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骁骑 >

第634章

骁骑-第634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尸体,门槛下竟然还一颗睁着眼睛的头颅。

“啊,主公这是为何动怒啊?”惊诧莫名的张纮,本来想问孙策为何斩杀兵士,但是话到嘴边却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张纮的声音让沉浸在恐慌中的孙策顿时清醒过来,随即他将浸血的佩剑在面前的无头尸身上面蹭两下,拭去剑身上的血渍。而后收剑入鞘,挥手示意帐外亲兵将哨骑的尸首抬走。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缓缓转身回到帅位坐下,孙策轻声叹息一声。并摆手示意张纮落座。

张纮闻声会意,扭头看了看大帐门口正在拭擦血迹的亲兵,轻声道:“主公是说西凉军来了?这不太可能吧?据属下所知,主公在大营之外安插了近千名斥候,从大营一直二十里外都在我军斥候的视线当中。此番西凉军突然到来,为何我军斥候没有事先禀报?”尽管他心里知道孙策所言应该不会有错,可是他却仍然心存怀疑。不相信西凉军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大营。

孙策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抬手指着门口地板上的血渍,怒气未消的道:“那些斥候都被西凉军射杀了。几乎无一幸免,可是他却活着回来了。所以我杀了他。”

“呃,主公的意思是说,这名哨骑是西凉军有意放回来报信的?”张纮惊讶道。

孙策冷冷一笑。沉吟道:“难道不是吗?近千名斥候都死了。唯独他一人逃了回来。凭什么,他有何过人之处?”

话音未落,孙策伸手指着营帐外面,面色阴沉的道:“听听,这隆隆的马蹄声便是西凉铁骑围困大营的声音。天下各路兵马之中只有西凉铁骑才有这么大动静,其他诸侯帐下焉有如此众多的骑兵?”

其实不用孙策提醒,张纮就已经听到帐外的巨大声响。那轰隆隆的声响宛如奔雷一样,以至于张纮都已清晰地感受到身下的地板正在晃动。有种地动山摇的感觉。

顿时,张纮有感而发的叹息道:“此前。并州、幽州、鲜卑和乌桓等主要产马地,原本是诸侯们获得战马的源头。可是现如今,北方所有盛产战马的州郡全都掌握在李利手里。再加上,西域商道也被李利牢牢掌控在手里,以至于只有西凉军才有最优良的西域战马。这样以来,各路诸侯即便想组建骑兵,纵使不惜重金,也很难买到优良战马。

正因为如此,方今天下,李利一家独大,拥有天下最精锐的铁骑。据说,截至目前为止,李利麾下的骑兵已有二十万之众,这还不算投效在他麾下的蛮夷战骑,若是把这些骑兵也算在内,只怕有三十万之多。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数字,天下诸侯谁能与之匹敌啊!”虽然张纮这番话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落在孙策耳朵里颇为刺耳,但张纮说的都是事实。人尽皆知的事情,即便不中听,却也无法抹杀它的真实性。

眼见孙策沉默不语,张纮恭声问道:“此次率军前来的西凉将领是何人?不会是李利亲临吧?”

孙策闻言眼皮跳动几下,喉咙有些干痒,不由得咧咧嘴,咽口唾沫清清嗓子,微微颔首道:“据哨骑所说,此刻围困大营的西凉军正是打着李利的旗号,想来应该是李利亲率大军前来。”其实孙策知道张纮话里有话,并不是单纯地向他求证是不是李利来了,张纮真正想知道的是他如何抉择,肯不肯放弃袁术手中的传国玉玺。

事实上,当孙策得知西凉军如此迅速地赶来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传国玉玺与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不用再惦记了,彻底绝缘了。尽管他很不甘心,还想争取一下,甚至不惜与西凉军一战。可是等他冷静下来之后,便不再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摒弃了这个念头。

倘若袁术此刻落在他孙策手里,那么他还可以拼一下,或许还有机会带着传国玉玺杀出重围,返回江东。可惜的是袁术此时还在山上,还在负隅顽抗,做困兽之斗,根本没有放弃抵抗的迹象。

