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

第94章

唐寅在异界-第94章

小说: 唐寅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在贝萨王廷上的议和还是主要放在赔款一事上。

    唐寅现在有天渊郡做根基,底气十足,就赔款问题,与贝萨大臣们争论不休。昨天议和时,同意赔款的大臣并不多,而今天议和,倒是一下子多出五位赞成赔款的重臣,天平也随之向唐寅这边倾斜。

    克尼斯脸色难看的吓人,在王廷之上,两眼都快喷出火来,他本来算计得很好,哪知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把五位大臣都逼到唐寅这一边去了,甚至开始为唐寅说话,他恨那五个没用的青年贵族,更恨罪魁祸首的唐寅。

    议和之事又从早晨商议到中午,最后,双方的意见总算一致,贝萨城邦向平原县赔偿黄金二十万,白银二百万,战马五千匹,这个赔偿与唐寅提出的条件有些差距,但能让向来蛮横的贝萨服软赔偿就很不容易了,坐镇幕后的邱真经过深思熟虑,便点头同意了。

    至此,双方的议和终于算是有惊无险的告一段落,唐寅与贝萨城邦也终于是停止了之间的相互入侵与掠夺,止兵收戈,双方和平共处,边境展开商贸。

    议和结束后,桑切斯在王宫准备盛宴,款待唐寅,宴会上,唐寅没有见到肖娜,倒是见了那五位深夜行刺他的贵族青年。

    对行刺一事,双方都只字未提,看得出来,他们五人对唐寅能保守秘密没向桑切斯提起此事都非常感激,另外,他们身为贝萨大臣的父亲们也纷纷找上唐寅,热情地向他敬酒,嘴上没多说什么,心中亦是心照不宣。

    唐寅放过五名青年,等于未花一金一银便拉拢到五位贝萨重臣,这个结果是他当初所没想到的。等日后唐寅向贝萨借兵时,这五位大臣也为他帮了大忙。

    宴会过后,桑切斯还想挽留唐寅在贝萨城多住些日子,后者婉言拒绝了,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而且郡里的事物众多,也等着他去处理。

    见唐寅执意不肯,桑切斯也只能放他离去。

    临走之时,贝萨有不少官员都来相送,这与唐寅来时的情景大相径庭,此时也不难看出,贝萨王廷对议和的结果总体来说是满意的。

    收回分身,灵气回归,整整在马车里憋了两天的唐寅终于算是敢出来露头了。

    他到了车外,长长吸了口气,伸展筋骨之间,骨骼咯咯作响,这次他可算是深刻体会到了暗影分身的妙用,如果不是他的修为不够,受距离的限制,那他的真身只需坐镇顺州就可以让分身到贝萨城议和了。

    议和事毕,唐寅一众又踏上漫长的回国之路,和来时一样,贝萨仍派出大批的卫队进行护送。

    这次和谈的达成,对唐寅可谓是至关重要,不仅消除了后顾之忧,还多了一个实力强大的盟邦,两国展开商贸,这为平原县乃至整个天渊郡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使其财政税收直线上升,另外从贝萨得到的金银又正好填补目前不算充足的银库,而贝萨的帕布马又弥补了天渊郡最为不足的骑兵,一举数得。

    对于双方议和之事,平原县的百姓们又是高兴,又隐隐带着愤慨,高兴的是双方不再交战,再也不用担心蛮兵的入侵和杀戮,愤慨的是两国仇深似海,怎么能说议和就议和呢?曾经死于蛮兵手里的亲人、同胞的仇由谁来报?

