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封禅 >

第142章

大汉封禅-第142章

小说: 大汉封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让叔义领三千兵马前去南郡听调。”

  “这部兵马随大公子南征北战,死伤惨重,从南郡回来之后不瞳一千五百人,新补的三曲人马,皆是原先武陵城中的青壮,根本没有战力。大公子远行之前,曾将武陵事务托付于我,如今你远在异乡,我岂会眼睁睁的看着仅剩的这点家底白白地送光,你也不要责骂叔义、仲邈了,这件事跟他们没有关系。”

  刘封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目光复杂的看着庞统说道:“先生此策虽然让武陵郡保持了稳定,但这仗总是要人打的,武陵的兵马不去,则必然由零陵、桂阳两郡兵马代替,殊归同途!”

  庞统摇了摇头,“武陵郡的兵马以仲邈所领夏口守军为根本,虽然也属左将军麾下,但众将士只唯大公子马首是瞻,乃公子亲兵,如今大公子身处嫌疑之地,手中若无兵权,难有容身之地,士卒岂可轻易折损。”

  刘封很不愿意去考虑这件事情,但每个人都在他面前提及,他有时候真觉得他们是不是太过多虑了,想到阿斗在自己怀中的亲热样子,想到义父对自己的关怀慈爱,他们真会要自己的命?

  刘封这时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马超,想了这个远在西凉地大哥,临走之时,马超一再交待自己要尽快辞去军职,做个闲散之人,但如今士元先生的意思尽然是要自己拥兵自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真让他感到为难了。

  以刘封自己的看法,他是比较倾向归隐一途的,他已经厌倦了战场之上那种以命搏命地血腥战斗,想想这三年来,为了活命,死在他枪剑之下地曹兵已有数百人之多,那些人也不过就是想当兵吃粮,想在乱世之中活下去,却连这个最最简单的愿望都被自己毁灭了,刘封很不明白,为什么同是大汉子民,偏偏还要分个你死我活,为什么曹操已经贵为大汉国地丞相了,不去想着如何让更多的百姓活下去,反而屡屡向东南用兵,非要置同是朝廷重臣的义父于死地而后快。

  一连串的为什么让刘封陷入了深思,大汉国的天子都被曹操控制了,天下如今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可曹操为什么还要不断的打仗,难道权力就真的那么诱人么?难道为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权力,义父和阿斗也会拿刀砍向自己?刘封不由打了一个冷颤,七月的夜晚,似乎本不该有凉意。

  刘封实在不敢想象将来义父和阿斗拿刀朝自己砍来的样子,他不由想起在西凉时向马超说过的话,如今对着庞统、王威等人,他深吸了一口气平静说道:“先生苦心,刘封深为感激,但如此拥兵自重,让刘封将来如何抬头做人,既然上下都认为我会与阿斗争权,那我明日便上表请辞,不再触及荆州军政之事,也免得荆州上下因我一人而失和。”

  王威、霍峻等人大惊失色,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因为这点事,大公子尽然准备不干了。看着刘封一脸坚毅的表情,想着众人即将分崩离析的场面,众将无不立起身来,想要劝阻,但嘴巴张开的他们却齐齐僵住了,只闻一阵清朗的笑声从庞统口中发出,让厅中的气氛显得更加的怪异。

  庞统径自走到刘封的面前,比刘封整整了矮了一个头的身躯此刻却显得格外的高大,他微眯起眼睛看了刘封一眼,轻笑着说道:“请辞?你以为你还能脱的开这个旋涡吗?大公子未免把这件事想的太过简单了。”

  随即他语声渐厉,睁开眼睛,紧盯着刘封,一字一句说道:“自从大公子领夏口之兵攻向长沙之时起,已没有了回头之路,除了咬牙走到头之外,别无他途。”

  说罢庞统径自转身离去,看也不看刘封一眼。

  王威等人毕竟与刘封并肩沙场无数次,虽对刘封这种做法有所不满,但考虑到年纪轻轻却身负如此大的压力,都好言宽慰,直到夜深才缓缓退去。

  刘封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消失在黑夜之中,怅然若失,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太过自私了?

