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237章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37章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也是他一手制订了西汉的军事战略,用一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是他自己的参谋长,换句话说他没有一个很好的军事参谋。  至于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只不过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  能够把他的战略意图变为现实而已,在西汉的战略上并没有什么大地建树。
    而秦始皇则不然,他有一个很好的参谋长,这人就是尉僚,他的军事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尉僚子》一书中,这本书是《武经七书》之一。
    尉僚进见秦始皇是因为李斯设计杀害韩非子之后,秦始皇很不高兴,因为秦始皇知道韩非虽然有口吃之病(按:口吃就是结巴的意思),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想实现统一中国地帝王之业。  正需要韩非这样的人才。
    李斯杀韩非是因为忌妒其才。  他当然不会承认韩非的才能比他高,而是给秦始皇说韩非虽有才。  也不过是小才而已,他知道有一个人的才能比起韩非高上一百倍。  秦始皇听了这话,欣然色动,马上要他把这人找来,这人就是尉僚子。
    秦始皇有焚书坑儒的暴行,给后人斥得体无完肤,但是不得不承认他雄材大略,明察秋毫,同时心气极高。  但是,有一个人却得到了他的尊重,就是尉僚子,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和他是衣同衣,食同食,车同车,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尉僚子的待遇和秦始皇等同,秦始皇穿什么他穿什么,秦始皇吃什么他吃什么,秦始皇坐什么车他就坐什么车。  纵观秦始皇一生,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者,只此一人而已。  余者如李斯赵高之流都没有这种待遇,即使老将王翦、名将蒙恬也没有。
    尉僚子很好地扮演了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的“总参谋长”这一角色,一手策划了秦始皇统一战争地所有重大军事行动。
    他之才不仅可以上马打天下,还可以下马治国,他学地是法家之道,宗于商鞅之学。  只是,秦始皇完成统一战争后,他飘然身退,不知所踪。  他之所以激流勇退是因为他认为秦始皇猿音而豺声,轻易信人而轻于弃人,国家统一了,老百姓要倒霉了。  历史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地,秦始皇后来的所作所为,皆在他的预言之中。
    人们称赞帝师张良功成之后飘然身退,随赤松游,成为千古佳话,其实那是假的,是弄来骗人的,据史书记载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真正的高人就是这个尉僚,其才只在张良之上,决不在其下。
    开封出生的历史名人还有信陵君,大名鼎鼎的蔡邕,以及他的女儿蔡文姬。  其余者如石守信、郑众、阮籍、支道林之辈多不胜数。  后世的史可法也是开封人。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李隽为眼前汴京的繁华所震惊,脱口吟道。  汴京自从一百年前沦陷,先后几易其主。  经历过几番战火,保存得还算是比较好,依然是店铺林立,比李隽想象中还要好。
    不用说,靖康耻之后,由于大量人口南逃,汴京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金国善长征战。  不善于治理,纵是如此。  具有很高创造性地中华民族仍然创造出了奇迹,数十年后,汴京又繁华起来。  正是瞧中了汴京繁华如故,金国在野狐岭一战失败后,又多次遭到蒙古人的打击,在蒙古人巨大的军事威胁面前最终迁都汴京。
    蒙古人的破坏性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好在攻下汴京已经不是最善长破坏的成吉思汗了。  而是受到长春真人的道心和耶律楚材等人影响的窝阔台,其破坏性比起成吉思汗时代已经有所减轻,汴京才得以保存下来。  到了忽必烈时代,他为了统一中国,采取了很多新地举措,为战火破坏的汴京才得以重建,离散地百姓得以得聚集,造就了繁华如昔的景象。
    一吟完。  李隽感叹道:“只可惜如此大好河山,竟沦于异族之手,实是华夏之大不幸!”