    别说百姓,就连士卒们大多也有这种复杂又矛盾的心理。

    刚开始,平原县的百姓们根本不愿意与贝萨人做生意,边境的城镇是开放了,但平原县的百姓们很少有愿意去贝萨城池经商的,倒是其他郡县的商人甚至其他诸侯国的商人听闻这个消息之后蜂拥而至,抢夺商机。

    不管是不是出于地方保护的关系,上官元吉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有利可图,立刻对内政的政策做出调整,对本郡之外的商人,不仅不享受减税的待遇,而且还要多增收三成的商税,但即便如此,外地的商人仍源源不断的涌进来,甚至许多人为了享受地方上的优惠,拖家带口迁移到天渊郡,这又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天渊郡的人口大增

第161章

    稳定的环境、庞大的人口、兴盛的商贸都是提升繁华程度的基础,现在的天渊郡已隐隐具备了这三条。随着外来商人的增多,本地百姓们也逐渐清醒过来,摒弃成见,与贝萨城邦的往来日益增多。

    贸易是互惠的,天渊郡这边把风国的特产卖到贝萨,还回贝萨的特产,回来之后再转卖给其他诸郡县,赚取巨额差价,贝萨城邦也是如此,把风过的特产卖给内陆民众或者转售给其他周边国家,转得利润更多。

    平原县这个曾经饱受战火摧残被誉为风国最差的县,现在反而是最兴盛繁荣的,不仅横城与边城人满为患,就连原来的普通镇子都迅速兴旺起来,街头上随处可见前来风国经商以及云游至此的贝萨人。

    商贸的兴盛给郡里的财政带来巨额收入,不过上官元吉可没敢忘本,那就是农业,农业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农业,一切都是浮云。没有粮食,就等于没有军队,就没有自保的能力,不能自保,眼前的和平与繁荣就只会是昙花一现。由于经商有利可图,郡里的农户不少都弃地经商,上官元吉从郡库里拨出大笔的金银重赏农耕,保持郡内农业的持续。

    这时上官元吉的内政天赋彻底发挥出来,预见准确,懂得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从而使天渊郡发展稳定,不至于各行各业之间出现失衡的状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这为唐寅的大规模扩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就连日后的唐寅也承认自己取得的成就七成都要归功于上官元吉,如果没有他,自己根本就养不起一支如此庞大又战力强盛的军队。

    宁国大军在盐城与风军足足交战了三个月,直到这时候唐寅才准备真正出兵增援。

    此时的天渊郡编制齐全,人力齐整,共有二十三万人之多,其中战力最强的平原军占十万,三水军。赤峰军各占五万,直属军有三万,现在唐寅的野心也比刚做郡守那时大得多了,打算挥军南下,协助王庭一口气击垮宁军,获得更高的地位。

    连日来,大军逐步南调,一批又一批的天渊军源源不断的从各县开出,集结于天关,唐寅和以邱真为首的麾下将领们也离开顺州,去往天关。

    天关并不小,但此时聚集二十多万的大军还是显得狭窄,关内、关外到处都是营房营帐,穿戴黑色皮甲的风军随处可见。

    唐寅并为打算在天关多加逗留,想留兵三万守家,自己统帅二十万大军直接去往盐城。

    这日,他正在营帐之中和邱真等人商议行军路线之时,外面有士卒近来禀报,称顺州收到盐城的飞鸽传书,特送来给唐寅过目。

    唐寅甚是奇怪,盐城内会有谁给自己飞鸽传书呢?难道是舞媚大小姐?算起来,自己与舞媚也是好久未见,这次去往盐城肯定能见到她,当她看到自己已身为郡守又统兵二十万时,不知他会是副什么表情。

    想到这里,唐寅忍不住笑了,伸手说道:“把信给我!”

    “是!大人!”送信的顺州小吏急忙快步上前,将书信恭恭敬敬地递交给唐寅。

    唐寅接过,只看信封就大失所望,上面并非是舞媚的字迹。

    由于是飞鸽传书,信封和信纸是连在一起的,卷成一团,外面有蜡封,只是信纸外面写着‘唐大人亲启’的字样。

    他从上官元武那里取过火捻子,点燃后融掉蜡封,展开信纸。低头细看。

    众将们并未太关注信里的内容,盐城来信十之**就是催促增援一事,他们还在就哪条路线快慢,哪条路线利不利于行军之事进行讨论,不过邱真第一个发现唐寅的脸色变了,拿信纸得手也在微微的哆嗦着。

