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人道天堂 >

第283章

人道天堂-第283章

小说: 人道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年奉皇家内库1万银圆!”
    到这里,秦浩中渐渐有了底气,说着:“皇上,朝廷年年赢利,地方上又有积蓄,社稷安稳,皇上不必担忧,依老臣看,百年之内毫无问题!”
    的确,各项开支,是年年赢利,就算是宗室,也不是问题
    太祖定天下,分封诸王,赠其爵位,给其俸禄,但是规定每代只有一个铁帽子王,其它皇子,都以郡王开始,嫡子(皇后所生),那是一代减一等,非皇后所生的皇子,一代减二等,子爵以下,就可进仕
    因此,虽然宗室人口繁衍,但是都各立门户,经商地经商,种田的种田,进仕的进仕,真正吃朝廷俸禄的,也没有多少,铁帽子郡王到现在只有十七家
    和明朝末年,全国2000个王,上百万人要国家抚养,那是完全不同。
    以上种种,按照传统的官员来看,社稷虽然有许多麻烦,但是还没有枯竭之像,也难怪秦浩中不以为然
    闻弦歌而知雅意,方信却是一笑
    在地球上,康熙年间,清朝收入是3000万两,可是经过了洋务运动,清朝在19111年,财政收入白银,而开支只有2银,年赢利1亿两白银
    要知道,银圆虽然对外是相当于一两银子,但是实际上用银只有八分,也是说,营利起码有1亿千万银圆,可是就是这样,清朝还是完了
    这社会到了变革的时候,可不是单看财政收入来决定地,而要看社会力量的对比,因此他就说着:“秦先生说地不错,果是老诚谋国,来人啊,赏先生一卷论语。”
    秦浩中是一传统士子出身,原本家里有二百亩地,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
    1考中秀才,15岁中举,211岁考取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以后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又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最后入阁,为内阁大学士(阁员地职称),对于四书五经,自然是熟透了
    皇帝突然其来,赏一本论语,又有何意?
    当时不及思考,只得跪下谢恩:“谢皇上赏!”
    方信又随口说着:“那些举子处置怎么样了?”
    方信说地事,就是今年,孙宝雅率上千名上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提出了“论时政变法疏”,据方信地调查,这是有着时代背景地人
    这些人已经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穿越潜移默化的进步思想
    这和地球上当年康有为,又何其相似
    不过,方信的决断,也是雷霆,上书之后,方信立刻召见内阁,凡是上书的人,全部派员呵斥,若是再结党,必削除当年会试的资格云云,并且要内阁作进一步的处置
    这时,秦浩中回答的说着:“回皇上,孙宝雅串连结党,妄议朝政,革其功名,其它为的十六人,也同以此罪。”
    “孙宝雅其罪不赦,以后永不录用,其它十六人嘛,念其读书不易,功名不易,呵斥一下,六年不许再进考,也就是了。”方信平淡的说着。
    如果把这核心全部贬下去,他们反而结了党,但是只问罪孙宝雅,其它十六人都免了,就可使这个核心夭折在萌芽中了
    “是,这是皇上地仁德,他们必会铭记在心,以后就不敢如此大胆。”这是小事,秦浩中就随口应着。
    见皇上没有什么要说的,秦浩中取了这本薄薄的印刷品论语,大概只值半个银圆,他怀着满腹的问,说着:“老臣告退!”
    秦浩中缓缓退出御书房,从那一刻起,他再也不敢把皇帝当小孩看了,皇帝赏下这本书,里面肯定有皇帝要说的话,这就需要他仔细揣摩了。
    方信目送秦浩中离去,看着他的身影,浮现出一丝笑意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上)


