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骁骑 >

第639章

骁骑-第639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曹操并无异动之后,李利脸色微变,似有所思,而跟随李利前来的郭嘉、高顺等人则暗自松一口气。很明显,他们都以为兖州曹操和冀州袁绍会再次联手,不承想曹操并未叛离讨袁联盟,仍旧率军攻打冀州。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对此次征讨袁绍极为有利,胜算很大,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沉思半晌后,李利语气低沉地吩咐道:“奉孝草拟一份邀请书,遣人送往曹操大营,请他务必于五日之内前来黎阳大营,共同商议讨袁大计。速速去办,不得有误!”

第053章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须五日,接到飞鸽传信的当天,曹操便率领大军经兖州东郡,星夜兼程赶往黎阳大营。

当曹操率军抵达大营时,距离李利信函中所说的五天期限还有一天时间。

他竟然提前率军赶到了。

李利闻讯后,当即率领麾下众将出帐相迎。

不多时,在中军帅帐前五十步,李利和曹操终于见面了。

这是他们二人第一次会面,而且是以盟友身份面对面的再聚首。

在此之前,李利和曹操之间曾有过数次碰面,却无一例外都在相距数百步的战场上,彼此遥遥相对,从未有过近距离接触,更别说当面会晤了。

然而时隔数年之后,两人再次碰面,这一次却是真真切切的面对面的直接对话。

“在下曹操拜见大将军!”

“末将等参见盟主!”

领军入营的曹操见到李利的一瞬间,立即飞身下马,率领麾下一干将领上前躬身参拜行礼。

“孟德兄何须多礼,快快请起!”

赶在曹操屈膝跪拜的一刹那,李利伸手搀住他,满脸和煦的笑道:“孟德兄年长,文昌焉敢受仁兄如此大礼。”

扶起曹操之后,李利大手一挥,朗声笑道:“诸位将军免礼,都起身吧!”

“谢大将军(盟主)!”

看到曹操起身后,其身后一众将领方才揖手拜谢。李利见状,眉开眼笑地频频颔首。遂拉着曹操,笑声道:“孟德与诸将一路鞍马劳顿,请入帐歇息。多年来。我等难得相聚,今日定要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这也好,讨伐袁绍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曹某代帐下将士先行谢过大将军!”曹操稍作迟疑,显然想着眼下大战在即,但见李利诚信相邀。盛情难却,遂躬身道谢。

“这便是了。”李利颔首一笑,拉着曹操并肩而行。边走边说道:“时下袁本初已成瓮中之鳖,做困兽之斗也,不足为虑。你我二人神交已久,此番见面焉能不好好叙谈一番?”

眼见李利如此热忱。曹操亦不多言。与李利并肩而行时刻意落后半步,礼数之周全无可挑剔。

两家主公先行,其近身护卫统领李挚和曹纯紧随其后,而后便是郭嘉和荀彧两位昔日好友走在一起,边走边低声交谈。然后,周瑜、公孙瓒、桓飞、许褚、高顺、轲比能等将领陪同曹仁、曹洪、曹真、曹休、乐进等曹军将领跟在后面,缓缓走进帅帐。

尽管两军将领同样是首次见面,但彼此间并不陌生。在之前的历次战斗中。彼此早已相识,而此番更是以友军的身份相聚一堂。是以彼此间都显得十分客气。俨如故友相逢一般毫无敌意,交谈甚欢。

这便是时下最为诡异且又十分常见的现象。前一刻,诸侯之间势成水火,大打出手,殊死相搏;后一刻,也许两军将领就会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相敬如宾。这种看似极具违和感的现象,频频出现,屡见不鲜,真正是完美诠释了一个真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双方发生利益冲突之时,势必大打出手,以命相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然而,当双方利益一致的时候,却又重归于好,相聚一堂、谈笑风生,俨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利益所趋,所向披靡。

中军大帐里,宾主落座。帅帐设宴随之开始,等候在一旁的侍婢迅速摆上酒肉,而后躬身伫立在侧,不时上前斟酒,随时听候差使。

“孟德兄率领大军马不停蹄赶来大营会盟,李某甚为感动。此番讨伐袁绍,你我两家兵马联手御敌,必能一举功成。请诸位举起酒樽,我等同饮此盏,请!”

