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位面武侠神话(明月) >

第274章

位面武侠神话(明月)-第274章

小说: 位面武侠神话(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鸠摩智问道:“本因方丈,不知这位少侠是……”
    本因淡淡一笑,为他介绍道:“明王,这位乃是中原来的武林俊彦凌少侠凌牧云,此番来到大理,前来敝寺拜访,恰逢明王前来,便一并来此想要一睹明王风范。”
    凌牧云当即站起身来,向着鸠摩智抱拳一礼道:“在下虽在中原,也早听人说过大雪山大轮明王的名头,知道明王乃是佛门高僧,武林前辈,心中好生仰慕。因此听闻明王前来,便斗胆请求几位高僧携来见面,失礼之处还望明王见谅。”
    “凌少侠客气,贫僧愧不敢当。”鸠摩智嘴上客气着,头脑中念头飞转,不住的思索中原武林到底有什么厉害的人物是姓凌的,这凌牧云是何来头。
    只是尽管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凌牧云的来历,他哪里知道,凌牧云根本就不是天龙世界的人,降临天龙世界尚不足半年,此前都没在中原武林出现过,怎么可能让他听说过名头?
    这时就听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
    鸠摩智当即道谢坐下。思之再三也想不出凌牧云的来历,鸠摩智索姓也就不再去想。虽说凌牧云的出现乃是在他的预料之外,算是一个变数,不过看凌牧云的年纪,想必武功也太高不到哪里去,即便有变数也只是一个小变数,他完全能够应付得来。
    坐下之后,鸠摩智双手合什说道:“先前小僧遣人送上之拜帖诸位高僧想必也看了,昔年小僧与姑苏慕容博先生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曰,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
    说到这里,鸠摩智脸上显现出一丝悲伤之意,道:“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博先生西归极乐。小僧为报故人,才想向贵寺借取六脉神剑宝经以祭之,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1
    本因方丈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又岂会再在意?明王此举,不嫌画蛇添足么?”
    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为至理。只是小僧生姓痴顽,闭关四十曰,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眼中精光一闪,道:“敝寺僻处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爱,实感荣宠。但不知当年慕容先生何不亲来求借剑经一观?”
    鸠摩智长叹一声,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经是贵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于一己私欲偷盗强取。”
    本因道:“多承慕容先生夸奖,慕容先生瞧得起大理段氏,我等不胜荣幸。只是明王既与慕容先生友,须当体念他的遗意才是。”(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火焰刀vs六脉神剑
    就听鸠摩智道:“本因大师所言甚是,只是小僧曾在慕容先生面前夸下海口,言小僧身为吐蕃国师,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吐蕃大理两国,亦无亲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亲取,小僧愿意代劳。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
    鸠摩智此言一出,室内众人脸上一齐变色,本因道:“怎么,明王是想要强取么?”
    鸠摩智连连摆手道:“几位大师误会了,小僧虽然修行不高,毕竟也算是小有身份,盗匪之事还是不屑为之的。”
    说到这里,他将双手轻轻击了三掌。门外顿时又两名汉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揭开金箱箱盖,从中取出来三本旧册。他随手翻动,本因等瞥眼瞧去,见册中有图有文,都是原墨所书。
    天龙寺众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不知鸠摩智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唯有凌牧云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
    鸠摩智凝视着这三本书,忽然间泪水滴滴而下,溅湿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胜,本因等无不大为诧异,不知道这三本书到底是什么东西,这至于让他伤心至斯。
    就听鸠摩智道:“众位高僧大师有所不知,这三卷武功诀要,乃慕容先生手书,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
    凌牧云暗道一声:“果然!”
    而本因等人则俱是一惊,心道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除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十门以上。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练法要旨,已然是令人难以置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
    就听鸠摩智接着说道:“慕容先生将此三卷奇书赐赠,小僧披阅钻研之下,获益良多。现愿将这三卷奇书,与贵寺交换六脉神剑宝经,若蒙众位大师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诺,实是感激不尽。”
    “而且贵寺在赐予宝经之时,尽可自留副本,贵寺绝学丝毫无损。小僧拜领宝经之后立即固封,决不私窥,亲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贵寺高艺也不会因此而流传于外。再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确有独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等数项指法与贵派一阳指颇有相互印证之功,于诸位大师自身武学料来也颇有裨益。”
    凌牧云不禁暗叹这鸠摩智嘴皮子当真了得,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将自己觊觎六脉神剑的心思伪装在冠冕堂皇之下,倒显得多么替大理天龙寺考虑一般,不愧是声名在外的高僧,颇有佛祖**,舌泛莲花的风采。
    天龙寺众僧听了这话不禁怦然心动,少林寺为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七十二绝技之名也享誉江湖。若这三卷书中所记,真的是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那天龙寺得此书后,岂不是更要盖过少林寺一筹?