  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想收已经收不回来了,那就顺其自然吧。

  或许是分别太久了,让孙尚香的思念之情盖过任性,也或许是她感觉到了刘封身上的那种莫名的压力,等刘封像丢了魂一样的走进屋里之时,没有什么“剑阵”、“雄关”,没有刀光剑影,孙尚香温柔的就像一只小兔子一般,围在他身侧忙前忙后,那种家的温馨顿时将身心俱疲的刘封紧紧包围。

  闻着屋内的淡淡清香,看着娇妻凹凸有致的极美身段,刘封不由自主的一把将她紧紧抱住,再也不愿放手。

  但刘封怀中的孙尚香此时不由发出一声惊呼:“死鬼,你想勒死我啊,轻点啦!”话音未落,一张又臭又硬的嘴便迎了上去,屋中再也没有任何的言语,只闻阵阵喘息。

  刘备在襄阳城中与徐庶、诸葛亮、马良、糜竺等人商议着“盐铁”之事,那天晚上,刘封虽然只是粗略的提了一下,但精于政务的这几个人却对此事知道的颇为详尽,对于荆州重开盐铁一事,皆持谨慎态度,显得格外小心。

  看着欲言又止的几人,刘备忽然感觉这件事并不像刘封说的那么简单,显然以他们几人的才智和经验,不会不知道武陵、零陵、桂阳等地盛产铁矿之事,那为何夺下襄阳已有一年时间,大江南岸数郡已发展数年,他们却只字未提?

  以刘备征战半生的经验,他敏锐的感觉到,其中可能有什么巨大的威胁。

  而在这时,刘封请辞的信帛送到了刘备面前,刘封回武陵郡时本是想与庞统商讨一下铁矿之事,可出人意料的是,快马传来的不是三郡的铁矿究竟有多大的规模,损坏的程度,却是刘封不想干这个副军中郎将了。

  “武陵到底怎么了?伯威这又是怎么了?”

   ………………

  


                  第一百章



  刘备在左将军府中长吁短叹,他略显烦躁的来回踱着步,偶尔停下来,凝神看看厅外漆黑的天空。

  徐庶、诸葛亮两名军师中郎将看完书信之后默不作声,而左将军掾马良干脆连看都不看,自顾坐在一旁闭目养神,怡然自得。

  这是刘封令快骑从武陵送来的请辞之信,刘封在信中言,“三年血战,手刃敌卒无数,但亦目睹无数袍泽死于敌战刀之下,无力救助,如今闭目便见幽魂索命,夜半只闻凄厉惨嚎,日夜难安,今不忍再见血腥,惟恐触及兵刃,心中愁苦不能自已。母亲葬于夫人山,孤单冷清,皆儿之过。今将结庐陪伴,直至终老,以全忠孝,愿父亲准许。”

  曹操退却,曹仁独木难支,汉水以北曹兵只有转攻为守,北面压力顿减,荆州正迎来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镇守武陵郡的副军中郎将刘封,作为稳定蛮汉两族的关键,仅凭他与蛮王沙摩柯之间的关系,便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如今刘封在这个时候突然请辞,确实让他们所料未及,蛮人生性多变,屡叛不止,几个月前武陵刚刚发生过一次,更让刘备心有余悸,眼下刘封要请辞,能派谁前去?

  刘备的心情很复杂,但他的心事显然不能说给徐庶和诸葛亮等手下听。

  刘封顺利说服西凉军出兵攻打长安,长途跋涉数千里安然返回荆州,让刘备又喜又忧,自建安十三年曹兵南下开始,大军便连遭败绩。危难之间是刘封领军死守樊城拖住了曹仁的大军。后又领着千余人马攻下坚城长沙,这些年来,荆州除了南阳郡之外已全部归于自己的掌控之下,而这些战斗或多或少总和刘封有关系。

