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134章

山渐青-第134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温润的歌声悠悠的随风飘荡,让两岸的山水刹时变得十分鲜活,仿佛一幅山水画里突然游出了一条美丽的锦鲤,鱼尾轻摆,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许清连忙侧身回看,只见后面驶来一叶乌蓬船,船上一位年轻的船娘挽着衣袖,娴熟地轻摇着船撸,头上的碎花头巾在风中柔柔的拂动,阳光把她的倩影倒映到水上,更显得窈窕细长,那清越的歌声就随着撸声一起婉转于山水间。
    等她的轻舟跟上来走了个平行,许清忍不住笑道:……小娘子,你的歌声真美,和这山水一样美,小娘子你放心,我知道!”
    那位姑娘见许清斜卧在船头搭话,笑得一脸阳光意态极为和善,倒也没有过多的矜持,轻囘咬红唇落落大方地答道:“多谢公子夸奖,只是公子您知道了什么?”许清呵呵一笑,学着她刚才的调子唱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小娘子,我的意思是说,其实我知道你的心意了!”
    那位小娘子先是噗哧一笑,美丽的笑靥如荷花绽放,转而轻瞪他一眼,软软祖一声登徒子,随即却又唱道:“船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百万人中难与匹,一朝挥笔登金榜。”
    许清先是了愣,接着哈哈笑道:……小娘子,你这歌声好,可这眼神嘛本公子可不敢恭维,你仔细看看,本公子龙璋凤姿,乃是天下仅剩的读书种子,哪里像商贾之流嘛?”
    乌蓬船摇得轻快,那小娘子听了他一翻自夸,柳腰弯弯连声直笑,末了婉然回首答道:……你这人脸皮真厚,还人呢,我看呀你就是商贾之流否则哪里会这么自卖自夸口……”
    许清脸色一垮,眨眨眼睛笑道:“有嘛?我有自夸了吗?可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谦虚了,这样吧,小娘子你若不信,我吟首诗给你听如何?”
    “登徒子!谁要听你吟什么诗,你这样的人会做诗才怪!”那小娘子说完手下的桨撸急摇一阵,乌蓬船悠悠远去,身后余下一江柔婉的清波。
    “小娘子!我真会吟诗,你听,竹叶青青江水平,闻郎水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呃!西边落,道是无情却有情!小娘子……我忘了告诉你,我姓彭!”望着悠悠远去的乌蓬船,许清跪坐在船头,双手作喇叭状,放声嚷嚷着。
    乌蓬船还是悠然远去了,许清一脸惆怅的回过头来,蓦然发现,荆六郎他们没一个站着,全笑剑在船上,就连江边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也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隔着水面对许清扬声说道:“这位小哥,瞧你这诗做了,这十里八乡谁不知道林家小娘子,九岁就把唐诗背了个遍,哈哈哈!。
    许清在船头游l答道:“多谢老人家提醒,只是偶有雷同,应该没啥子关系,呵呵!这山阴山美水美人更美,晚辈只是一时兴起开个玩笑,让老人家见笑了。”
    老渔翁把钓竿一甩,和声笑道:‘无妨’今日鱼没钓到多少,倒遇到了你这出乐事,也不枉老朽出来一趟。”
    荆六郎也终手站起身来,意犹未尽地说道:“侯爷,咱们今天还是别下去巡视了,直接进越州找家青楼住下吧,我瞧着侯爷怕是真的饿了!。
    “荆六郎!你找死!好了,少废话,咱们还得老老实实下地去,争奴取天把山阴县看个大概,时间不多,看完这里得往回赶了!”许清收起笑脸,开始从前面的河道转入田间,然后弃船登岸,沿着水渠细看,这些天走过来,终于听到了提举司共上报了八起水利案,总算让许清放心不少,只要提举司能切实发挥它的作用,可比自己四处巡察强多了。
    此时的山阴也就是越州,而后世叫绍兴,绍兴这个名字要到宋室南迁之后,宋高宗赵构把当时的越州作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绍兴,寄托……绍(承继)柞(国统)中兴”之意,并把越州改为绍兴,遂由此得名。
    当年大禹治水于山阴,在这些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并在此划定华夏九州,而山阴就是当是九州之中扬州地域的中心。自此以后,山阴曾多次成为一国都城或陪都口山阴可谓是真正的人杰地灵,这片山水在历朝历代囘孕育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军,如天上的繁星璀璨。光看这里留下的大量典故,如东床快婿、曲水流觞、东山再起、咏絮之才、乘兴而来等,就能一窥它曾经的繁盛。
    虽然现在它在东南的地位渐渐被杭州取代,但它的荣光却依然灿烂,而许清最不会忘记的是,这里曾出产了大美女西施发古娘!至今能与之与相提并论的也只有三位啊!西施有多美许清不知道,可刚才那位落落大方的林家小娘子他算是见识了,确实是钟灵秀美!
