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珠娘子 >

第194章

明珠娘子-第194章

小说: 明珠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上门时,她看见的是那被风卷起籁籁而动的帷幔半遮半掩下跪在佛前的太后背影,沉默而无奈,一如跪在先帝灵柩前的她一般无二。


第491章 禅位大典
  比起前几天的破落,太极殿又是焕然一新的模样,连朱柱上的鎏金蟠龙也都贴上了,只是那薄薄的金箔看起来着实有些太过晃眼,比不得殿中摆设的厚重,着实有些突兀。
  只是此时已经顾不得这些了,殿前撑起的华盖在风中飘摇,铺开大红地毡直到太极门,两侧摆开的榻席足足有数百之多,比起前些时日那一场登基大典毫不逊色。
  只是这一场大典看起来却有些冷清,榻席上虽然坐了不少人,文武大臣几乎都在席上,只是此时脸色都是十分难看,也没有人开口说话,都是战战兢兢踞坐着,谁也不敢四下看,唯恐看见不远处那一把把明晃晃的唐刀。
  除了那几位早已投诚的,其余的官员脸上都难掩愤慨之意,这其中岑侍郎的愤怒之意尤为明显,他不像那几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脸色,梗着脖子坐在最前方为他安排的榻席上,死死盯着上方,等着陈留王出来。
  岑三夫人已经把岑芸的话带回了府里,他今日就是打算与那逆臣对抗到底,哪怕是死,也不能玷污了岑家的名声,让人以为岑家都是叛臣贼子的同党。
  席上宗室与勋贵的脸色也不好看,虽然陈留王是先帝之子,但终究是用这样的法子夺了帝位,就算日后史书留名,他们只怕也是难逃贪生怕死之名,谁也不愿意就这样,可到了这时候还有什么办法?
  燕国公缩在人群里,尽量低着头,唯恐被人看见他的脸,他脸上的伤痕很是明显,是前几日叛军闯入府里四处劫掠时候,他想要阻拦他们冲进书房搬走他心爱的田黄石摆件挨了两鞭子留下的,不仅是如此,府里大半财物已经被劫烧一空,连府里的女眷都被拉扯羞辱许久,这些消息早已传得满长安皆知了,他和燕国公府如今已经成了个笑话。
  只是他瑟瑟缩缩的时候,却是发现对面的榻席上俨然坐着贤王李裕,他一身亲王打扮,却是坦然坐在榻席上,甚至还微微带着笑意与一旁的几位亲王说几句话,好似这一场登基大典不过是寻常宫宴。
  这让燕国公都不由地咂舌起来,连他脸上的伤都顾不得掩藏,张大嘴望着那边,好半天才想起来低头,却已经听到身边的人在窃窃私语:“……连贤王殿下都已经来了,对着那位称了臣,想必太后与圣人都已经落到了他手里,如今怕是不愿意都不能了,何况这性命都还在他手里捏着了。”
  这话的确是诸多人的心声,连贤王都已经称了臣,他们又还能如何,怕是也只能顺应大势了。
  等到鼓乐声响,陈留王李念昂首大步走到上席,他虽然还是一身亲王打扮,却是意气风发让席上的人不敢直视,他身后跟着的就是畏畏缩缩被人半掺半扶着的圣人,走上席的时候还绊了一下,险些扑倒在地。
  鼓楼开始响起鼓声,宦者捧出诏谕开始诵读,殿前的百官不得不都起身来拜伏在地恭听诏谕。
  “……德才不足以承继宗嗣,君临天下,今谨遵先帝遗命禅位于皇长子念……”
  下面拜伏的群臣不少已经不顾一切直起了身子,愤愤望向那上面站着的陈留王,打算只待诏谕诵完就奋起反抗,这几位都是清流文臣出身,宁愿身死都不愿意为叛臣附逆,岑侍郎更是已经脸红脖子粗,若不是要等到诏谕诵完,只怕此刻已经跳出去拼死力谏了。
  高高的上席上还有一个人正看着他,看着他那已经按捺不住的愤怒,眼泪已经盈然于眼眶,是一身华丽宫装打扮得贵气逼人的岑芸,她一早就被李念命人打扮妆点半押半送带到了太极殿,今日在这里禅位登基大典之后就是封后大典,李念急需清流文人帮着他正名,所以岑侍郎便是一定要捏在手里的人。