    “赖天之幸,降皇上如此伟才,汴京又重回大宋朝!”一个充满激动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隽扭头一望,正是廖胜功。  他骑在马上,正在喘气,很是激动,眼里满含泪水。  廖胜功正在指挥战斗,急急赶来,必然是有重要军情汇报,李隽讪然一笑,道:“我一进城,为汴京的繁华所吸引,竟然忘了正事。  真是惭愧。  ”
    “不。  皇上。  ”一向不会反对李隽的廖胜功居然否认了李隽的话,道:“那是皇上该得的。  自从汴京沦陷。  一百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志在光复,都没有成功,当此功成之际,是该高兴才对。  皇上为汴京吸引,说明皇上是真心钟爱汴京,此诚华夏之幸。  ”
    要是在平时,李隽肯定会说好你个廖胜功,乱拍马屁,现在地廖胜功激动得胸口起伏不定,他的话不是用嘴在说,是用心在说,李隽只好却之不恭了,道:“是啊,钟爱汴京的人何止朕之一个。  千千万万的华夏百姓都钟爱我们的汴京,都钟爱我们的大好河山!正是他们的努力,铸就了华夏铁桶江山!廖将军,你有什么事?”
    廖胜功这才记起他来是有重大军情向李隽汇报,忙收摄心神,道:“皇上,城里的战斗基本结束了,余下地战斗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面结束。  只是,只是,还有没有忽必烈这鞑子的踪影。  ”
    有道是狡兔三窟,象忽必烈这样的大人物,多几个藏身之处也在情理中,李隽宽慰他道:“不用急,先把所有的通道封锁起来,再来搜,就是把汴京城犁上几遍,也要把他找出来。  没有了通路,不愁他飞上天。  ”
    “不过,皇上,臣在刚才炮击的地方发现了血迹。  依臣判断,忽必烈给我们炸死了也未可知。  ”廖胜功推测道。
    他说的是用三十门钢炮轰炸忽必烈一事,既然有血迹,忽必烈给炸中也有可能,李隽点头道:“有这种可能。  不过,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地血。  不管怎样,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巴布尔有没有找到?”
    “回皇上,还没有。”廖胜功有点无奈地道。
    郑静和飞身赶来,李隽问道:“郑将军可有好消息?”
    郑静和飞身下马,向李隽施礼,道:“回皇上,好消息是有一个,史天泽给我们抓住了。  ”
    史天泽名将之才,曾经一度是忽必烈的左臂右膀,抓住他也是一条大鱼,李隽很是高兴,道:“这个汉奸终于落网了,做得不错。  在哪里抓的?”
    “回皇上,在黄河上。  ”郑静和回答道:“他想逃回黄河以北,给我们的海军发现了,就把他逮住了。  ”
    李隽很欣赏,道:“做得不错。  有没有问过他,他知不知道忽必烈的下落?”
    “臣问过了,史天泽也不知道。  鞑子军队给我们打散了,将领各自逃跑,彼此之间并不了解。  就是贴木儿,也是下落不知。  ”郑静和如实汇报。
    军队败退之际最是无序,蒙古这队在遭到宋军的猛烈打击后,已是溃不成军,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之间无法联系,非常正常,一点也不用惊奇。  李隽道:“逮住了一个,就有两个。  黄河全面封锁,绝不能让一个人渡过黄河。  ”
    “臣明白!”郑静和点头。
    李隽沉思了一下,道:“还有,马上命令许光汉的特种部队进行追踪,对于巴布尔、贴木儿这些将领,能生擒就生擒,不能生擒就杀掉,绝不能让他们逃走,以免给下阶段渡河作战造成困难。  对于忽必烈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一个确信!”
    下阶段作战是指渡过黄河,直取燕云之地,扫荡华北。  要是没有了忽必烈,没有了巴布尔和贴木儿这些将才,那就容易多了,廖胜功和郑静和道:“臣马上就去办理!”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七十三章 围歼旭烈兀(上)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七十三章 围歼旭烈兀(上)
    “参见皇上。  ”李隽拉着清风道长的手大步而进,廖胜功,郑静和,张世杰,张珏,解晋,赵良淳,陈兴道,欧军行,杜大用,黄汉,许光汉,朱瑞祥齐向李隽施礼。
    对于这些俗礼,李隽历来不会放在心上,依然是摆手道:“免了,都坐下吧。  ”拉过一张椅子,道:“道长,请坐。  ”清风子谢过李隽坐了下来。  李隽坐下,廖胜功他们才坐了下来。
    李隽环视众人一眼,未语先笑,道:“朕考你们一个问题:会师是什么意思?”
