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天下 >

第640章

天下-第640章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不以言获罪、不当延处罚,也是大臣们所期盼,这样一来,必然有言官诤诤,有大臣敢谏敢说,此约法三章,将是大唐中兴的基础。

 

     大臣们齐声高喊:“陛下圣明!”

 

     一阵马蹄声,几名宦官骑马奔至,他带来了大唐皇帝的信物,大臣们纷纷让开一条路,三名宦官捧着金盘走上前,金盘中铺着锦缎,第一只金盘内是一柄开国之剑,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佩剑,为大唐历代皇帝所佩戴,被李亨带去了成都,唐军从南明宫内缴获。

 

     宦官走上前,双膝跪下,将金盘高高举起,“这是太后命奴才们送来,请圣上收下。”

 

     亲兵将金盘呈上,李庆安拾起剑,只见剑身古朴,剑鞘上刻着,’受命于天,持剑开国’八个大字,他点点头,将剑配在身上,又向第二只金盘望去,金盘内是皇帝的朱笔和玉玺,但不是国玺,国玺是在符宝郎手中,皇帝无权加盖国玺,这只是私人印童,批阅奏折时所用。

 

     第三只金盘是一身赤黄色龙袍冠冕,他笑了笑,命心腹将所有物品收下,这时张筠上前禀报:“请陛下入宫习礼准备,明日卯时三刻,将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接受百官朝贺。”

 

     “好,传我命令,大军入城!”

 

     李庆安一声令下,十万唐军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入城仪式,此时长安已是满城空巷,近百万长安民众齐聚朱雀大街,热烈欢迎唐军凯旋入城,更是热烈欢迎他们新的大唐皇帝陛下,十五万关中驻军在朱雀大街两旁列队维持着秩序。

 

     李庆安已经登上了鹎锍玉辂,这是皇帝御用马车,用美玉装饰车身,由八十一匹矫健的御马所拉拽,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虞文鸟兽,黄屋左纛,尽显皇家威严,五百名最精锐的虎责亲卫骑兵执盾槊护卫左右,防卫异常严密,又有三干虎责卫骑兵手执旌旗,护卫在最外一层。

 

     当大唐新帝的鸱锍玉辂从明德门内出现时,整个长安城内顿时爆发出了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大唐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

 

     随着唐军骑兵浩浩荡荡进城,热烈的气氛被推到了**,“大唐军人万岁!”

 

     无数的大唐民众欢呼雀跃,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他们敲锣打鼓,挥舞着用锦缎做成的旗帜,“唐军万岁!”

 

     这种无上的荣耀让每一个唐军士兵部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一种他们愿意用生命去维护的荣耀。

 

     但最激情疯狂的还是百万民众对李庆安的欢呼,鸱锍玉辂每走到一处,立刻掀起了海潮般的欢呼声,“大唐皇帝陛下万岁!”

 

     数百名身着白衣的老者,虔诚地跪在皇帝的御驾前,白发苍苍的头颅在地上叩首,他们对大唐新帝寄予着最大期盼,每个人都渴望着大唐盛世的重现。

 

     尽管李庆安坐在防卫严密的御车内,看不清楚欢迎人群的热情,但他还是从偶然一闪而过的缝隙中看到了激动万分的人群,看到了那一张张泪流满脸的脸庞,听到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他心中也异常感动,他感到了身上担负着千斤的重担,大唐万里河山,五千万人的命运,一个帝国的强大兴盛,都将系于他的一身。

 

     鸱锍玉辂马车在朱雀门前停下,他将从这里进入皇城,再从皇城进宫,在这里,羽林军大将军长孙全绪已经率领三千羽林军等候了,还有先赶回来的三百名官员也在这里等候,另外,还有五百余名拥护他登基的宗室,这里面也包括在内卫监狱内已经幡然悔悟的部分宗室,他们在宗正寺庆李奕的带领下,也在朱雀门前迎接。

 

     除了五百精锐的虎责卫亲兵将随他进宫外,其余十万大军都将暂驻皇城各大军营,待晚上夜静人稀后再驻扎到城外。

 

     长孙全绪上前躬身施一礼,“请问皇帝陛下,何处入富?”

