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63章

明朝好丈夫-第63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让只好住嘴,愤恨的看了柳乘风一眼,冷哼一声,本文字仅由友情提供。

    这种尔虞尔诈的事,柳乘风又怎么会不知道,牟斌虽然呵斥自己,可是暗地里,却是帮自己挡了陈让的怒火。柳乘风心里这时候想:“就是陈让又如何,指挥使大人以为我争不过他,可他要真和我当众翻脸,鹿死谁手还是未知数。”

    不过既然牟斌拿出了好意,柳乘风只得道:“大人,是卑下言重了。”

    “嗯……”牟斌吁了口气,看着柳乘风,转怒为喜,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柳百户回去做好准备吧,明日清早的时候,迎春坊就由你这百户担起干系了,好好的做。”

    柳乘风点了点头,告辞出去。

    这大堂里,锦衣卫的几个巨头各自喝着茶,谁也没有再做声,良久之后,牟斌淡淡道:“迎春坊这个地方,是内阁的意思,几位大人有考校柳乘风的意思,说实在话,不管是宫里还是内阁,还真没有几个对咱们锦衣卫上心的,如今出了个柳乘风,虽然他行事乖张了一些,可是也为咱们卫所争了不少好处,既是自己人……”牟斌说到这里,眼角的余光扫视了陈让一眼,风淡云清的道:“就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若是这里有人和他有私怨,那就私下里解决,可要是敢在公事上给他下绊子,不给他行个方便,牟某人有言在先……”牟斌冷笑,眼中掠过杀机:“不管这人背后有谁做后台,牟某人也要用家法处置了他。”

    锦衣卫内部的家法极为苛刻,三刀六洞、削皮剔骨无所不用极其,牟斌这句话,威胁之意很是浓烈,意有所指。

    陈让想要说几句,可是看到牟斌脸上的冷意,却也是无可奈何,心里只是叹息:“早年的时候,这牟斌哪里敢这样和我说话,现在东厂被人砸了,干爹却一直没有出面,反倒让我在这锦衣卫所里被人看轻了,哼,等着瞧吧,迎春坊……这里头的人也未必是那柳乘风碰的了的,到时候不需干爹动手,就可结果了他。”…;

    其他几个同知、佥事纷纷道:“大人不必吩咐,下头的人也知道怎么做,有柳乘风在,咱们锦衣卫的腰杆子也硬了几分,怎么会和他为难。”

    温正捋须,含笑不语。

    “那么,就散了吧。”牟斌慢吞吞的道:“内阁那边,本官还要去复命一下,这是刘健刘学士亲**代下来的,对了,温佥事,令爱成了诰命夫人,牟某人今日先道个贺,若是什么时候摆酒庆贺,切莫忘了给我下一张帖子,咱们同僚这么多年,竟还不知府里有个千金,哈哈……”牟斌放声一笑,亲近之意很是明显。

    陈让冷哼一声,起身道:“大人,陈某还有事要做,告辞。”扬长而去。

    温正看了陈让的背影,淡淡的道:“陈同知这个人,未免也太不识趣了。”

    牟斌呵呵一笑,并没有接茬。

    ……………………………………………………………………………………

    “大人要把迎春坊接过来?”

    柳乘风和王司吏一边牵着马,一边并肩前行,听了柳乘风的话,王司吏的脸色不禁有点儿凝重了,慢吞吞的道:“这迎春坊背后可是不简单,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往常的时候,虽然是走马街百户所管辖着,可是那里的东西,便是千户所也极少插手的,这是烫手的山芋啊。”

    柳乘风其实也略略听闻了一些迎春坊的事,北京的大运河,穿过护城河,由一条水道入城,而迎春坊就是这水道的终点站,那里,不但有大量的货栈,大批的商贾,因为是货物贯通南北的中转地,所以汇聚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这种地方鱼龙混杂,是最让人头痛的,你若是置之不理,势必会让这浑水更浑,可你要管了,又不知会牵涉到多少利益。

    柳乘风倒是不怕干涉到别人的利益,真正令他深思的,是北镇府司为什么把这迎春坊划归到自己的名下,这到底是考校,还是根本就是想看笑话?

