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开艘航母去抗日 >

第256章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256章

小说: 开艘航母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我们不会去挑起战争,但是我们要有能力把敌人消灭在他们的出发地。”

    “依照现代战争的经验,海战必然要以空海一体战为主,所以我们的舰队也要以航空母舰为主,我们的造船厂,必然是要建造远洋大型战舰。”

    万凌点点头,说道:“那我们就按照大型船舶的造船厂来设计,把这个指标确定下来,我们就可以着手准备具体的地址选择了,造船的时候,很多的材料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来,比如说各种钢材,焊接使用的材料,这些都必须要外界来供应,而这些东西往往都非常大,所以,厂址必须选在有铁路的地方。”

    林远说道:“我在东北进行铁路建设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好这一点了,您看,我们的铁路线已经完全覆盖了大连,旅顺,营口这些港口。”

    万凌说道:“建设造船厂还要考虑当地的居民情况,造船厂需要占用土地啊,就难免会和当地的老百姓起冲突,不过这个时代的这种事情很好解决。”说着万凌看了一眼林远,笑道:“只要小林同志下一道命令,一切就都解决了。”

    林远一笑,万凌接着说道:“船厂的选址还要考虑众多自然因素,比如海岸线要足够长,才能布置下船台,船坞和滑道等等施设。”

595 最后一面

    万凌接着说道:“船厂的选址还需要考虑很多自然环境因素,比如风的因素,举个例子来,我国的东南沿海经常会有台风出现,造船厂中有很多高大的起重设备和高层建筑物,船厂如果选在台风多发的地方,台风就会破坏这些设施,甚至把起重高台连根拔起。”

    “而在北方也一样,北方地区尽管台风极少,可是寒流却会造成风力极大的风,在这样的风之下,很多工作也无法开展,而且北方还有特殊的问题,那就是海岸的海水会结冰,在海水结冰之后,船厂就无法工作。”

    “俄罗斯的很多造船厂,在冬天的时候不得不把没有造好的船放到岸上,这就给造船带来了不必要困难,所以我们应该把造船厂放在温暖的海域,我认为,大连就不错,在我们的时代,这里就有大型造船厂,而且这里的造船厂担负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瓦良格号的改装工作。”

    林远点点头,说道:“那好,我们就把船厂修建在大连港附近,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大连港的海岸线形状相较于我们的时代有了不小的变化,具体的位置还需要万老多多费心啊。”

    万凌点点头,说道:“没问题。”

    林远又说道:“我们先把造船厂建设起来,还有造船的时候必须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比如把钢材加工成预定形状的水压机,用于钢材切割和焊接的设备等等,我知道这些设备的制造也需要时间,大家就先把这些设备建造出来。”

    林远接着说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我会返回北京,返回北京有三个目的,其一是说服清廷,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铁路,满足我们对多种矿物资源的需求;其二,我们就要和俄国人进行谈判了,谈判的地点设在了英国的朴茨茅斯,我要去北京好好地搜集情报,探听消息。”

    “还有最后一个目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大家都知道,建造船舶需要很多技术工人,这些人也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所以这次回去我还要去几个造船厂,把他们的工人给拉拢过来。”

    林远开完了会就已经到中午了,把船厂选址和制造设备的事情安排妥当,林远就给各个部队的主官发去了消息,让他们汇报农业开垦的情况,很快得到答复,说是开垦的过程非常顺利,只有少数俄军战俘有不服从命令的现象,已经对他们采取了措施。

    各个部队的主官还报告说:“现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种植上了水稻和小麦,如今它们已经开始发芽,长势喜人。”

    林远看了这份报告心想:“等到粮食基地建立起来,就算是和清廷翻脸,也能够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不仰仗清廷。”高兴之余,林远又想到了化肥的事情,粮食生产基地主要位于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覆盖这两个省土地的是暗棕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土。

    这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氮元素和磷元素,这样的土壤肥力很强,很合适粮食的大规模种植,不过就算是肥力再强的土壤,如果不施肥的话肥力也会渐渐流失。

    林远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就算是简简单单的化肥,现在竟然也无法生产!化肥归根结底也就是三种,氮肥,磷肥和钾肥,生产氮肥的第一步是合成氨,合成氨的原料主要是煤和石油,这些工业区都不缺少。

    不过工业区现在最缺少的是一样合成氨工业里最重要的东西——催化剂,如果合成氨反应里没有催化剂,那么效率无疑将会大大降低,而催化剂里需要钒等稀土元素,现在的东北一时还没有,只能从内地解决。

    制造磷肥需要大规模开采磷矿,而中国的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个省,这些地方距离东北几千公里之遥,那里的东西想要运到东北,没有铁路运输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就又回到铁路的问题上了,林远想到铁路,不由得站起身来,这次返回京城,任务的确是很重大,不仅要建设覆盖全中国的铁路网,还要建设海军,这将会彻彻底底改变中国的面貌。

