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圣记 >

第120章

医圣记-第120章

小说: 医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局东家听闻过陈璟,对陈璟既佩服又敬畏,同时本着和气生财的理念,没有拒绝陈璟,笑着把他请上了二楼。

二楼果然有五个人,正在伏案选书。地上好几桶纸,裁得满地都是。

书局东家。帮陈璟把意思说了。

然后,又叫小伙计端了壶热茶和点心,让几个学子都歇歇,和陈璟说说话。

“您就是咱们望县的少年神医陈央及?”等书局东家介绍了陈璟,几个读书人都有点惊讶。

“你哥哥还是举人。”有个羡慕道。

陈璟笑笑。

“我家里只有侄儿和侄女,也是以进学为己任,所以聘个先生,想要学问好,又严格几分的。”陈璟不接他们的话,只是把自己的来意,再重复叙说了一边。

几个人都想了想。

然后,他们说了好几个人名。

“史家庄的史蹊先生。。。。。。”

“刘家庄的刘泰先生。。。。。。”

但是这些先生,他们五个人意见不一,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徒有虚名。

“望陀山的王檀王塑鸿先生,学问最好了。”有个高个子的书生突然道,“只是,他已经隐居好些年,不知可愿意出世。”

“对啊,王老先生是中过进士的。。。。。。”

“王老先生年轻时诗画一绝,可是中了进士就回乡隐居,也是蹊跷。前几年他还待客,如今已经好多年没有听过他。”

“不知可还活着。”

陈璟听了,心头微动。

望陀山在城南三十里,崇山峻岭。山里有两个村子,住了十来户,都是打猎为生。光上山就要两个时辰。

山路难行。

陈璟打听到了之后,回家找到了李八郎。

他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李八郎:“王先生是中过进士的。他没有留下任官,反而回乡隐居,但是学问极好。”

王老先生已经快六十岁了。

他少年成名,有了功名却没有做官,回乡隐居,都是话题。但毕竟年代久了,文坛新秀济济,到了陈璟他们这一辈,就听得比较少,除非是真正要求学的人。

李八郎也不知道。

“。。。。。。文恭不过是要念书识字,用得着请那么博学的鸿儒吗?”李八郎被陈璟的话镇住了。

他觉得,像王老先生那种人,绝不是你有钱就能请得动的。望县附近比陈璟有钱的人多了去,要是王先生愿意出山,早就被人请走了。

陈璟去请,也是白跑一趟。

况且,陈文恭不是什么天才少年,普普通通的孩子。哪怕陈璟真的请来了,以王先生的心气眼界,只怕觉得陈文恭太过于平庸。

到时候,王先生感觉屈才,陈文恭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彼此难受。

“既然念书,就应该走科考这条路。”陈璟笑道,“咱们家又不是簪缨之族,读书是陶冶情操而已。”

李八郎见陈璟跃跃欲试的样子,心想他去趟山里,哪怕请不动王老先生,也见过了望陀山的景致,不至于一无所获。

所以,李八郎不再说什么。

第193章进山

第193章进山

去望陀山聘请王先生的事,陈璟也告诉了李氏。

李氏听罢,有点欣喜:“咱们这小地方,也有博学鸿儒?”

“天下能人异士多了去。”陈璟笑道,“王先生早年名声更显,读书人都知晓。咱们不知道而已。”

“我也没听你哥哥提及。”李氏道,“不过,你哥哥闭门读书,很多人他都不知晓。”

提到陈璟的哥哥,李氏表情倏然冷清了几分。

已经到了二月。

二月初九朝廷春闱,对于李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陈璋再没有消息,就是凶多吉少。这些日子,李氏好几次去庙里烧香,自己还请了樽菩萨在家里拜。

“我明早就上山去看看。”陈璟立马转移话题。

李氏回神,勉强笑了下,道:“山路崎岖,你且得十分小心。”

