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将血 >

第535章

将血-第535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番惨败。终究为大金南侵刮上了个句号。之后再没人提起派兵渡河。攻伐中原的事情了。

    而侥幸逃回来的耶律麻,也成了替罪羔羊。丢官罢职。还险些被砍了脑袋,之后,临纷守备将军之职便成了鸡肋一般的存在,甩给了汉人。因为谁都知道。几次惨败,加上十余年前。秦人不但搬空了各处府岸,还掳了许多河中百姓回去。致使河中牙。气大伤,河中的油水还能剩下多少?

    所以。这一任的临汾守备将军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手下领的自然也是汉军。不可否认的。随着金国的没落。许多职位上也纷纷头一次出现了汉人的身影。随着愈加宽厚的金帝完颜雍继位之后。这种趋向也变得愈加明显了。对于备受压迫的北地汉人来说,这自然是好事。长此以往。汉人的优势将越来越大,也必将能把人数远远少于汉人的女真人或其它各族同化掉。

    但在金国日渐衰落的如今。这和情形所导致的结果却不那么好说了。只因这些上位的汉人官吏,比之女真贵戚。少了几分残暴。但比起贪贿的手段来。那些暴富的女真权贵明显只有瞪乎其后的份儿。

    而更多的任用汉人官吏的结果。当下看来,也并非是什么民族大融合的先兆。而是使朝堂上的政争越发的惨烈了起来。其它各族官吏对于汉人的轻蔑以及敌视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所以汉人官吏为了身家性命。也为了权势富贵。做出的反抗也越加的激烈。

    简单来说。若是世间长了,金国朝堂之上必然慢慢形成平衡,再以当今金国皇帝完颜雍的开明以及气量。未尝没有中兴的机会,但以当世情势来看。金国最缺少的也正是时间。

    这些都是题外之言。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若是世间长了,金国朝堂之上必然慢慢形成平衡,再以当今金国皇帝完颜雍的开明以及气量。未尝没有中兴的机会,但以当世情势来看。金国最缺少的也正是时间。

    这些都是题外之言。不再赘述。

    当那探子被径直带到临汾守备将军陈明易身前的时候。这位汉军万户,临汾守备将军大人正愁眉苦脸的伏案疾书,心腹之人不用看,就知道万户大人写的是什么。这个时节,还能有别的吗?无非就是请援急报而已。难道还是家书不成?

    这已经是第十二封了,带着人进来的亲兵统领心里谈论了一句,随即摆手让那满脸汗水。身上还见了两处红的探子稍安勿躁。这才轻声道:”将军,探马回来了工”

    陈明易四十多岁年纪。在临汾任职也有三四年光景了,没有上官压着。除了汾州那边对他还稍微有些辖制之外。其他文武诸事。其实行的却是节度使的职权,所以怎么随心就怎么来,过的也算逍遥,四十多岁的人了。保养的却很不错,身上没有多少军人的气味。反而有那么几分的儒雅,当然,知道他来历的人都不会奇怪,此人是进士出身,金国官职有些混乱。文人领兵不稀奇。武人兼文职的也不在少数。像陈明易这样的。也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又有什么坏消息。说就是了。”

    万户大人头也没抬,有气无力的道了一句,那亲军统领也只能暗自叹息了一声。怎么就到了如今的地步了?大金难道

    要上了不成?

    这些大逆不道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嘴上却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而万户大人这般垂头丧气的样子也没让他太奇怪,作为陈明易的家仆,如今又当了这个亲军统领,他哪里不知道这位主人兼上官的性子?