    第二天,林远就返回了北京,刚刚返回北京林远就对社会各界发布了自己返京的消息,林远这样做也是想要看看社会各个方面的反应,果然社会各界纷纷发来拜帖,想要面见林远。

    林远看着堆积如山的拜帖心想:“这么多人我要是一个个地见,肯定见不过来,索性就谁都不见,做好准备把光绪帝说服,仅仅说服光绪帝没有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慈禧太后呢,据我的观察,光绪帝对于改革有支持的态度,慈禧太后就不一样了。”

    不过林远也没有对光绪帝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现在方方面面的改革都没有触及清廷统治者的核心利益,以后就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下去,必然要改革土地制度,清廷高层官员的财富都来源于土地,如果把土地的所有权改变了,那也许就是一场内战了。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李经方求见。”

    林远问道:“他有没有说有什么事情?”

    管家刘三说道:“什么事情到没有说,不过看上去像是很大的事情。”

    林远点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李经方一进来林远就看出他有些不对劲儿,原来李经方很富态,可是如今却明显瘦了一圈,最不寻常的是他的眼睛,那里面满是血丝,好像十分操劳一般,林远连忙问道:“李老哥,您这是怎么了?”

    李经方苦笑了一声,说道:“林贤弟,你快点和我走吧,家父想要见你最后一面。”

    林远听见“最后一面”这个词,心中不由得一动,想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李鸿章要死了?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他应该要到1901年才死啊。”

    林远也没有多说什么,于是跟着李经方来到李鸿章的家中,一进院门,林远就发现李经方带自己走的地方不对,往常李鸿章见自己不是在书房就是在客厅,这次的路不是去那些地方的啊。

    林远于是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李经方哀叹一声,说道:“家父已经卧床不起了,我们这是去内宅卧房。”

    林远点点头,手中却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腰间的手枪,心中想道:“清廷不会是要对我下手吧,这要是在内宅伏下一支兵马,自己的小命可就交待了!”

596 临终之托

    林远心想:“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啊,在中国的历史上,借助这样的手段来抓人杀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万一清廷对我不信任,他们知道李鸿章和我关系不错,想要在这里借他的手杀我该怎么办?”

    林远看着李经方,心中突然有了办法,那就是紧紧地跟着李经方,自己的手中有枪,真要是那样的话就挟持李经方做人质,自己的家中还有一部分精锐守卫部队,自己又能随时指挥他们,京城中的部队战斗力都差,打他们应该不成问题。

    林远心想:“如果用这个法子的话,我就必须看紧李经方,不能让他逃离我的视线范围。”林远正在想着,李经方就带着林远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小院外面,李经方说道:“这间院子很安静,所以家父一直在这里养病,林贤弟你先在这里等一会儿,我进去通报。”

    林远心想:“你要是走了我抓谁当人质啊!”于是林远赶紧一拉他,说道:“李大哥,我和你一起进去吧。”

    李经方想了想,点了点头,于是推开院门,走了进去,林远见到院子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几个穿红挂绿的丫鬟在花丛中时隐时现,实在不像是有伏兵的样子,走过开满花朵的树丛,李经方就把林远带进屋子。

    一进屋子,林远就闻到了好大一股中药味,一个中年人走了出来,身上还背着一个箱子,李经方问道:“李太医,我父亲他老人家怎么样了?”

    太医院虽然名字好听,可是里面的太医职位却不高,太医院中最大的官员——院使,也不过只有正五品的官衔,所以李太医见到李经方十分谦卑,他弓着腰说道:“下官已经尽力了。”

    李经方长叹一声,说道:“这也不能怪你,家父年事已高,此乃天意。”

    林远心想:“不知道李鸿章得的是什么病,我们有先进的医疗技术,说不定能把他治好。”于是林远问道:“李太医,不知道中堂大人得的是什么病?”

    李太医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中堂大人这不是得病,而是年近垂暮,油尽灯枯了。”

    林远听见这话心中就是一凉,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李鸿章就是因为年纪太大,身上的器官接近衰竭,对于这样的人而言,死只是早晚的事情。

    林远默默地点点头,李太医告辞出去,李经方和林远进到里间屋,只见紫檀木雕花大床上躺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如果不是他胸腹之间若有若无的翕动,几乎让人以为这是一个死人。

    李经方走到床边,在李鸿章的耳边轻声唤道:“父亲,林远来了。”

    李鸿章缓缓地抬起眼皮,用浑浊的眼睛看了一眼林远,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抬起手,枯木一般的手死死地指着一个方向,林远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窗边的桌子上整齐地摆着两摞奏折。

    林远心想:“难道李鸿章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还要办公吗?”这时李经方走到桌边,拿起一份奏折,回到李鸿章身边,问道:“父亲,您可是要这份奏折吗?”

