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216章

宋时行-第216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代皇宫,称母后为娘娘,尊皇后为圣人。
    高尧卿所言的圣人,便是指前太子妃朱琏。不过朱琏的反应倒也不算奇怪,毕竟赵桓方登基,便是有心赞同,也不可能表现出来。那样一来,反而会给人留下一种他急于清除先帝势力的表象。赵桓不好发言,那身为圣人的朱琏,自然也不会开口。
    “没有回信?
    是含糊不清,还是没有回答?”
    “未有回答。”
    玉尹站在黄裳灵前,闭目沉思不语。
    片刻后,他苦笑一声,“即没有回答,那便是同意。”
    “啊?”
    “我听人说,官家尚在东宫时,那朱勔蔡京和李彦,曾多次上疏,请太上道君废立太子。
    官家虽没说什么,却不代表他不记在心里。
    而今宫里没有反应,那就是同意了这文章里的说法……今日加印副刊,原文转载便是。”
    说实话,玉尹并不想出这个头。
    因为他太清楚,这朝堂上议和派的实力,是何等惊人。
    眼下看似李纲等人做主,可是这根基却太浅薄。说句不好听的话,那些议和派真要扳倒李纲这些人,也不会费什么气力。这时候跳出来,便等于向议和派开战。
    可李纲这些人有功名,有威望。
    自己呢?
    玉尹知道,在历史上李纲这些人即便是在占居上风的时候,也不断为议和派攻击。
    大宋观察周刊的影响力还是太小,李纲希望大宋时代周刊跳出来,做这个出头鸟……问题在于,赵桓也表示了赞同。玉尹现在,不跳出来都不行,也只能咬牙吞下这苦果。
    高尧卿和朱绚相视一眼,点头应下。
    二人陪着玉尹在灵堂上说了一会儿话,当外面来人祭拜黄裳的时候,便告辞离去。
    玉尹送两人出门,目送二人在巷口上了马车。
    靖康,终于要来了吗?
    赵桓在登基之后,便下诏定下了来年的年号为靖康。
    诛杀六贼……不准确的说是诛杀五贼,不过是靖康的一个讯号。在这一场斗争中,主战派虽然暂时占居了上风,可是玉尹心里却清楚,自己与议和派的战斗,也将要拉开序幕。

第264章 前夜
    大宋观察周刊终究太过于小众。
    似乎除了一小部分人会对其关注之外;其影响力甚至比不得议和派所开办的评论周刊。
    说实话;如果单以文采而言;议和派的人远远高过于主战派。
    只看那评论周刊中;时不时刊载一些受人欢迎的小令文章;足以看出一些端倪。
    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永远是人们最为喜爱的素材。
    在这一点上;大宋评论周刊明显抓住了人们的喜好;其影响力更远超过大宋观察周刊。
    只是;议和派做出反击;大宋时代周刊的加印转载;便令其偃旗息鼓。
    这时代周刊的影响力;也就可见一斑……
    “小乙;急了;还是急了”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在那篇恳请诛杀五贼的文章刊载第三天;朱梦说一大早便来到玉尹家中;一进门便连连摇头;言语中更表示出浓浓的不满之意。
    “今太上道君方禅位;官家登基不过数日。
    此正当大赦天下;安抚人心的机会;小乙你们这一篇文章;只怕会使矛盾更加激烈。”
    很显然;朱梦说不太同意诛杀五贼。
    不是不能诛杀;而是时机不好。
    玉尹苦笑着摇头道:“三郎以为我想如此吗?李伯纪根本就没有和我商议……当然;他也不可能与我商议。便刊载了那篇文章。我本不愿转载;只是这……”
    玉尹说罢;轻轻叹了口气。
    朱梦说便没有继续追究;也是一声轻叹;便在玉尹身边坐下。
    “三郎……”
    “你莫再言”朱梦说道:“演山先生临终遗言;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我也知;小乙你并非那种卖主求荣之辈。虽出身市井;然所作所为却皆为朝廷所虑。
    以前我设计你;乃各为其主。
    而今我既然来了。自会全力辅佐。再说了;我阿爹也几次劝我来帮你;也是苦于没有机会……丑话说在前面。我为你幕僚可以;一月一百二十贯足;却少不得一文。另外;我可以为你出谋划策;但若你不愿采用;我便离开;到时望你莫要阻拦。”
    朱梦说开场一番话;让玉尹忍不住笑了。
    “三郎放心;既然是叔祖向我举荐了你;我自会信你。
    至于策略。你我大可求同存异;我也不会因为你曾经害过我;便对你心生疑虑……这几日;我恐怕是无法前往牟驼岗。如今军寨中只少阳一人;我也担心他过于操劳。便请三郎前往军寨帮我看着……一俟我叔祖入葬。我便返回军寨主持。”
    朱梦说听了;点头赞同。
    不过他并没有离去;而是话锋一转;“小乙;你以为黄河天堑;能否阻挡虏贼?”
