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玩唐 >

第554章

玩唐-第554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说道:“如子之才,何忧不达。勿为非分之想。”

    萧至忠不应,蒋钦绪回去后叹息道:“九代卿族,一朝族灭,实在是可悲啊。”

    也就是萧家萧至忠这一脉有九代人先后担任重要的官员。但他与萧至忠的对话,过了很久才传出来,现在王画听到前面的事,没有听到后面的事。

    萧至忠一向声望很高,他从暗下到公开投入太平公主门下,太平公主声势一时无两。一次宋璟看到萧至忠从太平公主家中出来,大宋对他说道:“这不是我对你所期望的。”

    大宋很相信萧至忠这个人,如果说王画那是被朝廷所逼,还能有情可愿。那是杀劫,那一个人都不想死,是不是?可是萧至忠朝廷也没有动杀机,贬贬升升,朝中乃常情。

    萧至忠老脸一红,讪讪道:“善乎,宋生言。”

    说完了骑马落荒而逃。

    这件事没有引起王画多大的关注,他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薛讷在幽州镇守多年,只是防守,从来没有主动到塞外开边。但就是默啜数次入侵,也先后被击败,或者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自动退兵回去。在他治理下,虽然百姓不如灵州,可也算是安居乐业。可是因为与燕州刺史李琎之间有矛盾,于是李琎向刘幽求抵毁薛讷。

    于是刘幽求向李旦进言,说薛讷空负声望,乃是一个胆小怯弱之辈,推荐左羽林将军孙佺代替薛讷。

    一开始李旦还十分困惑,如果薛讷一点本领都没有,王画怎么将他排于名将榜,还是在很高的位置?

    不过薛讷在幽州已经镇守很多年,也可以换一换。加上边境太平无事,当时刘幽求还在恩宠之中。于是答应了刘幽求的推荐,让薛讷担任并州长史,这是一个平级调动,如果不着重边功,甚至有许多官员还乐意这样的安排。毕竟并州就是太原,天下繁华之地,唐朝第三大王都。

    孙佺新到幽州后,看到手下有许多猛将,加上李楷洛与乌可利新近也到了幽州,凭空又增加了两大勇将,于是雄心壮志,调集两万步兵,八千骑军,兵分三路,袭击奚族人与契丹人。

    乌可利虽然论智谋比不上郭知运等将,但军事能力却远胜过于孙,劝阻道:“道路险阻,天气炎热,孤军深入敌境,进行长途奔袭,凶多吉少。”

    孙佺不听,他反驳道:“乌可利将军,薛讷担任边将二十余年,竟然不能为朝廷收复营州。现在我们乘其不备,一定能获奇功。”

    说完后大军开拨,让李楷洛率领四千骑军做前锋。

    李楷洛心中也感到不妙,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他归顺朝廷,就得接受朝廷的规矩与安排。于是领命前去,四千骑军先行开拨,先与八千契丹骑军相遇。虽然李楷洛勇猛,但他现在率领的不是四千血营战士,而只是普通的唐朝骑军,加上兵力只有对方一半人。交战不利,于是派人请求孙佺援助。

    这个孙佺本来以为大军一到,契丹人与奚族人就会望风而逃的,没有想到居然反抗得这么激烈。他害怕了,不敢发兵相救,反而打算率部回撤。李楷洛听到这个消息,也无了战意,交战一天有余,大军溃败。

    契丹首领李大猷于是派使者前来责问孙佺:“朝廷既然与我们和亲,你为什么率军到这里来?”

    他指的和亲不是与契丹人和亲,是与默啜和亲,现在契丹与奚族皆降于默啜。

    孙佺无言以对,只好撒谎道:“我是奉敕前来招抚慰问。李楷洛不服我的调遣,请允许我将他斩首示众,向你们谢罪。”

    李大猷又说道:“如是这样,那么大唐国的符信在哪里?”

