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曹贼 >

第333章

曹贼-第333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了主人,那就千万不能放过黑水之狼。如果杀了黑水之狼,无疑是一桩美事。

    想必,左贤王也不会因之而责怪。

    他一路追击下来,就看到了一个汉人车队。在雍奴眼中,汉人就是被屠戮的羔羊。虽说草原上有许多汉人集市,可对于雍奴而言,并无太大的意义。既然赶上了,那就杀了他们。汉人羸弱,那是匈奴人的对手?以至于,雍奴并没有看清楚那车队的仪仗。

    曹朋正在观察手中长刀,他已经确认,这口长刀,正是出自于曹汲之手。

    曹汲造刀,用灌钢之法,以柔铁为脊,加以锻打而成。曹汲打造的刀,刀脊呈暗红色。而其他地方,比如河一工坊打造出来的长刀,就没有这一抹暗红。可以说,这一抹暗红色,也是曹汲独有的标志,别人就算是想要模仿,也模仿不来。

    故而在许都,曹汲打造出来的刀,又名‘残阳血’,取得就是那一抹暗红之韵。

    这口残阳血,应该是曹汲在建安四年前后所造。

    曹汲每年都会造出几口宝刀,被人以重金收购……眼前这昏迷的青年手里的这口残阳血,应该就是被人收购的那一批。只是,天晓得怎么落在了这青年手中。

    也许是他重金购买;也许是他抢掠回来……

    曹朋本来并不想插手此事,可雍奴那一句话,却惹怒了他!

    “信之,一个不留!”

    韩德大吼一声,催马就冲了出去。

    雍奴哪里想得到,这些汉人竟然敢反抗。眼见韩德冲过来,他本能的抬手就是一箭,却被韩德在马上轻松闪过。而他这一箭,也惹怒了随行护军。三名军司马勃然大怒,回头向田绍看去。

    田绍也知道,这时候他必须做出决断了!

    他是大汉使团的护军,代表着大汉的荣耀……

    反正出了事,有曹朋顶着,田绍也不担心,于是森然冷笑道:“传令下去,一个不留!”

    刹那间,三军齐动。

    匈奴人这时候才看清楚了这车仗的旗帜,雍奴也吓了一跳。

    “我等是……”

    他想要高呼:我们是左贤王部曲。

    可是,韩德哪会给他这个机会?胯下坐骑,飞驰而来,眨眼间就到了雍奴跟前。大斧本藏于身后,只见那韩德在马上猛然长身而起,圆盘大斧挂着一声风雷,呼啸而来。那雍奴连忙举刀相迎,只听铛的一声响,刀斧交击,雍奴被一股巨力掀起,呼的就落到了马下。没等他起身,韩德的马已经到了,战马仰蹄,凶狠的踹在了雍奴胸口。只听咔嚓一声,雍奴的胸骨,被那马蹄一下子踹碎……

    韩德,如虎入羊群,大斧翻飞,无人可挡。

    王双也耐不住寂寞,催马轮刀,杀入敌阵当中。

    匈奴叫一声想要逃窜,却见三队护军呼啸而来,将匈奴人圈住,就是一顿狠杀。

    这场发生在石嘴山脚下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

    当刘光赶到时,只见遍地残尸,血流成河……

    “谁让你们大开杀戒。”

    刘光勃然大怒。

    曹朋已命飞眊将青年看护起来,听闻刘光的喝问,他立刻催马上前,“我下的命令。”

    “曹朋,你可知道,我们此行出使匈奴,乃为结好,你岂可……”

    “结好归结好,若是连脸面都护不住,结好又有甚用?临沂侯未听,他们要我们留下货物吗?”

    “可是……”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曹朋突然双手高举过头顶,仰天大声呼喊:“霍将军,若在天有灵,请佑江山。”

    当年,霍去病纵横漠北,杀得匈奴血流成河。

    以至于草原上流传这首民歌……

    曹朋喊罢,向刘光看去。

    却见刘光满面通红,一双眸子怒视曹朋,半晌后冷哼一声,拨马返回车队。

    曹朋在讥讽他!

