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左财右福 >

第80章

重生左财右福-第80章

小说: 重生左财右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众人只顾眼红,都没有发现,林锐祥这些天又要操心棚里,又要操心家中鱼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精神也差了许多。

    这次出鱼,林锐祥进帐两万多,多半年的努力终于见了成效,高兴之余又在打算盖厢房的事儿。这鱼苗子即然是个赚钱的营生儿,以后发展的重点当然要转向鱼苗子,大棚那里么,如果忙不过来顾个人去照顾也是可以的。

    现在鱼苗子养在家里也不是个长远的事儿,还是需要再加盖厢房的。但林锐祥估摸了一下,现在院中已有一个厢房,再加盖一个,虽然院中晕窄挤,也算是能走得开人。但问题在于,养鱼苗的数量还需要再扩大,就算再加盖一间厢房,也是不够用的。

    要说光这两间厢房吧,其实赚头也不少,但村中人现在都眼巴着他家的鱼苗,到时给哪家,不给哪家都不好,这问题倒一时真难住了林锐祥。

    这回倒是李素云出了个主意,那厢房盖好之后,是个平顶的,到时在厢房旁弄个楼梯出来,房顶上再弄个保温的板屋,不就有空间了?这样两间厢房变四间,还愁什么地方不够的??

    主意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在果元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家中想要加盖第二层房子的话,首先要取得后屋的同意,也就是说,如果这家的后屋怕这家盖二层之后影响光照不同意加盖,那么想盖二层的这家,是不可以盖的,即使动工了,后屋的人也可以找村委来强制拆除的。

    如果想在厢房上加盖板屋,虽不住人,但也算是二层,只不过因为厢房在主屋前面,影响光照也只会影响到林锐祥家,不会影响到后屋的光照。再说林家与后屋孙家不但是邻居也是地邻,关系一向也不错,或许去问一问他们会同意也说不定。

    于是,这天饭后,林锐祥提上两斤水果,就去了孙家串门子。

    后屋孙家住的是五十多岁的两口子,家里两个女儿,大的一个三十了,脑子不太好,傻傻呆呆的,有上门说亲的不是残缺就是脑残,老两口怕傻女儿嫁去了被欺负,所以不想叫她嫁出去,干脆留在家里让老两口养活着,若是老两口没了,就让二女儿养着。

    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取了他家女儿就得多出一个要养的老人,所以二女儿二十五六了也是没找到合适的人家。为了多给两个女儿留些钱,老两口也是整日里拼死拼活的,能在田里多留一分钟就决不提前回家。孙家两口子现在也在养鱼,刚出了鱼赚了不少钱,正处在高兴劲儿上。

    林锐祥提着水果上了门,与老两口客气了一番,便说明了来意。怕两口子不愿意,又分析了不会影响光照的事,又讲,如果不盖厢房,那鱼苗子不够村里人用,说不准哪家就抢不上,话语间把‘抢不上’的这家把孙家也包括了进去。而如果孙家愿意让自家盖厢房,那以后鱼苗肯定先紧着孙家用,而且价格上也可以给些优惠。

    林锐祥讲到想盖厢房但不会影响自家光照时,两口子还在犹豫,但当他讲到鱼苗子有关的事情时,两口子就动摇了。那抢鱼苗子的场面他们离得林家这么近,不是没见过,村里人就差把他家拆掉了,最后没抢到的那三家,那神情那动作,跟家里死了人似的,两口子想想都后怕。

    如果他家盖了厢房,自家肯定得沾些光,好苗子要先留给自家的。而如果不盖厢房,他的鱼苗下一批还是不够村里人抢的话,那指不定这没抢到的就轮到了自家。还有一个问题,那林锐祥家盖不上板屋,是自家不同意的原因,到时鱼苗子不够,抢不上的那些人家儿,还不得把怨气撒到自已家头上来??那到时自已老两口还不就成了全村儿的公敌啦?那二女儿嫁人的事儿可就更没着落了。