“嗯,大嫂放心,我会谨慎的。”陈璟笑道。

晚上,陈璟也告诉清筠,他明日准备去望陀山,找找那位先生。

也并不是说非要名师。假如知道有名师,自然要努力一把,争取把他请到家里来。这样对陈文恭以后有帮助。

“进山啊?”清筠轻轻应了声。

到了二月,陈璟的屋子里仍然有暖炉,暖流徜徉。清筠散了头发,浓密青丝洒落肩头,衬托着一张莹白如玉的俏脸,粉唇修颈,婀娜妩媚。

她坐在桌子前对账。陈璟和她说话的时候,她也只是随意应了下,然后继续盯着账本。写写算算的。

旁边摆了一架盘算,她很少用到。

陈璟头一回见她把账本带回来做。

铺子里生意不多,又有清筠和薛灿中两个人,基本上的账目都能当天清掉。

“怎么了,账目出了问题?”陈璟坐到了她身边。

清筠这才抬头,看了眼陈璟。

“没有。”清筠回答,“但是薛先生到铺子里时间不长。不知道他和东家是不是一条心。故而,他每个月都要把算好的账给婢子瞧,婢子也要反复对账。

明日他又有把他的账目给婢子看。当着他的面。婢子不好太过于仔细,免得他以为东家疑心他,反而冷了他的心。

东家自然是相信做事的人,可婢子不能心里没数。哪怕信任他。也要知道他的账目。让他知道东家不好糊弄。婢子提前偷偷把他的账本带回来,仔细盘查,明日对账的时候,假装随意翻翻,指出几个错处。”

陈璟听了,不免惊讶。

特别是她说假装随意翻翻,然后就指出几个错误,让陈璟失笑。

这小妮子不仅仅心算厉害。御人也颇有手段。

陈璟觉得自己从前有点小瞧她。如果给她机会,也许她也会成为八面玲珑的生意人。甚至比婉君阁的婉娘还要有本事。

天生心算过人,已经很难得了。

陈璟伸手,摸了摸她的头。似青稠般的青丝,凉滑柔顺,陈璟掌心摸着,心里就起了暖意。

“那你忙,对好了告诉我。”陈璟不再打搅她。

他自己洗漱后,躺下翻几本药书。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清筠的账本才对清。她脖子有点酸,伸了伸懒腰,回头看了眼陈璟。

陈璟仍在看书,却有点瞌睡,半眯着眼睛。

“东家,对好了。”清筠起身,对陈璟道。

陈璟放下书,道:“那收拾收拾,睡觉吧。”他打了个哈欠。

清筠点点头。

她去简单梳洗一番。

等她上了床,陈璟搂住了她,吻了下她的面颊,问她:“账目可看出了问题?”

“薛先生写错了两个字,账目没有任何错处。等他明早把账目给婢子,让婢子对账的时候,婢子就告诉他。”清筠有点得意,声音很轻盈。

她开心的时候,声音也轻盈愉悦,格外好听。

陈璟也笑了。

这晚,清筠兴致很高,甚至有点主动,陈璟又年轻,身体很好。见她欢喜,就折腾了两回。

次日早起,清筠就低声跟陈璟抱怨说腿发软。

陈璟大笑。

用了早膳,清筠和陈璟去了铺子。陈璟让魏上幸带上药箱,又吩咐小伙计阿来,跟他一起进山。

“东家,您进山还带着药箱?”朱鹤不解,“是去请先生,还是去看病?”

“这个,朱掌柜就不懂了。山里人每个月都是定期下山赶集,把木柴或者猎物换成粮食。山路难走,平日里他们鲜少下来。

特别是女人、老人、孩子,哪怕有疾也要忍着。东家就是怕进了村子,有人生病而他没有带药,心里过意不去。”倪先生笑着,跟朱鹤解释。

这点,倪先生很有经验。

有次,山里有个年轻人后背生了个脓疮,高烧发热,人都要昏迷了。他们家人把他抬到城里,请倪先生诊治。

倪先生开了方子,他们抓了药又把年轻人抬回去。

回去的时候,倪先生反复交代他们,半个月后一定要来复诊。那个脓疮,一次是治不好的。

不成想,年轻人没有再来。

那段时间,倪先生没什么生意,体格也好,又知道地方,就亲自去看那位年轻人。既然是他治的,倪先生就希望能治好,免得中途复发。当时,他赶了四个时辰的路上,到了山里天都黑了。

