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268章

兵临天下-第268章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曹操给我们火油的缘故,而我们而言并没有损失,反而是曹操提供的火油对我们大有助益,使我们能在江面上和江夏军抗衡,所以吴侯不必在意曹操的态度,从务实上来考虑,与曹操的合作对我们还是利大于弊。”

    张昭的一番苦劝使孙权恼火的心情又渐渐好了起来,他勉强笑道:“多谢军师的开导,我现在心情好多了。”

    张昭呵呵一笑,“就应该这样,战争还未开始,吴侯就被刘璟打击了信心,这样可不行。”

    孙权点点头,“我明白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只听门外传来妹妹孙尚香欣喜的声音,“兄长,后面有船只到来,应该曹军送的火油到了。”

    孙尚香之所以这次随军出征;自然是孙权的深谋远虑,事实上,他已经在考虑后路了,作为江东主公,他不可能一条道走到黑,他可以贬黜周瑜,疏远鲁肃,这只是一种姿态,但他同时也必须要留有后着。

    毕竟周瑜的话还在孙权耳边回荡,他们的实力已经弱于江夏军,毕竟七年前他们也曾败在江夏军手中,惨痛的经历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他怎么可能忘记。

    孙权迅速瞥了一眼张昭,见他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便苦笑着解释道:“有这个凶悍的妹妹,哪个当兄长的都无法省心。”

    孙权指的是东吴顾家之事,顾家之事张昭当然知道,孙尚香用三支箭回绝了顾家的婚姻,已经引起满城轰动。

    不仅如此,孙尚香天天身着盔甲,手执兵器,在顾家门前示威,逼得顾雍不得不公开宣布,顾家暂不考虑和吴侯联姻,这才算平息了这场联姻风波。

    张昭也知道孙权对妹妹很恼火,只是。。。。。若怕妹妹再闯祸,把她禁足就是了,何必带来一同出征?

    张昭也呵呵一笑,没有再说什么,直接出舱门去了。

    孙尚香已不再船舱外,她快步走到船头,远远注视着从合肥过来的运输船队,她身着镶金细鳞甲,腰束丝绦,头戴银盔,脚穿皮靴,腰挎青月剑,后背射雕弓和金翎箭,更显得她身材修长,英姿飒爽,俨如一朵在江面上盛开的带刺玫瑰。

    这是她第二次随军出征,还在她很小之时,她的长兄孙策便曾经带她出征庐江,那一次出征给她留下了至今难以忘怀的印象。

    也正是因为这样,她的内心深处才会对强悍的长兄无比崇拜,也使她对自己未来的丈夫也有了极其苛刻的条件。

    她以长兄孙策为择婿尺度,无法容忍自己将来的枕边人是一个文弱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她要嫁一个象长兄孙策那样的天下英雄。

    这一次出征使孙尚香内心充满了兴奋,她终于可以象男子一样征伐沙场,为国作战。

    这时,远处驶来的船队缓缓停了下来,一艘巡哨船过来禀报,正是运载了五千桶火油的船队,五千桶火油的到来无疑大大振奋了江东军军心,一个时辰后,船队再次,向柴桑方向浩浩荡荡驶去。

    。。。。。。。。。。

    柴桑,虽然经历了一夜变天,但柴桑民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骚乱,只有民众中稍有恐慌。

    关键是徐盛没有下令屠城,也没有挨家挨户掠夺钱财,稳住了柴桑的局势。

    不过徐盛还是下令全城戒严,不准普通民众上街,只是中午给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准许民众上街买菜买米。

    柴桑失陷已经过去了五天,柴桑城也从最初的恐慌中平静下来,与此同时,江夏军也没有大举反攻夺城,除了偶然在江面上出现一些江夏巡哨船外,江夏军再没有任何动静。

    这便让江东军也渐渐稳定下来,完全控制了柴桑城,戒严开始松动,取消了白天的戒严,不过夜晚的宵禁依然继续,与此同时,一直关闭的城门也在白天开启,准许城外农民进城卖米卖菜。