 

     李庆安沉吟了片刻,缓缓道:“朕为建成太子之后,自然是从玄武门入宫。”

 

     “皇帝陛下有旨,从玄武门入宫!”

 

     一个百年的轮回,从玄武门结束,又从玄武门开始。

 

     (明天将是最后一章,君临天下,同时还有后记,很重要的后记和老高结束感言,天下终于要结束了,但对老高又是一个新的开端,今天周末,大家可以转战《皇族》,看一看老高的权谋大作,新书已经五万字,已经进入佳境,恳请资深读者们去批评斧正,提出不足,现在老高还来得及修改和弥补不足之处,暗号:米青化十)

 

     (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章 君临天下

    四更时分,李庆安便被妻子明月叫醒了,刚人大明宫不久,大家部还不习惯,都住在浴堂殿内,浴堂殿不是一间大殿,而是一组建筑群的总称,由数百间亭台楼阁组成,占地极大。

 

     李庆安坐了起来,他还有点发懵,脑海中的梦境还没有消失,他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整个大明宫下面部被挖空,当他举行登基大典时,大明宫突然垮塌了,梦境居然很详细,有情节有人物,大明宫下的大坑就是他自己挖的“嗯!时辰到了吗?”

 

     李庆安努力使自己回到现实,他今天要举行登基大殿,必须全力以赴。

 

     “现在刚刚四更,还有一个时辰。”

 

     明月已经穿好了衣服,她忙碌地伺候丈夫起身,旁边站着六名宫女,她们皆年纪不大,十五六岁样子,都是自幼进宫,她们站在一旁,有点手足无措,皇后娘娘亲自给皇帝起身更衣,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她们对李庆安有点惧怕,李庆安在宫中的形象是杀人如麻、屠城千里,这让她们心中部有一种深深的惧怕感。

 

     明月见她们不得力,这个时候了站在那里发呆,不由眉头一皱,催促她们道:“你们还站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去准备热水给圣上洗漱。”

 

     宫女们吓了一大跳,六个宫女倒跑去了四个,剩下两个上前来替李庆安穿鞋,这只是简单地梳理洗漱一下,吃罢早饭后还要进行正式的梳理着装,很耗时间,虽然有一个时辰,但时间还是十分紧张。

 

     这时,如诗匆匆走了进来,抱歉地笑了笑,“我来晚了!”

 

     在家里一般都是如诗帮李庆安梳头收拾,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明月虽然也有时帮李庆安收拾一下,但远远不如如诗动作利索,她正着急,见如诗进来了,不由松了口气,有些埋怨她:“你怎么现在才来?”

 

     如诗脸一红,连忙解释道:”这里的宫殿太大了,我还当是王府,结果走路都走了半天。”

 

     她上前从明月手中接过梳子,“大姐,我来吧!”

 

     明月将梳子给了她,又道:“我去看看早腊。”

 

     她快步出去了,这时,李庆安给两个宫女使了个眼色,两个宫女都知趣地退下,房间只有他们两人,李庆安搂住自己的爱妾,笑着问她,“昨晚也没有机会和你单独说话,你在宫里感觉如何?”

 

     如诗任李庆安的双手在自己身上抚摸,她一边给李庆安梳头,一边有点撒娇地说道:

 

     “房间太空旷了,晚上一个入睡觉害怕,你晚上又不来陪我。”

 

     “那今天晚上我来陪你。”李庆安笑道。

 

     “今晚可不行,今晚是轮到二姐,我知道她也有好多委屈要对你说呢!还是按规矩吧!