山上的小村子里,住了十几户,都是一家老小,几代同堂,总共百来口人。

有家妇人产子,产后恶露不行,妇人眼瞧着就不行了。家里人去山下请医,不知走到了哪里。两天没有回来。

正巧倪先生带了药,救了那妇人一命。

往后的几十年,他隔几年就要被请进山里去看病。每次进山。倪先生都要多准备些其他药,防止出现急性病。

像被野兽咬了,伤口发烂,迟迟不能结痂、小孩子贪玩从树上摔下来胳膊脱臼、误食山里的果子或者草,浑身发红发痒等,各种病。只要不是要命的,山里人都熬着。熬不过去就病逝了。

倪先生救过几次。有救好的,也有太严重无能为力的。

所以,陈璟进山带个药箱。是非常明智的,倪先生也深感佩服。他越发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有位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的师傅,要不然,这些小事。他怎么会知道?

越是小事。越发体现家学。

倪先生想问,但是想到陈璟从来不提及,就不好强人所难,只得强行把自己的念头压制住。

“对啊,我也是防患于未然。”陈璟笑了笑,“药箱并不重,背着也无妨的。”

伙计帮忙套好了马车,陈璟、魏上幸和阿来乘坐。往城外望陀山赶去。

进山可能会迷路,多个人多分照应。所以伙计阿来也一起去。

约莫赶了一个时辰的路,就到了望陀山山脚。

山脚有个茶棚,七十来岁的老人,在路上卖茶。茶棚后面有个马棚,专门给过路的马匹提供粮草和饮水。

陈璟把马车留在马棚。

他向茶棚的老人买了三碗茶,留下十文钱,问了进山的路。

老人一一告辞陈璟。

陈璟他们喝了茶,转身就上山。

“东家,我来背药箱。”阿来见陈璟自己扛了药箱,准备上山,连忙去夺陈璟的药箱。

陈璟不让他背,笑道:“山路不好走。从山脚到山上的村子里,至少两个时辰的山路。我先背着,等我累得走不动了,你再背。这样,大家都能歇息。”

阿来不敢违逆陈璟,只得道是。

二月初的江南,东风始来,虬枝新发。山路丛林,树木都发了嫩绿的翠芽,也有不知名的野花,小心翼翼开放着,新红浅翠,相得益彰。

吹在脸上的风,不复冬日的寒冷,柔软温和,似纱幔从面颊滑过般。

“东、东家,还有多久到?”走了半个时辰,阿来累得爬不动了,满头大汗。

相较于阿来,魏上幸反而显得轻松。

“还有一个半时辰吧。”陈璟道。

阿来只差跌坐在地上。

又走了半个时辰,魏上幸也开始上气不接下气。

陈璟很快就远远把他们丢开了。

他差不多没走一刻,就要停下来等魏上幸和阿来一会儿,才能保证他们不走丢。阿来九死一生的感觉,到了陈璟停脚的地方,直接瘫在地上。

“就你这样的,还要帮我背药箱呢。”陈璟笑道。

阿来接不上来气,额头全是汗,尴尬笑了笑。

他们走了大约两个半时辰,才走到半山腰开阔平坦的地方,这里就是村子里。

村子口,猎户们用树木、荆棘、刺藜等,搭建了高高的院墙,防止野兽偷袭村子,也有厚重的木门。大门外,有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手里拿着木棍,守在这里。

看到陈璟他们,两个孩子立马戒备,用木棍指着陈璟问:“你们是哪里来的,要做什么?”

“请问,王先生住在这里吗?”陈璟问两个孩子,“我们是来找王先生的。”

“我们村子里没有姓王的。”孩子道,“村子里不给进。”

两个孩子很戒备,半弓着腰,陈璟他们再敢迈进一步,他们就要用木棍打人。

陈璟还要说话,却听到有女子的声音远远传来:“。。。。。。是谁啊?”