    老两口在厨房里商量了半天,终于出来答应了林锐祥家盖板屋的事。

第一百四十九章风景秀丽,毛山村

    第一百四十九章风景秀丽,毛山村

    林锐祥家的板屋很快就盖好,里面养着一些挑出来的种鱼,四间板屋可出的鱼苗数可想而知,供给全村人使用也是绰绰有余。

    余出来的量在张平那里恰好能消化得完,也算是物尽其用。

    果元村的泥鳅出棚之后,村民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积极的准备着下一次养鱼。而村中那些这次没参加养鱼的农户们也眼馋的很,纷纷到村委要求也要改大棚。牛善光统计了一下,全村只要是在家务农的农户,这次全部都来村委报了名,如果都养起了泥鳅赚钱,那果元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泥鳅养殖专业村了’。不过牛善光并没有急着叫这一部份农户也养上鱼,而是不急不徐,叫他们先在村委中学习。

    牛善光毕竟是个书记,头脑是个活泛的,要是全村的农户都挤在一批上养鱼,那出鱼时也是同时出的,到时一下子卖,鱼多价格低不说,忙起来也要忙死人,平时不出鱼时,市场上价格再高也只能眼馋着。所以他想,正好借这次农户们重新报名,错开村中农户养鱼的时间,让第二批在第一批之后一个月再养鱼。

    这样时间一错开,出鱼的时间和数量就平均了,价格也能提上来,也能时时的供给商户们的需要,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给第二批农户学习,倒棚和改棚之用,算是一举三得,牛善光每天都乐滋滋的,感觉自已这村支书当得是越来越称了。

    果元村养鱼发了财的消息叫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和村委们也个个都眼红了起来,他们村若是这样干上几年,那经济不只是翻几翻的问题了,到时这个经济最落后的小村,可就是他们仰目而不可超越的对像了。

    其它的村委一合计,这样可不行。市里虽然下了文件,养殖有扶助补贴,但他们几个村子,大半的地都卖出去盖厂房了,再上哪儿弄地来养殖?于是只好将村中的地再卖一部分出去,以期多收些地租,多少提高一下村中经济。

    而果元村一出完鱼,就已然五月中旬了,林沛沛早就约好了李素云的弟弟李素天,要带‘陈朝夕的亲戚’去他们村看场地盖养猪厂的事,鱼一出完,她就请了个假,从劳务市场雇了个人冒充‘陈朝夕的亲戚’,带着一起,跟李素云去了她的娘家,毛山村。

    林锐祥因为忙着要在家中盖板房,还要照顾挑出来的新种鱼,实在脱不开身,所以只要叫李素云陪着去了。而林沛沛雇的这个人,一天五十块虽少了点,但管吃,还带着到郊区旅行,啥都不用做,话都不用说,也算是个好活儿了。

    林沛沛,李素云,张刚(就是雇来的人)一行三人坐车转车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有些偏僻的毛山村。毛山村离市中心其实并不远,如果自驾车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距离,但因经济落后,所以显得偏僻老旧了些。

    到了村头儿,腿伤好了的李素天早就守在那儿等着了,见三人下车,忙迎上去,客气的握住张刚的手:“你好,你好,张总,您总算来了。”

    张刚有些迷茫的望望林沛沛,见她朝自已眨眨眼,点点头,于是转头也朝李素天眨眨眼,点点头,就是不出声。

    这是林沛沛跟张刚定的暗号,怕他一张嘴再说漏了什么,所以不允许他开口说话,要怎么做看自已的眼神就行。没想到张刚也是个有眼力介儿的,一看就明白。林沛沛见张刚点了头,忙又道:“舅舅,这是我老师的亲戚,不太爱说话,走吧,咱们先去村中看场地吧。”

    “中,中。”李素天又朝张刚笑笑,便带着三人先绕着全村儿转了一圈。

    毛山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经济状态,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出不去的就在家养牛养猪,但又因近年猪肉价格一直不高,所以也没什么人养猪了,大多数都转而养起了羊,鸡之类。毛山村的地很多,人均占有量相当于果元村的三四倍,但较贫瘠,全部种着各种应季的庄稼玉米小麦之类,一片又一片的连成一块,让人大感土地资源的浪费。