    这天清晨,在柴桑西城外挤满了数百名焦急等待开城的卖菜农民,挑着鱼虾鲜肉,各种蔬菜禽蛋,对他们而言,这些天也是难得好生意,价格上涨了五成,而且极为抢手,总是一个时辰便卖光,有的农民一天跑两三次,收获丰足。

    在人群后面则跟着十几辆牛车,上面也是满载着各种农产品,为首牛车的车棚上插了一面三角旗,上写一个‘朱’字,这是柴桑第一大户朱家的庄园进城送货。

    柴桑第一望族原本是陶氏,但随着陶氏家业慢慢转移到武昌后,柴桑陶府便只剩下不到三成的族人,由陶群主持,而另一个大户周氏这几年也逐渐迁移去了江东,柴桑便只剩下朱氏独大。

    这时,城门终于缓缓开启,外面焦急等待的农民蜂拥而入,守城的士兵们慌忙阻拦,“不要慌乱,一个个来,验牌后才能进城!”

    徐盛虽然取消白天戒严,也开启城门,但防备相当严密,一般是只准进不准出,就算进城卖菜的农民也要验证临时发放的腰牌,只有城外的卖菜农民和大户人家的农庄送货才能出入城门。

    而外地来求学探亲、走卒商贾之类则一律不准入城,往来商船也不准靠岸,对于江东军而言,现在就是战争时期,他们必须按照战争期间的规矩来办。

    事实上,任何规矩都要靠人来执行,执行不严就有漏洞,打个比方,有的农民本来不用进城,但他也可以去申请一面腰牌,转手卖给急于进城的外地人,便是一笔收入。

    还有农庄的送货人也有漏洞,他们随行人多,便可以收钱挟带外地人入城,不可能一一盘问清楚。

    所以柴桑这种人口密集的大城要想保持稳定,就不能压制太严,有漏洞存在也是必然,不过加强了防范,也是聊胜于无,至少不会再有数百名**混入城中这种事情发生。

    卖菜的农民都有腰牌,一一搜查验证后,挑担进城了,这时二十几辆牛车则驶近城门,立刻被士兵拦住了,为首的管事连忙取出一面腰牌道:“我们是朱县令在城外的农庄,特来给主人府中送货!”

    朱县令也就是朱珣,他是刘璟任命的县令,但由于朱家是柴桑第一大户,徐盛为了控制住柴桑,依然命朱珣继续出任县令,稳住柴桑局势。

    听说是给县令府中送货,守城士兵连忙去禀报当值军官,片刻,一名军侯快步走出城,对方有许可进城的腰牌,问题倒不大,但好像人数太多了。

    军侯打量一下牛车,见每一辆牛车都有赶车的伙计,足足有三十人,他眉头一皱道:“徐将军有令,一次结伴进城人数不得超过十人,你们人数太多了。”

    管事连忙悄悄塞给军侯一锭五两重的黄金,躬身道:“我们有二十五辆牛车,最少要二十五人赶车,将军能否通融一下。”

    军侯捏了捏黄金,颇为重实,他看见黄金的份上,也不想太为难他们,便吩咐手下,“再给他们两面腰牌!”

    他又板着脸对管事道:“上面有严令,我不能违反,一次只能进十人,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徐盛不准一次结伴十人入城,下面守城军侯得了好处,便将三十人一分为三,也就不算违反命令了。

    管事心知肚明,立刻将牛车分为三队,大家分开进城,各执一面腰牌,士兵们搜查无问题,便将他们放进了县城。

    三队牛车进了城,向城南而去,他们路过了陶府,只见陶府门口有士兵把守,守卫严密,不准任何进入,管事不由摇了摇头,这次江东军占领柴桑,陶家显然是第一个遭殃。

    不多时,牛车便来到了朱府门前,朱府早有管家带着下人等在门口,见送货牛车终于来了,众人皆欢喜万分,连忙将牛车领进府,这时,牛车管事对管家低声道:“我有很要紧的事情要见老爷,烦请通报一下!”

