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阀生涯-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这才想起,西藏这个地方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的,想当初唐太宗这么雄才大略的明主为了安抚西藏不也得派出文威公主来和亲才把赞干布给安抚下来吗?为什么当时国力强盛的大唐都不敢攻打西藏呢,还不是因为西藏是佛祖庇护的地方,外人进来后很难适应这里的地形气候,无法大规模用兵吗?
“还是司伦大人英明啊,我们怎么忘了脚下的这块青藏高原就是我们最大的护身符吗?”被朗敦贡噶旺秋打气后众人就象充足了气的皮球又开始神气起来。
原本是为众人打气的朗敦贡噶旺秋听到手下分如潮来的拍马声,也不知不觉开始眉飞色舞起来,仿佛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幅美好的景色,无数‘英勇’的护教军冲向了那些连走路都困难的汉人军队,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中央政府只好无奈的承认了西藏的独立,而自己也成为继赞干布之后带着藏族摆脱汉人统治的藏族最伟大的英雄。
一想到这里,朗敦贡噶旺秋就觉得心里充满了动力。要是苏童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发出感慨,这丫挺的还真是YY无极限啊。
就在朗敦贡噶旺秋领着一棒子手下在布达拉宫里大白天的就开始意淫的时候英国的首相张伯伦也在为遥远东方的而伤脑筋。
英国人为什么死咬着西藏问题不放手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印度的问题,印度是英国在海外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没有之一。英国人称它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从十九世纪开始,印度已经威为了英国最重要的资源、矿产来源地和产品倾销地,因此印度的地盘越大,对英国就越有利,一九一四年英印政府原外交大臣麦克马洪趁着虚弱的华夏无力顾及,擅自划定了一条麦克马洪线,这一划不要紧,可就把原属于华夏的很大一块领土给划到了印度这边了。虽然这只是英国单方面的划分边界,但是英国人就是死皮赖脸的说这是法定边界了,如今贪心不足的英国人又想把西藏也揽入怀里,却没想到遭到了华夏政府的强烈反弹,苏童直接就以护送十世班禅的名义派了一个军的军队进入西藏。
当然,英国人可不象朗敦贡n葛旺秋这帮只会做白日梦的蠢材可比。他们清楚的知道当华夏的军队一到,就是朗敦贡噶旺秋这伙人完蛋之时。
但是张伯伦和手下此时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此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提议把海军派到香港威慑华夏政府,迫使他们让步。丘吉尔在议会上宣称:既然谈判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让我们用大炮来说话吧!
此时经过了一战的消耗,英国的实力已经有所衰退,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英帝国的底气还是在的。现在在他们眼里还相当于蛮夷的华夏国竟然敢挑战大英帝国的尊严,这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在英国人的眼里他们可以容忍德国人的野蛮和粗鲁、法国人的傲慢无礼,甚至是把他们赶出美洲大陆的美国人的嘲笑,因为他们都同属于白种人,但他们却决不能容忍那个东方由黄种人组成的国度的哪怕任何一丝的不敬,这就是英国人的逻辑。
丘吉尔的提议得到议会大多数人的赞成,在他们看来,即便是刚刚打败了日本猴子的华夏政府日不落帝国的威慑下肯定会屈服的,即使他们不屈服,大英帝国的军舰和大炮也会让他们屈服。
很快,英国议会就通过了丘吉尔的提议,英国政府立刻就下令驻扎在澳大利亚基茨的英国远东舰队派出了‘竞技神’号、‘皇家方舟’号两艘航母和‘铁公爵’号、‘厌战’号两艘战列舰以及十六艘驱逐舰组成混合舰队向香港方向浩浩荡荡的开了过来。
英国政府对外宣称,英国非常关注华夏的西藏问题,因为涉及到了英国在西藏的利益,因此英国政府决定派出一支舰队进驻香港,以保障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权益。
消息传出,华夏举国哗然,世界舆论也都议论纷纷,难道刚刚结束了对日战争的华夏又要迎来一次对英战争吗?面对英国政府罕见的强硬态度,以苏童为首的华夏政府将如何应对呢7…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南京,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位华夏总统的回答。
在受到消息后的当天下午,苏童宣布将在明天上午十时在国会大厦召开听证会,届时他将向国会大厦里宣布它的决定,并征求国会的同意,这场听证会将向全国直播。
南京国会大厦这座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国会大厦是苏童命人在原来的参议院大楼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主体是一栋四层高的建筑,门口摆放了两座三米多高的巨大的石狮子,显得很是威严肃穆、大气磅礴。今天苏童就要召开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全体国会议员都参加的听证会。
上午十时,在国会大厦的门口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无数心急如焚的人们,他们在等待,等待着他们选举出来的总统宣布他的决定。