  只是岑芸心里再明白不过,岑侍郎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更是不会接受封赏,只怕接下来她就要眼睁睁看着最可怕的悲剧,却又偏偏无力反抗,恨不能立时死在这一场闹剧中,身子摇摇欲坠,只能靠在宫婢身上。
  宦者的诏谕终于念完,还未等到合上诏谕,下面的几位文臣已经不约而同大步出席:“臣等不敢遵诏,圣人乃是先帝太子……”
  只是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身后的兵士已经齐刷刷抽出唐刀,大步向着他们而去。
  看着下面毫无惧色的文臣,李念的脸色难看至极,他没想到在这样的当头,这些酸腐的文臣居然还敢出来抗诏,居然连死都不怕,可他现在却是十分难办,如果不对这几个胆敢反抗的人动手,只怕接下来反抗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大局难稳,可是若他动了手,天下人都要知道他这暴虐之名,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他一时拧着眉头,看着下席那已经蠢蠢欲动的人群,心烦意乱。
  只是此时远处一声巨响,惊破了登基大典的凝滞气氛。
  有兵士快步冲过来,跪伏在地:“有人带兵攻打东阁门,已经抵挡不住了……”
  李念的目光顿时森冷起来,盯着远远的东阁门,看来袁氏还是不肯死心,居然凑齐了兵马前来,只是她是从哪里调来的兵马,虽然顾青已经赶去了西北,但单有兵符没有诏谕贸贸然调兵赶来勤王要冒太大的风险,若是长安局势变化,那勤王便成了叛乱,西北的守将虽然大都是顾青的亲信,却也没有那么轻易做到,何况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那么这些兵马就是顾青的亲卫,区区两千亲卫再骁勇也不是他手中两万大军的对手,如此不过是螳臂当车。
  他微微抬起头,开口道:“命大军迎敌!”
  又扫了一眼下面乱成一团的群臣:“谁也不许动,禅位大典还未完成,擅动者死!”
  无论外边是何等的混乱毁灭,他都要登上那座皇位,他将是大唐天子,他们都得臣服在他的脚下!


第492章 国贼当诛
  登基大典还在继续,那几个站出来的文臣都已经被兵士拿下,场中又是一片死寂,外边的动荡厮杀之声让场中众人原本已经绝望了的心思又摇摆起来,原本有些打算随大流臣服的人此时又思量着要再观望观望,却又畏惧着李念,只能都静默地坐着。
  圣人已经被推到中央,一旁的小宦手中端着崭新的旒冠送到他跟前,李念看了他一眼,一撩袍摆拜下去,微微低下了头,只等着他亲手将旒冠为李念戴上,便算是禅位礼成了。
  只是圣人的手这时候哆嗦得不成样子,面如土色,连站也站不直身子,眼下的情形他再糊涂也知道了,只怕禅位大礼一成,自己就会被李念命人除掉。
  可是一切由不得他了,见他许久不动,身后的宦者照着李念的吩咐上前端着他的手,强逼着他接过了那一定旒冠,往李念头上戴过去。
  一切仿佛就要定格在那一刻,只是终究是被打破了,还未等旒冠戴在李念头上,远处轰隆一声巨响吓得圣人的身子一个激灵,从宦者飞快抽回了手,那一顶旒冠也被丢在了地上。
  只是此时宦者也顾不得再去理会这个,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已经倒在了地上的东阁门,那里烟尘滚滚,众多手持长刀的精兵策马直冲而入,向着这边奔驰而来,而一马当先的便是铠甲在身威风凛凛的显王李密,他身后跟着的便是顾青与长安守将。