    “这个……”
    玉尹犹豫一下。轻轻摇头道:“自家以为;凭黄河天堑;恐怕是挡不住虏贼。”
    “嗯;我亦如此认为。”
    朱梦说停顿一下;站起身来;“所以我以为;小乙留在牟驼岗;恐怕难以施展拳脚。
    唯有死守酸枣两地;方能阻拦虏贼步伐……滑州有滑州团练使曹荣镇守;想来也无大碍。可酸枣方面;疏于兵备;只怕是挡不住虏贼。小乙欲建立功业;何不向李公请令;镇守酸枣呢?殿前司从六品的武官;在地方怎地也能做一个钤辖。”
    玉尹闻听;眼睛一亮。
    镇守酸枣吗?
    他此前的思路;一直局限在开封;并未想过镇守酸枣。
    而今朱梦说一番话;倒是让玉尹豁然开朗……开封城外;无险可守。与其留守开封;倒真个不如;镇守酸枣。而更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留在开封便要手太多衿肘;可若是到了酸枣;怎地也是一方军事主官;做起事情来;便可以更加轻松。
    “李公;能同意吗?”
    朱梦说微微一笑;“只要小乙能舍得小家;又有何不可?
    而今李公也正在为酸枣守将而发愁;若小乙能自告奋勇;说不得还能官升一级;做个统制想来不成问题。你若不好与李公开口;我便与李公说项;你看怎么样?”
    朱梦说也是主战派成员;和李纲等人关系不差。
    若他肯开口;想来这件事便有六七成把握……玉尹想了想;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朱梦说走了
    但玉尹却显得非常兴奋。
    眼界还是太窄了;太窄了
    这朱梦说果然不一样;一眼就看出了这场战争的关键。
    只要能阻敌于黄河北岸;不需太长时间;一个月……便足以让女真人不战而退。
    偏自己之前没有看出这一点;便是陈东;也没有发现。
    叔祖介绍的这个幕僚;的确是厉害。若能得他真心相助;想来成就一番事业;总不会太难。
    想到这里;玉尹此前有些抑郁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开朗许多……从殿前司调出;外放酸枣。
    听上去似乎不是太难;可要操作起来;却着实有些麻烦。
    原因嘛;倒也简单……酸枣团练使属于枢密院所辖;而牟驼岗军寨;则归于殿前司麾下。玉尹要前往酸枣;就必须先调出殿前司;把名册归入兵部;再呈报枢密院。而后由枢密院批准;通过兵部进行委派。这一趟手续下来;着实有些繁琐。
    可繁琐归繁琐;玉尹也必须去操办。
    好在他和太尉府关系不算太差。这一日玉尹送走了访客;眼见天色将晚;便和燕奴等人交代了一声;直奔太尉府而去。
    临出门时;燕奴唤住了玉尹。
    “小乙哥早去早回;今夜还需守岁;却少不得小乙哥在家。”
    守岁?
