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爱情的教育 >

第9章

爱情的教育-第9章

小说: 爱情的教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人的道德面貌的高尚,人对人的严格要求,恰恰是在这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在瞻望未来的时候,他想的不是要得到什么物品,以满足个人物质上的需要;他想的是精神进步,以及社会向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男女青年提出,今后要不懈地努力提高智力和审美力,要获得高等教育,这不是偶然的。 正如许多年轻人所说,他们有这种追求不是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这种理想是有着坚实的基础的—— 人民都相信自己的祖国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坚如磐石;相信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符合高尚道德的;相信人民不再为须臾不可缺少的面包而担心。社会理想照耀着男女的道德审美关系;从全体人民都享有巨大幸福的观点来看,个人幸福的意义是不可估量地增大了。爱情不仅是这一代人的,也是未来各代人的欢乐和幸福的源泉。人们由此懂得了并深深体验到家庭的荣誉和尊严,并由此产生了对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圣洁和高尚道义性的向往。在相爱的人的心目中,他们的个人幸福越得到人民幸福之光照耀,家庭的荣誉感也就越强烈。
在这种放眼未来的观点中也展现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相互属于对方的高尚情操。彼此忠贞不渝,这意味着两人决心沿着充满艰难险阻、但又无限光明的生活道路奔向既定的目标。在这条道路上可能遇到一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是在忠实伴侣的帮助下,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属于心爱的人,这意味着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我决心献出全部力量。
即使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先进分子的爱情也有着相互忠贞不渝的高尚的道德基础。他们把争取人类利益视做个人的理想,为祖国的未来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两颗心的高尚结合,如果用这种概念的传统的诗的形象来表达,那么对他们来说,就是爱情的明灯里的永不熄灭的火。这些人的爱情本身就是年轻一代的道德审美关系的范例。教师的任务是把这种在先进分子的心灵里培育出来的高尚情操变成年轻人的行为准则。
可以说,现在有一些实际的伦理学问题令年轻人焦虑不安。其中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就是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兴趣和爱好的年轻人如果生活在一起会不会得到幸福?爱情能不能让这种人结合?他们提出这类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随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接近,已把从前相隔甚远的许多人的命运联接在一起了;通常称为智力劳动社会集团的特殊地位也已消失 了。关于人的知识素养的概念本身也有了崭新的内容。由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由于利用科技成果,这不仅改变了劳动的性质,也改变了人自身。通常所说的工人和集体农民,不仅是掌握熟练的劳动技能的人而且是有着丰富的精神需求和各种兴趣爱好的人,按知识程度来说,许多工人和集体农民已远远超过某些纯脑力劳动者。普及中等教育对提高劳动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年轻人(特别是坚决选择体力劳动作为自己生活手段的人)越来越把获得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看作是提高自己的道德尊严的因素,看作是在与脑力劳动者的精神心理关系中保持平等地位的保证。
尽管如此,在我们的社会里,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热恋中的两个年轻人的两颗心,既会受到他们本人的偏见的影响,也会受到父母想给自己孩子找一个合适的配偶的执拗意志的影响。这种情况再一次表明,今天,人们精神生活的智力、审美和道德领域是怎样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了。那种认为某些年轻人由于受过较高的正式教育而占有精神优势的看法,显然是一种旧道德的残余。有一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体力劳动者认为,获得教育是在精神上同脑力劳动者保持平等地位的途径。一些报纸和青年刊物在回答这些为广大青年十分关注的细腻问题时往往有许多奇谈怪论,说什么对这类问题不能规定什么章法,要考虑到每件事的具体情况。有些作者不是去深入地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并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而是严厉地批评那些要同比自己教育水平低的人断绝道德审美关系的青年男女。这就容易混淆是非,把问题搞糊涂了。要知道,对这个问题恰恰是需要确定一种明确的道德规范,应当向想了解这个问题答案的年轻人说,一个人的正式教育水平,同一个人的理智,同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一回事。重要的问题是,热恋中的年轻人对未来的看法要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取得一致,以及他们在将来想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为实现这种理想在精神上作了哪些准备。