  跌跌撞撞赶到太极殿前的副将已经衣袍浴血,却是满脸张惶:“殿下,来得是骁骑精兵与世家亲卫,只怕是,只怕是无法抵御……”
  李念身子一动不动地在原地,没有人能看得见他的表情,只是从他绷直的身子,已经让所有人不敢开口。
  慢慢地他直起身来,目光满是阴暗:“把他们全拿下,带着他和贤王随我去见袁氏!”他指着圣人。
  那一刻,圣人已经彻底失去了力气,被兵士拖拽着身上的衣袍都扯散乱了,哭嚎着饶命被拖下玉阶去。
  贤王李裕的脸色也变了,他伸手扶着案几想要站起身来,好几次都没能用上力气,好一会才晃着身子起身来,惊惶地看向东阁门不断涌入的骑兵,看着越来越近的李密与顾青,牙齿扣扣作响。
  这一切都不在他的预计之中,他在叛军破城那一日已经想好了,圣人登基,太后对他早已不如从前,甚至比不得寻常亲王那样得了差事,整日赋闲在府中做了个闲散宗室,与其这样倒不如搏一搏,只要他肯臣服拥护李念登基,李念无论如何也不能慢待了他,还能以此大做文章,博一个宽容大度的美名。
  到那时候他再徐徐图之,接了太后留下的人脉,总还能有机会的。所以方才他坦然坐在席上,对旁人的议论毫不理会,成大事者岂能在意眼前的名声,一旦登上帝位再掩饰太平也来得及。
  可是,他没想到顾青居然真的调来了精兵,眼下李念手中的叛军这样快就不敌了,局势突然大变。
  方才听说东阁门已经被攻打之时,他就想要悄悄离开席上,只是李念让人看住了他们,到这一会就是想走也来不及了。
  手持唐刀的兵士已经到了他跟前,毫不留情地一把拽着他就往外边拉扯而去。
  李密与顾青带着骑兵直冲到了太极殿的玉阶前,却是停下了脚步,并不就急着冲上去拿下李念,他们向着左右退开几步,身后的兵士们也都策马向左右退开去,露出了被围在当中的一辆马车来。
  马车并不起眼,只是撩开帘子下来的人却是让所有人都吃惊,徐司言扶着一身明黄凤袍的太后下了马车来,一步步在兵士的护卫下向着李念走来,她身后跟着的是顾明珠,贤王妃还有从洛阳赶回来安平公主。
  叛军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形,被逼的一步步后退,退到了太极前再也没有了退路,只能将李念与圣人、李裕几人团团围住,准备作最后的挣扎。
  李念却是拨开人群,接过兵士手中的刀,指着一旁已经没有半点人色的圣人:“袁氏,你若肯退出去,顺应天命,我便饶了他们的性命。”
  他冷冷看着太后:“当日我母后为先帝元后,你不过是太宗身边宫婢出身,若非我母后可怜你孤苦无依,容许你回宫留在先帝身边,你能有如今的身份?不曾想你恩将仇报,竟然陷害我母后,逼得我远走陈留,今日我不过是要回原本就属于我的东西。”
  他再也不用掩饰心中的恨意:“你若是敢再轻举妄动,我就杀了他们。”
  太后看了一眼瘫软在兵士手中的圣人,还有一旁满脸不安努力挤出愤怒的李裕,慢慢开口:“宣诏。”
  徐司言大步上前,站在兵士之中高声向着殿前或是跪伏或是躲避在一旁的众臣宣读凤诏:“……叛臣李念犯上作乱,意图谋逆,实罪恶滔天难赦,天下得而诛之,令骠骑大将军顾青领兵平叛,安定社稷之危。”
  这一道诏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人想到,圣人与贤王都还还在李念手中,太后居然毫不犹豫,命顾青立即平叛,那李念会如何?
  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李念。
  李念那张俊秀的脸上此时只有扭曲,唐刀狠狠架在了圣人的脖子上,咬牙切齿:“你难道连他们的性命都不顾了?”
  “他们可是你亲生的,你也不管他们的死活了吗?”