最让孙策忿忿不平的是,由于他手中兵马有限,既要提防李利大军从身后偷袭,又要分兵驻守庐江各县,还要派兵攻打潜山营寨,以至于他将袁术困在潜山二十多天,却愣是没有攻克山寨,生擒袁术。

现在倒好,李利来了,带着西凉大军来了,就没有他孙策什么事了。

如果仅限于此,孙策还不至于惊慌失措,更不会惶恐不安。此刻他真正担心的是,李利此次率军前来只怕不单单是为了传国玉玺,也许趁机除掉他孙策和驻扎在庐江境内的江东军才是李利此行的真正目的。

为此,孙策忧心如焚,绞尽脑汁的思考对策,却始终理不出头绪,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是以他不等张纮把话挑明,便摆手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希望李利莫要欺人太甚,否则孙某宁可死战到底,也绝不委曲求全!”说完话后,孙策拂袖而去,径直走进后帐内室。

“委曲求全么?”目送孙策的背影消失在后帐门口,张纮轻轻摇头,喃喃自语道:“如能全身而退,委曲求全又有何不可?岂不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主公虽是文韬武略,却终究年轻气盛,殊不知刚则易折,刚柔并济方能成事啊!”虽说是自言自语,但声量不小,因为张纮知道孙策听力过人,即使相隔二十余步,也能听的清清楚楚。

江东大营,辕门外。

伴随“嘎吱”一声巨响,紧闭的辕门缓缓打开。随即,身着银色战甲的孙策带着张纮和十余名亲兵走出辕门,步行百步,来到勒马驻足的骅骝马面前,“孙策拜见盟主,恭请盟主入营!”

马背上的李利见状,眉开眼笑地道:“前些日子,伯符不告而别,让我甚是想念呐。这不,今日李某不请自来,失礼之处,还请伯符多多体谅啊!”李利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客套,却也仅限于嘴上客气,实际上他坐在马背上纹丝不动,没有半点下马步行入营的意思。

“之前是孙某失礼在先,还请盟主雅量宽宥。”说话间,看到李利端坐在马背上俯视着自己,孙策的眉头不由跳动几下,嘴角微微抽搐,遂低头抬手邀请李利率军入营。

这时,张纮注意到李利的脸上明显有几分不悦,顿时他疾步上前,笑呵呵地提着缰绳,牵马而行。

看到这一幕后,孙策暗自叹息一声,而后深吸一口气,走到张纮身前,摆手示意他退下,随即从张纮手里接过缰绳,亲自给李利牵马引路。

“既然伯符如此盛情,我便却之不恭了。呵呵呵!”

李利笑着客套一句,随即大手一挥,典韦带领三万虎贲营战骑紧随李利之后浩浩荡荡驶向辕门。而徐晃率领的两万步军则留在大营之外,就地安营扎寨,俨然将孙策的江东大营堵在潜山脚下。

江东大营并不大,但此刻营内却是空荡荡的,除了各处营帐周围站着一些兵士守卫之外,再无其他身影。

“伯符啊,这是”李利坐在马背上四下扫了一眼,遂对牵马前行的孙策问道。

走在前面牵马缀蹬的孙策,从走进辕门的那一刻起便一直低着头,似乎不想被人认出来。此刻闻声后,他头也不回地道:“末将帐下兵马都已派出去攻打潜山敌营,是以眼下大营里除了一千余亲兵和数千伤兵之外,再无兵马。若是盟主担心营帐不够,则大可不必;我营地处潜山脚下,树木充足,搭建营帐并非难事,半日便可。”孙策本想顶两句,也让李利难受一下,但是他终是放弃了。此次李利率军前来显然是来者不善,而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委曲求全,便不能再做意气之争,以免节外生枝。

ps:衷心感谢:鈈梵亦不凡书友打赏激励,woozhua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045章吴下阿蒙

此次李利率军前来显然是来者不善,乍一见面就给他孙策一个下马威,公然让他难堪。而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委曲求全,便不能节外生枝,再做意气之争,以免惹得李利不快,再生事端。

于是孙策强行咽下这口恶气,只想息事宁人,不想节外生枝。

只可惜,世间很多事常常事与愿违。

此刻孙策为了顾全大局,可以咬牙隐忍、虚以委蛇,却不代表他帐下将领也能和他一样忍气吞声。

行至孙策的中军大帐门前,负责守护帅帐的军侯吕蒙看见自家主公孙策竟然给李利牵马缀蹬,顿时大惊失色,既而义愤填膺,一边提着战刀冲上前来,一边厉声呵斥:“呔,李贼好生大胆,欺我主太甚!吕某、、、”

“放肆!”