第422章 诸葛出使

    朱家的家主依然是朱珣之父朱良,当年朱良在儿子的劝说之下捐献了家族一半的土地,得到了刘璟的盛赞,他儿子朱珣也由此升为柴桑县令,这些年朱珣也着实卖力,将柴桑治理得井井有条,商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十分稳定,每年上缴大量的钱粮赋税。

    江夏内部也有传闻,今年朱珣将升为长沙郡丞,这让朱良十分欢喜,每天都在盼望四月到来,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江东军的偷袭打碎了朱良的美梦。

    柴桑失陷令朱良一连几天都难以入睡,并不在于柴桑失陷本身,那和他没有关系,关键是儿子接受了徐盛的命令,继续担任柴桑县令。

    这便是朱良陷入一种不安和惶恐之中,儿子这算是荆州的县令,还是江东的县令?若是江东的县令,岂不是投降背叛了荆州?

    朱良正在书房里如坐针毡,这时管家来报,庄园李管事有要事求见,朱良以为庄园出事了,心中又揪了起来,立刻道:“让他进来!”

    片刻,庄园李管事走进房间,跪下行一礼,取出一封信道:“昨天晚上,武昌方面有人找到我,让我把这封信给老爷!”

    朱良愣住了,他慢慢接过信,忽然,他惊得腾地站起身,这封信竟然是州牧的亲笔信,他浑身发抖,半晌才拆开信,哆哆嗦嗦看了起来。

    刘璟在信中的语气很缓和,首先赞赏朱珣这些年为柴桑繁荣付出的努力,他能理解朱珣没有弃城而逃,而是不惜自损名誉,留下来保护柴桑子民的做法。

    朱良顿时长长松了口气,他心中感激刘璟的宽容,他又接着看下去,在信的后半段,刘璟要求朱家坚持原则立场,为江夏军收复柴桑做出贡献。

    朱良叹息一声,柴桑失陷,陶家被严密监视,刘璟便找到了自己,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危险,但他已无从选择,考虑了一下,朱良又问管事道:“武昌方面还有什么交代你吗?”

    李管事犹豫一下,低声道:“这次我带来的三十名伙计,其实都是江夏军士兵,他们要求藏匿在我们府中。”

    朱良吓得两腿战栗,居然这快就来了,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举报供出去,他们家族土地都在柴桑,除非他们不想活了,他低头想了想道:“我记得进城有规矩,进来多少人就要出去多少人,不得在城中过夜,是吧!”

    李管事点点头,“是这个规矩。”

    朱良叹了口气道:“那我再从府中找三十人,让你带出去吧!另外,请他们首领过来,我想和他谈一谈。”

    李管事出去了,片刻他带来一名身材瘦小的男子,朱良吃了一惊,“原来是刘将军!”

    来人正是刘正,不仅是他,他带来的三十人也全都是鹰击军精锐,刘璟虽然暂时不攻打柴桑,并不代表他会将柴桑拱手相让。

    刘正咧嘴一笑,“原来老爷子认识我?”

    朱良苦笑一声,“江夏不认识刘将军的人恐怕没有几个。”

    刘正摸摸自己的脸,又笑道:“看样子我真不能上街,要不然会引起满城轰动了。”

    朱良无心和他开玩笑,连忙道:“这正是我要给刘将军说的话,你们请安心留在府中,我会安排好。”

    刘正脸上笑容消失,摇摇头道:“多谢朱公好意,不过我有任务在身,该做什么事我自己会安排,另外,我想见一见朱县令,请朱公帮忙安排一下。”

    朱良无奈,只得点了点头,“我这就派人去找他。”