    这主意,到底是谁出的。

    牟指挥使?

    柳乘风摇摇头,牟斌的利益,暂时是和自己一体,不说烟花胡同每个月会送一笔银子到牟斌的府上,牟斌这锦衣卫指挥使,也需要有个先锋式的人物,提升锦衣卫的地位。

    陈让吗?似乎这个人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就是他的干爹,秉笔太监、东厂厂公,未必也能插手锦衣卫内部的事。

    “真是头痛啊。”柳乘风愁眉不展的苦笑一声,随即打起精神:“不过既然把事情接下来,也不必怕,那些帮闲如今也操练的差不多了,是该出来做点事了,待会儿你去知会老霍一声,让他们那边做点准备。”

    王司吏应了一声是,便滔滔不绝的将迎春坊的事说出来。根据王司吏所说,要整治迎春坊,就必须除掉三患,所谓三患,首先是地痞泼皮,别看地痞泼皮好对付,其实这种人最是牛皮,一呼百应,这些人都是各地聚到京城来的闲汉,因为寻不到营生,便相聚一起四处勒索人的钱财,这些人其他地方的泼皮不同,多是悍不畏死之辈,几年前顺天府倒是有人下决心要整治,拿了不少人,可是后来,却是乖乖把人都放了。因为这些人的同伙,竟是胆大包天,谁拿的人,他们就夜里闯进这家人屋子里去,放火恫吓,甚至是在街面上巡视的差役,一旦落单,他们一声呼喝,许多人一拥而上,提着棍棒殴打,待大队差役出现,他们又如风一样散去。

    更有人挑拨寻常百姓,大肆喊冤,说是顺天府缉拿良民,邀功请赏,诋毁顺天府声誉,以至于连顺天府的门口,隔三差五都被人堆上牛粪。

    大家都是吃皇粮的,碰到这些不要命的人,结果惹来一身骚,谁还有兴致再整治,结果自然是无疾而终,再无人去管了。

    其实市井无赖,倒也罢了,其他两患才厉害,除了他们,还有商患,这里面的商,并不是寻常商人,他们既是奸商,同时背后又隐隐站着一些朝廷命官,在那迎春坊里欺行霸市,手下又蜷养了不少打手,谁干涉到他们利益,他们也敢拼命。而一旦官府来拿,往往又碰到了铁板,最后也是无人敢惹。…;

    最难惹的,就是道门了,这里是南北互通之地,虽说这里的水道只是通往运河的支流,却承担着大量货物人口进出的渠道,所以天下各处的道门都在这里开坛收徒,一些小道门倒也罢了,却也有一些较大的道门,门下的徒众竟有数千之多,甚至一些达官显贵也都参与其中。

    这三患在迎春坊里都是极难根治的,尤其是道门,因为深入人心,徒子徒孙遍布京师,很难连根拔起,而且牵涉也是不小,一不小心,就可能踢到铁板,本文字仅由友情提供。

    柳乘风一面听,心里一面想:“如此看来,这迎春坊比我想象中还要麻烦一些,这里毕竟是通商之地,流动人口极多,要整治,只怕没这么容易。”

    王司吏见柳乘风默不作声,继续道:“大人,依学生看,这迎春坊既是个麻烦,对大人却也未必是个机会,大人想想看,指挥使大人为何将迎春坊划拨到大人名下,这里头会不会是有考校的意思?”