    “侯爷!小心!……跟在身后的荆六郎突然叫道,赶上来想扶住许清,可惜,晚了!
    许清想得出神,一不小心脚打滑,一屁囘股坐在了田梗上,西施姑娘也罢,林家小娘子也好,顿时跑了个没影,只剩下被硬泥顶着的屁囘股一阵阵的疼,幸好这冬季田间干硬,不然定是一身**的泥水。
    唉!啥都别想了,工作之时思想开小差是要付出代价的,许清暗叹一声命苦,老老实实爬到河渠之上察看去了。
    山渐青第二百二十七章山有木兮木有枝(山渐青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官司
    金阳的太阳渐渐西斜,远处的会稽山层峦叠嶂,群峰如屏烈狸晚霞映得风姿奇异,船行于曹娥江之上,水面柔缓如镜,美不胜收,果然是山行,人在镜中游啊!
    许清结束了大半天的巡察,虽然有些疲惫,仍忍不住靠坐在船头细赏着这片江南风光,曹娥江因曹娥投江寻父而得名;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才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号,过了十七天,在五月初五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妹辞颂扬。
    如今的大宋也以孝立国,因此官方对曹娥的孝道极力的提倡,为她建庙立碑。使得她的名声更为显注。许清觉得,这种事情确实应该多多提倡,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多竖起一些这种榜样,多少能起到一些移风易俗的作用。许清穿越过来的那个世界,官方对这种孝道的提倡少之又少,天多数人也是为父母打盆洗脚水都成了一种奢侈行为!
    许渚坐在船头,不由又想起了欧阳修他们正极力提倡的尊王攘夷,及君臣之道、礼仪之道。儒家的东西后世几乎被贬得一文不值,但主宰华夏道统近两千却不是偶然,自有其可取之处,特别是经过五代十国这些战乱期,当时的政权更迭频繁,城头夫王旗变幻不定,大臣们朝秦暮楚,整个社会的道德伦常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
    当时的冯道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位自称长乐老的冯道,堪称官场的一个不例翁。
    自后唐庄宗时起,经历了五个朝代,伺奉了十个君王,八个姓氏。累世不离宰相,三公,三师之位,他圆滑多智,根据世道兴替浮沉而变换面目,一生荣华富贵,深受到当时世人的推崇。这位毫无政治操守的长乐老,历经五代那样的政治乱世,累世高官已是奇迹,居然广受时人的推崇,这足以说明唐末至五代,中国的政治道德和社会伦理已经堕落到何等不堪的地步。
    所以欧阳修他们重拾儒家道统,在这个时候其实是非常必要的。而孝道也是儒家学说诅成的一部分,别的切不论,许渚觉得光孝道这一条,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应该极力提倡的。航行在一条孝女河上,胡思乱想一下孝道,许清洒然一笑。背着一身斜阳,他们的船驶进了山阴县城。
    此时的山阴县其实也是越州府所在地,越州府城包含两县,山阴和会稽,有些象唐都长安城中的万年县和长安县。等到船只靠上掉头……许清拍拍身上的泥土,带着护卫就往县衙走去,无论如何,先让县令大人安排个住处再说。山阴市面上的繁华丝毫不在杭州这些大城之下,这里是杭州等地出入明州的水陆要道,明州作为目前大宋对外商贸的港口性城市,往来的商客成群结队。
    往县衙的路上,许渚甚至还看到了几个披着头巾的阿拉伯人。向人打听了一下,转了几个弯来到县衙,却见县衙外围着许多乡民,而上午在船上遇到的那位林家小娘子也赫然在列。
    I,侯爷,不会吧!那位姑娘不会是知道你要来县衙,专程来这里等侯爷你的吧?”嘴碎的荆六郎马上不安分的开起玩笑来。
    许清也打哈哈道:”难说!方才爷我斜靠在船头的造形,那可是我照着镜子练了许久的,慵懒之中带着洒脱,颓废之中露着内蕴!就仿佛一个东床快婿,总之是把笑面佛的风采演义得淋漓尽致,林家娘子若一时着了本侯爷的道儿,那也事属平常!”