    林沛沛看好了一块倚着山角的地,那里靠着水塘,土也肥沃些,就不用担心猪草之类的了。而且这块地方比较平整,又在山角,平时没事赶着猪上山缎练也方便。嗯,林沛沛想要建的并不是一普通的养猪场,现在猪肉价格那么低,即使几年后开始上涨,她这点家底也耗不起那么长时间。

    她要的是环境干净,不**饲料,每日上山缎练,完全生态环保又好吃的猪肉。这种猪肉,可以像牛善光那样请电台来采访,喂猪的车间可以完全开放,让人们看见这猪的饲养过程,他们就会更放心的食用。这样,可以提高价格,专门供给家中经济比较富裕的家庭食用,前景也是相当好的。

    等再过一年,猪肉价格开始上涨之后,再扩建也不迟。

    但当林沛沛问及这块地时,李素天竟道:“这块地啊?已经被人买走了。这块,连着那块儿,这一片儿都被买走了。”李素天指划着山角的这块地以及周围的一片地。

    “买走了??”林沛沛讶然转身,毛山村这么落后,五年之内不会有大变化,从没听说有被人买走的地,直到八年后才被规划开发,成了个旅游的景点,到林沛沛穿越之时,毛山村的景点虽才建成两年,但经济已经飞速的发展了起来,远远超过那时的果元村的。

    怎么会被人买走呢?那人买这么一块贫地又有什么用?除非……可是,他又不知道毛山村还可以开发成景点的事。林沛沛捏着下巴顺口问道:“是什么人买了呢……”

    “嗨,就是那个王维麻”李素天嗤着鼻子摆摆手:“我看就是钱多烧的,在这扔钱玩儿呢。也对,中了那么多个亿,不这么花,哪能花得完?”

    “王维?中彩票那个王维?p市的?”

    “嗯,就是的,中了几个亿那个,还中了两次,狗屎运都叫他交上了。”

    王维……林沛沛心中一骇,买下这块地的竟然是他?难道他真的也是那个世界来的人?是了,应该是的,所以他知道彩票号,也知道毛山村将会成为一个景点。因为他选的那片地,就是毛山村景点的重点之处。

    看来得躲着他些了,本来还想从这人手里把地买回来,现在看来,还是算了,毛山村地多,还是重新找一处好了。唉,红珊什么时候能来,赶紧问问这个王维是怎么回事。

    林沛沛与张刚在没被王维买下的地中,挑了一块距山最近的,虽离水有些远,但草的长势也还算可以,要是实在不够,就只能叫李素天上山割草了。

    地址选好后,李素天将三人请进了自已家中,吃午饭。李素天家院子不大,主屋三间分两个门,是毛房,就是盖好不加外皮,砖头都红通通的露在外面那种。院中东面盖着牛棚,西面盖着厢房,紧靠着厢房又盖了猪圈,叫人囧的是,家中根本没有厕所,想解急了就去猪圈中……

    那三间主屋一个门里是厨房,另一门有两间房,一间堂屋,用布帘隔开,一面放着务农和下鱼用的杂物一面摆着一张饭桌,另一间是卧室,到处都露着砖墙,顶棚也没拉,抬头就可以看见屋脊顶,吓人的很,地面也是土地面,没有砌砖也没有铺水泥,凹凸不平的,走在上面再加上那惊悚的屋顶,很是怪异。

    里屋李素天的妻子正在喂奶,几人也不便进入,便在堂屋里坐了,李素天倒了茶,又端了些妻子事先做好的花生饼,招呼几人吃:“来来,吃,这月饼香甜,好吃着呢。一会儿孩儿吃饱了,她就给咱做饭。今儿特地准备了几个好菜。”

    李素云站起身来:“算了,叫她在那儿喂奶吧,菜放在哪,我来好了。”

