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色苏联 >

第61章

红色苏联-第61章

小说: 红色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号空域没有异常。”后舱的费多托夫报告道。

安德烈操作米格31,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航线,将机头依次指向了四号和六号空域。

“六号空域,四架战机!距离一百五十公里!”就在这时,后舱的费多托夫突然大声喊道。

六号空域,伊土鲁朴岛东部空域!美国人居然想要搞偷袭!

正面飞来的那四架敌机,只是诱饵而已!美国人居然也学会绕一个圈子,从东部偷袭!

此时,距离已经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对方正在从超低空中迅速爬升,那让人羡慕的爬升速度,肯定是美国人的雄猫战机!

从后方继续调动米格25战机?已经来不及了!三中队的米格25战机被引导去拦截南部飞来的目标了,后方继续升空的米格25,虽然正在加力全开地飞过来,也得几分钟,有这段时间,美国人已经飞到己方的商船编队上空了!

“准备拦截!”费多托夫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四枚R33,间隔一秒,四个目标同时拦截!”

R33!苏维埃装备序列中的不死鸟斯基!这款导弹,拥有跟不死鸟几乎相同的射程,高达一百二十公里!而外形上,也是相当类似的,4片切梢三角窄长的边条式弹翼和4片矩形尾翼,重量490千克,在米格31的机腹下面,半埋式地挂载了四枚!(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R33发射

在后世的解密资料中,米格31截击机和强悍的R33导弹的组合,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才服役的,但是,实际上,一向对截击机情有独钟的苏维埃的防空军装备部门,对这款截击利器的研制早就开始了。

确切的是在1968年5月24日,米高扬设计决定开发米格25战斗机的现代版:E155Е155МП,这种型号,最终定型的时候赋予了米格31的编号。而那个时候,米格25的试飞还没有完全结束,下一代的预研就拉开了帷幕。

由于苏联在电子技术上的落后,想要靠常规方式,米格31是不会具有明亮的眼睛的,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将地面的相控阵雷达搬上了天空,达到了截击机的需要,探测距离远,可以截获的目标多,而且还有多目标攻击能力。

貌似很先进,但是,这跟AWG9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耗电量和重量,那就都是AWG9的数倍,也只有米格31的身板能扛起来。

而在同时,为了与新式雷达配合,米格31还需要一种最大射程在120千米以上的导弹。竞争在“三角旗”首席设计师A。利亚平的K33和首席设计师M。比斯诺瓦特的K50之间展开。最终“三角旗”的设计方案被采用。经过改进,这种导弹拥有优秀的气动性能,同时,为了降低挂载在机身下的气动阻力及温度,采用了导弹半凹陷进机身的设计,沿着机身下成对布置了四枚导弹,由于半凹陷埋入式布置方式,还采用了导弹弹射机构。

这种导弹从六十年代末就开始研制,进入七十年代之后,导弹的试飞工作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是在米格25上试飞的。随着米格31的研制进展,也开始挂载到了米格31上,就在76年3月的时候,第一架试验靶机米格17。就被成功地打下来了!

R33导弹已经开始成熟了,虽然还需要后续发展,但是现在已经达到了实战状态!

米格31吊挂四枚R33,本来也是应不时之需的,现在。突然发现的状况,给了米格31机会。

美国人最后的骄傲,也就是雄猫战机上的不死鸟导弹,拥有对米格25的远距离的狙杀能力了!而现在,苏联也已经在这个方面赶上来了,苏联也拥有了类似的导弹!

打开加力,米格31截击机开始加速!靠着强悍的发动机,米格31从巡航的0。85马赫的速度,很快就超过了音速,同时高度也开始爬高。

后舱的费多托夫。此时也在快速地操作着己方的火控系统,同时锁定四个目标,并且展开攻击,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在实际中,这还是第一次!

跟AWG9不同,那种平板缝隙雷达天线,想要锁定目标,就得对准,想要同时锁定不同的目标。那就得不断地刷新数据,AWG9雷达是靠着快速的扫描,刷新目标数据,来为己方的导弹引导。而到了末段,则是靠着主动导引头,完全不需要载机雷达提供波束,才实现了这种多目标接战的能力。

而SBE16雷达,则是靠着改变雷达波束的相位来实现的,控制前面的雷达天线分成四个方向的波束辐射。就可以对准四个目标,同时展开攻击!而且雷达可以持续照射,也可以使用半主动雷达引导的导弹。

而以苏联的落后的电子技术,人工操作的步骤比较多,这完全是考验后舱的人员的时刻!

“准备完毕。”后舱的费多托夫除了是试飞员之外,还是熟练的电子工程师,现在,快速地完成了分配目标和锁定的任务,绿色的雷达屏幕上,四个圈圈,已经罩住了目标!

此时,米格31已经爬升到了两万五千米的高空,距离目标九十公里,载机已经加速到了两马赫。

“发射!”费多托夫一边喊着,一边狠狠地按下了发射按钮。

机腹下,体积庞大的R33导弹,被弹射机构轻松地弹离了飞机,一秒钟后,导弹的尾部,突然喷出了一股浓烈的火舌,点火成功!

