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臣本纪 >

第2章

权臣本纪-第2章

小说: 权臣本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样子,分外随意。
  等目光落回脚边,才发现方才砸她的竟是一蹴鞠,想必是他的东西吧?琬宁默默弯腰捡了起来,正犹豫着怎么处置才好,余光瞥见上头忽又略过一道人影。
  他竟然折回来了!
  琬宁心有一惊,仓促间迎上他投过来的目光,这人目含秋水,风神萧散,看得琬宁心下恍惚,慌乱中便把那蹴鞠又立刻扔到了地上,仿佛急着撇清关系。
  他嘴角闪过一丝笑,稍纵即逝,从容把蹴鞠拾起来,幽幽瞥她一眼,琬宁垂首立在那,十分拘谨,眉头也蹙在一处,嘴巴微微嘟起,从他的角度看来倒像是生气。
  好在他这回什么也没说,琬宁听那脚步声再次远去,整个人才慢慢放松下来,等再次抬首时,阶上正是方才那宫人的身影。
  “贺姑娘,请跟奴婢来去见娘娘。”
  琬宁一颗心旋即又高高提起,只得提裙而上。
  那台阶看着长远,怎么走起来好像几步就完了?而尽头又是什么在等着她?琬宁整个人都在抑制不住地发抖。
  皇后此刻端坐在太极殿东堂,面上带着淡笑,精神颇佳。左右并不是妃嫔们陪着,而是一群江左世家的姑娘,大都十三四岁的年纪,如初绽芬芳的花朵,无须多装饰,光是坐在一处,便胜过世间一切。
  琬宁深深吸气,照着蒋夫人所教,深深跪拜了下去。那宫人待她礼毕,命她抬起头来,于是殿中一群人的目光都落于她面上。
  身子看着虽清瘦了些,脸倒有几分楚楚的风致,皇后看了片刻,察觉出琬宁的青涩紧张,果真比身边这些正经大家出来的姑娘差了许多,不过,她要寻的正是这样的姑娘,姑且一试。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皇后轻轻挥了挥手,蒋夫人会意,低声让琬宁谢恩。琬宁不知这意味着什么,按着宫人所指引,也入了座。
  身侧的女孩刻意同她碰了目光,琬宁匆匆颔首,以示回礼,这女孩看样子比自己大些,鹅蛋脸面,神采飞扬,见之忘俗。刚落座,就瞧见对面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冲自己笑,一副天真烂漫之态。
  琬宁蓦然想起蒋夫人的话,对面的应是阿九,身侧的这位那便是李皋兰了。正这般猜测着,只觉眼前一亮,殿中原又进了两位少女。
  其中一位,身形秀丽,风姿娴雅,眉间自有书卷气,正是乌衣巷虞家虞书倩。另一位,怀中则抱着画轴,眉眼更为明艳,这姑娘亦出身乌衣巷——周家周文锦。两人行过礼,便有人在皇后身侧笑道:
  “这两人定是作成了画像,姑娘们才情高,这才几日啊!”
  虞书倩淡淡一笑,静等皇后发话。自阮氏一案后,皇后待乌衣巷的姑娘比从前更热络几分,尤其这回,竟忽命她和女王二人为其作画像。
  她二人本不过十几岁的姑娘,宫中不乏资历老的画师,怎么也轮不到她们头上。虽说平日里也都沾些笔墨,不过闺中消遣,皇后既下了旨意,两人不得不慎重,好在有族中子弟指点,倒也不是多难的事。
  “英奴,你去拿来瞧瞧。”皇后扭头冲一人吩咐,这人拂袖起身,信步朝两位姑娘走了过去。
  琬宁顺势望去,只见那身形分外眼熟,仔细一看,认出他来,不知何时换的衣裳!果真是方才殿前偶遇的少年人!