十时整,十几辆黑色的高级轿车开到了大厦门口,苏童穿着一件黑色的中山装从里面的一辆轿车里走了出来。早就等候在门口的数西名记者几乎同时按动了手中的快门,一阵阵闪光同时亮了起来。苏童带着一副深色墨镜面带笑容的朝着人群挥手,他镇定自若的站了一会供记者拍照后就朝着大厦走去。
当他走到大厦的门口时,看着那扇宽大厚实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苏童深吸了口气,双手紧握威拳后又缓缓的松开,双脚朝着这栋象征着华夏最高权力大楼的方向坚定的迈步前进..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 国会大厦的演讲
国会大厅里此刻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从门口慢慢走来的苏童。
苏童慢慢的走向了主席台,他的脚步是那么的坚定,神情也是那么自如,甚至在走过一名警卫的旁边时还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这名警卫激动得满脸通红。
缓缓的走上了主席台,面对下面几百双眼睛和桌前绑着的一大堆的话筒苏童深深的吸了口气才缓缓的说道:“各位尊敬的议员们、各位在收音机前的同胞们,大家好。今天上午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国家又到了一个的关键时刻。”
从苏童开始说话的瞬间,他的声音已经通过一道道电波,再经过南京城刚建好的大功率转播大楼飞向了四面八方,此时此刻在全国的各个街道上、房间里、茶楼中,无数的人都打开了收音机,静静的聆听着那位年轻总统对他们的讲话。
“昨天下午四点,英国政府向全世界播发一则消息,他们要向我国派出一支由两艘航母、两艘战列舰和若干其他军舰组成的特混舰队来到香港,以保护他们所谓的利益。是啊,利益,这个在我们看来充满市侩的词汇在他们眼里看来就是公理,为了利益他们可以干出一切违背道德的事情,为了利益他们可以践踏一切世间的法律。在英国人看来我们因为触犯到了他们在西藏的利益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毫不犹豫的把大炮架到我们的家门口,我们这些人在他们的眼里就像是一群野蛮愚昧的土著,他们可以心安理得毫不犹豫的把一切不公平的事情凌驾到我们的头上,这就是所谓英国人的逻辑。”
苏童的话语里充满了怒火,电波也把他的声音传到了全国各地。
“九十八年前,英国人用舰炮敲开了华夏的大门,在大炮面前满清政府屈服了,他们喝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然后英国为了他们的利益把一箱箱鸦片运到了华夏。
到了一八五六年,英国人更是伙同了其他一些国家闯进了圆明园,把我们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抢了个一千二净,临走时还不忘放了一把火。
华夏也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华夏民族也开始了近百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在历经了百年的艰苦斗争之后,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共和,正当我们擦干眼泪满心欢喜准备建设我们的家园时,英国人又来了,这次他们还是打着捍卫他们利益的幌子,他们要把自己的军舰开进原本属于我们的领海。一名强盗闯进了别人的家里翻箱倒柜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说这是在捍卫自己的利益,世间最可笑之事莫过于此。”
随着苏童的话语,国会大厦里众位议员的情绪也开始激动起来,回想起这些年来华夏所受到的苦难,即便是最痛恨苏童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苏童的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了。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一位评论家指出:“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百年的屈辱,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也有人劝过我,暂时低下头吧,英国人的强大不是我们这个积弱的国家所能比拟的,但是我很明确的回答他,敌人的强大并不是我们低头的理由,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子孙,我们的祖先教导我们礼义廉耻,却没有教导我们卑躬屈膝,我宁可昂着头死去也不愿低下头苟活。同胞们、各位尊敬的议员们,侵略者的军鞋就要再度踏上我们的国土了,我作为你们所选举出来的总统,已经行使了你们和宪法所赋予我的神圣权利,我要明确的告诉那群侵略者:我们华夏民族是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也绝不会惧怕战争!你要战,我便战!同胞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战斗吧!列强在我们的海岸线上架起几门大炮就能让我们屈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啦!”
苏童的话语刚落,议会大厅里的体议员们全体鼓掌起立,大厅里响起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炙热的掌声几乎要把国会大厦的屋顶给掀翻。
与此同时苏童的声音也通过架设在国会大厦门口前的大功率喇叭传到了国会大厦前无数人的耳中,人群里瞬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你要战,我便战!”
“战争…..战争….!”
