忘了,亢龙有悔,过犹不及,吾等着你盛极而衰的那一天。”
  “谢道友提醒,上九亢龙有悔,这本是吾智慧大道至理,吾一日不敢或忘。”元始笑道。
  “那我等着。”女娲说罢,站起身来,蛇尾一摆,身形已经不见,玉虚宫中只留下她的一句话:“此事你们五个看着办吧。”
  见女娲离去,元始苦笑一声,望着接引和准提道:“二位道友怎么说?”
  接引和准提相互望了一眼,接引道:“元始道友,你我相交无数岁月,既然你开口了,当然没有问题。”
  “那就好。”元始笑道。
  “不过吾兄弟二人也有一事相求,还请三位道友助吾等一臂之力。”接引道。
  “道友但讲无妨。”通天道。
  “吾兄弟虽然成就无上圣位,但是这圣位的获得却是欠下了天道因果,这天道的因果不好拖,所以希望三位道兄能够助吾等快些了结因果。”
  “道友想怎么做?”通天问道。
  “吾以为,刚好借助真王小侄之事,了却此事。”接引道:“就不知三位道友是否舍得借人一用。”
  “接引道友,你也说了,你我相交无数年月,你们兄弟的事情,就是吾的事情,更何况此事对小儿辈也是好事。”通天道。
  这时太上开口了:“到时本座亲自将人给你们送去。”
  “那就多谢了。”接引和准提得到太上和通天保证,站起身来谢道:“那吾兄弟就静候佳音了。”
  接引和准提拜谢离开,三清起身相送。
  待接引和准提离去,元始对一直站在那里的真王道:“你的事没有问题了,你回去以后,宣告天下,封神之事正是启动,凡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
  “孩儿尊旨。”玉清真王道:“只是阐教的诸位师兄弟那里,怕是不好说话。”
  元始冷哼一声道:“帝王尊严岂能亵渎,既然他们犯了错,就应该有所惩罚,吾会亲自为他们设下杀劫,能不能渡劫,就看他们自己的运道了。”
  “父神,各位师弟都是性情中人,并非有意冒犯天庭尊严,还请父神原谅他们一次。”真王惊道。
  “他们虽然是你的师弟,但是也要分尊卑上下。”元始道:“此事你不用再管了,退下吧。”
  “是。”真王只得退下,心中却是颇为后悔。
  通天望着真王离去,道:“二哥,你那阐教十二弟子修行不易,仅仅是言行上的冒失,你就降以杀劫,是不是太过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元始道:“三弟,为兄心意已决,你不必再劝。”
  “二哥!”
  “好了,就这样吧,大哥,三弟请回吧。”元始道。
  通天还要说些什么,太上眉头微皱,望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通天会意,二人离开玉虚宫。
  出了昆仑山,通天道:“大哥,自从二哥晋升圣境中阶,吾心里越来越不安,总感觉不对劲,可又说不上哪里不对。”
  “我也有这种感觉。”太上道:“我感觉你二哥越来越像天道了。”
  “天道?”通天一惊。
  “天道至高无上,无善无恶,至善至恶,无公无私,至公至私。”太上道:“这和元始的现在何其相似?”
  通天惊呼道:“二哥的元始圣道本就脱胎于天道,修炼到至高境界时,岂不就是第二个天道?”
  太上没有说话,通天也沉默了。
  …………
  却说女娲回返娲皇宫,心中犹自不满,那天庭玉帝张自然,因为天庭神职大量空缺,政权无法运转,求到元始面前,元始为了帮自己的儿子,请来五圣,名为商量,实为最后通牒,逼迫各族派人进入天庭,供其子驱使。那神族本来就人丁稀少,不堪驱使,那么需要进入天庭的,除了人族不就是妖族吗?张自然有人族身份,人族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