    为千位举人上案的事,本来会试早就结束了,现在:才开始,大批举子议论纷纷,中了举子更是欣喜满面
    孙宝雅在街道上茫然的走着,腿都是软的
    他出身于士宦家庭,是地方望族出身,祖父作到知县,父亲也考取举人。
    年轻时曾经出游,吸取了不少新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由于才学兼优,因此乡试之后,渐渐有了名声,到了会试时,他积极和各省举人联系,并且演讲,交谈。
    渐渐的,他的身边集起数百个举子,核心有十六人,一时间风光无限,所以才有千人上书言变法之事。
    可是想不到朝廷一道旨意下来,自己功名尽被革去,而且上面还有“永不录用”四字,这代表着,不但当不了官,而且以后任何一个有官方机构都不可能录用他
    当日兴奋考虑变法的李雅、郑涛怡、卫佩、杨亚、姜雨轩等等,见了他的面,就像见了鬼一样,客气点的还尴尬一笑,拱手为礼,不客气的只当没有看见
    事态炎凉,莫过于此啊
    可是,自己又如何回去,向族里家里交代?
    这时已经是初夏,在街道上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孙宝雅才发觉到了中午,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子,里头还有三张十银圆的银票,以及两个银圆
    这点钱。在乡下。可用上半年。但是在帝都。只怕住不了十天。
    孙宝雅饥肠辘辘。随便找了家面店。就叫了一碗面。
    片刻之后。一个姑娘捧着一大碗鸡蛋面上来了。孙宝雅看去。只见她大概十六七岁。穿一件月白裙。浆洗得干干净净。面容还算清丽。
    上了面。孙宝雅大口大口吃着。就听见外面喊着:“卖报哦。卖报哦。今天会试贡士出来了哦!”
    其实中国早就有报纸。这是邸报
    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地西汉初期。定期把皇帝地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传达下去。这就是《邸报》产生地背景。
    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并且印刷,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
    早在长治皇帝时期,普遍使用活铅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
    但是真正的新闻报纸,还是这几年新皇登基后才出现的,倒也不是皇帝办的,只是设了一个新闻局,专门管理报纸,由私下转为半官方背景
    有了公开允许,这几年,新闻报纸就蓬勃发展起来,一下子出现五份报纸相互竞争
    孙宝雅听了这话,心中绞痛,却还是喊着:“来一张!”
    “好,这位先生,二文钱一张哦!”卖报的人连忙上前,孙宝雅身上摸出二个铜板,丢了上去,拿出来细细看着,翻来翻去,就找到了
    报纸上刊登着这次上书的前后,并且包括了处置地意见,自己大名赫然就登陆在上。
    看了,一片茫然,现在人人都知道,人人都避而远之,以后怎么办呢?
    吃完了面,收起了报纸,给了钱,他就目光有些呆滞的在街上踱着步,外表看来还从容,但是自己知道,已经失了方寸。
    等几点雨落下来,他才回过神来,发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阴了天,上面乌云滚滚,天色黯淡,一片晦暗,街道上的人已经纷纷逃避。
    他也连忙避到一处屋檐下,才过去,就见得雨点落下来。
    远远听见店家吆呼:“雨下大了,快关窗户,快快,别打湿了!”
    孙宝雅无声透了一口气,屋檐下到底避不了大雨,风带着雨吹到身上,一时间竟然打了颤栗,半片衣服都湿了
    就在这时,对面突地“咦”的一声:“孙公子,你何在这里?”
    转眼一望,却是一个青年,正撑着油伞,却是以前认识的杨宏凌,这人不是举人,却也中了秀才,据说转为商途
    对待上京的举子很是热情,请了几次宴,也能说些文,对些诗,以前孙宝雅虽然表面客气,实际上还是有些看不起,但是现在……
    孙宝雅嚅动着嘴唇似乎想说着什么,但是读书人的自尊止住了他,只是心里一片空白,带上着一些尴尬。
    杨宏凌却上前,把油伞撑开,挡住风雨,表情有些黯然,喟然说着:“孙公子的事,我已经在报纸上看了……孙公子您的确有点错,朝廷大事,本应该按照规矩来……其实仅仅是您自己上书,也没有啥,怎么能集千人上书呢?这是上奏皇上,还是逼迫皇上呢?再说,皇上才十七,正是年轻气盛时……
    听了这话,孙宝雅就如被针刺了一下,一个激灵,惊醒过来,心中似乎什么都明白了,他浑身微微发着抖,对着雨出神,半刻,才说着:“的确如此,我是失了分寸了!”
    可是事已至此,就悔之也不及,才怔着,就听见杨宏凌说着:“事已至此,不知孙公子有何打算?”
    稍怔了一下,他就诚恳地说着:“孙公子大才,我们都是知道的,若没有这事,一个进士及第肯定有的,晚生不才,有二个儿子,正是启蒙时,孙公子一时没有去处,不如就来我家,我让儿子拜师敬酒,等些时候再作打算?”
    一般启蒙老师,其实不算真正的老师,是雇佣着教书的,算是家庭教师,但是拜师敬酒,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真正当成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主家是平起平坐,不算有辱斯文。
    这个时候,还有人照顾,孙宝雅心中一热,勉强笑的说着:“想不到这时候还有杨兄……那就恭谨不如从命了。”
    “既然如此,孙先生,请一起进吧!”说着,他指了指一处马车。
    雨蒙蒙中,两人上了马车,转眼消失在街道中。
    帝都一场雨一下,似乎本来初夏的热气都消了,只是带来了凉爽
    大范首相,就是一品
    大范地工作时间,是七点上班,中午朝廷有一餐,至于内阁,是有专门的厨房伺候,到了下午时分,秦浩中就不必呆在内阁。
    秦浩中回到府中,门前甲兵行礼,门房上,正巧有个张管事在,见大轿落下,忙过来替秦浩中掀开轿帘,扶着秦浩中出轿。
    秦浩中随口问着:“今天有谁来过吗?”
    “没什么重要人,只是上午时分,许书语许小伯爷来过!”张管事伺候着说着:“他没说什么事,我们自然也不敢多问。”
    说话之间,就到了二门,张管事的父亲,管家老张迎接出来,这是从小和秦浩中一起长大的府里老人,虽然份属家仆,到底情分不一样,他对他笑的说着:“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不必如此,以后你可以多把工作交给你儿子!”
    “是!这是老爷的恩典!”管家老张鞠躬说着:“老爷,许小伯爷为你六十六岁寿,送来一份礼,您应该看了看。”
    秦浩中一怔,他当相爷,既不算是至清,水至清无渔,也不算是贪婪,贪婪容易出事,再说,他的地位和力量,也不必靠“收礼”来发家
    一般礼品都是由管家老张来处理,要他来看,就是礼重了,要他决定回不回。
    到了书房,这管家就取出礼单来,就这一看,秦浩中就略皱眉
    白狐皮、白貂皮、紫貂皮、如意、宣纸、玉带、苏绸、东珠、鹿茸、人参,还有着完整的一大套金银器皿酒具,以及贺金
    秦浩中见了这单子,突地灵光一闪,陷入了沉吟。
    管家有些奇怪,这单子虽然大了些,但是也不至于让相爷如此凝重呀!
    许久,秦浩中才惊醒过来,问着:“这单子总有多少钱?”
    “回老爷地话,大概是十万银圆。”
    “十万银圆!”秦浩中心中一动,一下子明亮起来,随口问着:“那这许家有多少钱?”
    这问的就荒唐失礼了,管家怔了一下说着:“老奴不知,不过许家位居伯爵,立爵已有一百年,开有多家生意,总有上千万银圆罢!”
    秦浩中听了,把单子一放,说着:“你给我把那本皇上赐的论语拿来。”
    “是,老爷!”
    等那本薄薄的论语拿来,秦浩中一拿过,就找到了一页,读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心中顿时完完全全明白了。
    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什么忧愁社会贫富差距,而是朝廷和贵族之间的实力分布越来越不平衡
    区区一个许家,不过是位居伯爵,传家也只有一百年,一出手就是十万银圆,家财至少有着上千万银圆,何况其它贵族世家呢?
    要知道,朝廷虽然收入九千五百万银圆,那是必须养兵,养官,养士
    真正皇帝自己每年支配的,也只有一百万银圆左右,其它都有定数了
    这种差距,难怪皇帝心中忧虑,这和土地兼并,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到这里,秦浩中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脸色凝重,在书房上度步而走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下)