如果双方有这种精神上和思想上的一致,他们的爱情就会是高尚的、纯洁的。一个年轻学者能和一个女庄员结成终身伴侣,就因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在道德发展方面可能比有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的人高一千倍。放眼未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智力和审美力,道德尊严所具有这些主要特征也适用于精神心理关系的这一领域。安于现状、自我满足,是在道德上落后的表现。可贵的自感不足,是人的高贵品质。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智力的顽强意志,取决于他是否有着明确目的,是否放眼于未来。这种目的越明确,夫妻之间展开的竞赛也就越有鲜明的特点:他们惟恐有一个人落后,都争做一个不愧于崇高理想的人。我知道许多关于真正友谊和爱情的事例。开展这种竞赛,正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与爱情的一个特点。我在下面介绍一个饶有趣味的事例。
在基洛夫格勒州的一个集体农庄里有个姑娘,名叫波莉,19岁,她担任甜菜种植小队的队长。她只读了八年级,因为父亲病故而被迫辍学。她认识了村里新来的医生。他爱上了她。波莉娜却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在内心深处。她喜欢这个年轻人,毫不怀疑他的真心诚意,可是她为一种思想而苦恼:他的文化水平比她高得多。她痛苦地发现,她所喜欢的年轻人对文学与艺术有着广博的知识,而她却是一知半解,孤陋寡闻。那个聪明、敏感的年轻人很快发现姑娘有一颗极骄傲的心。当他向她求婚遭到坚决拒绝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知道姑娘如果不能朝她既定的理想迈出重大的一步,是不会答应他的。在他们相识的最初几天,姑娘就说过,她想读完十年级,以后还想进大学。她正在上函授中学。她的朝思暮想的理想是做一位女教师。姑娘每当谈到自己的理想时都流露出一种纯真的愿望和极为振奋的面容,表明她对知识,对智力发展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得相当深刻。
姑娘的目标也逐渐地吸引住了小伙子。他开始帮助波莉娜学习,自己也下定决心要精通外科医术。他们向往着未来,他们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确信愿望一定会实现。这是一种真挚、纯洁、高尚、持续多年的热恋。当他们相爱五年之后,姑娘不仅从中学毕业了,还读完了师范学院一年级,这时她才同意结婚。
他们的爱情首先是道德高尚的友情。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使他们的感情日趋高尚,彼此增强了道德义务感。
我们知道,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年轻人所强烈追求的生活理想是在精神上提高自己:获得教育,掌握劳动技能。这虽说是个人的目的,但是在我们的制度下,又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它是社会在各方面取得道德进步的因素。我们在上面提到的那个家庭,对年轻人有很大教育意义,它帮助许多年轻人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种家庭越多,就越容易教育年轻人,这因为在他们面前展现的道德理想是体现在他们心爱的人身上的,从而激发了自己的高尚情感和纯洁动机,对心爱的人更加产生好感和尊重之情。
今天,从事智力活动已成了全体劳动者的精神面貌的最重要特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在道德审美观点一致基础上的结合,是道德极为高尚的现象。不用说这种结合可以推动结合的任一方获得智力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的孩子能正确对待体力劳动者——人类道德尊严的本源,而且使某些社会集团的特殊地位渐趋消失,这一切都是实现社会道德进步的因素。
培养能创造和增强道德审美一致性的纯洁动机,克服自私自利的企图,帮助心爱的人提高智力水平的决心,这一切全取决于道德尊严在年轻人的意识中树立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能否把道德原则放在其他动机之上。那种认为不同的教育水平对男女的精神心理关系的性质似乎毫无影响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这个因素的作用。在这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的长处:或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高于对方,而占有某种优势地位;或是能深刻理解理智在人的道德面貌形成中的作用,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并能帮助心爱的人进步。在第一种情况下,不平等使生活失掉欢乐,造成矛盾和冲突;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平等反而成了推动家庭成员提高智力发展水平、建立高尚关系的有利因素。
在道德意识、观点、信念和行动上的一致,是取得决定个人幸福的精神一致的重要因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一种极高贵的品质,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灵美。对爱情来说,最不能容忍的是口是心非。在这种恶习中潜伏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义务的背叛。说谎、欺骗,是爱情的大敌,是人类最圣洁的感情的大敌。在爱情的道德义务中有一条要求,即热恋中的人要彼此敞开心扉,如通常所说,互表衷肠,吐露自己的全部思想。在这方面的隐讳、不坦率行为,是自私的一种表现。在男女的道德审美关系中,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表现虽说是形形色色,但人的心灵对它们的任何表现都是非常敏感的。相恋的任一方发现对方不愿让自己分享快乐和悲伤,不愿取得精神上的支持,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利己主义。