大帐上阶,李利长身而起,举杯相邀,帐下近百名两军将领举杯共饮。而后,曹操代帐下将领回敬李利及西凉将领,由此拉开了筵席的序幕。

待两军主帅相互敬酒之后,两军军师、将领互相敬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筵席中段,十六名舞姬款款步入大帐,音乐随之响起,鼓瑟吹笙。舞姬们长袖翻飞,翩翩起舞,身段婀娜,体态绰约,舞姿优美,见之令人赏心悦目,酒不醉人人自醉。

这十六名舞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美姬,个个姿容姣好,身姿玲珑有致,舞技精湛,堪称一等一的美娇娘。最为难得的是,十六名舞姬体态相若,身形相仿,近乎完全一致,妩媚妖娆,举手投足间皆有万种风情。那薄如细纱的罗裙裹住白皙丰腴的娇躯,随着琴瑟之声温婉摇曳,纤细的腰肢宛若柔软无骨,丰胯翘臀轻轻摆动犹如一叶扁舟徜徉在宁静的湖泊上,荡起层层涟漪,甚是撩人。

一时间,莺歌曼舞,美酒佳人,以至于帐下众将看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不仅曹军将领被眼前这些美娇娘撩拨得蠢蠢欲动,喉结蠕动直咽口水,遂不得不借酒掩饰自己的失态;就连一众西凉将领也是睁大牛眼,一个个看得食指大动,口干舌燥,只能饮酒解渴,竭力压制内心火热而迫切的**。

这一刻,大帐里真正能视若无睹,保持平常心的实在是屈指可数。坐于帅位上的李利便是其中之一,曹操算一个,但他的眼神不经意间还是流露出贪婪垂涎之情,只是他掩饰得很好,若不详加留意,很难被发现。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帐下的郭嘉、荀彧、周瑜、高顺、曹仁、李挚和曹纯等人同样目光清澈,俨然不受美色干扰,泰然自若。

事实上,以郭嘉生性风流的禀性,美色当前,他很难做到坐怀不乱,心如止水。然而他此刻的心思却不在眼前翩翩起舞的舞姬身上,而是刻意观察着李利和曹操二人的神色变化。转移注意力无疑是一种抵制诱惑的好方法,郭嘉便是如此。与此同时,他隐隐感到李利今日这般安排另有深意,似乎是刻意考验曹军将领的心志。

诚然,之前这种歌舞是很少见的。在以往的历次庆功宴上,李利偶尔会安排一些美姬跳舞助兴,但舞姬们不会穿着如此暴露,更不会刻意表现出妩媚诱惑之态。正因为如此,眼下一众西凉将领才会被故意卖弄风情的美姬们所迷惑,一个个犹如饿狼般饥渴难耐,当众失态。所幸,他们的表现亦在情理之中,如果他们都不被诱惑,曹军将领又怎会情不自禁的丑态毕现呢?

筵席过后,两军将领相继离开帅帐。

撤去酒宴,换上馨香扑鼻的香茗。帅帐里只剩下十余人,却都是能够决定两军命运的主要人物。

两班人马相对而坐。左侧是李利、郭嘉、周瑜、桓飞、高顺、许褚和李挚,右边是曹操、荀彧、曹仁、曹洪、曹真、乐进和曹纯。

李利端起茶盅示意对面的曹操饮茶,遂轻呷一口茶,微笑道:“讨袁联盟成立两年来,幸得孟德兄率军牵制袁绍,才让李某得以率军东征幽州,南征袁术,无往而不利。对此李某甚为感激,感触良多。倘若孟德能与我携手平定天下,自然是如臂使指,事半功倍,或许十年、、、哦不,也许五年内即可廓清寰宇,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不知孟德兄以为然否?”