 

     后天晚上你来陪我,对了!现在可不能说陪了,得说请圣上幸临。”

 

     说到这,如诗忍不住捂住嘴笑了起来,“真的一点也不习惯。”

 

     李庆安也无奈,只得苦笑一声道:“除了开国皇帝,历来的皇帝都是在宫中长大,他们都习惯了,所以觉得很正常,咱们都是半路出家,也只能慢慢适应,时间久了就习惯了。,,这时,如诗已经替他梳好头发了,几名宫女抬着热水金盆进来了,放在洗漱台上,洗漱台就像后世的梳妆台,有镜子盆架,李庆安在军营都是自己动手洗漱,胡子也懒得修理,可在家中他都不用动手,自然有妻妾帮他整理好。

 

     刷好头,如诗又用热毛巾替他洗脸,细细修剪了胡子,忙了好一阵子,才梳洗完毕,李庆安便在宫女的引导下,起身向早腾房而去。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卯时,也就是快凌晨五点了,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天色清明,在丹凤门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近万名官员,今天是新皇登基大典的日子,所有九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必须参加,不仅朝廷职官,在京地方官、散官和退仕的官员也必须参加,而军官中的郎将以上非当值者,也要一并参加大典,还有外国使者,在京人质等等,也将列席大典,这样算下来,将有一万余名官员参加今天的登基大典。

 

     地点不在含元殿,而是在丹凤门广场上,礼部、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等等相关部门早在十天前便开始准备了,丹凤门广场上画有明确的区域,正前方是朝廷职官和地方职官,以及三品以上军官,左后方是散官,右后方是四品以下军官,后排则是退仕官、外国使者及人质等等,连品阶山都摆好了,非常详细,一丝不苟。

 

     在丹凤门一角,裴昱正在和颜真卿谈话,两人都穿着三品朝服,手中执象牙朝笏,两人昨天都去城外迎接了李庆安,也亲眼目睹了长安民众的狂热欢迎,尽管他们相信李庆安能将大唐带人中兴,但他们仍然为不能在李庆安登基前和他好好谈一谈而感到遗憾。

 

     颜真卿见裴昱还是有点忧心忡忡,便劝他道:“裴少师不用想得太多了,我认为以圣上的自律,他应该不会突破现有的权力构架,不会逾越政事堂的权力。”

 

     裴昱叹了口气,“或许我是想多了,但玄宗皇帝当年也是这样,前二十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可后二十年骄奢淫欲,把好好的盛世糟蹋成什么样了,我担心他会重蹈覆辙,”

 

     “裴尚书不用担心这么多,咱们就多留点心,只要有苗头出现,咱们就要极力劝阻,我相信圣上的眼光要比玄宗长远得多,堪与太宗相比。”

 

     两人正在说话,张筠笑眯眯走了过来,“两位相国在谈什么呢?神神秘秘的。“裴昱和颜真卿皆笑了笑,没有说话,张筠心知肚明,他叹息一声道:“其实我担心的是圣上后宫太弱,玄宗帝四万后宫,咱们这位新帝可好,只有五名妻妾,让人目不忍睹,子嗣偏少可是帝王大忌啊!”

 

     裴晏摆了摆手,“这个我倒觉得不用太担心,慢慢来,据我所知,独孤家次女也要进宫了,还有崔寓之女崔云卿也有可能。“张筠吃了一惊,崔寓之女,他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他忽然想起裴晏是皇后的舅舅,或许他有什么内幕消息,他便连忙问道:“这个消息当真吗?””我也是听我妹妹独孤夫人说起,说皇后已经在和崔家接触了,可能有这个意向,不过圣上或许还不知道,最后还得由他决定。”

 

     张筠的心中有点乱了,娶崔家之女很明显是为了平衡世家的势力,裴婉儿已经入宫,独孤家又和裴家关系很深,裴家明显有坐大的迹象,所以为了平衡世家,崔家之女人宫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一来,裴、崔两家都成了外戚,那张家怎么办?