一枚,又一枚,四枚巨大的R33导弹,全部点火成功!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推动导弹加速到了3。5马赫,向着目标方向冲刺!

跟AIM54虽然大体相似,但是真正的射击过程是不同的,比如,AIM54导弹为了达到高射程,起飞之后,会迅速地爬升到两万四千米的高空,改型甚至爬升到3万米的高空,减小阻力,达到高射程的,而R33导弹不需要向上爬升了,因为载机已经赋予了导弹在初始发射的时候就是这种高度!

前期的几秒钟的飞行,都是由程序自动完成的,然后,导弹进入了中途的无线电指令制导阶段。

“该死,目标向我们发射了导弹!”就在此时,对面过来偷袭的四架雄猫战机,飞行员听到了后舱的雷达操作官的报告,顿时就是大吃一惊。

此时,双方的距离是九十公里,而印象中,苏联的中程空空导弹,在实战发射中的有效射程,就没有超过三十公里的。

从目标的性能上来看,肯定是米格25,只有这种战机才能够爬升到两万多米的高空,而且还加速到了2马赫以上,但是,并没有情报说明米格25有这么远距离射程的导弹!他们的雷达,都不一定能在这种距离上截获目标!

刚刚,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他们从这个方向突袭,就是希望干掉苏联人的米格25,消除这种战机的威胁。

难道苏联人是虚张声势?放几枚导弹当焰火玩儿?就是为了让己方逃离?还是苏联人发展出了新型的,或者可以叫超级米格25?

没有人回答他们的问题,在空战中,几秒钟的犹豫,就决定着他们的生死。现在,到处都在进行战争,他们若是无法突破苏联人的防空圈,就无法阻止苏联水面编队向钏路岛运输物资,就无法解决已经爆发的北海道冲突!

“发射不死鸟!”编队的长机在犹豫一下之后,就下达了战斗任务。(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相控阵雷达的优势

面对着那架向他们发射了导弹的苏联飞机,雄猫机队并没有返航,开玩笑,对方一架飞机,己方四架,还能够被对方给吓怕了?

要是这样就转头跑,那简直是给整个第五舰载机联队丢脸!以后也别进驻航母,就留在后方当后备联队吧!

长机的雷达很快就锁定了对方,然后,机翼下火光闪动,两枚不死鸟导弹飞了出去。

两枚齐射,瞄准一个目标!

对方居然发射了四枚导弹!想要同时攻击己方四架战机吗?可笑!就连美国的技术,也只是在实验中进行过同时攻击六个目标的行动,取得的成绩很理想,可惜那也只是理想而已!

实战中,不会有敌机当做靶子一样,不改变任何航向,等着不死鸟导弹去击落,要是巡航导弹还差不多!

现在,在对方发射过来导弹之后,雄猫战机编队也开始了机动,除去长机要将机头瞄准对方,为不死鸟导弹进行中距引导,无法行动之外,其余的战机,都开始了机动躲避。

一架雄猫战机高高爬起,冲上两万米的高空,一架向左,另一架向右,看对方的落后的雷达,如何继续锁定自己!

雷达天线需要瞄准目标才能够锁定,刚刚四架战机在同一个方位上,被对方同时锁定还有可能,而现在,随着分散开,对方就必须做出选择,雷达天线究竟朝哪一个方向动!只能盯住一个方向,其余三个方向,都得脱靶!

可惜,他们还是失算了,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对方的雷达,根本就不是倒扣的锅盖,也不是跟他们一样的平板缝隙,而是靠移相器改变波束的相控阵雷达!

SBE16相控阵天线雷达的3000个铁氧体移相器,开始快速地改变波束的方向。整个天线辐射的波束,分成了四个方向,继续追踪刚刚锁定的目标,对方的机动。在SBE16的雷达面前,就是小丑的表演!

R33导弹在发射之后,加上载机的速度,高达五马赫,飞行中。随着空气阻力的作用,速度在不断减小,当到达目标的时候,速度已经减到了三马赫,即使如此,飞行这九十公里的距离,也用不了一百秒!

雄猫战机在改变方位,但是根本就摆不脱米格31的雷达的搜索范围!

垂直方向扫描正负70度,水平方向扫描正负60度,一个广阔的圆锥内部的目标。都逃脱不了米格31的猎杀!

发射导弹之后,米格31就关闭了加力,这样可以增大雷达扫描的空域范围。

“三十秒,准备转入末段半主动导引。”后舱的费多托夫一边说着,一边拨动开关。

虽然使用了强悍的相控阵雷达,但是米格31的电子系统依旧相当复杂,制导R33导弹,更是需要手工干预整个过程,提高攻击效率。

R33导弹的引导分成三部分,刚刚飞出去的时候。由程序控制,然后用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靠近目标后改用接收目标的雷达回波进行跟踪。

半主动雷达导引,就是导弹只接收雷达波束。不发射,靠载机照射目标,就好像在黑夜里打手电,然后顺着手电光走路一样。

“十秒钟倒计时。”费多托夫嘴里倒数着:“九,八…”

R33导弹,在空中散开。向着四个目标飞去,瞄准对方长机的,就是第一枚发射的导弹!