    想当年,霍骠骑何等雄姿,令匈奴俯首。

    而你,身为汉家子弟,竟然连这一点担待和勇气都没有。

    刘光感觉着,周围那一双双目光,带着嘲讽之意。他心里憋屈,他感觉着窝囊。

    他也想杀匈奴,可他是正使,他知道自己此行匈奴的目的!

    心里面,对曹朋的所作所为,暗自赞叹。但是在表面上,他必须要去质问曹朋。

    如果是在以前,曹朋或许会给他留有颜面。

    但大河刺杀之后,两人已撕破了面皮,注定了会成为对手。

    既然是对手,曹朋打击起来,绝不会有半点心慈手软。若换成刘光站在曹朋的立场上,同样不会放过曹朋。他扭头向曹朋看去,却见曹朋也正立马凝视着他。

    心里面万般的愤怒,到此时也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曹友学,我誓杀汝!

    +++++++++++++++++++++++++++++++++++++++++++++++++++

    使团,继续行进。

    当晚,在距离石嘴山山口以北三十里处的一个市集扎下营寨后,没有多久,便看到一队匈奴骑军从朔方方向赶来。他们,正是呼厨泉派来迎接使团的人马。

    前来迎接使团的,是右贤王去卑。

    此人,是呼厨泉的心腹,更是呼厨泉的左膀右臂。呼厨泉登上单于之位以后,也不太轻松。左贤王刘豹是于夫罗之子,手中掌握着一支极为强大的力量……

    而呼厨泉虽为南匈奴单于,对刘豹也颇为忌惮。

    他必须要压制住刘豹,而想要压制刘豹,就必须要依靠去卑。这几年来,去卑的右贤王部不断壮大,也有呼厨泉暗中扶持的原因。以去卑牵制刘豹,使得权力保持在一种平衡的态势下。只有如此,呼厨泉才可以更好的统治住南匈奴。

    刘光和去卑是老熟人了!

    早在当年汉帝东归时,两人便认识。

    去卑前来迎接,刘光自然热情招呼。当晚,左使周良,右使田豫皆在大帐中款待去卑。

    本来,按照规矩,曹朋也应参加。

    但也不知是刘光故意还是其他原因,曹朋并未得到通知。

    而他本身,也不太愿意去向匈奴人示好。刚杀了一群匈奴人,扭头又要向对方示好?

    至少曹朋做不来这种事情。

    况且,他本身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军帐里,灯火通明。

    一名行军大夫,正在小心翼翼的为洪都疗伤。

    这行军大夫,原本是少府太医院治下的太医。因此次出使的缘故,曹朋专门找了华佗,请他派出。这一路上,的确是帮了不少的忙。行军大夫为洪都取上的箭矢之后,抹上了金创药,这才长出一口气,从王双手里接过了湿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已经没事了……不过失血过多,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但不会有性命之忧。”

    曹朋听罢,微笑着点头道谢。

    他送走了行军大夫后,回转军帐,就见洪都幽幽醒转。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洪都醒来后,看清楚周围的状况,立刻反应过来,强撑着想要下榻,向曹朋。

    “咦,你这官话说的不错嘛。”

    洪都说的是汉话,所以曹朋倒也不需要人翻译。

    “小人原本是长安人氏,兴平中,李傕郭汜围困长安,小人护着老母逃出京兆。本来是想要到塞上投奔一亲戚,不想中途母亲受了风寒,得黑水鲜卑大人檀柘资助,方救回母亲的性命。在那以后,为报答檀柘大人的恩情,小人就留在黑水鲜卑。”

    “黑水鲜卑?”

    曹朋一怔,扭头向旁边问道:“黑水鲜卑在哪里?”

    “回将军的话,黑水鲜卑在石嘴山以南,贺兰山脚下。”

    “那檀柘又是何人?”