 

     张筠想到了自己,他这几天都在殚精竭虑考虑如何在新朝站稳脚跟,他也知道,李庆安所开创的大唐,已经和原来的大唐割裂开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继承,更多是一种全新的开始,如果能在李庆安时代站稳脚跟,并扎下根,那张家在后面的几百年内部将是不亚于崔、裴两家的大族,为了这个目标,他将全面出击,不仅要培养人才,让张家人才辈出,还要考虑后富,让张家之女人后宫为嫔妃,作为对张家的支持,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此事,李庆安只有五名后宫,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机会。

 

     他由此想到了一个洛阳远房族弟之女张萱,这个族侄女他见过一次,长得雪肤花貌,美貌异常,而且知书达礼,颇有大家之气,她今年只有十六岁,但媒人已经踏破门槛,张筠已经派家人去洛阳了,他要把张萱转为自己三弟张埸的女儿,然后想办法送进宫去,这样他在后宫就有了倚靠。

 

     他这两天正在想这件事,却忽然听说崔家可能会捷足先登,着实使他内心焦急起来。

 

     就在这时,含元殿的钟声敲响了,‘咚!

 

     咚!’悠远的钟声在大明宫上空回荡,已经到了卯时一刻到了,再过两刻钟,登基大典就要开始了,丹凤广场上,大臣们纷纷向自己的位置走去。

 

     含元殿的钟声也传到了后宫,此时李庆安正在最后穿着登基之袍,他头戴衮冕,冕边垂十二白玉旒,身着黄袍、獯裳,黄袍上绣有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等八蕈图案,腰间系有玉带,又有剑、佩、绶等金饰之物,十分庄重华丽。

 

     明月在为他做最后的整理,她是李庆安妻子,最为了解自己的丈夫,所有宫女和宦官都觉得圣上神情自若,甚至还谈笑风声,惟独明月明白自己丈夫内心的紧张。

 

     她借着给他整理玉带的机会,在他耳边低声笑道:“夫郎在阅兵阵前,面对数十万大军依然威严四射,对面十万敌军冲击依然目光冷峻,面色不改,现在在一万多书生面前又何必有所顾虑!”

 

     李庆安此时确实有一点点紧张,妻子的一番安慰让他心中顿时平静下来,他不觉也哑然失笑,自己干军万马都杀过来了,还在意此时吗?想通这一点,他不觉挺直了腰,平时的威严之态顿时在他身上出现了。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明月,在她手背上拍了拍,明月也浅浅笑了,很多话不用说,他们夫妻之间自然有一种默契。

 

     这时,一名宦官走进来,低声禀报:“陛下,吉时已到,该动身了。”

 

     李庆安站起身,深深看了妻子一眼,握了握她手,便大步出门去了,明月望着丈夫身影远去,她心中充满了一种期盼和祝福。

 

     含元殿前的龙尾玉阶上已经准备就绪了,一丈高的皇座矗立在玉阶上,一百八十名宫廷侍卫手执各种仪仗器具站列在皇座两旁,在两边龙尾道上也站满了身着金盔金甲的羽林军,他们拿着木制镀金的斧、戚、戈、矛、钺等等各种武器,一个个如天神般地矗立在台阶上,威风凛凛。

 

     在玉阶一边,放置着一尊高约八尺的紫金兽纹三羊鼎,前面有祭天香炉台,这是为登基祭天而用。

 

     今天的司仪是礼部侍郎李揆,他手执太后旨意,肃穆而立,第一轮朝霞透过云层射出,紫色的光芒照射在丹凤玉阶之上,显得神圣而庄严。

 

     ’咚一一’又一声沉重的钟声敲响,卯时三刻到了,迎君大乐声奏起,整个丹凤门广场上一片寂静,一万两千名官员和八千羽林军肃穆以待。

 

     队伍终于来了,只见两队千牛卫士兵挎仪刀在前引导开道,紧接着是金吾细仗,他们举着九龙罗伞盖、五彩云旗以及扇、节、麾、氅、旌、旖、幢等等仪仗之物,一队接着一队,令人眼花缭乱,足足有八百人之多,最后李庆安乘龙辇到了,前后又有数百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