曹操神色微微惊讶,似乎没有料到李利竟然没有提及如何打败袁绍,反而出言试探他,话里话外都透着招揽之意。而且,李利将他曹操捧得很高,似乎很看重他,甚至于器重,俨然以平分天下的口吻劝降于他。

稍作思量,曹操恭声道:“大将军过于抬爱在下了,曹某愧不敢当。而今大将军已占据半壁江山,天下诸侯皆以大将军马首是瞻,曹某亦然。此番曹某率军前来便是要与大将军共谋大事,讨伐逆贼,大将军若有差遣,曹某及帐下将士无不遵从,任凭驱使,绝不推诿!”曹操左右而言其他,轻而易举地转移话题,不做正面答复。但是他十分坦率的表明立场,坚决服从李利的调遣,以示彼此结盟之诚意。

李利微微颔首,笑着道:“我从不怀疑孟德兄率军会盟的诚意,然则你我之间昔日积怨甚深,想必孟德兄至今仍然不曾释怀忘却吧?”

也许是早就料到李利有此一问,曹操闻言后神色微变,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而后神情坦然地道:“正如大将军所言,曹某并未忘记你我之间昔日的嫌隙。然则,这些都是私情,不可与你我眼下所谋之事混为一谈。当日你我双方处于敌对势力,沙场厮杀难免有所损伤;倘若你我二人易地而处,曹某同样不会手下留情。换言之,方今天下,不仅你我之间积怨甚深,诸侯之间谁没有仇怨?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得继续走下去,好好活着。所以曹某此番愿意与大将军尽释前嫌,精诚团结,共抗逆贼。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李利眼神炽热地注视着曹操,而曹操亦不退缩,目光炯炯地正视李利。对视半晌,两人朗声大笑:“哈哈哈”

这便是所谓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么?

第054章矛与盾

的确,李利和曹操之间的新仇旧恨由来已久,说是仇深似海亦不为过。

迄今为止,曹操麾下爱将李典和于禁相继倒戈,投效于李利麾下;其爱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同族兄弟夏侯惇、夏侯渊等四人,先后死在李利手里。

更有甚者,飞云渡一役,曹操麾下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就连他自己都险些丧命。

如果曹操连这些仇怨都能放下的话,那么李利当真要重新估量这位乱世枭雄了。因为,如果他和曹操互换位置,他无法做到这般绝情,更不可能释怀之前的深仇大恨。

是以李利把问题当面提出来,他想知道曹操如何看待彼此间昔日的仇恨,又会如何作答。而曹操的回答就代表着他此次会盟的诚意如何,是否像他方才所说的那样诚意十足。

也许是早就料到李利必然有此一问,曹操闻言后神色微变,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而后神情坦然的道:“正如大将军所言,曹某并未忘记你我之间昔日的嫌隙。毕竟,他们都是我曹操的骨肉兄弟,一脉相连,想要忘却谈何容易?

然则,这些都是私情,不可与你我眼下所谋之事混为一谈。当日你我双方处于敌对势力,沙场厮杀难免有所损伤;倘若你我二人易地而处,曹某同样不会手下留情。换言之,方今天下,不仅你我之间积怨甚深,诸侯之间谁没有仇怨?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得继续走下去,好好活着。所以曹某此番愿意与大将军尽释前嫌,精诚团结。共抗逆贼。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李利眼神炽热地注视着曹操,而曹操亦不退缩,目光炯炯地正视李利。对视半晌,两人朗声大笑:“哈哈哈”

大笑声中,李利在曹操眼睛里看到了妥协与挣扎,而曹操则在李利的眸光中看见了怀疑与谅解。不言而喻,曹操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确实很不容易。尽管这未必是他的心里话,却足见其会盟的诚意。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李利虽是盟主。却也不能一再逼迫曹操。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遑论人乎?

笑声过后,李利转移话题道:“眼下袁绍僭越帝位,其麾下拥有近二十万大军。兵多将广。根基稳固。此外他称帝之后又大肆拉拢各镇诸侯,想方设法地笼络人心,借此壮大其声势,稳固其帝位,当真是用心良苦,居心叵测。

是以我盟军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虽有两倍于袁军的兵力,却得不到冀州百姓的拥护与支持。且袁军又有城池之利,以逸待劳。局势便是如此。不知孟德兄可有破敌良策?”