    “这个……檀柘,乃鲜卑王檀石槐之子。自鲜卑王死后,鲜卑分裂,檀柘大人独领黑水鲜卑一支。”

    檀石槐之子?

    曹朋闻听,不由得愕然。

    他倒是知道檀石槐这个名字,不过是在重生这个时代之后,才得以知晓。

    这檀石槐是鲜卑部族的首领,在世时,曾创立了鲜卑律法,统一了东西诸部落,立王庭于弹汗山,兵强马壮,征战四方,将昔日匈奴故地,东西两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尽纳入鲜卑牧场。随后,他又把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每部置大人为首领,寇边犯境,给汉室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桓帝时,朝廷曾派兵征讨,结果惨败而回。

    又派遣使者授予印绶,欲封檀石槐为王……你可以当鲜卑王,但是必须臣服我汉室。

    甚至,桓帝还提出了和亲。

    但檀石槐却不肯接受!

    这是个很有个性的家伙,桀骜不驯,有雄才大略。

    灵帝熹平六年,朝廷再次派兵征讨,分三路出击。结果,被檀石槐以三部大人击溃。

    从此,这檀石槐在塞北称王,不服汉室,嚣张跋扈。

    光和四年,檀石槐病死,年四十五岁。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诸大人世袭……

    庞统突然扯了一下曹朋,转身走出军帐。

    曹朋一怔,而后安抚了一下洪都,也跟着走了出来。

    “士元,什么事儿?”

    “恭喜友学,贺喜友学!”

    曹朋一头雾水,“士元,喜从何来?”

    庞统微微一笑,在曹朋耳边低声道:“我有一计,可令友学轻而易举,掌控河西。”

    ——————————————————

    两更毕。RO!~!

    ..

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

    檀石槐死后,鲜卑随即分裂。

    檀柘虽为部落大人,世袭了黑水西河两部鲜卑,但处境并不是太好。原因,就是因为南匈奴的迅速崛起。南匈奴雄踮朔方,占居了河套最为肥美的牧原。加之受汉室暗中支持,使得南匈奴实力暴涨,已隐隐向塞北扩张,并且吞并了许多鲜卑部落,把当年檀石槐所占领的匈奴领地,夺回了不少,给鲜卑人带来巨大压力。

    相对而言,东部和中部鲜卑两部承受压力较小。

    而檀柘的西部鲜卑,因为毗邻朔方,占居了西套地区,所以和匈奴的冲突最大。

    “过去十年间,檀柘已丢失了黑水鲜卑的牧原,被迫退居与西河地区,芶延残喘。

    而南匈奴对河西,确是势在必得。

    自呼厨泉继任单于之后,就暗中纵容左贤王刘豹与檀柘争斗”并且获取了巨大利益。所以,檀柘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太好过。刚才洪都说,檀柘在从弹汗山返回的途中遭遇伏击”我估计就是刘豹所为。至于他去弹汗山的目的,一定是希望得到鲜卑中部大人的帮助。不过看情况,其结果未必非常理想。

    鲜卑中部大人轲比能野心勃勃,势力极为雄厚,麾下有十数万控弦之士……如今,轲比能与鲜卑东部大人燕荔游正争夺牧原,即便有心,也无法估计檀柘。

    也正因此,南匈奴才敢伏击檀柘。

    友学,塞上如今形势,风云变幻”正是最为混乱之际。我之所以说现在是你获得河西之地的最佳时机”便源于此。若是待塞上形势稳固,只怕就是我边塞受难之时。友学可以借洪都这层关系,与檀柘获得联系。若檀柘聪明”必然会向你俯首……,到时候,你可以支持檀柘北出石嘴山,参与漠北之争,把这潭水,搅得更混。

    而后,你檀柘北进之际,将河西羌狄荡平……

    昔年汉武帝曾在河西屯田,根基犹在。友学你可以在此地继续推行屯田之法,招拢百姓,联合檀柘,则河西可定。”