    李鸿章点了点头,然后对李经方和周围的侍者说道:“你们先出去。”

    林远心想:“不知道李鸿章单独把自己留下来想要说些什么?不过既然他只和自己一个人说,看来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等到李经方和众位侍者都出去了,李鸿章对林远说道:“扶我坐起来。”

    林远走上前去,把李鸿章扶着坐起来,李鸿章靠在墙壁上,有气无力地说道:“你知道吗?圣上要造海军了。”

    林远连忙问道:“真的假的?太好了。”

    李鸿章点点头,说道:“我想要问问你的意思,你说我们大清应该如何建造什么样的海军呢?”

    林远答道:“我们之前的几次战争,敌人都是从海上而来,只是几艘战舰,凭借船坚炮利,就能横行在我们的沿海,进可攻,退可守,而我们呢?只能被动挨打,所以我们的海军,必须具备远洋作战的实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海军要有把敌人消灭在他们的出发地的能力。”

    李鸿章听见林远的话微微地点头,说道:“太好了,你有这个心思,就说明我当初没有看错人,你不知道,如今朝中只有我们几个人力谏要建造战舰,复兴海军,像其他人,比如说恭亲王和庆亲王,翁同龢,荣禄,还有新近提拔上来的袁世凯,都不同意再建设海军,理由就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和你说了,你以后自然会知道的。”

    林远点点头,说道:“我已经把**子给打怕了,他们不敢再从陆地上攻击我们了,以后我们的敌人只可能从海上来,所以我一定会力主海军建设的。”

    李鸿章听了点点头,拿出了手中的那份奏章,把他递到林远手中,说道:“我自己的身子我自己明白,我就快要走了,我这一辈子,就剩下这一件心愿未了,如今把这份奏折写完,我也就能瞑目了。”

    林远看李鸿章的样子,连把笔拿在手中都困难,于是问道:“您还能写字吗?”

    李鸿章苦笑着说道:“写不了了,我来说,你来写吧。”

    林远点点头,拿起桌上的笔,翻开奏折,只见上面已经写了不少了,林远粗略地扫了一眼,原来是李鸿章自知将死,给光绪帝上的最后一份奏折,上面都是要兴建海军的话,这时李鸿章说道:“臣鸿章稽首再拜,微臣驽钝,起身于行伍之中,为报圣上知遇之恩,宵衣旰食,迄今已有五十余载。”

    “如今臣命在须臾,唯有海军之事萦绕心怀,前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臣未有片刻不思重建海军,奈何臣此身将去,臣不才,愿效诸葛孔明之荐蒋公琰,费文伟,今荐林远为圣上之股肱,海军之兴废,皆系于林远一身。”

    这短短的一百多字,李鸿章竟然说了半个多小时,等到林远写完,李鸿章才让林远取出自己的印信,盖在奏章上,等林远做完了这一切,李鸿章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轻声对林远说道:“扶我下床。”

    林远连忙说道:“你下床要做什么?我给你做就行了。”

    李鸿章却连连摇头,执意要起来,林远只好把他扶下了床,李鸿章颤颤巍巍地站在地上,突然双膝一弯,向地上跪了下去,林远急忙拉起他,可是李鸿章却挣脱了林远的手,跪倒在地,向着紫禁城的方面深深一拜,老泪纵横,带着哭音说道:“圣上,老臣去了。”

597 海军论战

    李鸿章艰难地向着紫禁城的方向拜了三拜,突然身子一歪,倒在地上,林远连忙上前搀扶,然后冲着屋外叫道:“李大人不行了,你们快点进来。”

    李经方听到这话,立刻带着李太医和众位家人进来,李太医走上前来,摸了摸李鸿章的脉搏,然后无奈地说道:“中堂大人已经去了。”

    李经方和众位家人顿时哭成了一片,林远安慰了他们几句,就从屋子里出来,走在街上,突然看见路上有几个儒生急匆匆地往前跑,林远心想:“他们这是怎么了?难道他们遇见了什么危险?”

    林远转念一想:“不对,看他们的样子好像很高兴,似乎前面有什么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一样。”林远快步上前,抓住一个儒生问道:“你们跑得这么急有什么事情啊?”

    那个儒生说道:“今天许景澄大人和翁同龢大人要在国子监勤学阁公开辩论,来京城赶考的举人们都想去听。”

    林远知道许景澄这个人,他曾经是清政府的驻德国公使,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政府向德国购买定远舰和镇远舰的过程中他就出力不少,林远听见这个人的名字,又联想到李鸿章对自己说过的话,没有多问就猜到了这次辩论肯定与海军建设有关。

    林远心想:“李鸿章对我说过,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