曹操轻轻摇头,捋着颌下尺余长的美髯长须,凝目沉思。片刻后,他思量着说道:“不瞒大将军,曹某率军赶来黎阳的途中,便一直思考着破敌之策,至今仍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然则,正如大将军方才所说,我盟军兵马两倍于袁绍,如要攻破邺城绝非难事。是以曹某有一下策,不知可行否?”

李利神情一震,颔首道:“孟德兄不妨直言,无须顾忌。”

曹操欣然点头,直言道:“眼下我盟军已将冀州四面围困,袁绍已成困兽之势。然而,与其各路兵马一城一地的攻城拔寨,不如集中兵力合击邺城。毕竟邺城乃袁绍老巢,亦是伪帝都,邺城若被攻破,其残余势力传檄可定。是以曹某建议大将军,调集大军围攻邺城,四面同时发起攻击,昼夜不停,轮番攻城;如此长则一月,短则十天,必可攻陷邺城,擒杀袁绍父子。邺城一破,则冀州其它郡县必定闻风而降,一战功成!”说完话时,曹操显得信心十足,眉飞色舞,神情颇为激动,似乎弹指之间便可攻破邺城一般,极具感染力。

李利闻言后沉思不语,不时看看曹操的神色,心中暗忖道:“这还真是个下下之策。听起来似乎很令人振奋,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曹操所献之策,说白了,就是集中兵马强攻邺城。这种计策还用的着想吗,领兵攻城谁不会呀?可是强攻邺城的代价无疑是极其惨重的。冀州乃中原第一大州,邺城作为袁绍经营多年的老巢,其坚固程度丝毫不逊于当年的洛阳帝都,比之寿春城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这样一座坚城,强行攻城的后果可想而知,这是要拿无数将士的生命换取这座城池呀!”

似这等不计伤亡的强攻城池,李利历来不屑为之。为了一座城池而搭上数万将士的性命,实在是得不偿失,智者所不为。

但是曹操难道不是智者吗?难道他会不知道强行攻城的巨大伤亡?既然他对此心知肚明,为何还要堂而皇之的公然献策?他究竟意欲何为?

恍然间,李利脑海里充满疑问,甚是费解。毫无头绪之际,他扭头看向郭嘉,却见郭嘉同样凝眉沉思,眼神中充斥着诸多疑惑。不仅郭嘉如此,就连坐在他身边的周瑜也是一样,随即他二人微眯着眼睛打量着顾自饮茶的曹操,似乎想看透曹操的心思,看他为何出此下策。

眼见于此,李利直言不讳地问道:“孟德兄此策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不知孟德可曾想过攻城的伤亡代价?”想不通就直接开口询问,这便是李利身为盟主的权利,用不着不懂装懂,充分利用盟主的权利才是他应该做得正确的事情。

曹操闻言并不意外,神色坦然的道:“大将军所言极是。兵法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时下我盟军两倍于敌军。则可攻之。然则,冀州地域广大,城池众多。不宜一城一地逐一攻取,惟有聚而歼之,方为上策。此外,盟军兵马众多,所耗钱粮甚巨,不利久战,理应速战速决。有鉴于此。曹某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可行与否全凭大将军一言而决,曹某决无异议。”语罢。曹操再次端起茶盅吹着热气,慢条斯理的细细品茶。

李利沉思不语,似乎正在犹豫,这时郭嘉出声道:“曹公此策不失为眼下最合时宜的破敌之法。郭嘉甚为钦佩。然。曹公当知,我家主公近来连续率军征战,麾下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尚需休整一些时日方可再战。如此便有劳曹公率领帐下将士为我盟军之前军先锋,不知曹公意下如何?”郭嘉的言外之意便是,主意是你出的,那么你曹操就率军打先锋,等你帐下将士打光了。我军再去支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