    孙佺有个屁符信,于是只好将军中所携带的所有绢帛搜集到一起,连同大小将官的紫袍、金带、鱼带,统统交给了李大猷。

    这样一来,所有士兵士气皆是低落。

    李大猷又说道:“请将军回到南边,不要再到这里骚扰了。”

    孙佺带领军队仓惶南逃,连一个队型都没有。可是就如王画所说,蕃人与胡人那有什么信用。

    得到了好处,李大猷并没有打算放过唐军,这是他有意放低孙佺的警惕心的。看到唐军阵型如此,他果断命令手下乘机进攻。

    唐军大败,败得都莫明奇妙,孙佺与另一个重将周经悌被俘,李大猷又将他俩献给了默啜,被默啜斩杀。倒是李楷洛与乌可利因为武艺高超,仅以身免,逃回唐境。

    两人隐隐有些后悔,分别写了一封信给王画。

    王画直接指出,指挥官的能力不足,是这一战大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远征契丹,并且还不是全骑兵,已经失去了奇兵突袭的作用。两国和谈,唐朝无故来犯,失去了道义,这一点就象血营当初的情形,为什么以少能胜多,也是因为为了自保,士兵士气旺盛,加上指挥得当,所以才取得这样的战绩的。可是孙这一次的进攻,正好将情况颠倒过来。当然,也可以说血营收复了积石山。

    但那是不同的,第一积石山党项与吐谷浑各部深受吐蕃人的压迫,王画进行了拉拢,普通百姓对血营不抵触。加上吐蕃数次战败,无军可用,最后收复积石山水到渠成。可看一看郭元振收复大非川,尽管兵力武器都占了优势,将领指挥得当,却是何等的艰难。也就是这个道理。

    除非是绝对优势,就象八国联军进入天津,仅八百人,无一人死亡,却大败僧格林沁三万多最精锐的蒙古骑兵。没有办法打了,火器太厉害了。

    不过劝他们不要担心,只要将这一战祥细经过,如实向朝廷禀报,朝廷不会怪责的。

    但王画知道经过这一战后,对两人以后仕途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他们本身,勇猛是很勇猛,能做一个将领,冲锋陷阵,可做为一名指挥官,军事天赋确实是欠缺了。遇到好的指挥官,能将他们的勇猛发挥出来,遇到不好的指挥官,他们同样没有多大作用。

    这一战规模不小,然而没有放在王画眼里,对唐朝整个国家来说,影响也不是很大。

    不过两万多人尽墨,还是让朝廷震动了一下子。

    可这时候,包括王画在内,又让另一件事吸引了注意力。

    太平公主指使了一个懂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慧星出现,标志着除旧布新,天市垣以及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

    这一招十分恶毒。如果是李显,有可能将李隆基逼成第二个李重俊。

    但李旦缺少果断,可他不是李显,头脑还是很智慧的,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想了一想,立即会意这个人进言是何用意。

    而且他只是忌惮自己的儿子,并没有打算不将皇位传给李隆基,于是正好借了此事,说道:“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避免灾祸,我心已决。”

    虽然这个传位,李隆基依然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真正的实权,然而大义的味道更加浓厚。

    太平公主一听就傻了眼,这不是她所要的效果,于是极力劝阻。

    本来李旦还在犹豫不决当中,看到太平公主如此,他心中更加明亮,于是说道:“先后在时,群小当道,天变屡生,朕当时请求先后选择贤明的太子立为皇帝避免灾祸发生,但先皇很不高兴。朕担忧得数日吃不下饭。朕既劝说先后禅位,对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这时候就看到李隆基的聪明了,实际上他心中乐坏了,可跑到李旦身前跪了下来,说道:“儿臣因为立下尺寸之功,破格立为皇嗣,即使是太子都担心无法胜任,现在陛下又要传位于儿臣,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

    李旦说道:“你是一个孝子,为什么非要站在我灵柩面前才能即皇帝之位?”