    柳乘风笑道:“大人们怎么想谁知道,你怎么看。”

    王司吏见柳乘风问自己的意见,立即肃然起来,正色道:“这就看大人怎么想了,若是大人想拿出点作为来,该整治的自然要整治,可是大人若是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不如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毕竟真要着手治理,不说动静太大,只怕也要得罪不少人,与其如此,不如放任自流。”

    柳乘风沉默了一下,慢吞吞的道:“放任自流是个好办法,不过我这个人骨子贱,偏偏讨厌别人在我眼皮子底下为非作歹,从前不统辖这块地也就是了,如今既然划归到了我的名下,让我无动于衷,却是不可能。”

    柳乘风看了看天色,那天边的云层翻滚,宛若万马奔腾,深吸一口气:“做事,要无愧于心的好,我不是什么好官,也不算什么好人,可是却知道,有些事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去做,可是有些事你就是强X了我,我也非做不可。”

    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出大事了

    金秋十月的月初,天高云淡,阳光崭lù出来,那依靠着河堤的枫树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河水在烈日之下,升腾起一层皑皑白雾。

    秋风扫过,落叶飞入河中,随着河水向着河道的尽头。

    学而报已经连续刊印了七八份,足足用了三四天的时间,上高王的文章才算连载完毕,这上高王文采斐然,如今在士林市井之中倒是得到了颇多的赞誉,许多人翘首以盼,就等着太子的文章出路。

    光禄寺大夫王文博,这几日也都是愁眉不展,他是内阁的人,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要出事了。

    上高王的文章写得这么好,太子当真能胜他?若是不胜,那可就完了。

    今日一清早,到了光禄寺的值房,王文博连署理公务的心情都没有,坐在案牍上,焦灼等待。

    几个堂官过来,随口和他寒暄,大家都知道大夫大人心情不好,所以说话时都陪着小心,都尽量将话题往其他地方引,如今去买学而报已经不用拥簇排队了,据说学而报已经拓展了业务,和各家酒肆、茶坊、甚至是杂货铺子有了约定,让各家店铺清早的时候到报馆去领取一批报纸到各家店铺去发售。店家们每卖一份报,都能获得几文的好处,而且销路又好,也肯来进货。

    所以只要报纸出来,直接打发个小厮去拿就奔了。

    其实何止是王文博?这里的堂官,也都在关注着此!不过所有的人,都变得出奇的沉默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一个书吏匆匆进来,道:“诸位大人,报纸已经买来了。”他手里拿着十几份报,都是这光禄寺衙门里请他代购的。

    值房里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王文博急不可耐地道:“拿来。”书吏连忙将报纸呈上,其他几个堂官也纷纷各自取了一份,随即坐回各自的位置上查找文章。

    “找到了今日果然是太子的文章。”王文博心里打了个突突,眉宇变得凝重起来,几乎有些不敢去看,提心吊胆地看了一眼,脸sè已是骤变。

    太子的文章,仍然只刊载了三百字,只是一个起头,只是从第一句开始看,与那上高王的高下就已经立判了,上高王的文章,细腻而文字优美,对仗得极好。太子的文章,平淡而无奇,大毛病没有,却透责一种俗气。

    再往下看,也看不出什么,毕竟只是个起头,不过管中窥猫、以小见大来看,太子和上高王的文章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完了……”

    王文博的脸sè骤变,整个人动弹不得,直愣愣地看着那平淡无奇的三,整个人像是痴了一样。

    这时候,已经有人拍案了,一个堂官冷笑道:“谢迁以直扬名天下,想不到竟是这种小人,上高王的文章比太子的文章有天壤之别,谢迁却是阿谀迎上,如此作为,难道就不怕千夫所指,不怕贻笑大方吗?”