    。。。。。。。。

    就在江夏的局势已一触即发之际,刘备的特使终于姗姗来迟,诸葛亮带着妻女出人预料地来到了江夏。

    刘备原本打算派简雍出使江夏,但就在简雍正准备出发之时,刘备意外地得到一个消息,江夏军占领了西陵县。

    这让刘备生出了怀疑,心中也焦虑起来,他怀疑刘璟也要夺取巴蜀,而当初为了赵云之事,刘璟可是答应过他不取巴蜀。

    思虑再三,刘备决定还是派诸葛亮出使江夏,试探刘璟的态度。

    当然,试探只能是旁敲侧击,而诸葛亮前来的借口却是为了江东西征,他是来代表刘备表态。

    刘备感恩于刘璟换回刘禅,荆南军队绝不会配合江东进攻南郡,至于荆南军有没有能力渡江,那个并不重要。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顺便把妻子黄月英和女儿阿果一并带来江夏,黄月英和陶湛已经多年未见了。

    江夏养马场位于武昌县东北约六十里外,紧靠武昌湖,是一片旷野草地,种满了苜蓿。

    原来的养马场只有两千亩,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扩大到五千亩,中间还有一片占地百亩的树林及同样大小的一片湖泊。

    这是一片辽阔的南方牧场,有着北方没有的温润潮湿,湖光水色,林木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牧场里养着数千匹战马,大多是小马和种马,一旦战马成年,就会配备军队,或独立为骑兵,或配给陆军斥候,几年来,这座马场已经为江夏军提供了近五千匹战马。

    在一处绿草茵茵的缓坡上,陶湛和黄月英各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缓缓而行,旁边跟着几名女侍卫,小心地骑马跟在左右,保护着她们。

    黄月英只是略会骑马,听说这些都是真正的战马,在战场上奔跑如飞,她显得十分紧张,但跟着陶湛走了两里,她却发现这匹战马并不悍烈,相反,非常温顺,似乎知道她不会骑马,特地缓步徐行。

    黄月英忍不住笑逐颜开,问陶湛道:“九娘,这真是战马吗?这么温顺!”

    陶战穿了一身淡绿色长裙,显得容颜如桃花般艳丽,她和黄月英虽然数年未见,但两人关系并没有疏远,她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黄月英这次来武昌让陶湛欢喜异常,招待得极为殷勤,仿佛要将几年的欠缺都补偿回来。

    她抿嘴笑道:“这是专门为你选的一匹马,真正的战马哪有这么温顺。”

    就在这时,远方近百匹战马在旷野里疾奔而来,马蹄敲打着地面,势如奔雷,从她们身旁不远处呼啸而过。

    黄月英还从未见过这么气势迅烈的奔马,她不由吃了一惊,有些控制不住马匹,一名女侍卫连忙牵住了缰绳,将战马稳定下来。

    陶湛见过江夏军骑兵训练,她倒没有吃惊,笑道:“看见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战马,奔跑若惊雷,只有真正的战士才能驯服它们。”

    不过女人天生对战马不感兴趣,两人的注意力很快便转到了远处的湖泊,那是一处湖湾,两边山势峻奇,林木茂盛,在湖弯中央有一座小岛,湖山相映,十分幽静,波色如画,俨如人间仙境。

    黄月英不由赞道:“湖水象宝石一样湛蓝,没想到这里也有如此优美的风光。”

    陶湛也被远处的湖光山色陶醉了,她目光迷离,转头向远处的刘璟望去,她本想和丈夫说说,把湖中岛买下来,但见他和诸葛亮正并肩骑马缓缓而行,两人谈论着什么,不便打扰。

    陶湛又见在湖边一块草地上,小包娘正带着两个孩子玩耍,便笑道:“我们去看看孩子吧!”

    黄月英欣然点头,两人下了马,快步向湖边走去。

    刘璟正和诸葛亮骑马缓缓而行,诸葛亮向四周环视一圈笑道:“这一带视野开阔,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还是马场,真不敢相信这里居然是南方。”

    诸葛亮用欣赏风景来掩饰自己心中的震惊,他终于明白江夏军为何会拥有骑兵,也看到了江夏军在养马上多年付出的代价,这是荆南军无论如何不能承受。

    他心中黯然,从一处马场他便看到了荆南军和江夏军的巨大差异,这还不用谈水军、火油以及江夏军特有的重甲步兵。

    刘璟迅速撇了一眼诸葛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