    “不用不用”李素天按下姐姐:“一会儿你帮看孩子就行,菜都准备好了,直接下锅,也没什么好忙活的。”

    这时,林沛沛朝张刚眨了眨眼,他顿了顿,张嘴道:“叫你这么忙活,真是不好意思。”

    见这个自见了面就没说过话一直由林沛沛代言的不爱说话的老总终于说了话,李素天激动地手都有些抖,险些将手中茶都洒了出来:“没什么,没什么,以后还要仰仗张总呢。我先去把几个我能做了的菜做了,你们聊着,哈。”说着,走出了门去。

    不一会儿,李素天妻子从里屋也出来了,把小孩儿递给李素云,便进院子打水洗手,做饭去,把李素天换了回来。

    李素天回了来,又招呼着几人吃喝,不一会儿,菜也上来了,也都是些土家菜,但在毛山村儿里算得上是好菜了。炖家鸡,萝卜豆腐,烧鱼,还有几个清炒小菜,主食是特地出去买的白花花的花卷。

    几人就着堂屋里的小饭桌吃了,又商量了一下场地费用和用料的问题。

第一百五十章养猪,不求量

    第一百五十章养猪,不求量

    李素天是个会修房的,他的腿就是上屋修房不小心掉下来才摔到的。所以他对建养猪厂所需的用料很是熟悉,他道:“如果在那块地建的话,那块面积,用砖大约要七千块钱,水泥之类的么,总价也得在个七八千,如果再加上人工和别的各项杂务,这个规模的养猪场建好也得需要三万多,还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情况下。”

    “然后养上猪,猪仔要钱,猪食虽然可以上山割草,但还是要人工喂一些的,如果你不肯喂精饲料,那么猪的出栏周期长,买粮食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还有,各种预防针,疫苗,统统加在一起,一直到第一批猪出栏,不加我的人工费,乱七八糟加在一起,五万块也是绝对不够的。”

    资金确实是不足,这也是个问题。林沛沛低头沉思,张刚见了,也低下头,装成一副沉思的样子。林沛沛想,现在能拿得出来的,也就这么多钱,要说再借点,也不是借不到,但以她一个学生的名义,怎么借??如果实在不行,倒是可以跟金海学先借点,但是自已跟他合作了这大半年的时间,已经麻烦了他许多了,现在不合作了,怎好意思的再去借钱?

    林沛沛抬眼望了紧紧盯着‘沉思’中的张刚的李素天一眼,在心里算了一笔帐。盖猪厂就是为了先占下这块好地,现在若把厂房盖小了,以后想扩建就难了,所以这厂房是绝对不能缩水的,按照李素天所说,起码需要三万块。至于修饰么,先不急,等出一批猪赚些钱再慢慢考虑。那么,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剩下的两万块,能养多少头猪??

    想到这,林沛沛望了一眼张刚,对李素天道:“舅,张总的意思,是想问一问,现在养一头猪,如果不用精饲料,就用猪草和粮食,而且不计算人工,那一头的成本大约多少钱?”

    张刚见林沛沛如此说,也忙抬头,朝李素天肯定的点点头:“嗯。”

    李素天捏了捏下巴:“以我多年养猪的经验来看,按你这个养法,不会赚钱的。一头猪,从买猪仔到养成出栏,如果吃的是好粮食,而且不加精饲料,光粮食就是一大笔钱,养成一头猪,恐怕也得用上个千八儿百的。你这猪不**饲料,长不了多少膘,一头就按两百五十斤算,现在市价一头250斤的成猪,顶多也就卖到一千多块钱,这样一算,你一分没赚到,还要白白赔上人工钱。”李素天这样一算,心中也一赅,天啦,她这么个赔钱法,能有钱发给自已工资么?自已老婆和三个孩子还等着吃饭呢。

    林沛沛点点头:“嗯,二百五十斤的话,猪们每天还要上山运动缎练,恐怕到时没这个数,能有两百斤就不错了。”

    “啊?还要上山运动???”李素天吃了一惊:“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