    玉尹恍然明白。今天确是除夕
    不知不觉;便已到了宣和七年的最后一天;过了今晚。便是靖康元年。
    心中陡然间一颤……靖康;靖康再过几个时辰;便要进入靖康年了……重生以来。这两个字已经变成了玉尹挥之不去的梦魇。两载浮沉;终究还是要面对历史。
    看着怀抱玉如的燕奴;玉尹心里涌动一股暖意。
    他突然上前;把燕奴搂在怀中;“九儿姐;我怎地也要守你母女平安。”
    燕奴愣了一下;有些不太明白这好端端;玉尹怎突然间吐出这么一句话来。不过心里面;还是非常开怀;那俏丽粉靥绽放灿烂笑容。轻轻呸了一声;“这许多人在;怎说出这些没羞耻的话来?快点去吧;早些回来;莫要让大家在这里空等。”
    玉尹笑了笑。牵着暗金便出了门。
    “小乙哥;这便要出去不成?”
    霍坚从一间民房里走出;穿着一身新衣;笑呵呵向玉尹行礼。
    杨金莲做事;倒也真个利索……短短几天里;便买了五套民宅。却不过付出了四百贯出头。也就是说;每套民宅不过八十贯上下;远远低于玉尹当初所说的一百贯。
    再加上肖堃的帮衬;玉尹很快便拿到了房产;并且把便桥过来的刀手;安顿下来。
    便桥屠场;而今已经停业。
    场院租借给柳青的家人;用来囤放粮食。
    也是柳青家里的粮食太多;以至于必须租下整个屠场。不但如此;还请了屠场里近百名刀手做护卫;这一算下来;玉尹又从柳青那边;赚了一大笔钱。一个月一千贯的赁钱;再加上三千贯的保护费……直让玉尹私下感慨;柳大官人果然财大气粗。
    这四千贯钱;他倒是收的心安理得
    更重要的在于;有了这些粮草;玉尹便不用担心;家里粮食不够。
    难不成;还要守着粮库被饿死不成?
    “兄弟们可都住得习惯?”
    玉尹也笑呵呵与霍坚寒暄。
    “哥哥说的哪里话;这一群夯货;何时住得如此舒坦……只是让哥哥破费;将来惯坏了他们;便吃不得苦来。”
    玉尹一摆手;“大郎说得甚话;既然是自家兄弟;怎地也要让大家快活。
    待会儿去丰乐楼取酒;顺便去桑家瓦子找几个厨子做菜。今晚是守岁;也不能太过寒酸……对了;莫忘记给屠场的弟兄送一些过去;便是留在屠场;也是自家弟兄。”
    一句话;顿时让那些个刀手;欢呼雀跃起来。
    玉尹趁机靠上去;从怀里取出两锭银子;放在霍坚手中。
    “让九郎辛苦一些;给我盯死丰乐楼和千金一笑楼;看今晚会有什么状况。”
    九郎;本名黄文涛;是黄小七的族弟。
    这厮是开封的地头蛇;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可他有一个本事;便是包打听……手底下更有几十个闲汉做帮闲;便在开封城里转悠;有什么事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之前;玉尹曾用过黄九郎一回;只是后来去了杭州;便没了联系。这次回来;玉尹第一时间找到了黄文涛;继续雇用。
    虽说每月要支出百十贯钱;但对玉尹来说;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这些钱也算值了。
    当然了;这一层关系;并无人知晓。
    那黄文涛名义上;是霍坚的手下;好像和玉尹无关。
    可实际上;这厮是直接听从玉尹调遣;充当玉尹在开封城里的耳目……
    自从上次茂德帝姬说;冯筝与千金一笑楼走动频繁之后;玉尹总觉得不对劲;便盯住了千金一笑楼。
    但两个月下来;没有任何收获。
    玉尹不敢有所松懈;依旧让黄文涛带着人;严密监视。
    霍坚点点头;表示明白。
    玉尹便不再罗嗦。牵着马走出观音巷;而后飞身上马;直奔太尉府而去。
    天将夜;街道上很冷清;几乎不见行人。
    也许是受了战争阴霾的影响;开封城再也不见往日的喧嚣和繁华……从前;便是骑着马。也只能一步步的缓行。可是今晚;玉尹却可以在长街上纵马疾驰……
    太尉府门前;张灯结彩。
    高俅处世原则很简单。不拉帮结派。
    再者说;如今诛杀五贼的声浪正高;他可不愿在这个时候出风头。所以便抱病在家;不肯见客。
    倒是听说玉尹来访;高俅没有拒绝。
    让人把玉尹带到了后宅的书房;高俅温了酒;让玉尹落座。
    “小乙这大年夜前来;想必是有事情要说。”
    玉尹脸一红;忙躬身先与高俅拜年;而后才说出此行目的。
    “你想去酸枣?”
