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生于望族(完结) >

第164章

生于望族(完结)-第164章

小说: 生于望族(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他是长辈,又是族长,难不成你还能跟他公然翻脸么?”
  柳东行眉头一皱,沉思片刻,便心一横:“若是从前,兴许真会如此。但如今北疆军情告急……”
  聂珩寒声打断:“难不成你还要北上从军?你又怎能担保自己可以安然归来?我的表妹嫁给你,可不是为了守寡的”
  柳东行瞥他一眼,努力沉住气:“我不是要北上从军,朝廷要派什么人北上,不是我一个小人物能决定的。倒是北疆军情告急,若真有大战,无论兵部还是别处,调兵遣将、军需物资,都需要人手。我只要找机会参与进去,等朝廷打了胜仗,我便也立下了功劳。到时候我想要谋外缺,又岂是一个礼部尚书能拦得了的?”
  聂珩逼问:“你有把握能谋得一项差事么?就不怕令叔从中阻挠?”
  “他虽然位高权重,却也不是万能的。我认得好几位军中名将,想讨一个差事,绝不是难题我又不是尸位素餐之人,只要用心去做,何愁得不到贵人青眼?”
  柳东行斩钉截铁地说出这番话,便盯着聂珩,想要再表一表决心,却不料对方忽然眉眼一松,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来:“你既然已经胸有成竹,就要好好谋划了,这不仅是为了你自己的前程,也是为了我表妹的好日子。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将来敢让我表妹受一丁点委屈,我可是要打上门来的”
  柳东行呆了一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聂……聂兄?”
  “叫什么聂兄?”聂珩笑得亲切,“你方才不是已经改口叫我大表哥了么?都要做亲戚了,又何必拘泥于俗礼?”
  柳东行眨了眨眼,旋即心喜欲狂,猛地站起身来,再也掩不住咧开的嘴角,抱拳郑重向聂珩跪拜下去:“东行见过大表哥”

第二百零五章 细细思量
  文怡没能见到聂珩,却从赵大家的那里知道了后者去找柳东行的事,不由得心下暗慌。
  聂珩当年曾嘱咐过她,不要因为柳东行对她有救命之恩,便太过亲近了。文怡起初虽然也记住了他的话,但后来接二连三地与柳东斤偶遇,渐惭村就为他的身世生出测隐之心。他在太平山学艺四年,而她在那四年里,虽然与柳东行见面不多,心下却是越发对他有了好感,竟是将聂珩的一番告诫全都抛在了脑后。后来两人在顾庄重遇,柳顾氏提亲,她随长房上京等事,她都没跟聂珩交底。此时此刻,又怎会不觉得心虚?
  想起大表哥一直以来对她的关心爱护,她便惭愧万分。
  只是与柳东行的婚事,她早巳是认定了的,两人不但有两世的缘分,柳东行对她的用心,也叫她感动。无论如何,这辈子她是不会再出家了,那就意味着她必定要嫁人。既然同样是嫁人,她宁可选择一个知根知底的柳东行,也强似其他的陌生人。
  至少,她对柳东行的脾气还算了解,嫁过去后,耶便遇到什么不好的事,也能心里有数。至于说柳东行的性情有什么不足之处,她也不担心,她已经认识他将近五年时间了,这五年里,他还没做过什么为非作歹的事呢!