    这还用问吗?会是指会合,师当然是指军队,会师的意思就是从不同方向进攻的军队会合在一起的意思。  这问题太简单了,李隽居然拿出来当问题来考廖胜功他们这些才智超卓之人,实在是让人想不到。
    “皇上,会师是指军队会合在一起的意思,好比朝廷的北伐,三路大军在汴京会合。  ”解晋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
    他的话再正确也没有了,立即得到欧军行,张世杰,张珏他们的响应,齐道:“是啊。  ”
    然而,李隽这个学者的回答让他们大为失望,李隽的回答是:“要这么说也不是不对,不过不够完整,应该还有更好的说法。  ”
    解晋的回答已经是百分百正确了,李隽居然认为其不对,实在是让人想不到,廖胜功想了一下道:“还请皇上训示。  ”
    “训示就不敢了,我说一下我的浅见。  还请你们参酌。  ”李隽用谦逊地学者口吻,道:“我认为,这会师的最好解释不仅仅是军队会合了,更重要的是将军们也要会合,象我们现在,济济一堂,才是真正的会师。  ”
    李隽这话有强辩的嫌疑。  然而解晋他们却是眼含热泪,很是激动地道:“谢皇上关怀!”
    他们解读出李隽话里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不仅仅是南宋打了大胜仗,数路大军齐集汴京,更重要的是廖胜功他们这些将领无一损失,完好无损地到汴京与他会合。  战争本就是凶险之事,伤亡再所难免,即使南宋打胜了,但是将领损失重大。  那样地话,这胜利就不完美了,会师的意义大减。
    李隽能如此说话,那是因为他很是担心将领们地安全,把他们的安危放在心上,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解晋他们解读出李隽的心声,还有不感动的道理。
    清风子点头。  道:“军队会合是一大喜,将领会合又是一喜,今天实是双喜齐至,天佑我大宋朝。  皇上,贫道以为我们应该趁将领们齐集的时机好好议议如何歼灭旭烈兀。  ”
    汴京已下,忽必烈不知所踪。  在中原的蒙古军队只有旭烈兀和郭侃地残部。  这两者中当以消灭旭烈兀为当务之急,清风子的话立即得到众人的支持,道:“是啊皇上。  ”
    一向急于公务的李隽,这次的表现有点出人意外,摇手道:“道长所言,不无道理。  不过,朕以为这事放一放,我们还是先来吃点东西。  北伐以来,你们鞍马劳顿,很是困苦。  难得有此时光。  趁机好好放松一下。  ”
    解晋忙道:“皇上,为国出力。  为朝廷尽忠,臣之本份,不敢言困苦。  还请皇上下令,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臣马上把旭烈兀的人头提来。  ”
    他的话引起共鸣,张珏道:“皇上,解将军说得对,臣等早已做好歼灭旭烈兀的准备,只等皇上一声令下了。  ”
    “你们能做好准备,深体朕心呐,朕很高兴。  ”李隽少有地端起了皇帝驾子,说了几个朕,道:“旭烈兀现在是插翅难逃,也不争这一顿饭扫功夫嘛。  朕给你们准备地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是汴京的小吃灌汤包。  一百年前,朝廷仓惶南渡,这灌汤包也随着到了临安,朕想你们也曾在临安吃到过,不过正宗的灌汤包还是在汴京,我们光复了汴京,吃一吃这灌汤包又有何妨。  ”(按:灌汤包在当时应该叫山洞梅华包子,本书取后世之名。  )
    先前,解晋他们很是反对,听了李隽这话,再也不会反对了。  因为他们从李隽的话里解读出多种含义。  象汴京这样重要的战略目标给光复,按理搞一个隆重的光复仪式是情理中地事,然而李隽并没有这么做,这是爱惜民力,不事张扬。