  以刘封的战功来说,当个偏将军也是绰绰有余。但他今年才十九岁,论资历远不能与久随他身后十余年的将校相比,行副军中郎校一职,刘备也是斟酌了很久才决定地,为了不让刘封地实力发展太过迅速,在军中自成一系,他曾想方设法的进行限制。可效果并不明显。刘封一系的实力在极速的增强着,如今副军中郎将帐下文武皆备,王威、魏延、黄忠等原镇南将军帐下悍将尽心辅佐不说,连备受水镜先生推崇的凤雏也甘心听其调用,刘封帐下兵力虽然不多,但整体实力不容小觑,已不在长沙、江夏之下,这种势头也让刘备感觉格外地难办,他甚至真想借着这个机会就让刘封退下来了。

  但刘备矛盾啦。这个义子对于战场的感觉实在太过敏锐了,以弱胜强之战不胜枚举,在如今这种形势下,荆州确实需要依仗其武力与曹军抗衡。但他的功绩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多。以后怎么办?会形成尾大甩不掉之势么?从眼前的情况来看。刘封仁慈谦逊,当不会如此。但为权为利,兄弟阋墙之事实在太多了,让刘备不得不格外的小心。

  但刘备想了半天,心里的矛盾越来越大,两种不同的意思让他感觉头昏脑胀地,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眼前地燃眉之急,他不想让刘封离开帐下,但又不想他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难以控制,刘备不由将眼光投向了徐庶,征询问道:“元直对此有何高见?”

  徐庶轻咳了一声,缓缓道:“伯威乃主公义子,他请辞军职乃主公家事,庶岂敢胡言乱语。主公若有不决,可召关将军、张将军同议。”

  “唉,元直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方正了,伯威虽是我义子,但如今也是统军将领,你以军师中郎将职代左将军府司马,节制荆州各路兵马,算来伯威也是你的属下,有何不可谈论?”

  徐庶感觉很为难,但刘备的话都到这份上了,他实在不好再推了,只能恭敬问道:“不知主公之意如何?”

  刘备当然不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他只是模糊说道:“伯威勇武,入行伍以来,屡立战功,如今混贼当政,汉室倾危,正是我等清君侧,扬天威之时,岂可放过如此良将!”

  徐庶点了点头,抱拳说道:“主公既然如此想法,只需修书一封令快马带回即可,伯威忠厚,主公言辞略微恳切一点,便已足够。”

  “就这么简单?”刘备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主公把事情想复杂了,大公子颇通忠孝礼仪,主公开口拒绝,他自然只能继续留在军中,但为求去其心中所虑,言辞之间还需婉转恳切一些,以安其心。”诸葛亮也起身抱拳说道。

  刘备暗叹惭愧,自己以仁示天下,今日倒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细细想来,伯威至今确实还未做出半点违背自己话语之事。

  徐庶和诸葛亮的话语让刘备紧提的心终于放了下去,眼前的形势,荆州尚不稳固,曹贼势大,自剪羽翼之事,确实不宜为之,好在有了对策,倒可以安心了,随即他又想起了先前谈论的盐铁之事,他随口问道:“武陵等郡盛产铁矿之事,何以从未有人提及?”

  刚刚未发一言地马良当即起身说道:“主公,荆州盛产铁矿不假,但兹事体大,尚需谨慎为之。”

  一旁的徐庶、诸葛亮也跟着重重的点了点头,好像摆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条生财之道,而是一座独木桥,稍有不慎便会落水一般,需要格外的小心翼翼。

  刘备更加地疑惑,不知道其中到底有什么玄虚。

  马良不等刘备问及便接着说道:“主公有所不知,天下盐铁皆由盐铁丞主掌,盐铁丞属少府,少府掌管皇家用度,到本朝时,盐铁之利已成了皇室地私产。先帝在位之时曾下诏,私自开采铁矿、煮盐者,以谋逆之罪论处,诛三族。”