当被一枚导弹瞄准,还要保持着靶机一样的飞行姿态,为自己的导弹进行中距制导的时候,是最考验一名飞行员的耐力的时候了。

此时,长机的飞行员修斯特朗少校,感觉到自己额头上的汗水都要出来了。

“已经转入主动引导!”后舱的雷达操作官喊道。

不死鸟导弹,是美国武器库中的第一种的主动雷达引导导弹,当距离目标二十公里的时候,主动导引头开机,这个时候,载机就可以撤退了!

“好!”修斯特朗少校推动机头,开始向下俯冲。

苏联人的电子技术落后,雷达缺乏有效的对地扫描能力,所以,修斯特朗选择了向下俯冲躲避,而且,另外三架飞机,分别是向上和左右飞的,他只要向下,既能甩脱对方的导弹,也能够给其他僚机更多的摆脱导弹的机会。

可惜,他还是估计错了。

相控阵雷达的3000个移相器,必须要强悍的数据运算能力才行,米格31的这种雷达,处理能力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战机的雷达,过滤地面杂波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而且,雄猫战机的俯冲速度,根本就比不上飞来的R33导弹。

“轰!”就在R33导弹继续飞行了十秒之后,已经靠近到离雄猫战机二十米的距离上,这种距离下,R33导弹的近炸引信就引燃了47千克的********,横飞的碎杆战斗部,将无数碎片带给了雄猫战机死亡。

“目标消失。”雷达操作官一边说着,一边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的三枚导弹上,同时,空余出来的700多个移相器,将波束分散开,提供一定的空域扫描性能。

“两枚不死鸟,正在向我们飞来,距离十五公里!预计十五秒后到达!”费多托夫看着雷达屏幕上多出来的光点,顿时高声喊道。

相控阵雷达不是万能的,同时引导四枚导弹,需要将雷达的波束分散到四个方向上去,就会缺乏对其他空域的观察能力,所以,这架米格31并没有发现对方的两枚导弹来袭。

而现在,空出来的移相器,将雷达波束用来扫描天空,顿时发现了异常,对方不仅仅在躲避,同时也在发射导弹,攻击己方!

“继续引导。”安德烈向着后面大声地喊道。

十五秒,时间足够了!

第二枚导弹,在五秒之后,击中了第二架目标机。

“第三枚导弹故障!准备引导第四枚。”费多托夫大声喊道,那枚导弹飞得好好的,在距离目标还有两公里的时候,突然掉下去了。

就在这时,他感觉到眼前一阵眩晕,身体跟着在大角度地向上转,在抗荷服的作用下,费多托夫体内的血液在不断回流,他感受着战机的大过载机动,前舱的安德烈已经开始操作战机进行机动飞行,躲避那两枚来袭的导弹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T64对战61式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R33导弹,首次在战斗中使用!配合相控阵雷达,四枚同时攻击四个目标!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两枚失控,只有前面两枚,准确地飞到了目标旁边,击落一架,击伤一架!

通过实战,这种重型的截击机的性能,得到了检验,苏维埃也拥有跟美国海军一样的远程截击能力!

剩余的两架雄猫战机,放弃了攻击,后方的预警机报告,高空中又飞来了几架敌机,苏联人增援的战机到了!

如果来的这些战机,都具有远程截击能力的话,会让美国海军遭受很大的损失。

空中的战斗,是对苏联方面有利的,而在北海道,陆地上的战斗,进行得让所有的岛国人抓狂。

在得知了苏联人登陆了川路港之后,岛国人非常愤怒,就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在札幌的岛国自卫队的北部方面队总部就已经下达了命令。

带广的第5师团,立刻向钏路进攻,夺回钏路港!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师团,最早可以追溯到1888年,当时叫做广岛师团,成立之后,参加了历次战争,是抗日战争前岛国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曾创下在中国战场和70余个师先后对阵的纪录,有“钢军”之称,40年以后改编为日军4个机械化师团之一,当时最出名的是19任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因此该师团也被称作“板垣师团”。

当年的“辉煌”早已经远去,岛国投降了,按照法律上讲,只能拥有维持国内治安的自卫队。而第5师团,也缩编成为拥有6000多人的自卫队,而在后世,苏联解体之后。更是缩编成为了旅团编制,人员进一步减少。

这支驻扎在带广的部队,是离钏路最近的,其实钏路的被干掉的守军。也是律属第5师团的,现在,接到了命令之后,这支部队立刻沿着公路快速机动,希望可以将苏联人赶到海里去。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第5战车队,装备的是清一色的61式坦克。

扭杆悬挂的负重轮,挂胶履带,直接就在高质量的公路上行驶,岛国的自卫队,已经没有机会再跑到外面作死去了,只能是在岛国的土地上防守,所以,履带平时就是挂胶的,方便行驶。

蒙蒙的水汽中。坦克在快速地开动着,当他们开进到钏路外围的时候,天色已经亮了,此时,东京的命令才刚刚传来。

岛国人的传统,就是将在外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