    唐寅那个流露出这样的变化可太少了,现在这是怎么了?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邱真暗皱眉头,停止与众将得讨论,举目直勾勾地看向唐寅。

    众人这时也察觉到不对劲了,纷纷挺直身躯,大眼瞪小眼的注视着唐寅。

    不知过了多久,唐寅总算是把这封并不长的信看完了,然后环视众人一眼,什么话都未说,把头又低下去了,沉默无语。

    见状,众人更是心急,邱真忍不住问道:“大人,信中是什么内容?”

    唐寅没有答话,双指夹着信纸,递给邱真。

    后者连忙接过,等他从头到尾看过之后,人也惊呆了,怔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这究竟是封什么信,怎么谁看完谁都要发呆呢?众将纷纷围到邱真左右,七嘴八舌的问道:“邱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邱真回神,咧了咧嘴,把信递给众人。

    众人低头细看,这信是唐寅做兵团长时,手下千夫长之一的邓明洋写来的,这本没什么,不过信中的内容太令人震撼了。

    信上明晃晃的写着,风国上将军钟天串通王宫卫队,在王铤之上埋伏重兵,公然造反,杀害风王展化、太子展震,全城诸杀展氏一族,并制住梁兴、舞虞、子阳浩淳为首的王廷权贵,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鹏,并派使节与宁军议和,将潼门以西二百里风地割让给宁国。

    “啊?”看过这封信后,众将们也傻眼了,一各个惊若木鸡。

    不知过了多久,白勇回过神来,颤颤巍巍地说道:“我……我大风亡国了?!”

    哗——此言一出,惊醒众人,立刻引来大帐内一片哗然。

    君王被杀,钟天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鹏,这个消息实在太令人震惊了,也太不可思议了,如此说来,以后就没有风国了,而是以钟天为君王的鹏国?

    邱真甩了甩有些混浆浆的脑袋,冲着众人摆摆手,说道;“安静,大家先不要乱!”说者话,他一把抓住信纸,问唐寅道;“大人认为这封信是真是假?”

    唐寅抬起头来,反问道;“怎么可能是假?”顿了一下,他说道;“此信是邓明洋所写,他没有骗我的理由,而且此等大事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乱写。”

    “没错!这个消息十有**是真的了。”说完话,邱真眼珠飞快地转了转,接着眼睛一亮,脸上难掩兴奋之色,对唐寅急声说道;“大人的机会终于来了!”

    唐寅愣住,其他的诸将也都愣住了,现在连国家都亡了,不明白邱真还兴奋个什么劲。

    “你这话什么意思?”

    邱真身子前倾,下意识的握紧拳头,一字一顿的说道的:“讨伐叛逆,取而代之。”

    唐寅闻言,身子一震,挑起眉毛,疑惑的看着邱真,众人也都齐齐向邱真看去。

    “钟天杀害君王,大逆不道,人人得尔诛之,也必会引起天下公愤,大人可趁着这个机会,以天渊郡为根本,高举讨逆的大旗,光明正大的招揽天下豪杰,寻机而动,等时机成熟,一举攻入盐城,杀掉叛贼钟天,届时,大人恢复风国国号,一刻顺理成章的坐上君王宝座。”邱真声色说道。

    “这……”唐寅可不是头脑简单的人,君王宝座固然诱人,可事情能像邱真说的那么简单吗?

