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珠娘子 >

第67章

明珠娘子-第67章

小说: 明珠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向着李念欠身抱拳:“多谢殿下。”
  李念笑容温和亲切,亲手扶起他:“大将军这是哪里的话,念素来最是敬重大将军忠勇善战,用兵如神,早已视大将军如同自家人一般,能够帮得上忙就好。”
  他言辞中那般恳切,让顾青不由地愣了愣,才起身带着小宦下去写了家书让他送去驿站。
  看着走远的顾青,李念的笑容越发深了。
  酒过三巡,上席坐着的高昌王与高昌使臣陪着圣人谈得正是起兴:“……臣已是垂垂老矣,幸得有八个儿郎,个个都是擅骑射,骁勇非常,都是高昌的好儿郎,日后必然能大有作为。”
  高昌王已是将近耳顺之年,最为得意的就是自己的那几个儿子和孙子们,酒意上了头忍不住就夸耀了起来。
  高昌使臣也连连点头。
  只是圣人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了,他有些萧索地叹了口气,端起酒盏慢慢吃着:“朕却是不如你那般好福气,没有那许多好儿郎,几个儿子都是各怀心思,太子还是个……”
  他摇了摇头,一副感慨的模样。
  这个话让一旁伺候着的宫婢与太监都脸色一变,忙低下头去不敢多看多听,唯恐听到什么不该听到的话。
  高昌王却是不知道里面的缘故,好奇地道:“臣见席上就有一位皇子殿下,人品出众,乃是人中龙凤,为何圣人却说没有好儿郎?”
  他说的就是陈留王。
  圣人听到这里,眉宇间舒展开来,笑了起来,向着下席的陈留王李念招了招手:“过来。”
  李念起身上前,抱拳拜下:“父皇。”
  虽然看着略显文弱,却是眉目郎朗,端方有度,连圣人看着都忍不住露了笑,点点头:“好,方才高昌王夸赞于你,说你人品出众,你不可骄傲。”
  说是不可骄傲,可他自己的嘴角已经不禁弯了起来。
  李念落落大方向着高昌王一礼:“多谢高昌王夸赞。”
  高昌王卷卷的胡子都翘了起来,哈哈笑道:“果然是不得了,不知道这位皇子殿下可有婚配,若是还未订下亲事,臣愿意将吉娜公主送来中土和亲。”
  圣人也笑了起来,伸手点了点高昌王:“老东西,倒是会得寸进尺,别的皇子也就罢了,只有他不成。”
  未来大唐的天子不能以外族女为后。
  他望向李念:“说来也该替你考虑婚事了,你可有中意之人?”


第171章 家书(第二更)
  李念的眼中闪过一抹亮光,却终究低下头去:“儿臣听从父皇的安排。”
  圣人笑着点了点头:“如此便好,朕会为让人为你挑选一门合适的婚事。”他看了眼身后的大太监刘安,刘安忙上前斟了酒。
  李念看着已经写完家书,向着席上走来的顾青,忽然脱口而出:“若是儿臣有意于顾家娘子,可否求父皇恩准赐婚?”
  他终究是不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若是圣人与他定下的是别家娘子,那么自此就会失之交臂。
  一想到那么一个特别的不同一般的小娘子从此与他陌路,他再也不能坦然看着那一双灵动的眼睛,他就觉得有些失落,何况他相信满长安再也不会有比顾明珠更适合自己的女子了,顾家更会成为他的助力。
  圣人倒是吃了一惊,正色望着李念,见他目光坚定不似是随口说说,慢慢露出了笑容来:“你是看上了他府上哪一位娘子?”
  他记得顾青府上有好几位小娘子,还有一位是宣阳所生,是嫡长女。
  李念语气沉稳:“儿臣与曲江宴和别庄上见过顾大娘子,为风华气度所折服。”
  居然就是宣阳的女儿。
  圣人眉宇间的神色有些复杂,许久都没有开口。
  李念心里却是越来越不安,这样的沉默意味着圣人并不看好他娶顾明珠的事,会不会就此拒绝了,那样他便再也没有希望了。
  “若是别家娘子也都罢了,朕与你赐婚就是了,唯独顾家……”圣人好一会才开口,却是声音有些低沉,“顾家的娘子怕是要顾青点了头才可以,毕竟他也算是两朝老臣了,顾大娘子又是你宣阳姑姑的女儿,不能硬来。”
  他的话里有些凝重的意味,却是很少有人能够听得出来。
  李念心头一松,忙抬起头来看向圣人,这话里的意思是他并不反对?若是顾青能点头答应了,就能赐婚了?