    大明到了弘治时期,直名已被看作了一个人德行的最高标准,从太子文章的起头,再对比上高王的文章,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认定,那谢迁果然是有失公允,如此说来,谢迁就是那一日朝议上冲突的引子,上高王含冤,当然要闹一闹,太子和那个什么锦衣卫百户却上前殴打,也是令人发指。

    “大jiān似忠,便是谢迁这种人,亏得这样的人也能入阁,真是笑话。”“哼,他这内阁大学士,也算是到头了,等着看国子监的上书和言官的弹劾吧,诸公,你我皆食君禄,何不一起弹劾这谢迁,看这谢迁到底有多厚的脸皮,还敢窃据把持圣器。、,

    有人慨然大喝一声,这堂中的官员有的沉默,有的却是道:“好,算我一个。”

    王文博这才回过神来,大喝一声:“休得无理,事情还未水落石出,太子的文章只是出了一点端倪,胜负未分,诸位何必如此jī愤?再者……………”平时大家对王文博待之甚恭,可是今日,他的话却被人打断了,尤其是几个年轻些的堂官朝他冷笑,其中一个道:“大人这是什么话?高下已判,还有什么胜负没有分晓出来?那谢迁媚上欺下,德行有亏,大人还要维护他吗?”…;

    王文博气得说不出话来,那几个jī愤的堂官也不作理会,看都不看他一眼,双目之中闪lù出鄙夷之sè,冷哼一奂,回自己的值房去了。

    ……………………………………………………………………

    李府。

    李东阳今日半休,所谓半休,是弘治对内阁的一种抚恤,考虑到内阁大学士们的年纪不小,每隔十日,就准许歇息半日可以到正午时才入内阁直房,李东阳如平日一样的早起,家里的族弟李东栋此刻已是拿了报纸来给他看。

    他这族弟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现在并没有出仕,倒不是他的学问不好,而是为了避嫌。

    这内阁大臣的子弟,但凡要参加科举,若是高中,往往会被人质疑,在弘治元年的时候,当时的礼部尚书长子就曾考中过进士,于是当时士林非议不断,无数人上书弹劾,状告这尚书徇sī舞弊,这一下便是捅了马蜂窝,最后这礼部尚书不得不黯然致仕,其子也取消了成绩,到了三年之后,再考时才中了第,只是这老子却别想再翻身了。

    有了这前车之鉴,这些大佬们已经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子弟要应试,都要避避嫌,等退休致仕之后再去谋个出身。

    李东栋就是这么个状况,虽然只是族弟,却也怕别人说闲话,索xìng在家里头读书,准备厚积薄发。

    而李东阳也对他有几分愧欠,便叫他从祖籍长沙府搬到京城来,毕竟京城这边文风盛一些,也好照料。

    “兄长,这一下,只怕要出大事了,谢公这一次想要脱身,只怕难了。

    李东栋皱着眉头,他不是不知道,谢迁这件事对李东阳的影响,这么大的事,整个京城肯定会掀起惊涛骇浪,而内阁,就是旋窝的中1心。

    “实在不行,干脆干脆”李东栋说话时有些犹豫,闪烁其词。

    李东阳淡淡道:“干脆什么?承言,你尽管说就是。”李东栋道:“干脆和他撇清了关系,上一道弹劾奏书,割袍断义吧。”这个办法倒也还算明哲保身,毕竟这事儿谁也不知会闹出什么后果,谢迁的结局,看来也只能是黯然离京了,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得住他。

    李东栋见李东阳脸sè淡然,并不肯点头也没有拒绝,继续道:“东栋也听到了一些消息,国子监那边已经炸开了锅,市井里到处骂那谢迁是秤砣宰相,已经有不少人上下串联,联名上奏,兄长若肯站出来,既可以明哲保身,撇清关系,也可以搏一个……搏一个……”“搏一个清名是不是?”李东阳吁了口气,替李东栋把话说了,

    他继续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看上去是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李东阳沉默了一下,才慢吞吞地道:“可是老夫信谢迁,谢迁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

    “可是……”

    “不必可是了。”李东阳叹了口气:“明哲保身固然是好,可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与谢公相知,岂能在这节骨眼上与他割袍断义?奏书我要上,以人头作保,保他谢迁断不是见风使舵之人。东栋…”李东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