  文怡咬牙犹豫了许久,决定还是要找机会与聂珩见一面,打听打听他都跟柳东行说了些什么,若他仍旧对她的这个未婚夫婿有所不满,她就得尽力去打消他的疑虑。大表哥乃是她极为敬重的兄长,她希望自己的婚事能获得他的认可。
  拿定了主意,文怡便开始想办法捎信给聂珩了。如今她在侍郎府内院住着,聂珩则住在附近的小院,两人虽是亲如兄妹,名分上却仍旧是表亲。侍郎府的一干长辈,不知是真的看重规矩,还是有别的用意,完全没提起让两人见面的事,她早上去向于老夫人请安时,后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提,说聂珩太过客气了,一场亲戚,便是在家里住些日子,又有什么要紧,何必非要在外头赁地方住,只盼着他今科能高中,她舅舅家里必然十分欢喜,云云。文怡只是虚应着,没说什么,回头见到蒋氏时,才向她试探地问了一句,能不能捎些东西络聂家表兄,省得他大冷天的住在外头,用的东西不够齐备。
  蒋氏这些日子以来,大概是因为女儿越发乖巧安静的缘故,对文怡是一天比一天亲切,听到她这么说,倒是没有多想,只是笑道:“这话说得也是,既是你的亲表哥,也是咱们案的亲戚了,虽说住在外头,但我们也不能怠慢。我回头就叫人去他住的地方瞧一瞧,看有什么东西短了,今明两天就给他送去!这事儿就包在大伯母身上吧!”接着又问:“你若有什么口信要捎过去,也一并吩咐了吧?”
  她这样热心,文怡倒不好直说了,犹豫了一下才道:“也没什么,只是请他多保重身体,千万别着了凉,好好温习功课,若是缺什么东西,只管派人来跟我说。”顿了顿,“李家表姑母先前送了我一房家人,我在这里住着,要用什么东西色色都是齐备的,便是有事要办,也有大伯母操心,并无差使需要劳动他们。听说大表哥进京,只带了一个小厮与一个长随,在京城又人生肝不熟的,不如就让赵大带一个儿子过去听差吧?若是大表哥有事要寻我,也有个人传话。”
  蒋氏笑着说:“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府里没差事的闲人多着呢,你在京里就赵大这一房人可以使唤,又是李太太送你的,还是留着自己使吧。”
  文怡心下一紧,状若无意地道:“大伯母家里的仆役虽多,我却不好派他们去呢。大表哥……与长房,论亲戚确实是有些远了,他连屋子都不想借住……大伯母您别生气,其实这不过是书生意气,也是为了避嫌的意思,毕竟大伯父是朝中高官,大表哥有心今科高中,却不愿意引得外人闲话大伯父拉拢读书人呢。府里如今住着的几位举子,除了二哥哥是自己人,还有子外两三个是亲戚家的子弟外,都是平阳本地人,大伯父开。相幼,也是帝理,但我大表哥却是平阴县人……侄女儿只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表哥便是不愿意沾府里的光,总不能拒绝我这个表妹的一番好意吧?”她说这番话时,心中是七上八下的,如果蒋氏再次回绝,意思就很明白了,她得另想法子。
  幸好蒋氏没有回绝,虽然表情有些不高兴,却也能理解聂珩的做法。长房与六房的姻亲……确实是远了些,读书人嘛,清高一点也不出奇,好歹比前院那几个,一天到晚也不花心思温书,却只知道与府里的请客一起陪着她丈夫高谈阔论,差点妨碍到文贤与文良备考了。这聂珩比起他们,无疑是讨人喜欢得多!
  有了蒋氏许可,文怡一回房,立时便召了赵大家的前来,嘱咐了好些话,又亲笔写了信,让她带给赵大,捎去给聂珩。信里没写别的,只提了一句,是否能抽时间见一面?若是侍郎府里有所不便,李家或是罗家,他比较乐意上哪一家去?