全国各大城市,无数的人走出了家门口,走上了街道高喊着口号自发的走上了街头进行游行,人们高喊着’要战争!’的口号支持总统的决定。
随着议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国防部和参谋总部也开始忙碌的运作起来,一份份命令随着电波发了出去。海军开始在在南边集结,内陆的空军也开始往沿海地区转场,一列列军列和军车在铁路和公路上驰骋。
国会大厦演讲后的第二天,苏童签署了总统令,下令全国再次征兵两百万,所有兵工厂开始满负荷运转,所有部队在外休假士兵全部归队。全**队开始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同时苏童宣布往新疆靠近克什米尔地区增兵三十万,往广东靠近香港的深土J|l增兵十万。而且从即日起全国开始实行人口登记普查,建立预备役制度。
美国华盛顿邮报驻亚洲首席记者爱丽丝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这样写道:此刻这个国家已经被一股激昂的民族主义所笼罩,他们一百年来所受到的屈辱已经让这个民族到了爆发的边缘。以至于在以前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派遣舰队开往海外殖民地的举动在他们看来就是关乎着他们这个民族能否站起来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华夏政府这个的举动也把所有人都惊呆了,在此之前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们都认为即便华夏政府有所反应也只是继续向西藏进军,最多也只是加强香港方向的防务而已。他们怎么也没料到华夏政府竟然会下达了紧急征召令,在原本三百万军队的基础上又征召了两百万的部队,并且往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增派了三十万军队,他们想干什么?难道他们想要入侵印度吗?愿上帝保佑英国吧!
美国华盛顿白宫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静静的看着壁炉里熊熊燃烧的火焰并不言语,刚刚回国的霍金斯站在罗斯福的身后默不作声。
良久罗斯福才抬起头来微笑着对霍金斯说道:“霍金斯,你刚从华夏回来一定对他们的动态比较了解,你认为他们已经做好了和那些盎格鲁人开战的准备了吗?”
霍金斯摇摇头,“不,总统先生,我不认为他们已经做好开战的准备。但是对付不远万里来到香港的那支英国远征舰队还是很容易的。英国人这次碰上钉子了。”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我们的那位小朋友把三十万军队调往克什米尔地区的行为呢?”
“哦!这个问题很简单。“霍金斯耸了耸肩膀。“我们的那位小朋友只是在给张伯伦一个警告而已,他不可能悍然入侵印度的,绝不会,这和他们的国力以及性格有关。”
“是吗?”罗斯福似笑非笑的看了自己这位幕僚一眼,伸手把桌上的一份报告递给了霍金斯:“霍金斯,我的老朋友,这次你恐怕要看走眼了,这是我们的驻华大使詹森发来的电报,我认为很有道理,你也看看吧。”
霍金斯打开了詹森发来的电报,电报上分析华夏政府此举目的有二:一是对英国进行恐吓,企图把英国人的舰队逼回澳大利亚,那样西藏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这符合华夏人推崇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法。二是要是不能威功那就索性大干一场,趁机派兵把香港也收回来,再把军队派入印度,让英国人手忙脚乱取,在趁机进军西藏彰显主权。
霍金斯看完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大使先生说得很有道理,这份报告把苏童的性格和做法部分析了进去,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是信服。
霍金斯耸了耸肩膀:“好吧,我得承认那个来自奥克拉荷马州的家伙分析得比我好,那么总统先生,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纵国对此就不应该表示点什么吗?”
罗斯福摇摇头:“表示什么?表示支持英国还是支持华夏?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观察,我倒要要要看看我们的那位小朋友到底要干什么?我总觉得他下令再次征兵两百万和建立预备役制度总有一些我看不透的东西在里面。我认为这位小朋友在策划着一个阴谋,一个我们目前都不知道的阴谋。”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威慑
”这里是中央广播电台,现在播报由国家议会、中央政府、国防部下达的全国动员令!……第一条:从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所有男性公民条件具备者,都必须响应征召令,到就近征兵点参加体验加入预备役。所要三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以下的男性公民都必须参加民兵自卫队。在上述年龄之外的所有人如果自愿,都可以被吸收到群众武装的组织里去。在地方上发生战事的时候,除了得到批准而疏散到其它地方去的人之外,剩下的人都必须留下来执行战斗和为战斗服务的任务。直到政府作出新的决定为止,在各个政府机关、工厂企业、工地、农场、工作的每个工人、职员部必须转入每天工作十小时的制度,其中八小时从事生产劳动或工作,两小时军事训练,或者执行站岗保卫的任务。普通中学的学生、正在各个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在大学学习的大学生,除了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外,每天还必须用两小时学习军事或者执行站岗和保卫任务。谍活动、抢劫、散布谣言,一切妨碍政府机关和武装力量活动、给全面动员令时期的生产和秩序安全制造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