  这一句话还是牵动了一丝情绪,太后闭了闭眼,再睁开的时候却又是一片清明,冷冷道:“国贼人人得而诛之,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她话音落时,身后顾青带着兵士们已经抽出刀剑,向着李念与叛军冲杀过去,李密护着太后退了下来,顾明珠也忙上前扶着太后。
  太后脸色如常,只是手却是微微发着颤,她自己似乎没有觉察,只是死死咬着唇,一步步往下走着,不去看身后哭嚎着求着她救命,求着她命大军退下的圣人,还有高呼自己是被逼的李裕,一步步走下玉阶去。


第493章 残局
  厮杀混乱过的太极殿已经遍地狼藉,虽然冲洗过,但那一股子血腥味还是挥之不去,还有摆在殿前的华盖榻席未来得及收起,一切都格外萧索。
  大殿之上,太后高坐在上席,垂着眼拨弄着手里的佛珠,听着徐司言的禀告。
  “叛军尽数被拿下,陈留王也已经被暂囚在慎刑司,等着大理寺的押解。”徐司言轻声细语给她揉着额角说着话,“太师府与右仆射府已经使了金吾卫前去了。”
  郭晟到最后仍不敢相信,自己的最后一搏却成了送郭家走上不归路的催命符,他被拿下之时便厥了过去,至今还不曾醒过来。
  太后闭上了眼,许久才睁开:“附逆也是大罪,郭家历经三朝,却还有不臣之心,不能留。”
  语气并不比平时高上多少,却让徐司言不由地绷直了身子,忙道:“是。”
  只是她停了停,又道:“乱军之中圣人背上被叛军砍伤,已经让医官救治,如今还不曾醒过来。”
  “贤王殿下不曾受伤,只是受了些惊吓,也请医官看了。”
  她小心翼翼地说着,只怕太后会担心过度。
  可没想到的是,太后连眼皮都不曾抬过,冷淡地道:“有医官看着就好。”
  徐司言一时不知该如何说下去,只好低着头。
  “让顾青进来吧,还有明珠,我有话要吩咐。”太后的话并没有在那两位身上多停留一分钟。
  待到顾青与顾明珠进来,太后看着他们道:“长安防卫已经不堪一击,经此一事,朝臣百姓也都是人心不安,还是要尽早整顿宫中与长安的防务才是。”
  顾青看了一眼顾明珠,抱拳拜下:“臣领命。”
  他带回来的除了自己的亲卫,还有顾明珠从贤王手中抢来的五千精兵,来之前顾明珠要求他想法子把这五千精兵想法子留在长安,她还有别的用处。
  顾青想到这里不由地皱眉,顾明珠的那五千精兵他已经亲自看过,的确是骁勇非常,若是留在长安,真要用起来真能掀起一场大风波,说不得再一次叛乱都有可能。
  他不知道顾明珠究竟做什么打算,但他相信顾明珠,她虽然看着冷淡,却始终不曾丢下顾家。
  顾青领命下去了,顾明珠留在了殿中,太后拉着她叹气:“说起来也是我耽误了你,原本打算你从博陵回来,就要给你选一门好婚事赐婚,让你风风光光嫁出去,也不用在宫中受皇后的气,我也能安心。”
  “可是没想到,偏偏又……”太后摇头,无奈地道:“只怕是还要留你一段时日才好。”
  顾明珠没想到太后竟然有这样的打算,她却半点消息也没得到,心里顿时一惊,忙道:“娘娘厚爱,只是我还不曾……”
  太后看着她笑了:“你妹妹都已经嫁入显王府有些时日了,你的婚事我也不能再耽搁了,想要好好替你挑一挑的,这些时日也有不少人跟我提起来呢,终究是我看上的人,一家有女百家求,是再好不过的事。”
  顾明珠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能低了头听着太后说话。
  好在太后如今的心思也不在这件事上,她又正色道:“圣人受伤,朝中群龙无首,我只能把心思都放在朝中之事,宫中之事还要你多费心。”
  “皇后才得了封后诏谕没多少时日,就被叛军拿住了,如今让人送回了甘露殿,只是身子怕是有些不济事了,你替我过去瞧一瞧,还有贤王妃,贤王府已经送了消息来,说是就这两日的功夫了,也过去瞧一瞧吧。”太后说起皇后与贤王妃来,脸上没有什么神色,语气也没有什么温度,十分冷漠。
  顾明珠心里却是复杂,她回忆起了那一日去贤王府看见的吉娜,那副病得脱了形的模样,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