    李隆基放声大哭走了出来。

    这一战,李隆基大胜

    王画听到这件事,说了一句简短的评论:“太平公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李旦这个太极越玩越大,也隐隐超过了他所能控制的范围。

    ''

第一百四十四章 谋变

    第一百四十四章谋变

    也许是王画那支锁呐队吹了一下,起了作用。无论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斗,再也没有找过王画。

    这对王画来说是一件好事。

    现在他忙得无暇他顾,找到王画,王画也会不客气地回绝。

    就是他盯着鼎器,还出现了失误,一个工匠不小心,将尼罗河的出河凿成了钱塘江的喇叭口。还有一个工匠将北美大平原多凿出一个比青海湖还大的湖泊。还有一个工匠用力过度,一下子将莱茵河穿过了阿尔卑斯山脉,到了山脉的南边。

    就这三个败笔,三件雕刻一半的汉白玉报废了。

    至于景泰蓝更是烧了毁,毁了烧,不知重新烧过多少回。

    连两块玉图同样因为损毁,最后缺少材料,不得不改成瓷图。瓷图烧坏掉的次数更让人发指。

    金银器也同样出现许多失误。不过这个损失是最小的。

    木雕也出现了翻工现象。

    只有丝缂虽然有失误,立即校正过来。

    至于王画自己,则在挑战高难度的薄胎瓷,不但是薄胎瓷,他还在烧一种难度很高的薄胎瓷。也就是内胎壁粉彩画,外胎壁上字的薄胎瓷。

    到了秋天来临,前后共计烧坏了五十多件瓷器,骨瓷与贝瓷、珍珠瓷全部研发成功,他的一件薄胎瓷还没有烧好。知道内情的工匠,只说了一句话,根本烧不出来。

    尽管他们十分相信王画的才学与智慧。

    这种忙碌法,西北的事务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管理了。全部交给了朱仝与莫贺干。

    这样一个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烧钱的无底洞。本来在王画预计之中,有可能会花费到八百万到一千万缗钱,但到现在为止,将各种成本计算在内,已经达到了一千万缗钱。直到结束,有可能还会再添加两百万缗钱左右的成本。

    但现在财政情况变得十分良好,去年一年还掉了不少欠款,只欠下八百来万缗钱的债务,到今年年底,就是做出一些补贴,还掉欠款,大洋洲财政还有剩余。

    可手里没有钱,是不放心的。大洋洲王画没有去,还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甚至是掠夺式的,其中存在大量不要工薪的奴隶。可是唐朝百姓在中间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一种不顾生死,不发工薪的“雇工”方式,一去不复返。

    而且王画一去大洋洲,就要定下各种制度,同时开始真正的发展,这也需要大量成本。

    这也是王画去年听说百姓达到了两百万后,立即将迁移中止的原因。

    但大洋洲的变动,让王画心中有些烦燥不安。这也是导致了鼎器制造时,他没有指挥好,使鼎器各种工程屡屡出错。

    直到秋天到来,大洋洲才带来准确的回话。

    消息让朱仝王画都倒呼了一口冷气。

    萧亚轩带着三千军队突然来到大洋洲,让大家措手不及。萧亚轩将王画的信当着大家的面读了一遍,一个不敢吭声了。况且还有李红、王涵与李雪君一道来到大洋洲镇场子。

    这是王画的吩咐,第一步立即将场面镇住,不然如果是有人有心挑起此事,会将事情闹大。

    有了王画的信,萧亚轩胆子大起来,但还是不敢询问黛儿。于是直接找到了上官婉儿。虽然上官婉儿前几年在长安洛阳呼风唤雨,可在大洋洲没有人将她当作一回事。王画给她权利她就有权利,不给她权利,她的威望除了在中原人还有一点威信,可也是毁誉参半的,连陆二狗都不如。