    读书人出身。却阴差阳错的带了兵。根本不通军务,来临纷几年。除了收受下面人的孝敬之外。其他事都懒得过问。闲暇之时很多。招人饮酒作乐,或是四周游玩,却从未到军营看上哪怕一眼,这个。守备将军做的啊。真可谓是逍遥的过了头了都。

    而自秦人北渡。敌踪现于临纷,万户大人的逍遥日子也就到头了,整日里愁眉苦脸的,好像一下子老了足足有十岁。

    各处急报,雪片般的来到临纷。几乎一夜之间,河中大半地方就成了秦人的疆土,最有骨气的于云成战死在了解州。其他地方官吏,逃的逃,降的降,沦陷之速,简直让人瞪目结舌。

    临汾这里志为后方,但一下子好像就变成了两军阵前。直面秦人锋芒了,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临纷一下子变得繁华了起来,当然那等奇异的景象也只有半个多月罢了。原因更是简单,北逃的百姓以及官吏纷纷路过临纷而已。拖家带口的,让临纷特闹了半个多月。

    等到驯在。该走的都走了,想走的人还有许多。但却都是走不了的,因为大家伙儿已经听闻。纷州那边已经闭关了,若非如此,临汾还能剩下多少人。是不是会变成一座空城,实在让人怀疑的很。

    万户大人则坐困愁城。开始时还招来几个军中将领问了问。等到后来,几个汉军领兵官带着亲信人等以及家人仆从也跑了,万户大人就再没招剩下那三两个议事过。让人更恐惧的是。自从听闻秦人北来。这位万户大人除了不断的写求援文书,再派人送出去,再加派出探马,探听秦人动向外。就没下过哪怕一条政令军令。

    既没有斩杀那些弃土而逃的官吏,也没有安抚人心。更没有带兵守城的意思,所有事,都是听之任之。作用还没几位府衙中的文夹大呢。最少人家还偷偷将家人都送出了城,还不断上下打问。瞅着风色,一旦不对。也好能在秦人到来之前逃出去不是?

    而万户大人就完全是一毫等死的架势了,真真让他们这些身边的人倍感绝望。却又无可奈何。

    到得现在。其实大家伙儿的心态也就差不多了。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昨日秦人先锋已经到了临汾。一水的骑军,奔腾而来,人强马壮。蹄声如雷。所幸的是。这些人马绕城而走。与月初时相仿。并未有攻城之意。但这一次。却是奔汾州方向去了,而且接二连三,滚滚洪流。从临纷城下奔驰而过。算是绝了大家伙儿最后那点侥幸的心思。只需没疯没傻的人都知道,纷州那边。恐怕是去不得了。

    而随后,这有数的几个侥幸逃回来的探马之一的话也击破了他最后一点幻想。”禀报大人……秦人数万大军至曲沃。离临汾已不足百里了。”

    这可是拼死得来的消息,要知道。自秦人渡河之后,派出去的探马十个人里能回来一个就不错了,看这位身上带的伤就能明白其中的惊险。

    但没什么嘉奖之言,那探子也不不测,都到了这个时节了,若非有百多两银子可拿。谁还去白白送死?而亲眼见到秦人军威的他。也知道,临汾怕是守不住了,大难临头。各飞各的,之后出了府衙,一身号衣就被他立马扒了下来。老老实实作他的平头百姓去了。

    而当时的情形是。陈明易终究抬起了头。手中毛笔无声滑落,脸上一片木然。半晌之后。才有气无力的屏退了探子,身子好像没了骨头般靠向椅背,眼睛茫然的让人心酸。”你说。援军还会不会来?”

    其实根本不用旁人回答什么。急报送出去有多少了?也没见汾州有何动静。援军该来早就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不来也就永远不会来了。这个道理陈明易哪里又会不懂?

    接下来的一句话才更惊人,只见这位万户大人长长叹了一口气。沉默半晌。却是有些神经质的笑了起来。接着便摆手吩咐“。去请领兵的几位大人过来……你能随我到现在。这番忠义之心,我是记得的,现在咱们再做一件事。总归不能让家人跟着咱们受累不是?”

    那亲军统领闻言,精神不由一振,只听陈明易继续道:”你带些可靠的人守住这里,等人来了之后。我自与他们说话,若有人不听;便把人拿下,别犹豫。咱们的身家性命,就靠这一次了。我早已派人将家中细软藏于密处,只需逃过这一劫。这官儿嘛,咱们就不做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个富家翁又何妨?