  李家是卢老夫人娘家亲戚,说来是文怡远亲,与聂珩自然也是姻亲了,只是关系有些远,不过倒是名正言顺的。而罗家呢,罗四太太是文怡干娘,同时也是罗明敏的亲婶,聂珩若是以拜访罗明敏的名义上门,也还说得过去。
  不过半天,赵大的长子景阳便捎了回信回来。聂珩后日便会去拜访罗明敏,因罗家长辈中只有罗四太太在京,他少不得要去请个安。
  文怡心中大动,忙向蒋氏打了招呼,说要去看望干娘。这时候京中凡是家里出了武将的人家,除非实在是不招人待见,或是没本事没前程的,都是众人趋之若鸯的对象,更何况罗四老爷眼下身为正五品淮西守备,离北望城极近,正是要紧的位置。蒋氏一听到文怡的话,立时便答应下来,热心地帮她准备了不少礼物,最后还打包票会在于老夫人面前替她说项。
  只是有一点,文怡需得尽可能地多多打听北疆战事的消息,看局势是否如小道消息里说的那样危急。若是北望城形势果真不利,她就得开始考虑是不是带着婆婆与儿女们回平阳避一避了。
  文怡就这样顺到地到达了罗四太太家。
  她陪着罗四太太说了一会儿话,聂珩也到了。他先向罗四太太请安问好,后者又问了些备考的话,还叹道:“离会试的日子不远了,功课很紧吧?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文怡闻言,面有愧色。她好象有些心急了,其实等大表哥考完会试,再与他见面,也没什么要紧。
  聂珩恭敬地答道:“功课已经温习得差不多了,经义都是熟的,眼下主要以观摩前辈们的文章为主,自己也练练笔,倒也算不上忙碌。”说完用安抚的眼神看了文怡一眼,淡淡一笑。
  他的功课很好,书都记熟了,文章也练过许久,府学的先生都说若无意外,是必中的,只是名次还是越高越好,因此他如今还在缓缓温习从前的功课,倒是不觉得紧张。
  文怡听了,才稍稍松了口气。大表哥的功课很好,记性也很好,文章也是深受先生称赞的。她实在是过虑了。
  罗四太太笑着点头,指了指文怡道:“你们兄妹俩久不见面,想必有许多话要说。我就不打搅了。明敏这些日子总是出门,但我昨儿跟他提过你们今日要来,想必马上就到了。我出去瞧一瞧,你们先聊吧。若有什么吩咐,只管吩咐门外的婆子。”
  文怡忙起身一礼,恭敬将她送出了门,便返回身对聂珩郑重地福下身去,语带愧疚地道:“订亲的事……是我不对,不谈瞒着大表哥,还请大表哥恕罪。”
  “你这傻丫头,快起来!”聂珩忙拦住她,“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你离开平阳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事能不能定下来,不告诉大表哥也是人之常情。如今你能配得好夫婿,大表哥心里也为你高兴,怎会怡你呢?”
  文怡心中疑感,不由得抬起头来:“大表哥,你……,他不是才到京城就气冲冲地寻柳东行去了么?从前对柳东行也不大待见的,为何此时却…
  聂珩微微一笑:“从前我看他,确实是不大满意的。便是前儿我与他见了一面,也觉得他虽不似几年前那么怨气冲天的,也仍旧有些过于阴沉。表妹这样的好女儿,配他实在是委屈了。”
  文怡张口想要说话,却又忍住了,低头绞着帕子,小声道:“我,……我没觉得委屈。。。。”
  聂珩见状,暗暗叹了口气,又重新露出了微笑:“不过后来他倒是叫我刮目相看了。你可知道,当我说你嫁给他会受气,实在不是良配,劝他另娶他人时,他有什么反应?”
  文怡吃了一惊,立时抬起头来看向聂珩:“大表哥,你跟他说那样的话了?!”见聂珩点头,急得差点红了眼圈,却又在看到他那打趣的目光后,醒过神来,“你这是。。在试探他?”