    “正是。”
    高俅眉头一蹙;轻声道:“你可要想清楚;去了酸枣。少不得要和虏贼交锋;可不是个安全之所。”
    “若虏贼渡河成功;便留在开封;怕也不会安全。”
    “小乙是说;酸枣当不得虏贼吗?”
    “这个。小侄说不好……可我听说;酸枣守军兵备松弛;恐怕挡不住虏贼虎狼之军。”
    高俅的脸;微微一红。
    酸枣兵备松弛;东京禁军何尝不是这样。
    只是有些事情;他做不得主……说穿了。他这个殿前司都太尉;不过是徽宗皇帝的幌子而已。
    “既然小乙有意报效国家;那我也不会阻拦。
    这样吧;等过了新年;我便把你的名册转到兵部……可丑话说在前面;殿前司我做得主;可枢密院那边;自家却帮衬不得。你若要心想事成;还需要上下走动。”
    “小侄;省得。”
    见高俅答应;玉尹心里松了口气。
    不管后世人是怎样评价高俅;但高俅对自己;终归不算太差。
    事实上;后世人对高俅的印象;也大都是源自于《水浒传》。玉尹倒无心为高俅平反;这个人不学无术是真的;可是能安安稳稳坐在这位子上;却也不是善与之辈。
    古人言: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但是似高俅这样的人;能和平共处;最好还是莫要得罪。
    更不要说;在满朝文武皆不把玉尹放在眼里的情况下;也只有高俅是真心帮助玉尹。
    这家伙;虽说狡诈;虽说不学无术;但也是个有义气的人
    “叔父;似乎有些烦恼?”
    高俅一怔;旋即摇头笑道:“确是老了;不想竟然被小乙;看出了心事。”
    “若叔父信得过小乙;何不与小乙说一说?”
    轻轻叹了口气;高俅露出苦涩笑容;“有甚说道……其实也简单;太上道君虽退了位;可你也知道;他这次是如何禅位。道君一直想着前往金陵;谋求复起……这两日;道君一再要求自家随他前往金陵。
    小乙;却也不想瞒你;自家得道君提携;享尽荣华富贵;此生已无甚遗憾。
    按道理说;道君乃我贵人;我理应听从才是……可是;三郎还年轻;我的决定;更将影响他的未来。所以我才会烦恼;不知该如何决断;小乙可否指点我迷津?”
    历史上;徽宗皇帝南下;高俅率禁军随行。
    后来;他在到达泗州之后;与童贯发生冲突。徽宗继续南行;带着童贯南下;让高俅留守泗州。高俅也聪明;见情况不妙;便立刻返回开封;才算是得以善终。
    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这场父子间的战斗;最终因钦宗解了第一次开封之围而获胜。
    童贯等人;皆遭受清算;唯有高俅幸免。
    只是因为高俅前期的决定;让钦宗心生芥蒂。
    高俅死后;高家三子迅速失宠;从此便不复为人所记。
    玉尹不太清楚这段历史;但是也知道;这时候若高俅走了;会对禁军带来什么影响。
    不管怎样;哪怕他高俅是个傀儡;却始终是殿前司都太尉
    “叔父;小乙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但说无妨。”
    玉尹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太上道君与叔父有恩不假;可而今做主的;却是官家。
    道君即已然禅位;再想复起;便名不正言不顺……而官家呢?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你看此次大宋观察周刊的文章;也只是诛杀五贼;与叔父无关。若叔父此时能站在官家一边;说不得还能惠及子孙。再者说了;叔父以为;媪相与你;道君会宠信哪个?媪相手握胜捷军;而叔父执掌禁军……在从前;或许能井水不犯河水;可若随道君南下;便少不得要争权夺利。难道叔父;愿意心甘情愿;交出兵权吗?
    若真个如此;倒不如留在开封;更加快活”
    童贯
    当高俅听了这名字的时候;眼中闪过一抹戾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