第3章 
  英王似有感觉,侧眸轻掠她一眼,琬宁心跳骤止,两人目光相交,自己耳红面臊,他却全无异样,仿佛在看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一般。然后上前,凑近了两位姑娘。
  只见他同那两人相视一笑,这一瞬,整个大殿都跟着明亮了几分。虞书倩浅笑不语,只徐徐展开画卷——画中人身形优美,衣纹特意用高古游丝描绘,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自然流畅。
  而画中皇后神情,更是呈现出一股悲天悯人的意蕴,果真合人心意。
  周文锦紧挨着英王另一侧,一直凝神探视着他双眸,毫不避讳,半晌过后,英王抬眼深深看了她一眼,眸子里漾着如许柔情。
  这一番打量下来,三人不时用眼神交流,默契十足。看他们神情,彼此应是相熟的。
  “母亲,”英王含笑把画卷呈了上去,人虽立在皇后身边,目光却投向周虞两人,“两位妹妹实在妙笔,比宫里那些老师傅竟还要技高一筹。”
  皇后面露薄笑,赞许地朝二人示意,心思百转:论才情女德,自然虞家的姑娘更佳,论样貌,周文锦是数一数二的美人胚子,倒真有些为难。
  因此照例夸赞几句,赏了东西,并未在画像上做过多关注,而是命人送往自己寝宫。此间众人言笑晏晏,琬宁坐在角落,眼眶发酸,热闹是别人的,而她,只是孑然孤身的局外人。
  “阿媛,你带琬宁去见公主。”皇后低声吩咐近侍,便有人来领琬宁,琬宁诚惶诚恐起身,遥遥望了蒋夫人一眼,夫人目光中满是鼓励,她几乎掉下泪来,脑中闪电般划过前一夜夫人拥住自己说的最后一句“日后的路,得靠你自己走。”,不知眼下是何深意,却也无暇多想。
  待再次谢恩行礼,她低首退了出来,自经英王附近,飘来一句“妹妹用的什么香,这般清甜?”,英王极其温柔的模样,他正在认真问着周文锦。
  那声音动听,好似三月里的春风,抚的人心都柔软了,琬宁恍惚出了大殿,日头暖和了一些,她亦步亦趋跟在阿媛身后。阿媛是皇后的近侍,乍一看,并不美丽,眼角眉梢却天生带了一丝妩媚,同人说话时,嘴角微微上翘,仿佛总带着笑意。
  “你和蒋姑娘李姑娘住在一处,见过公主,会遣人把你送过去,想必夫人也教授过你该守的规矩,姑娘万事有分寸就行了。”阿媛徐徐说着,例行公事的口气,琬宁轻轻颔首道了谢。
  刚绕到一处长廊,隔着镂空的墙,琬宁似乎看过一袭身影一闪而过,以为自己看错,并未留意,不想走到尽头,忽听阿媛“哎呦”一声,她循声抬首,只见阿媛捂着胸口,娇嗔瞪来人一眼,兀自拿出帕子掩面轻笑几声。
  “当白日见了鬼,无声无息的!”阿媛眉眼弯弯,“王爷方才还在殿中,此刻是长了翅膀?不陪乌衣巷的姑娘们,这是要去做什么!”
  琬宁霎时红了脸,竟是英王,他怎么忽然冒出来了呢?两只手不觉绞在一处,不知是否需要上去行礼,不想那二人根本没理会自己,只有说有笑往前走。
  “阿媛姐姐今日的发髻很美,是新式样?”英王说着便往阿媛身边靠,阿媛也不避开,忽冷笑一声,“这发髻已经连梳几回了,王爷是早知道乌衣巷的姑娘今日要来,七魂八魄都不在了。”
  “姐姐不高兴了?”英王朗声一笑,“今日我确实丢了魂魄,不过姐姐方才说七魂八魄,无论何时,我这还剩一魂魄为姐姐留着呢!”
  不等阿媛说话,他欺上身来,在她耳畔轻轻吐气:“回头我园子里鲜花开了,第一枝定送给姐姐,正配这发髻……”
  阿媛被弄得痒,嗤地笑出声来,拿帕子轻甩他脸:“花有什么稀奇的,娘娘园子里的岂不比你那更好?”说着似乎想起琬宁来,往后瞥了一眼,迎上琬宁痴痴呆呆的模样,便虚推了英王一把。
  “王爷还不曾回我话,这是要到哪里去?老黏着我们算什么……”
  英王负手而笑:“我有事同公主说,姐姐这也不高兴?”