  聂珩笑了:“起初还真是一时气话,没有试探的意思,没想到却叫我试探出他的心意来了。他一听这话,几乎就翻了脸,我想,若不是还顾虑着我是你表哥,他立时把我打出门去都有可能呢!经此一事,我倒是放下了担心,他性情虽有些不足,待你倒是真心的,对这门亲事也十分执着,想必日后会待你好的。”
  不但如此,他回想起当时柳东行的眼神,就象是一头要吃人的野兽一敏,只是很快就恢复了冷静,可见脾气并不算冲动,但也足见对方对这门亲事十分执着。为人执着并不是坏事,也许太过执着,会有不慎伤到表妹的时候,但这份真心是不掺假的,只在于分寸而已。有真心,总比没有强。
  他或许可以另外为表妹寻一个性情温文尔雅、家世又好的谦谦君子为夫婿,这对他来说不难办到,但那对表妹而言未必就是好姻缘。性情温和,脾气好,那就足够了么?他如今已经娶妻,自然知道对于女子而言,性情温和的夫婿并不意味着幸福。他回想起来,心中多少觉得有些愧对新婚妻子,虽然他以身体不好与忙着备考为由,回绝了母亲在妻子小日子时安排的通房,但母亲对妻子却还是生了嫌隙,妻子也同样觉得委屈。她们是亲姑侄,尚且如此,若表妹嫁了人,是不是也要受这样的气?他深知表妹性情,平日里最是温顺乖巧不过的,但遇事却很有主意,一旦受了委屈,便是嘴里不说出来,心里也要惦记着,却是不肯轻易让步的。这样的性子,平日还好,遇上了难相处的婆母,便要吃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真心敬爱她、性情坚毅的丈夫,总比一个性情温和李顺却不能违背长辈意愿的丈夫要强一些。
  柳东行没有父母,虽有叔婶在上,却向来不睦,又有意分家另过。这样的夫婿,可保表妹婚后能过上清静日子,又立时就能当家作主,不至于事事受制于人,对在家时习惯了当家的表妹来说,是最好的人选。
  柳东行性情虽阴沉些,行事也有些不够光明正大,但只要待表妹真心,便能护她周全。横竖他又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不怕他会连累表妹。
  表妹虽有主意,实际上是个心慈手软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事事都要她支撑着,若嫁的是柳东行,一来不伯婆家压倒娘家,二来柳东行也能帮衬着顾家六房,想必正合表妹心意……
  当然最要紧的,是表妹的想法……
  聂珩思量了一大堆,再次看向文怡,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但以后的事,又有谁能知道呢?若是他叫你受了委屈,你也别忍着,千万要记得还有大表哥呢,只管告诉我去,我虽只是一介书生,在书院里也学过几招剑法,必要好好教训他一顿,给你出气的。便是打不过他,我还能讲理,还能叫上全家人,给你撑腰去!”
  文怡听得心头感动,当即便红了眼圈,哽咽地连连点头。这时门外却传来了罗明敏打趣的声音:“了不得!病潘安居然也要打人了,我得悄悄告诉东行一声,省得他不知情,糊里糊徐地得罪了弟妹,被人胖接一顿!”
  文怡听得脸一红,啐了他一口,窘得不行,眼见罗四太太笑呵呵地站在门外,忙向聂珩行了一礼,也不理会罗明敏,便走到罗四太太身边,扶着她转身离开了。
  罗明敏还在那里忙叫:“哇,不是吧?这新媳妇还没进门,怎么能把媒人扔过墙呢?!”文怡听了,脚下走得越快了。
  罗明敏哈哈大笑,回过头来,看到聂珩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心下开始发毛,干笑几声,闭了嘴,半天才挤出一句:“来了?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聂珩眯了眯眼,“既然今日难得相见了,咱们好好聊一聊吧?”

第二百零六章 花朝邀约
  时间转眼便到了二月初二,这一日乃是天子大婚的吉日。 因是杜渊如出嫁,蒋氏向于老夫人汇报时,文怡也留心听了半天。
  虽然因为北疆军情告急,以及灾情刚刚缓和等缘故,太子属意一切仪式从简,但毕竟是一国储君大婚,再简也是有限的,该有的程序不可能有所删减,否则岂不是贻笑大方?
  从正月末开始,皇宫便开始忙碌起来,宫使早早去了东阳侯府,打点太子妃入宫事宜,而东阳侯府也从三天前开始便闭门谢客,专心为嫡长女杜渊如出嫁事宜做准备了。礼部官员事前已经在京城里看好方向,太子妃从娘家出来后,凤辇该走哪条道,从哪里转弯,在哪里停顿,从哪个门进入皇宫,进宫后又走哪条路,太子妃在什么地方下辇,除此之外,还有太子与太子妃需在哪个宫殿内行大礼,在哪个宫殿向皇帝皇后以及太后见礼,宫宴要开在何处,参加的都有什么人,要向新人行何种规格的礼,等等等等,都已规划妥当。
  二月初一那日,全京城开始清扫道路,工部官员带人将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