    大秦咸宁六年八月末。大将军赵石率兵抵临纷。出人意料的是。这座使得当年秦军十万顿足不前的河中重镇竟然……降了。

    守备将军陈明目率五千余汉军不战而降。这次降顺和之前那些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家降的分外从容。不但将临汾一众官佐的名录献了上来,而且府库等地。也都封存了起来,只等大军入城时查验。

    安安静静。无声无息的。连点反抗波涛什么的都未曾见到。就这么降了。如此情形,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却也奇葩的很了,要说赵石不测之后。便是大喜。那么以和怀玉为首的猛虎武胜军上下就只剩下郁闷了,攥起拳头。却打了空处。这滋味想想便明白的。

    !

第九卷 旌旗漫卷 不须夸第七百三十五章 算盘

    赵石率兵征河中,可谓是一帆风顺,这是之前谁也没想到的到了现在,除了在解州城下伤亡了不足百人之外,大军竟然是丝毫无损。

    而临汾重镇一下,河中大邑也就只剩下了一个汾州,临汾易手,汾州已然近在咫尺,木华黎等人无疑也是失望的,大军直取临汾之际,汾州却显得风平浪静,竟然真的来了个见死不救。

    数千骑军等了足有数日,也没等到汾州援军,与金人实打实大战一场的心思也落在了空处,只是探听到,汾州守将乃是汉军万户王秀,乃金国宿将,让人不能轻忽的是,汾州汉军足有五万,备军也有万余,更设监军,乃是女真千户完颜保忠。

    王秀,字子美,曾效力于金国名将完颜烈帐下,为人不知如何,但此人却是自小从军,谙韬略,通军事,麾下士卒训练精良,士气饱满,乃如今金国少有的精锐,至于为什么守在汾州,而没调去大同或太原,就不得而知了。

    而汾州既然设下了女真监军,很大程度上,也就不可能再有不战而降的事情生了,无可否认的,这是自秦军北渡以来,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不费一兵一卒,便占下了临汾,大军上下,虽说士气如虹,但对于赵石等领兵将领来说,又有些犯难了。

    至于原因嘛,也是多方面的。

    一来呢,战线开始拉长,粮革接济上也就麻烦的多了,所幸大军带来的粮草足够两月之用,再加上河中各处府县存粮,还有秋收之后,又能多出不少粮草,对于粮草的担忧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最让人安心的是,没有多少流民耗费钱粮,对于征战河中的秦军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幸事,不然的话,光赈济流民,就得让人头大三分。

    若说粮草之事现在还不用计较的话,另外这一条就显得重要的多子,冬天到了,天气已然渐转严寒,尤其是这北地,北风一起,便是雪hua飞舞,冰封万里,在这样的天气里出兵,绝对是行军作战的大忌。

    三来呢,若再进军汾州,一旦兵锋受挫,也许就要前功尽弃,连临汾都得丢了。

    所以说,得了临汾之后,赵石却觉着有些难受了,大军毫无伤,士气可用,若是驻军于此,别说大军上下不甘心,便是他自己,也觉着对不起这大好情势。

    但要说挥兵汾州,除了上述的顾忌之外,更让赵石犹豫的是,如果陷了汾州,大军情势非但不会好转,却有急转直下之危,为什么?过了汾州,便是太原府,金国河东之根本所在,要说河中丢了,金人在取舍之间还会有所犹豫的话,那么一旦秦军兵锋直指太原,那情形可就不同了。

    金人再大的家底,也不会坐视不管,因为太原对于金人来说,太重要了,太原若陷,则金国半壁江山也就没了,秦军接着挥兵河北,也就无所顾忌,那时几乎便是将刀子架到人家脖子上了不是?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汾州王秀才会按兵不动,既怕中了秦人埋伏,将汾州丢了,又有坐等秦人远来,于汾州城下与秦军纠缠,等到太原援军毕至,再大破秦军意思。

    太原的援军会不会来?根本不用考量,临汾都丢了,若金人朝堂上下都没糊涂的话,那还用问吗?