    没有了这仪式,对于解晋他们这些劳苦功高的将领们来说是一种遗憾,因而李隽决定以一顿小吃来补偿。  然而,这小吃又蕴含着一种深意。  灌汤包是汴京的招牌食品,自从宋室南迁之后,正宗的灌汤包就很难吃到了,将军们在汴京吃灌汤包就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今天他们在此情此景上吃到灌汤包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因而,一顿小吃看似平常,其实一点也不平常,既节合俭实惠,又蕴含着特别的深意,是对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肯定,可谓别开生面。
    据他们对李隽的了解,李隽如此安排,必然是成竹在胸,吃了这顿饭后又会踏上新的征程,这无疑是别开生面地饯行。
    “谢皇上隆恩!”廖胜功他们很是感动地道。
    李隽冲段干木打个手势,道:“干木,送上来吧。  ”
    段干木应一声,指挥一众侍卫端来灌汤包,在众将面前放好。
    “灌汤包色如琥珀,晶莹透明,皮薄、肉鲜、汤美,是汴京地美食,你们别错过了。  ”李隽拿起筷子,夹起一个灌汤包放在洁白的瓷碟上,道:“灌汤包地吃法有讲究,你们别闹笑话哦。  ”
    解晋问道:“皇上。  要怎么吃?”
    李隽的脸上挂着几许诡笑,道:“当然是一口一口地吃。  ”
    他这话等于没说,什么东西不是一口一口地吃?解晋听了这话,差点给噎死,嘀咕道:“不说就不说嘛,还吊人胃口。  ”夹起一个灌汤包一口咬下去。  这一口咬下去,可不得了。  汤水一下溅在手指上,解晋鼻子不住翕动。  道:“好香好香。  ”
    “这是我请玉楼地大厨专门为你们做的,当然香啰。  ”李隽一边吃着灌汤包,一边解释,提醒解晋道:“你小子不要去吸手指,当心流到背上去。  ”
    手指上的汤水流到背上,这事出现的机率太低,解晋对李隽在用兵打仗方面绝无怀疑。  但是对这事却是一点也不相信,嘀咕道:“有这么邪门?”开始吸吮左手手指。  他这一吸可不得了,那汤水顺着手指流到了手臂上,解晋忙去吸手臂,可是汤水又流到肘部。
    解晋叫道:“流得这么快?”手臂抬得老高,这一来,汤汁流得就更快了,一会儿就到了肩部。  跟着就到了背部。
    “真够邪门的,真的流到背上了,还这么粘,这么烫。  ”解晋一下站起来,右手向背后伸去。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笑声,李隽笑道:“你小子不信邪。  现在信了吧?你小子仗是打得很好,吃东西嘛就不敢恭维了。  这灌汤包,不要从中间吃,要从底部吃,先把汤吃掉,你从中间一咬,还不汤水四溢地。  你手抬这么高,汤水只流到背上,没流到脚跟上,算是对得起你小子了。  ”他隽的话引来一片爆笑声。
    “皇上。  你早说嘛。  我地背现在还疼着呢。  ”解晋埋怨起来。
    清风子把一个灌汤包放在洁白的瓷碟上,再夹起来。  指着连着瓷碟和汤包的汤丝,道:“解将军,你还没有发现这个吧?”
    解晋是万万没有想到汤水竟有如此神奇之处,一双虎目睁得老大,惊奇之极地道:“这也不断?他们本事真不小,居然能把水抽成丝。  ”
    “要不然,人家能叫大厨?”李隽笑言。
    廖胜功咬了一口灌汤包,感叹道:“我们今天在汴京享用这等美味,固然高兴,又遗憾。  ”
    他的话立即引起了清风子的的兴趣,问道:“廖将军,遗憾从何而来?”
    “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