一声暴喝,孙策骤然抬起头来,横眉厉色地呵斥吕蒙,勃然大怒道:“盟主面前,岂容尔等肆意喧哗?帐前甲士何在,将这厮绑了,听候盟主发落!”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跟在他身边的十余名亲兵当即上前架住吕蒙,强行将其拖到一旁,让开道路。

满脸愤慨的吕蒙,看着孙策铁青近乎冷酷的脸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家主公何时受过这等屈辱,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

一念至此,吕蒙睚眦欲裂,一边被亲兵拖着后退,一边怒瞪着高高在上的李利,破口大骂:“李贼恃强凌弱。如此欺压我等,汝也配自居诸侯盟主?我呸!要杀要剐,尽管朝我来。吕某若是皱一下眉头便是孬种!来呀,你奈我何?”

自古道:主辱臣死。

眼见孙策受辱,吕蒙感同身受,心痛如绞。是以他想激怒李利,杀身成仁,以自身性命唤醒主公孙策的雄心斗志,为何要向李利屈服。大不了一死而已,有何惧哉?

“你便是吕蒙?”李利神色自若地看着破口大骂的吕蒙,笑容可掬的道:“吴下阿蒙。有骨气,是条汉子。”

语气一顿,李利抬手一挥,神色陡变。沉声道:“与我拿下。暂时羁押,教教他如何做人。”

话音未落,但见李利身后纵身跃起一道黑影,既而一条飞练瞬间锁住被孙策亲兵架住的吕蒙的脖子。随着黑影飘然落地,吕蒙猝然从亲兵手中脱身飞出,继而重重地砸落在地,落在黑影人的脚下。他是李挚,常年跟在李利身边的亲卫统领。如同李利的影子。

“且慢!”

眼睁睁看着李挚甩出锁链勒住吕蒙的脖子,硬生生将其拽起丈余高。既而直挺挺砸落在地,勒得吕蒙直翻白眼,脸色煞白不见一丝血色。霎时间,孙策大惊失色,急声喝止,牵着缰绳的右手瞬间松开缰绳,下意识地握住佩剑。正当他欲要拔出佩剑时,张纮一个箭步上前,摁住他的右手,并用宽大的衣袖遮住孙策试图拔剑的右手。随即他挤眉弄眼的示意孙策切勿冲动,万万不能动手,小不忍则乱大谋,要以大局为重。

与此同时,张纮仰头看向眯着眼睛的李利,满脸谄笑的道:“盟主息怒。吕蒙生性粗鄙,行事莽撞,年轻气盛。此子竟敢冒犯盟主,实属罪有应得,任凭盟主处置,我家主公断无异议。然则,此子不过是统领三百兵士的小小军侯而已,盟主贵为天下兵马大将军,又是诸侯盟主,身份何其尊贵,地位何其显赫,实在是犯不上与这等小卒计较,有**份。是以此人便由我家主公重罚严惩,一定给盟主一个满意的交待。不知盟主尊意如何?”好一番阿谀奉承之后,张纮终于说出了本意,听起来很中听,实际却是出言挤兑李利,以期达到救下吕蒙的目的。

然而张纮这番话并非出自本心,而是为了制止孙策拔剑动手,不得不说的一套说辞。实际上,他压根不在意吕蒙的死活。正如他自己所说,吕蒙充其量不过是区区军侯而已,岂能因他一人而连累整个江东军?