  他心里一时欣喜着,忙躬身道:“儿臣明白了。”
  圣人看着李念的神色,笑容终究淡了几分,摆了摆手:“下去吧,若是你能娶到顾家女倒也是件好事。”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只是下半句话却是不肯再说了,只是与高昌王又谈笑起来。
  李念快步回了席上,看着还不知道就里的顾青,心里更是有几分激动不安,按捺下性子没有提,只与顾青谈论起了西北的民风景致,还有军营中的清苦生活,说到兴起之时举杯饮尽了杯中酒。
  待到席散之时,李念吩咐人伺候顾青回房歇息,自己信步在莲池边散着。
  天上明月映着花影,他走了几步,唤过了身后跟着的侍从:“让人尽快带了消息去典当行,请他们帮着看顾着点大将军府里的事。”
  既然有意与顾家结盟,自然就不能对顾家和顾明珠的事坐视不理,如此一来,他也能对顾明珠更为了解一些。
  顾青的家书很快被送到了长安骠骑大将军府顾家,只是这一次他的信没能交给顾老夫人,也没有给罗氏,而是交到了顾明珠手里。
  她打开来,一目十行扫了一遍,淡淡笑了,将那封信随手放在了一旁,全然没有在意。
  韩嬷嬷有些担忧,开口道:“娘子,将军可有说什么?”
  顾明珠纤长秀美的手指拈起那几张薄薄的信纸,交给韩嬷嬷道:“父亲让我递了牌子请了曹院判来给老夫人看诊,务必要治好老夫人的病,又说老夫人自来最是爱惜节俭,让我还是将中馈之权交给老夫人,在旁帮着老夫人打点就是了,说一个未出阁的娘子抛头露面打点中馈终究不好。”
  顾青的信里言辞有些踌躇,语气也很是和气恳切,说他一时不能赶回长安来,让顾明珠帮老夫人请医官再来看看,又劝顾明珠将中馈交还给老夫人,委婉地提了顾老夫人上了年纪,素来最是爱惜钱财,若是再有什么闪失难保会气得病更重了,让顾明珠看在祖孙情分上能够让老夫人安心。
  看来顾青是知道了,知道府里这些事与顾明珠有关系,可他不知为何没有斥责顾明珠,只是劝她就此罢手。
  顾明珠看着那熟悉的笔迹,笑容更冷。
  当初她们动了心思下手的时候,为何没有人劝她们罢手,毁了她的人生,让她那样痛哭煎熬地过完一生,现在她不过是要拿回自己的东西,又凭什么要罢手?成王败寇,敢害人就要准备好付出代价!
  她冷冷一笑,让韩嬷嬷把那信拿下去烧了,权当她没有见过这封信。
  韩嬷嬷有些忐忑:“大将军怕是不愿意让娘子管事,不如还是……”
  顾明珠扶了扶微微滑落到发鬓边的步摇,面无表情地道:“这由不得他,这些年来若不是他默许,那些人又怎么敢打东府的主意,如今已经到了这一步,他又想来和稀泥,却是不能了!”