    所谓策士,并不是一定要有什么奇谋妙想。

    策士最大的作用,在于拾遗补缺,想人之未想”看的更远。

    庞统一番话,似乎给曹朋打开了一道崭新的门户。

    他曾立志要立万世功业,但却始终没有根基:而今,海西的财源即将失去”他必须要获取更大的财源”来支持他日后的发展。嗯要发展?无非三点:土地、人口还有财物。而这其中,土地无疑最为重要,有了土地”就能获得人口,有了人。”才能创造财富。中原……太小了!海西”更不足道。而河西之地……

    “可是,我担心养虎为患。”

    “哦?”

    “檀柘若崛起,只怕早晚必成第二个鲜卑。”

    “那就别让他崛起,而且”我相信轲比能也不会坐视他崛起。我们需要的是檀柘把水搅浑,只要保持他一定的实力”让他可以在漠北立足”便足以成功。”

    “但主公又岂能让我坐拥河西?”

    庞统一笑,“友学莫非忘记了,西凉马腾?”

    曹朋闻听,顿时恍然大悟。

    没错,西凉马腾,也是曹操心腹之患。

    随着马腾如今看似温顺,可始终都是曹操心里的一根刺。

    那衣带诏”令曹操如蛟在噎。马腾一日不除,则西北一日不靖,曹操一日不得心安。

    “那我当如何施为?”

    “友学,你当务之急,是要设法和檀柘取得联系,如今洪都就是最好的引荐之人。

    同时,你需要有一立足之地,依我看”廉县就挺好。只要你占领了廉县,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进可北出石嘴山,退可渡河而守。至于这人选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极善于治理地方,名声也非常好。”

    经天纬地之才?

    谁!

    曹朋愕然看着庞统,心道:你不会是想要把诸葛孔明推荐给我吧。

    “孟建!”

    “他?”

    “此人足以担此重任。”

    曹朋当然知道,庞统所说的孟建是什么人。

    此人也就是水镜山庄四友之一的孟公威。他虽然没有投靠任何人,可人在荆州。

    此前,徐庶庞统石韬从荆州而来时,孟公威并不曾跟随。

    曹朋轻声道:“他能来吗?”

    “只要友学告诉他,欲平靖河西,此人必到。”

    看起来,这个孟公威也是个希翼开疆扩土之人。历史上”此人和石韬都曾为一方太守,所镇之地”就在西北。如今,石韬已出任临洮令,那么孟建也是时候出山。

    曹朋想了想,“此事,就拜托士元。”

    “我这就书信与他。”

    曹朋走出小帐之后”一路往军帐行去。

    他一边走,一边考虑庞统所说的可能性……不得不说,庞统说的没错。失去海西之后,曹朋要想重新开发出新的财路,那么河西无疑是最好的地方。这里土地广袤,人口稀少。又兼常年受胡人兵祸,故而汉室对此地的控制力并不太强。

    最主要的是,若能占领河西,还可以解决西凉马腾之患。

    曹朋已记不太清楚,历史上曹操究竟有没有占居河西。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西凉马趁曾给关中带来了巨大威胁。也就是说,曹操在赤壁之前”对河西几乎失去控制。如果我得了河西,恩,其实,倒也是一个不错选择,这里倒是一个风水宝地。

    不知不觉中,曹朋已来到了军帐门口。

    他稳住了心神,伸手将帐帘一挑,迈步走进帐中。

    “曹公子!”

    洪都此时”已恢复了一些精神”见曹朋进来,忙起身想要下地。

    曹朋连忙上前,示意洪都不要多礼。在床榻边缘坐下”曹朋露出一抹沉思之色。

    “公子,可是有烦心之事。”

    “我听说”河西曾有人口数十万,可为何现在”如此荒凉?”

    洪都道:“这些年来,胡祸不止,许多在河西的汉家人”或逃回中原,或流落塞北……,有的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