  “那才是王爷正经的亲妹妹,奴婢们可不敢。”阿媛面色柔和不少,娇嗔道。
  琬宁完全想不到,这位王爷,竟是这样性情。他似乎同谁都可以亲昵无间,并不避讳,仿佛一切举动皆自然而然,不觉荒唐,宫人们似乎也习惯这一切。
  等到公主殿中,阿媛毕恭毕敬在屏风外站定,不复先前的活泼,把话一一回清楚,便告退,临行前,琬宁分明看见英王自她手中轻挑出那方帕子塞进自己袖中,阿媛只虚晃一下,并不是真意夺回,双目斜飞,笑看他一眼去了。
  屏风那一侧的公主,一直未出声,只命婢女芳寒出来问话,好在问题简单,让她写几个字看看罢了。
  “我来帮妹妹研墨。”她听见英王声音,应该是同公主讲话。果然,下一刻,就见他绕过屏风而出,坐到案几那里,朝芳寒丢了个眼神,芳寒立即上前替他挽了袖子。
  又见芳寒立在他一侧,在那娴熟地抻着宣纸,琬宁只好默默走上前去,拘谨得很。时间过得慢极了,琬宁目光只落在那洁白如雪的纸上,一点不敢分神。
  “姑娘,请。”芳寒微笑示意,自觉往后退了退,倒是英王还在一旁坐着,淡淡瞧她几眼。琬宁不免慌乱,心下紧张,脑子里一遍遍念着夫人的教导,才定下心神,俯身下笔。
  她的字并不是闺阁一路,反而像男子,遒劲刚毅,眼下开始流行楷体,她的则仍带着很重的隶韵。英王见她写好“颜若芙蓉花”几个大字后,不置可否,示意芳寒送过去。
  琬宁怯怯往屏风那看了一眼,听英王忽轻咳一声,她没留意手底,一个激灵,竟碰翻了墨,那砚台扣在英王衣衫上,登时晕染开来,点点墨迹格外扎眼。
  她也乱了手脚,连声致歉且掏出帕子想替他擦拭,却瞧见他眉头紧锁,明显的不悦,扬手挡住了回来。
  这么明显的拒绝,琬宁讪讪缩回了手,好在芳寒已循声而出,一眼瞧出事由,快步上前仔细看了看,才柔声说:“怕是不好洗,”复又轻笑道,
  “乌衣巷有两个会作画的姑娘,回头让她们给您在这补成一副水墨丹青。”
  “好啊,连姐姐你都打趣我!”英王早把愠色换了笑容,芳寒趁势道:“可不许在这里发脾气,姑娘初来乍到,难免紧张。”说着冲琬宁温柔一笑,这才消除了琬宁些许不安。
  英王轻哼一声,目光在芳寒身上流转:“姐姐每日有发不完的善心,却单单对我苛刻,上回问你要那块玉,最后竟也不舍得给。”
  芳寒一面听他说着浑话,一面早弯腰拿帕子轻轻给他拭手,头也不抬:“奴婢脖子上的那块,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宫里宝贝多的是,老盯着奴婢这个岂不是糊涂了?这叫什么,劣币逐良币?”
  “姐姐不懂,这玉你带了那么久,早浸着女儿家的馨香之气,哪里是世间俗物比得上的?但凡这世上玉器一类东西,并不是新的才好,需带着人的气息才贵重。”英王看着她耳垂处一片雪白肌肤,嘴角满是笑意。
  “王爷的门道向来多,这么听,也有几分道理。”芳寒抬首温柔一笑,直起腰来。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和方才情形一样,琬宁垂首尴尬而立,这些话一字不落听进耳中,自己倒红了脸。
  “让贺琬宁过来。”里面忽传来公主冷清的声音,芳寒微微颔首示意,琬宁提裙小心翼翼进去了。
  行过大礼,应公主要求,她才稍稍抬首,眼前的公主,十四五岁的年纪,眉眼清隽,面上却覆盖着一层霜雪,让人陡然而生敬畏之情。
  “你这字体,倒颇有古韵,日后,我便照着这个练,需你指点。”公主语气寻常,琬宁很想以示谦虚,面色绯红,半晌也没说出一个字。
  身后一阵悉悉索索,琬宁瞥见一角衣裳,原来英王进来了,下意识往边侧挪了挪,只听英王淡淡说:“不过脱不了隶体的窠臼,比不上妹妹前些日子所学。”
  这是明里否定她,琬宁抿了抿唇,察觉出英王的不屑,心里酸酸的,怅然若失,又听英王道:
  “过些日子就是妹妹的及笄大典,妹妹想要什么做礼物,尽管说。”话刚落音,就听芳寒在外头轻声道:
  “乌衣巷成府的大公子在殿外候着,想见公主。”
  他终于来了!英王眼中多了几分玩味,手底摩挲着玉扳指,扬眉朝外望去:“看来有人已经备好了礼物。”
  阮氏一案,诛杀的是帝师,案子全权经他的皇叔建康王操办,连罪名都是建康王草拟,皇叔权势渐重,父皇和母后自然要同乌衣巷四姓再走得近些才是,英王不觉敛了笑意,若有所思望了望公主。
  可那乌衣巷成去非,是个有故事的人,江左皆知。倘是细细说起来,怕是一时半会也理不清。
  公主面无波澜,案几上仍摊着《金刚经》,她不紧不慢捻着佛珠,渐渐阖了眼睛:“让他进来。”


第4章 
  隔着屏风,琬宁很快看见人影映上来,颀长玉立的,一阵细微的声响过后,外头有了声音:
  “臣听闻前几日公主偶染小疾,不知是否痊愈了?”