所以张纮这番话明着恭维李利,实则意在劝说孙策不可冲动,万万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为吕蒙这个愣头青而置三万江东军于不顾。两者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不得不承认,张纮此举用心良苦,其人确有急智,随机应变能力绝非常人可比,巧言令色之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张纮做梦都不会想到,他这番说辞对李利毫无用处。不但无法改变李利的初衷,反而无意中透露了一些有用的信息,促使李利临时起意,萌生更大的念头,并愈发笃定自己之前的判断:“此番前来孙策大营算是来对了,大有可为呀!”

诚然,时下的吴下阿蒙(吕蒙)还是籍籍无名之辈,俨然是无足轻重的军前小卒。孙策之所以怒而出手,并不是因为他器重吕蒙,而是宁折不弯的性格使然。在他眼里,吕蒙就是个作战勇猛的中低级将领,勇而无谋,且冲动鲁莽,与他早年的脾气十分相像,因此孙策才把吕蒙放在身边。仅此而已。

可是孙策和张纮二人绝对想不到,李利极其看好吕蒙,说是赏识器重亦不为过。或许吕蒙此刻还是个目不识丁的热血而鲁莽之人,但他身上有着很多宝贵的优秀品质,其一忠诚,其二护主,其三不怕死。而且,吕蒙是个可塑性极强的人,或者说是个隐藏着巨大潜力之人。他现在之所以籍籍无名、冲动鲁莽,那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真正器重他、欣赏他,并愿意栽培他的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可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而这句话却因吕蒙而来。由此可见,他的潜力多么巨大,可塑性有多强。

而历史上真正悉心栽培吕蒙的人,便是周瑜。若无周瑜,吴下阿蒙的命运恐怕和大多数江东中低级将领一样,或战死沙场或小有功名,一生都不会有大放异彩的那一天,泯然众人矣。而周瑜培养出来的吕蒙到底有多强呢?他完成了周瑜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梦想,收复荆州,干掉关羽,占据长江北岸数以百计的城池。只可惜,功成名就之后,吕蒙却做了替死鬼。孙权为了安抚痛失关羽的刘备,继而对吕蒙痛下杀手,以致正值壮年的吕蒙暴毙而亡,对外宣称癫痫猝死。

然而随着李利强势崛起,在他掌握自己命运的同时,无形中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眼下吕蒙就面临着一生中最大的命运转折,可是他自己却对此毫无所知,浑然不察。

“子纲很会说话,句句在理。只可惜很多人都说我李利心胸狭隘,睚眦必报,难道子纲对此没有耳闻吗?”说完话后,李利笑眯眯地看着张纮,抬手轻轻一挥。身旁待命的李挚见状后,将勒得喘不过气却仍在剧烈挣扎的吕蒙一巴掌拍晕过去,遂提着他交给金猊卫看管,既而翻身上马,勒马驻足在李利身后。

看到这一幕后,张纮哑口无言,遂对怒火满腔的孙策轻轻摇头。而孙策则是攥紧拳头,骨节咯咯作响,僵着脖子双眼茫然地看着巍峨高耸的潜山,好一会儿后缓缓低下头,随之松开拳头,再次从张纮手里接过骅骝马的缰绳,牵马走在前面,直奔中军大帐走去。显然,孙策再次屈服了,默认了李利扣押吕蒙之事,俨然放弃了失去知觉的吴下阿蒙。

中军大帐。伴随李利的到来,这座营帐随即成为盟主帅帐,本应是孙策的主公宝座也随之易主,而他则坐在帐下,与自己帐下将领以及西凉将领坐在一起,平起平坐,同殿为臣。

李利率军进入大营不久,江东诸将相继率军返回。尽管他们极不欢迎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的到来,却对李利坐镇中军并不感到意外,也早已习惯了李利对他们发号施令。毕竟,不久之前他们就已在李利帐下听候调令多时。

在攻打寿春城的二十多天里和入城后的半个月,他们一直听从李利的调遣。虽然他们都是被迫服从、虚以委蛇,却不得不承认,李利极有威严,所下达的每项命令都是最合时宜的英明之举,并没有刻意刁难江东将领和江东军。在这一点上,李利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统帅三军的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对此江东将领打心眼里服气,认可他这位讨袁联盟的三军主帅。

中军帅帐里,李利详细询问了目前战况,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