    想到这个,赵石终于按捺住了心里的蠢蠢yu动,此战目的已经达成,若再贪心不足,很有可能便会折戟于汾州城下,再说,以现在这数万人马,打下汾州也无力窥视太原,还得直面太原金国重兵,到时还能怎的?凶险太大,而收获却不能尽如人意,亏本买娄,不做也罢。

    虽还是有些猜不透,为何搁了这许多时日,汾州本应派兵来援临汾,若是那般,秦军便是能陷了临汾,估计也要损伤一些人马,定不会如现在轻而易举如同儿戏般便进了临汾城才对,情形有些古怪,难道想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不太可能吧?临汾有这么一位奇葩的守备将军,还想渔翁得利?

    又或者,根本不知秦军来取临汾?也不太可能,这么大的动静,还能瞒得住人?连赵石都不能相信,真真是让人猜不透,想不明白……

    之后多与众将猜测,众将也都莫名其妙,说不出所以然来,杜山虎最后则开了句玩笑,待得异日将此人为大帅擒来,大帅亲口问他便是,算是为这事画上了个句号

    不过既然有了决定,便不会再做更改了,先是将蔫狼找来,一顿训斥,这人看来真是懈怠了,上次派他出去,到汾州转了一圈,回来竟然说汾州守备松弛,守军不堪一战,这是怎么探的?难道就在城下绕了一圈便回来了不成?

    蔫狼满脸羞惭,虽说这些年在禁军中呆的确实太过安逸了些,但说起来也不能全怪他太过轻忽,大军上下,谁不知道这次渡河北来,便是为大军护住粮道的?汾州离着黄河边几近千里,探查到汾州虚实又有什么用?还真能打过去不成?

    谁又能想到,这么短的时日内,秦军便已数万兵马,占了几乎整个河中呢?所以虚应故事般到汾州城下走了一圈,便回转了来,加之金兵乍见秦军踪迹现于城下,慌乱也是难免,他这里先入为主的,便以为和临汾一般了。

    种种缘由加在一起,却是给了赵石个出其不意。

    若非如此,赵石必然带兵去取汾州,到时便是直面太原,有汾州大城在,与临汾相互呼应,数万人马守城而战,便是金人重兵到来,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要是早早知道汾州守备森严,那又是两说着了,也许都不会来取临汾的。

    可见,军中事无巨细,犯不得一点差错的。

    而蔫狼算是犯了赵石大忌,本yu斩之,但有杜山虎等人求情,又勉强算是情有可原,却是斥责了一番,拍了他二十军棍,这才了事。

    于是,接下来便简单了,秦军顿兵于临汾,再无出兵之意,而汾州那边,却一如既往的安静,两边对峙于汾水之畔,探马往来,时有交手,但却皆无决战的意思,就这般,一直到冬天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而下,彻底绝了两边交手的可能。

    其实,汾州的种种怪异之处根本不用多猜,简单的令人吃惊,只因监军完颜保忠立阻王秀出兵而已。

    对于秦军上下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便如当年太子李玄持,在庆阳府兵变中扮演的角sè那般,立阻凉州出兵庆阳,坐视庆阳糜烂,之后多数人不知就里,太子殿下留下的骂名不多,但作为迟迟不肯出兵的凉州军来说,却成了标准的替罪羊。

    这些年过去,硬是变得越加的臭名远扬,旁人只要一听是凉州军出来的,立马就会变成另一番嘴脸,即便嘴上还能说笑两向,但心里管保得骂上一句,见死不救的王八蛋。

    时至今日,大秦军中鼎革,镇军这里,头一个找的便是凉州军的麻烦,凉州军裁撤大半儿,其余人都变成了禁军编制,地位连庆阳府兵变的那些士卒都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