姑娘能原谅小伙子的一切,甚至原谅他的行为粗鲁、酗酒,但是不能原谅他的口是心非、说谎。因此,最狡猾的伪君子和骗子往往故意装扮成天真的鲁莽汉,想以此来麻痹姑娘的警惕性,转移她的注意力。
热恋中的人都具有向对方敞开心扉、表述衷肠的真诚愿望,使对方了解自己对生活的观点,这是高尚爱情的最鲜明特点。道德高尚的人,其恋爱观也必然是高尚的,而道德败坏的人才故意装模作样,令人厌恶。当然,表述衷肠不完全靠自白,而要竭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自己也说过脏话的小伙子,当他知道自己的姑娘对说脏话不能容忍的时候,便会对在姑娘面前说脏话的人感到气愤。如果他对姑娘爱得深,那么他的气愤决不会是伪善的,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对说脏话感到可耻,同时对自己过去说脏话的行为也感到懊悔。这就是真挚爱情产生的力量。
观点和信念,首先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上。哪怕是微小的不真诚、不坦率,但也说明一定的问题。心爱的人在赴约时迟到了几分钟倒没有什么,但如果不止一次地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一个人的品性上的缺点:粗心大意,不尊重人,不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小伙子如果不知道他同姑娘争论的书籍内容也倒没有什么,如果不懂装懂,说谎,故弄玄虚,那就不好了。如果从友谊角度看,似乎这对爱情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高尚的爱情是同说谎、欺骗、口是心非的行为完全不相容的。掩盖事情真实情况的任何企图,即使是微小的企图也会引起心爱的人的注意,结果弄巧成拙,更暴露了自己。在道德心理方面,道德审美评价不是取决于是否有先见之明,是否可避免犯错误,是否有过神机妙算,而是取决于我在心爱的人的眼中实际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如果是真诚、坦率的,甚至犯了严重错误也能得到谅解;倘若口是心非、撒谎,即使是小错误也难得到宽恕。
相爱的人在对道德面貌、人性的标准上的观点一致,是来自对未来的观点一致。相爱的人是否会有丰富多彩的精神交往,是否会有个人幸福,这都取决于他们的观点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密切程度。家庭的荣誉也完全取决于此。以共产主义道德、社会意识为指导的个人理想,正在不断地发展、深化,成了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每个人的理想和人性标准都是忠于崇高的社会理想、为人民的利益服务、正直 、诚实、个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那么相爱的人就会极度尊重在对方身上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优点。有一种人心地善良,循规蹈矩,行为检点令人无可非议,从不受人指责,但是他们并不值得尊重。只是消极地服从道德规范,这种人并不会养成受人尊敬的高尚道德。另外,经常怕别人说自己不好,也会变成一个利己主义者。一个人只有抱着为崇高的社会目的而献身的强烈愿望,才能以高尚的态度对人。总之,对爱的追求会使人产生一种警觉性,会提出高尚的要求和严格的道德审美评价标准。一个人的美之所以能够以其魅力感染别人,不是由于他的故意炫耀,倒是由于他的默默无闻。每个人倘能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这就会使他的外表美更富有魅力,更有利于在彼此间建立起牢不可破的爱情。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心灵充满了对某种高尚事物的热爱时,他才值得别人去热爱。
教育人们去追求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培养人们对工作、活动的美好感受,这也就是形成和发展我们在前面说的那种道德审美感,而它也正是人们建立高尚爱情的条件。情感教育的任务,自始至终应当是培养人对美的态度,而这种美是从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中产生的。一个人对人世间的美的态度,与其说是属于理性和逻辑的态度,不如说是属于情感的态度。这种态度应当成为人对人的道德审美评价的标准,成为人们之间建立精神联系,即结成友谊的出发点。
友谊是高尚爱情的学校。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学会与人结成真挚友谊的人,没有在同有着相同观点和信念的挚友进行精神交往中感受到巨大幸福的人,也不会感受到爱情的巨大幸福。在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说友谊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对周围世界所抱的情感态度,对其他人所做的情感评价,对好事与坏事的态度,它们的鲜明性、深刻性和积极程度,完全取决于友谊和相互关系所具有的高度思想性和道德纯洁性。友谊的高尚作用,恰恰表现在它能通过感情体现出最崇高的道德观念、概念、规范和原则。例如,对信念的坚定与忠诚、原则精神,能使真正的朋友对一切违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持毫不调和的态度。一个人没有必要把自己朋友的一切行为的细枝末节都了解清楚,可是,他发现自己朋友的行为高尚可取,便会感到喜悦,相反,发现自己朋友的行为卑鄙可憎,便会感到气愤。这种深厚的情感反应,当然不是下意识地了解朋友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结果。相反,这个世界的大门是在相互精神交往过程中逐渐敞开的,敞得如此之大,致使他们已能概括出自己朋友的精神面貌的一些特征,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他的表里完全一致的结论。这种一致表现得越明显,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就越牢不可破,越丰富多彩。一个人如果能以高标准对周围世界做出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