    实际上这时候上官婉儿有了悔意,知道上了当。而且萧亚轩来得很及时。

    在他离开大洋洲时,在众人的窜夺下,王迤做上了太上皇。都开始准备龙冠龙袍。这个做皇帝,要大封官员,上官婉儿对每一个人的才能心中很有数,不可能象唐朝那么细致,定下了一个粗放的中央机构,首先左右宰相留给了朱仝与莫贺干。然后是六部尚书,这名单上有萧亚轩与宋问两人,还有她自己做了礼部尚书。确实这份名单王画看到后,也认为很公正。

    上官婉儿虽然封了自己为礼部尚书,可大洋洲要立帝制,对礼仪再也没有一人有上官婉儿熟悉。

    但这份名单到了王迤手上,没有同意,王迤给了她一份名单。没有办法,立制吗,大洋洲上还有那一个有上官婉儿文章写得好的?所以必须让上官婉儿写制文。

    如果让他自己来写,都不知道怎么去写。

    可是上官婉儿一看就会意了。这上面有无数姓祝与姓潭的人。如果不是王画得势,人们都不知道黛儿姓什么,直到黛儿在李红她们离开后,央请萧亚轩他们替自己寻找娘家人,才知道她姓祝,她母亲姓潭。

    两家都中落下去,到了大洋洲后,麻雀变凤凰。于是开始游手好闲,有极个别不好的人作威作福。萧亚轩有些看不惯,不过看在他们是四凤母亲亲戚上,加上王画那时候形势严峻,因此隐忍下来,没有告诉王画。反正王画家大业大,不在乎多养几十个闲人。

    上官婉儿也知晓此事。

    看到这份名单,再想到萧亚轩与宋问的态度,其实在开始后她就有些犹豫不决,别人会,但这两个人是不会背叛王画的。她立即想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她就悄悄询问宋问,别人不敢相信,象陆二狗他们一听准得吵翻天。但天大地大,父母最大,黛儿无关,可王迤要坚持,那一个敢违反抗。宋问才将内情说了出来。

    果如王画所料,上官婉儿开始拖处时间,拿出了一些古书籍,开始忽悠王迤,说要选择一个吉日良辰。但时间拖得太长了,王迤就催促上官婉儿。加上陆二狗等人也开始威胁了,陆二狗可不管这些,他直接跑过来说道:“你这个女人是什么意思?想破坏我家阿郎的好事?”

    上官婉儿直觉告诉她,如果再拖下去,自己都有危险,因此只好定下日子。

    只要萧亚轩晚来十一天,王迤就开始登基即位,各个官职也如王迤所愿,封授下去。

    现在萧亚轩不问,她也要将实情说出来。

    萧亚轩一听心中有数,但黛儿他还是不敢动的。却将黛儿的娘家人抓起来审问。黛儿立即带了几百个人来闹事,并且手里还拿着武器,甚至推来了十几门火炮。也幸好王画安派了三千精军,让黛儿也不敢动弹。

    到了这时候,连陆二狗这些粗人,心中也有数了。立即将军队集合起来,将这几百人全部抓捕起来。

    就到这地步,王画父亲还不改悔,跑过来谩骂,并且让王画母亲过来相逼。王画母亲为难地站在军营前,都害怕得憟憟发抖,不知道帮谁。

    幸好李红她们回来,不然王迤大帽子一压,说萧亚轩是在谋反,就是陆二狗明白,说不定他手下忠于王画的士兵都会哗变。毕竟他是王画的亲生父亲。

    结果审讯之下,事情问出来了。与黛儿有关系,她也是主谋,可是一开始不是她想出来的。是她一个表弟,叫潭子文,人很年青,长得也十分俊秀,还读过一些书,原来还担任过缑氏县县领身边的一个幕僚。能说会道,他来到大洋洲后,就与黛儿产生了奸情。毕竟王迤不是王画,资质平庸,人也渐渐老了,对黛儿没有吸引力。

    在黛儿的帮助,他渐渐进入大洋洲的政治核心,毕竟做过幕僚,有一些处理政事的经验。这就让他看出来大洋洲一个问题,摊子铺得太大,管理太散,而且王画不在大洋洲。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