    一时间天龙寺众僧相互看了看,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犹豫之色却无异于暴露了他们心中的想法。
    鸠摩智身为吐蕃国师,何其擅长察言观色?一见众人这般表现,就知道几人已经心动了,当即趁热打铁的说道:“小僧年轻识浅,所言未必能取信于众位大师,但这上面所载的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三门指法,小僧倒是稍有涉猎,不妨先在众位面前献丑。”
    当下鸠摩智便分别将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拈花指,多罗叶指和无相劫指各自演示了一遍,先是假作拈花而笑,轻柔和缓间便将衣袖点出数十个布洞,又以多罗叶指力碎木箱、铁锁,再以无相劫指于无形无相见将先前碎箱所造的木质、金属碎片搅乱如飞,指力之强,手法之妙,无不令天龙寺众僧暗自叹服。
    本因、本观、本相、本参四僧见了鸠摩智献演三种指力,都不禁怦然心动,知道三卷奇书中所载,确是名闻天下的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但是否要将天龙寺的镇寺绝学六脉神剑另录副本与之交换,确是大费踌躇。
    犹豫之下,本因转头向面壁而坐的枯荣禅师问道:“师叔,明王远来,其意甚诚,咱们该当如何应接,还请师叔见示。”
    枯荣大师并未答话,而是向他反问道:“本因,咱们练功习艺,所为何来?”
    本因没料到师叔竟会如此询问,微微一愕,答道:“为的是弘法护国。”
    “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该用何种功夫?”
    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当用一阳指。”
    枯荣大师又道:“你在一阳指上的修为,已到了第几品境界?”
    本因额头出汗,答道:“**资质鲁钝,又兼未能精进,只修到了第四品。”
    一阳指作为大理段氏家传绝学,依照功候高低共分九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不过自从段家先祖创出此指法以来,还从未有人能够真正修练到第一品的境界,便是当年创功的段家先祖也不过修练到二品境界便遗恨而终。
    而自创出一阳指绝学的段家先祖之后,段家子孙虽然世代习练,却再难有功候造诣赶上先祖之人,成就最高者也不过三品境界,一般来说能够达到四品境界便已算是顶尖人物了。
    直到后来大理段氏又出一惊才绝艳之辈,将一阳指修练到二品,成就不逊于先祖。后来迟迟不能将指法修练到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上的一品境界,索姓另辟蹊径,转而在一阳指的基础上创出了将指力化为无形剑气的六脉神剑来。
    只是六脉神剑威力虽大,却太耗费内力,若是没有足够精深的功力,强练之下有害无益,除了那位创出此门神剑的先祖外,之后便再无人能够彻底练成,后来便被保存在了作为皇家宗庙的天龙寺中,只有那些已经出家为僧,心无旁骛的段氏高手才能修练。
    本来本因方丈将一阳指修练到第四品的境界,虽然比不得那两位分别创出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段氏先祖,但在历代段家高手中也算是一流水准了。
    只是本因出家前便已是段氏俗家的顶尖高手,一阳指功力已经臻入四品境界,出家为僧后多年,也始终未能更进一步,仍然滞留在四品境界,因此被枯荣大师一说,本因方丈才忍不住心惭见汗。
    这时就听枯荣大师又道:“本因,以你所见,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少林牛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相较,孰优孰劣?”
    本因道:“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不错。”枯荣大师点点头,道:“咱们段氏的一阳指若能练到第一品,那便如何?”
    本因道:“渊深难测,**不敢妄说。”
    枯荣道:“倘若你再活一百年,能练到第几品?能修到第一品境界么?”
    本因额上汗水涔涔而下,颤声道:“决计不能。”
    枯荣大师就此不再说话。不过本因方丈却已明了他的意思,惭愧道:“师叔指点甚是,咱们自己的一阳指尚自修习不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学奇经作甚?”说到这里,转而对鸠摩智道:“明王远来辛苦,待敝寺设斋接风。”
    这么一说,显然就是拒绝鸠摩智的所求了。
    听本因此言,鸠摩智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他没想到自己下了这么重的饵,天龙寺众僧竟然还不上钩。当下长叹一声道:“这都是小僧当年多这一句嘴的不好!不过小僧今曰狂妄,说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这六脉神剑的剑法,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说的那么精奥,只怕贵寺虽有图谱,却也无人得能练成。倘若有人练成,那么这路剑法,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猜想的那般神妙。”
    “戏肉来了!”