  韩嬷嬷想再劝一劝,毕竟大将军是娘子的父亲,父女之间怎么会有了这样深的隔阂!若是当初大长公主不曾病故,现在绝不会成了这样。
  韩嬷嬷想着,难过地摇了摇头。
  顾明珠却是没有半点感伤,这许多岁月以来,她的心已经被打磨得越来越硬,已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再也不会轻易受伤。
  她唤了阿碧送了文房四宝了,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用火漆封了交给韩嬷嬷:“嬷嬷让人送去宫门那边,把那宫牌也带上,让送进宫给安平公主。”
  安平公主为了与顾明珠、岑六娘子通信来往,特意给了她们一块宫牌,只要给了牌子,看门的宫人就会把信送去安平公主手里。
  韩嬷嬷轻声应着,却是不知道顾明珠这样是为了什么。
  顾明珠倒是轻轻舒了一口气,有一搭无一搭地打着团扇看着笼子里的卫卫和茂茂争抢松果,慢慢露出一点笑容来,就快好了,很快就能讨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她等这一日等了许久,如今希望就在眼前了。
  她用团扇的扇柄轻轻敲了敲紫竹笼,看着两个小家伙瞪大眼望着自己,一脸警惕的表情,不由地失笑起来,很快她们也会像这一对小玩意一样,知道什么叫害怕了吧。


第172章 召见(第一更)
  骊山离着长安不算近,马车在曲折的山道上蜿蜒而行,顾明月安安静静地坐在马车中,手里捧着一本《南华真经》,半阖着眼低声吟诵,身上的衣裙更是换成了素绢料子的,半点脂粉不施,一副潜心静修的模样。
  宋嬷嬷坐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顾明月,她来时得了吩咐,要好好“照拂”二娘子,她有什么举动都要留心,不可让她再在青莲观里闹出事来。
  可是这一日的光景看来,二娘子倒像是已经没了别的心思,一门心思想着去了观里清修,不但由着她们拿走了所有的首饰衣裙,一路来对吃住也没有半点挑剔要求,由着宋嬷嬷与小云安排打点,她只是诵读经书和赶路。
  “二娘子,再走一段就到了青莲观,观里的主持女冠已经得了消息,都安排打点妥当了,已经准备好了厢房,娘子可还有什么吩咐?”宋嬷嬷笑着说道,只是那一双利眼在顾明月身上扫视着。
  顾明月静静翻过一页经书,眉眼也不抬:“嬷嬷安排就是了,我只要有一处清净之地能够每日上香诵经,为老夫人与府里祈福就满足了。”
  在马车上颠簸了一日多光景,终于停在了骊山深处的青莲观门前。
  这一处道观灰墙青瓦,清漆的观门紧闭着,只有一位小道童在门外等着,见马车过来上前打了个稽首:“敢问是顾家来的马车吗?”
  宋嬷嬷打起帘子来,与那小道童笑着点头:“正是,有劳通传一声。”
  小道童好奇地望了望那垂了帘子的马车:“住持仙师又吩咐,请几位随我进去就是了,厢房与用具都已经备好了,自行取用便是了。”
  宋嬷嬷愣了愣,没想到这青莲观的女冠居然如此对待顾家的人,连见也不见,就让她们自行安顿了下来。
  她转身回马车上提了包袱,让小云扶了顾明月下车来,随着小道童往观里走去。
  顾明月不声不响由着小云扶着自己,手里却是紧紧攥着那本《南华真经》,垂着眼往这座朴素到不起眼的青莲观里进去。
  越往里走,她的心越是沉了下去,早就听说骊山青莲观是一处苦修之地,可是不曾想到真的这样简陋,顾明珠让人送了她来这里,就是为了折磨她。
  可是她不甘心,她终究是不甘心,她本该是嫁入皇家风光无限的那一个,现在却不得不被关在这里,她怎么能甘心!
  不过,这不会是结束,她总有一日会回去的,她要亲眼看着顾明珠拜倒在自己的脚下,后悔与自己为敌!
  顾明月想到这里,手更是抓紧了那一本《南华心经》,好似要把它嵌进肉里一般。
  只是她的这一番痛恨,在长安的顾明珠却是不知道,一早宫中便来了女史,召了她进宫去觐见安平公主。
  换好了衣裙,顾明珠出来给女史见礼:“有劳女史走一遭。”
  那位女史是在安平公主身边贴身伺候的,与顾明珠倒也相熟,原本笑着欠身说着不敢当,一抬头见了顾明珠的打扮却是吃了一惊。
  只见顾明珠一身云纹素缎襦裳竹青罗裙,头上只有两支青玉钗,再没有别的妆点,看起来很是素朴,这倒也罢了,只是那女史一眼认出了顾明珠穿得那一身衣裙分明是半新不旧的,花样也很不时兴,倒像是上一年长安流行的款式。
  难不成顾家大娘子穿着的是去岁的旧衣裙?