  竟也是冷冷清清的调子,琬宁望着屏风上身影心底一怔,不知外头到底立着怎样的一个人。
  “已大安。”公主面上不见任何情绪。
  “请公主保重身体,臣为公主备了薄礼,以贺公主之喜。”
  “我何喜之有?”
  公主突然发难,眸子底忽犹如掠过寒鸦万点。英王兀自一笑,留心到她神情有恙,此举与平日多有不同,公主何时这么有心与人对话过?真让人好奇。
  成去非已听出这微妙的语气,耐着性子回道:“身子大安为一喜,不多日及笄,是为其二,公主缘何不喜?”
  言辞似乎让人无从辩驳,公主半晌无言语,外头成去非静候片刻,四下打量了一番,才道:
  “容臣告退。”
  说着慢慢退了出来,等下了台阶,一扫四周,到处种满了竹子,俨然精舍,哪里像个十五岁少女居住的地方……刚出了园子,竟迎上几位僧人,一脸肃穆庄严过去了。
  成去非驻足回首,果真是朝公主的园子去的,僧人可随意出入禁宫,并不新奇。公主年纪虽幼,却喜与高僧往来,给精舍捐钱更是数以万计,实在是慷慨……成去非无暇多虑,脑子里浮现早朝一幕。
  嘉平三十一年,不等开春便是大戏。
  阮氏一门的案子,光禄大夫,黄门监,冗从仆射等数十人亦在名单之列。审案数月有余,尘埃落定,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朝廷忽然就空出大片职位来。殿上烟压压众人,也都像死了一般无半分声响。建康王冷厉的目光注视着龙位上的人,忽然开口:
  “今上今日精神欠佳,诸君无异议,便退下吧。”说完按住剑柄,从容踏出大殿。殿中人面面相觑,却无半句言语交流,只相互匆匆行了礼,仓皇而散。
  原地徒留成家父子,空气犹如千钧。成去非觉察出那股目光,正殷切地仔细打量着他,而父亲则挺立如松,迎上今上的目光:“望今上保重龙体。”
  今上面容确是疲惫,年华仿佛迅速老去,毫无生机的眼眸中,满是日暮穷途的悲哀。
  “过些日子,是明芷公主的及笄大典,朕打算连着册封一并办了。”今上心底又念及阮先生来,一时头痛欲裂,强撑着把剩下的意思直言不讳说了出来,什么帝王心术,什么小人君子,都无所谓了!
  “朕看伯渊就好,日后功名必不在你之下,朕就把长公主许配给他,还望你父子二人,”说到此,满心皆是莫名的悲愤,好似是低声下气求得庇佑般,再也没有阮先生了,这世间真的再也阮先生了,今上不无悲伤地看着眼前的父子二人,又都是一副看不透的样子!他真是恨这些人,一个一个,各怀鬼胎,他到底能信任与否,只有天知道了!
  成去非同父亲便在这悬而未决的半句话中退下,而今上,所有的记忆则永远停留在了阮先生最后一个上朝的日子里。
  那日早早下朝,太极殿独留阮正通一人,百官则走在回府的路上,凄风冷雨忽至,他们的身影很快淹没在这木叶萧萧的哀声中。
  而暖流则充盈着整座大殿,恍惚间仿佛已是陌上草薰。
  坐上的皇帝鬓角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