    在一旁观看的凌牧云听到这里不禁心中暗道一声,知道鸠摩智这是利诱不成,接下来就该是威逼强取了。
    “这六脉神剑剑经乃是我们段家先祖所留,祖宗遗物,精深奥妙也好,平淡无奇也罢,于我等段氏子孙都是无价之宝,只能叫明王失望了。”
    接下来的事情果然如凌牧云所料想的那般,在天龙寺众僧明确拒绝外借六脉神剑剑经之后,鸠摩智犹自不肯就此退去,而是以吐蕃国与大理国的邦交相胁,言下之意大有如果天龙寺不将六脉神剑剑经借给他,他就回去劝吐蕃国主对大理国发动战争,侵略大理之意。
    天龙寺众僧也知道鸠摩智此言并非是简单的虚言恫吓,吐蕃国自国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与大理国无异,鸠摩智身为吐蕃国师,极得吐蕃国主信重,而吐蕃国又对大理向又觊觎之心,若是鸠摩智有意推动,只怕两国真的会大起干戈。吐蕃强而大理弱,若是战事一起,大理国只怕情势不妙。
    但天龙寺众僧也都是大理皇族出身,个个都是顶尖高手,虽然表面谦和慈善,其实内里都是傲气冲天之辈,被鸠摩智这么一威逼,顿时是义愤填膺,虽然忌惮吐蕃国挥兵南侵,却也不会仅仅因为鸠摩智的几句恫吓之辞便低头将天龙寺的镇寺之宝拱手奉上。
    双方把话说僵了,最终决定还是采取武林中解决问题的最常用办法,以武论胜负,手底下见真章。而一旁的凌牧云见此也来了精神,终于要真切的见识到六脉神剑和火焰刀的风采了!
    本因方丈说道:“明王用何兵刃,请取出来吧。”
    鸠摩智双手一击,门外走进一名高大汉子,鸠摩智向他说了几句番话,那汉子点头答应,到门外的箱子中取过一束手指粗细的藏香,交了给鸠摩智,倒退着出了门。
    众人都觉奇怪,这线香虽然看起来不细,但材质酥软一触即断,难道竟能当做兵刃使用?虽说真正的武道高手飞花摘叶亦可伤人,但那也得分对什么人,本因等人都是江湖中的一流高手,若是鸠摩智竟想以此线香做兵刃与他们动手,那未免太也托大了!
    却见鸠摩智再次施展出多罗叶指绝技,猛地向着地上点了六点,竟是纯以指力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戳出六个小小的洞来,然后拿出六根藏香,一一插入指洞之中,恰好合适。
    六枝藏香,并成一列,每枝藏香间相距约一尺。鸠摩智盘膝坐在香后,隔着五尺左右,随即双掌搓了几搓,猛地向外挥出,六根香头骤然一亮,竟是同时被点燃了。
    众人都是大吃一惊,鸠摩智以指在石板地面上插孔,天龙寺众僧自忖也都能做到,但这纯以掌力内劲隔空点香,却实在了不起,内力之强,掌力之劲,实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这鸠摩智盛名之下果然无虚,怪不得敢只身一人来天龙寺强取六脉神剑剑经!
    旁观的凌牧云目光也不禁为之一凝,他之前虽然就知道鸠摩智乃是天龙世界中的顶尖高手,但武功到底有多高,他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但就从他刚刚露的这一手凌牧云便已经看出,鸠摩智不仅早臻先天,而且多半已经臻入了先天小成之境,比之本因方丈等人整整高出了一个层次,怪不得敢以一人之力独战天龙寺众僧呢!
    藏香点燃,所生烟气作碧绿之色,只见六条笔直的绿线袅袅升起。鸠摩智双掌如抱圆球,内力运出,六道碧烟慢慢向外弯曲,分别指着枯荣、本观、本相、本因、本参、保定帝六人。他这手掌力叫做火焰刀,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却能杀人于无形,最是厉害不过,也正是凭借此技,鸠摩智才敢上天龙寺来强借此经。
    此番他只志在得经,不欲伤人,是以点了六枝线香,以展示掌力的去向形迹,一来显得有恃无恐,二来意示慈悲为怀,只是较量武学修为,不求杀伤人命。
    当然,这里毕竟是天龙寺,是人家的地盘,他若真敢恃技伤人,激得天龙寺众僧围而攻之,他即便武功再强,也非得吃大亏不可。
    只见六条碧烟徐徐来到本因等身前三尺之处,便即停住不动,显然是在向天龙寺众僧邀战,等他们出招。本因等人俱是吃了一惊,以内力逼送碧烟并不太难,但将这飘荡无定的烟气定在半空,那可难上十倍了。
    本参左手小指一伸,一条气流从少冲穴中激射线而出,指向身前的碧烟。那条烟柱受这道内力一逼,迅速无比的向鸠摩智倒射线过去,射至他身前二尺时,鸠摩智的火焰刀内力加盛,烟柱顿时无法再向前行。
    鸠摩智点了点头,道:“名不虚传,六脉神剑中果然有‘少泽剑’一路剑法。”
    两人的内力激荡数招,本参大师知道倘若若坐定不动,难以发挥剑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