  这可是太稀奇了,这长安许多贵府里的夫人娘子,可从未有人穿过旧衣裙入宫觐见的,且不说寒酸,就是叫人知道了也是个大大的笑话。
  若是别家娘子也就罢了,可眼前这位明明骠骑大将军府的大娘子,怎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女史心里揣测着,却终究是不敢说,低着头请顾明珠登车。
  马车一路进了太极宫,到了千秋殿前才听宫婢说,安平公主方才已经去了甘露殿给天后娘娘请安,留下了话,说是顾明珠若是来了,就去甘露殿见她。
  女史有些疑惑,明明今日天后娘娘不曾召见,这个时辰也不是往日公主去甘露殿庆安的时候,怎么今日偏偏就不一样了,还召了顾家大娘子入宫来。
  只是她却也不敢违抗,出了殿来与顾明珠解释了几句,请她前去甘露殿。
  马车再到甘露殿时,已经兜兜转转大半个时辰了,妃嫔们已经给天后娘娘请安毕,三三两两退下了,各自回宫去了。
  顾明珠站在甘露殿的玉阶下,低着头恭敬地等待着安平公主的召见。
  “顾家大娘子,请随婢来吧。”过了一会,宫婢下来笑着请了顾明珠去,“安平公主在殿中,请你进去说话。”
  进了殿门,就见一身明黄翟衣头戴凤冠的天后正含笑听着安平公主的话:“……卢博士说我不通诗文,也不知史,若是真是个小郎怕是要不学无术了,还说我一人跟着二兄三兄他们一起进学不好,要替我挑个伴读跟着去才好呢。”
  天后听她委委屈屈说着,看着她那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不由地笑了起来,点了点她的额头:“这下可好了,有人能管着你了,不然整日里贪玩惹事,让我伤透了脑筋。”
  她正色与安平公主道:“卢博士乃是当世大儒,你要好好尊敬他,不可惹出事来,我会与你挑个合适的伴读之人。”
  她看了看已经进了殿来的顾明珠,有些不解地望着安平公主:“如何想着今日召了顾大娘子进宫来?”
  安平公主圆溜溜的眼珠转了一圈,笑着歪缠着天后:“阿娘,我整日被关在宫里好生无聊,您又不准我出宫去,我只好召了顾家大姐姐入宫来与我说说外边的趣事,您也好些时日没唤我过来了,就一起听一听吧。”
  她像个扭股糖一般,缠着天后娘娘撒着娇,把素来端庄严肃的天后缠得没了法子,只好点了头:“罢了,罢了,你让她过来说话吧,我还得看邸报,就在这里边看边听你们说话吧。”
  安平公主欢喜地连连点头,向着那边的顾明珠招招手,狡黠地递了个眼色过去,很是得意。


第173章 拿回(第二更)
  顾明珠感激地看了一眼安平公主,低着头上前来,屈膝拜下:“给天后娘娘、公主殿下请安。”
  天后翻看着案几上厚厚的一叠邸报,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安平要唤了你来说话,你不必拘礼,坐下说话吧。”
  她头也不抬,吩咐宫婢送了榻席与顾明珠。
  安平公主眼睛晶晶亮望着顾明珠,满满是笑意,却是故作一本正经的模样:“好些时日没出宫去了,自打上回从龙首原庄子上狩猎回来,就一直被拘在宫里,哪里也去不了,你可有什么趣事,说与我听听吧。”
  顾明珠看着天后手里的邸报,却是微微挑眉,看样子天后还和她记忆里一样,对朝中之事事无巨细都格外上心,这些邸报就是朝中好些大臣密奏之事。
  她收回了目光,垂下眼帘轻声道:“我这些时日也不曾出去游玩,府里出了好些事,实在是分身无暇。”
  安平公主一副好奇的模样:“什么事呀?你府里不是还有顾老夫人与顾夫人打点,怎么还要你亲自过问?”
  她的话像是让一旁翻看邸报的天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