    他相信钟天绝不是突然发难,而是早有预谋,甚至这次宁国的大军入侵就是与他斯通好了的。

    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解释清楚了。

    当初风国对宁国动兵,王庭内部有奸细向宁国告密,那个奸细很可能就是钟天,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风国权贵的兵力,而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导致了最具实力的子阳家一蹶不振;公主殷柔出使风国遭刺客暗杀,那时钟天企图让风宁两国继续交战下去,好进一步消耗风国王庭和权贵的兵力;钟天门客侵入横城花范敏,那是为了控制范举,只要获得范家的财力支持,他篡位之后国家便能很快稳定下来;钟天提议更换同门守将,导致潼门一夕失守,目的更为明显,就是与宁国串通一气,故意引宁军入境,好为他的篡位创造时机。

    唐寅感觉自己还未到这个世界之时,钟天就已经有了谋反之意,这个老狐狸处心积虑多年,隐藏那么久,就是在等待时机,现在他终于把机会等到了,那是说灭就能灭的。

    深吸口气,唐寅敲敲隐隐作痛的头,慢慢说道:“现在事情还未明朗,断言尚早,我们现在先静观其变吧。”

    邱真还想说话,可唐寅已不耐烦的挥了挥断了它下面的话。

    本来唐寅还准备挥兵南下,援助王庭与宁军决一死战,但邓明阳在一封飞鸽传书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和部署,二十余万大军就这么在天关驻扎下来,等待盐城确切的消息传回。

    事隔数日,盐城方面的确切消息传回,一切如邓明洋信中所说,钟天弑君造反,自封为鹏王,改国号为鹏,另外,钟天又以鹏王的身份给各郡发送旨意,询问各郡的郡守是否效忠于他,唐寅身为天渊郡的郡守自然也受到了钟天的旨意。

    另有一个人的到来令唐寅大感意外。

第162章

    唐寅接到郑明阳的飞鸽传书的第三天,有名队长前来向他禀报,说检查通过天关的商队时发现大量的金银,现在天关处于半戒备状态,对通往的商队、客商都要做严格的通关检查。

    唐寅听完队长的报告感觉好笑,既然是商队,哪有不带金银的,他随口问道:“你所说的大量金银是多少?”

    那名队长咽了口唾沫,摇头说道:“不知道。”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太多了,不计其数。”

    “哦?”金银能多到数不过来。这到是挺新鲜。唐寅挺身站起,仰头说道:“带我去看。”

    对扎根领着唐寅,来到天关的城门前,此时这里正停放着一支商队,这支商队足足有上百车组成,每辆车上都捆绑着十数只破旧不堪的大箱子,看样子只是装载普通货物的,和正常的商队没有什么分别,充其量就是规模大了一点,压车的人多了一点。

    “大人,请看!”那名队长走到一辆马车前,打开其中一只箱子,在太阳的映射下,里面银光闪闪,唐寅跳上马车,低头,随机又打开旁边的箱子,和刚才那只一样,这只箱子里面也都是银锭。

    上百辆车,上千只箱子,如果都装满了银子,那得有多少?这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了。唐寅剧目望望商队的尾端,暗暗咋舌不已。看到如此巨饿的白银,要说唐寅不心动那绝对是骗人的,不过他毕竟不是土匪,人家如果是正常的商队,他不能怎么样。

    唐寅下了车,又跳上了第二辆马车,这车转载的箱子更令唐寅眼馋了,十数只箱子里面都是金锭,不确定是真的假的,唐寅还特意拿起一锭金子用指甲划了划,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金子确实的真的没错。

    从车上蹦下来,唐寅啦过那名队长,说道:“把这支商队的负责人找过来!”

    “是!大人!”队长插手失礼,转手跑了出去。

    唐寅到想,究竟是支什么样的商队,带如此庞大的金银究竟有何用意。

    时间不长,队长从商队的中断领来一大群人,这些人大多都是修灵者,其中也不乏修为高深的人,见到他们,伤感两兄弟理科回到唐寅的左右,先将他护住。唐寅到也不在乎,他不认为谁会有如此大胆子敢在天关行刺自己,要知道这里可是驻扎着他的二十万大军。

    那群人中为首的以为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身上的衣服普通,但气质不凡,举手抬足之间有股厨神显贵的大家之气,向脸上看去,面白如玉,五官俊朗,三缕黑髯,随风而动,称得上是相貌堂堂。

    唐寅觉得此人有些眼熟,可在哪见过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