    午,太阳而照,从玻璃内进来
    方信刚刚批完一叠奏折,打了个哈欠
    大范实行内阁票拟制,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各地或中枢的奏章,先送到内阁,由内阁学士阅读后,把对此奏章要点和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对于皇帝来说,正的精通政事,一扫眼就可知道,省了无数力气
    所以工作四小时,今天的奏章就批阅完成了,方信起身更衣,换了衣服,才到了一处亭子上坐坐,就听见了外面传来:“皇上,相大人求见!”
    “哦,快传,就叫他到这里来见朕!”方信心中一动,说着。
    秦浩中进来,见了方信,伏身叩头,说着:“臣拜见万岁!”
    “罢了,先生请坐,不必多礼!”方信随意摆了摆手,在石亭子上坐了下来,笑的说着:“先生好几日没有进宫见朕了,身体安和?”
    “回禀皇上,老臣的身体还好!”这时,有宫女上了茶,上了茶后,方信就挥手说着:“你们都下去吧,不经听宣,不许入内。”
    秦浩中甚有大臣气度,一躬身说着:“谢皇上赏茶……上次皇上赏臣一本论语,老臣还不以为然,然仔细揣摩,圣人之言,真真是洞鉴千古之言!有国有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说到了千古点子上,土地兼并如此,这商行钱庄也是如此。”
    话说。除了少数特权。一般来说。现在官府上下都认识到土地兼并地错误。所以有一个词叫分家析产
    也是说。任何一个县官、知府。在领下。如果有上万亩地家族。都要想办法进行分拆。以免祸端。这在地球上明清官府已经认识到。在大范当然也认识到。所以大部分郡县里。千亩以上家族甚少
    “老臣这些日子。仔细思量。调查情况。大范开国三百家贵爵。世袭不替。虽然沿途折了一些。但是历代也有封赏。这加起来。现在足有六百家贵爵——这六百家。足足掌了全天下八成财富。实是让人胆战心惊。”说到这里。秦浩中脸色已有阴沉:“而且。贵爵跋扈不法。欺凛百姓。这也时时闻之。已激起民愤。若非如此。当年贼子造反。岂会杀尽所地贵爵?”
    大范开国以来。太祖地授意下。这贵族和士大夫就尖锐对立。而且无法融合
    为什么无法融合?原因很简单。就是世袭爵位太难得了。特权也只有爵位自己所有。其它子孙不得获得。所以哪怕通婚。也无法真正分享
    秦浩中作为士大夫的代表,是早知贵爵制的弊端,但是时至今日,已经尾大不掉,势力已经有超越士大夫阶级的趋势,这次皇帝提出这个,其实也正对着他们的心思,要不,他会如此积极?
    “先生说地,正是朕忧,不过,事已成之,卿有何法之有?”
    “是,老臣这里有一份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