  刘备暗自心惊,怪不得在新野呆了七年,也没有闻听过荆州产铁之事,原来我大汉国还有这么一条规定,想来景升兄也是不敢妄动吧。

  诸葛亮接过马良的话,皱眉说道:“曹操假传圣旨于河内郡等地大肆开采铁矿,并在青州煮盐,而江东孙策更是直接将会稽等地盐田据为已有,我荆州重新开采铁矿之事,倒也无需顾忌太多,但是开采地规模、投入的财力需要控制得当。”

  诸葛亮想了想,便接着说道:“盐铁之利关乎百姓民生,如经营妥当,当有百倍之利。大公子先前提出转卖至汉中、益州、西凉等地,此想法确实不错,但短时间内恐怕有些困难,一来铁矿荒废已久,重新开采尚需时间修缮,二来这几处离我荆州相隔甚远,路途不便,安全难以保障。”

  徐庶等诸葛亮说完,便沉吟着说道:“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如将此事交付于荆州几个门阀士族,我们只需从中收税便可。至于铁矿的修缮,流民的招募以及销路,全交由他们自已去处置,主公也不需要去做破坏大汉律的事情。”

  刘备闻听徐庶的想法,不由拍手称善,不要自己花钱,不要自己出力,但实实在在的税钱却收到了库府之中,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流民的生存问题,虽然荆州如今已几乎没有流民了,但多一个生钱的渠道总归是好的。

  马良却认为不妥,他摇头说道:“主公此次攻下襄阳,门阀士族确实出了不少力,但南郡的大片土地划归他们经营,已算是给足了报酬,对于这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主公还需慎用,一旦荆州的经济命脉被这些人所控制,后果不堪。况且商贾之人向来利字当头,若是他们串通一气抬高铁价,荆州的百姓首先遭殃,到时百姓没有铁具耕种,田地产量也会大减,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诸葛亮轻笑道:“这倒不难解决,分出一半给门阀士族经营,另外一半我们自己掌控,他们想掌控物价便没有这么容易了,况且盐铁之利大的惊人,全让那些富商赚了,我们岂不是大亏。”

  “孔明这个办法不错,但掌控半数还嫌太少,至少要掌控七成!不仅要完全控制住价格产量,还要赚绝大多数的钱。”徐庶喝了一口茶,淡淡说道。

  刘备没想到一件头疼的事,这么三言两语就被他们比划的差不了,不由大喜,他这个左将军现在穷啦,从曹操南征开始,荆州的仗便没有停过,若不是长沙、零陵等郡县未遭战乱波及,尚有赋税收入,恐怕光光安置武陵、南郡的百姓,便会让他束手无策,如今能有机会赚钱,他开心啦。

  但刘备也很清楚荆州的现状,听到徐庶说要掌控七成的铁矿,不由有些为难道:“元直想法固然周全,但眼下府中空虚,修缮的钱……”

  徐庶轻笑了笑道:“主公放心,荆州富商多的是,想要拿到这铁矿的开采之权,岂能不让他们放点血。”

  刘备恍然大悟,看着厅中三人,心中简直乐翻天了。

   ………………

  


                  第一百零一章



  糜竺、糜芳二人带着五十余家仆、一屯护卫的精兵浩浩荡荡朝武陵城赶来,消息传至武陵中,众人无不面面相觑、议论纷纷,他们开始揣测,左将军是不是已经同意了大公子的请辞,糜竺会不会是来接任的。

  惟有庞统平淡如常,对此不闻不问,他早已看透了荆州眼前的形势,深信自己的判断。

  闻听两个舅舅就要到了,刘封认为肯定是义父已经同意了他请辞的要求,派人过来接替了,不由大喜,抱着同样笑意盈盈的孙尚香狠亲了几口,立即召集武陵郡文武官吏,并带上这个疯丫头一起,出城十里迎接。

  其实作为刘封的夫人,孙尚香也极不愿意刘封再征战八方了,一来婚后二人聚少离多,二来荆州、江东紧邻,早晚总免不了一战,她实在不愿自己的夫君领着精兵与哥哥拼个你死我活,所以闻听刘封有意隐退,她格外的开心。

  糜竺、糜芳乃亲兄弟,东海郡朐县人,先祖世代经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