女子的声音很清脆,似山泉般纯净甘甜,远远传来,非常好听。

片刻,有个女子走到了跟前。

她高挑的个子,纤细窈窕,穿着粗麻布的上衣和襦裙,一头浓密的头发梳了辫子,斜斜垂在胸前。

大概十五六的样子。

山路的女孩子,皮肤不怎么白,但是紧致细腻,很健康开朗的模样,非常讨喜。

第194章就地制药

第194章就地制药

山上的女孩子,看到陌生人也蛮惊讶的。

她眼睛澄澈纯净,看着陈璟他们,问道:“哪里来的人?”

然后她不等陈璟回答,目光惊喜落在陈璟的药箱上,惊喜问道:“你。。。。。。你背着药箱,你是大夫?”

“大夫?”叫四郎的男孩子也惊喜交加。

“是啊,我是大夫。”陈璟回答,“我来找王先生。。。。。。”

“快,木通、四郎,让他们进来。”女孩子惊喜道。

他们村子里有人生病了。

但是看门的,都是女人和孩子,应该是村子里的大人进山去狩猎了,村子里没有成年的男人。

陈璟和魏上幸、阿来进了村子。

两个孩子继续守门,女孩子领着陈璟他们往里走。

山上的村子里,种满了杏树。二月正是杏花盛绽的时节,古老虬枝添了新妆,触目粉艳。杏花满枝,云蒸霞蔚,绮靡秾丽。

暖风缱绻,花瓣缓缓坠落,铺满了小径,走过衣襟携香。

女孩子声音疏朗,对陈璟他们道:“村子里的人都去打猎,半个月后才回来。这是开春第一次狩猎,要二十来天。胡家六郎打翻了一碗滚油,一条腿都烫烂了,已经七八天。。。。。。”

女孩子唧唧咋咋,似山间黄莺,把事情告诉了陈璟。

陈璟听了,心想带了很多药。偏偏没有带烫伤的。

这个时节,天气还是有点寒,山上气温更低。和过冬似的,怎么会有烫伤呢?当时就没有多想,反而是带了很多其他药。

“你叫什么名字?”陈璟问这个带路的女孩子。

她走得很快,把阿来和魏上幸甩后,只有陈璟能寸步不离跟着她。

“我叫木兰。”女孩子告诉陈璟。

山里的女孩子,非常淳朴大方。陈璟问她的名字,她就直接告诉了。没有丝毫的扭捏。

陈璟愣了下,笑着反问:“姓花么?”

女孩子不解,道:“姓木啊。方才在门口那个。就是我弟弟木通。”

陈璟哦了声,点点头。

木兰领着陈璟他们,从村头走到了村尾,最终在一处木房子门口停下来。房子比较新。用茅草扎成屋顶。一扇竹子扎成的门,小小的窗户。

“胡婶,大夫来了。”木兰高声喊了屋子里的人。

片刻,一个妇人从屋子里钻出来。她眼睛红肿,是哭过很久的,长得高大结实。擦了擦哭肿的眼睛,胡婶看着陈璟和魏上幸、阿来。

三个人中,阿来年纪最大。也不过二十岁。

陈璟和魏上幸更小。

胡婶眼底的希望,缓缓散去。轻声问木兰:“你下山去请了大夫?”

“不是,他们自己上山的。”木兰道,“您说巧不巧?快让他给六郎瞧病啊。六郎还发烧么?”

“烧着呢。”胡婶道。

她又看了眼陈璟,有点不放心的样子。

然后,她看了眼陈璟几个人的穿着,都是绸布衣裳,长皮靴,就知道他们几个不是穷苦百姓。于是,胡婶问陈璟他们:“几位公子上山来做什么?”

“大婶,我姓陈,是来找王先生的,王檀王塑鸿先生。我仰慕先生学问,想请他下山去坐馆。”陈璟对胡婶道,

“我家里是开药铺的,临走时候家里坐堂老先生告诉我,山里人很少下山,也许有顽疾。既然上山一回,顺便就带着药箱,兴许可能救治一二人,解人病痛疾苦。”

胡婶听了,眼底的戒备打消了。

山里的人,特别单纯善良。

“陈大夫,您快屋里请,六郎那孩子。。。。。。”胡婶连忙让陈璟进门。提到六郎,话未说完她眼睛湿了,声音也微哽。

陈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