    ,
    I,侯爷,你饶了属下吧,属下今天这肠子已经笑断了八寸了……”
    呵呵,知道本侯爷的利害就不要老来惹爷!好了,让衙役进去并报一下吧,赶紧让知县安排驿馆才是正事,爷真累了!”
    这时站在乡民之中的林家小娘子也看到了许渚,不由得微微愕然,许清对她眨眨眼,然后露出一副,憨厚,的微笑,林家小娘子却仿佛有什么心事,轻轻瞪了他一眼又转头向衙门公堂里望去。而那二三十个乡民也在细声地议论着什么,许清走近前去,往县衙大堂一看,哦,原来知县大人正在开堂问案呢,堂下跪着两个四十来岁的乡民,天概就是原告和被告了。
    许清带着好奇对林家小娘子问道:”林家小娘子,小生有礼了,请问这是你们在打官司吗?不知所为何事啊?”
    那位娇娇俏俏的小娘子再次愕然望向他,似乎对他突然叫出自己的姓氏来很意外,她细小的秀美轻销在一起,忍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是我家叔父在打官司,你问这个有什么用?还有,你这登徒子怎么知道我姓林的?这些可都是我的邻居,你若想打什么坏主意……””
    停停停!”许清顾不得那二三十个乡民逼人的目光,抢过话头说道:I,你们看我象坏人吗?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算了,不说这个,咱们在曹娥江上见过一面,也算是有缘,见你们象是遇到什么困难,这才好心上来询问一声,唉!好人难做啊!”
    林家小娘子小嘴一噘说道:”你算什么好人?这官司自有知县大人明断,你问来有何用?分明是没话找话,存心不良!”
    嚯!这林家小娘子还头头是道来着,若不是许清身后站着一群大汉,经她这么一说,许清估计已经被这些乡民轰走了。许清收起笑脸……付认真地说道:”各位,你们错怪本公子了,本公子之所以这么问,不过是想帮帮你们而已,你们不知道,本公子专门帮人打官司,由我经手的官司从未输过。人送外号任盈盈!”
    阿尼陀佛!我许清也不算是吹牛,平生就经过两场官司,对李定那一场全胜,天理寺那场嘛,也不能算输,应该说是先输后胜!
    林家小娘子见他说得认真,其实她也看出许渚是个读书人,没准还真能帮人打官司呢,她想了想说道:”这官司连知县大人也判不了,就算你是专门为人打官司的状师,怕也没办法!”
    I,哦,什么官司这么难断,!”
    这回例是由一个老乡农来细细陈述了一翻,原来今早林家小娘子的叔父,和邻居家张诚都在坡上放牛,林家和张家本是交好,放牛时两人坐在一起聊天,两家的牛就在不远处吃草,不久两家的牛相抵起来,开始两人都没在意,冬天牛在一起也常常抵角逗闹,可谁曾想这回出事了,林家的牛一角抵在了张家的牛咽喉处,把张家的牛给抵死了。
    大宋本来就缺少牛马,耕牛价钱很是昂贵,对于一般农户来说,一头牛更是了不得的财产,一家人都要靠它来耕作呢,现在张家的牛被抵死了,于是要林家赔偿。可这牛是相抵时意外被抵死的,要林家就这样赔一头牛给张家,林家自然不肯。两家相持不下,于是一纸告到县衙来
    许渚听完刚想说话,却见一个衙役走到堂上向知县耳语几句,那知县向堂外一望,顾不得再审案子,就扶着官帽急步迎了出来。许清在外巡察时,向来不穿官服,知县出了大门东张西望,没找到所谓的巡察使!正在疑惑,许清呵呵笑道:”知县大人是在找本官吧,本官许清,奉命巡察地方水利来到山阴,还没请教知名讳。”
    I,下官山阴知县程东海,拜见巡察使!”山阴知县赶紧上来行礼,弯下腰时却见许清屁股上还话着泥,不禁有些疑惑。
    许清呵呵一笑道”程知县免礼,本官来此本是想让程知县给安排一下驿馆的,不料打扰了程知县判案,这案子嘛,我也听乡亲们细说过了,不知程天人打算如何判决?”
    程东海直起身来,听许渚问到案情,连忙答道:”下官也正为难,判林家赔,这林家吃亏,若不赔,这张生吃亏,下官左思右想,总难公平合理。”
    许清听了呵呵一笑,向程东海颔首示意后,对林家小娘子说道:”林家小娘子,你不是说我不会做诗吗,我现在就念首诗给你听听如何?”
    林家小娘子知道他竟是个大官之后,哪里还敢作答,咬着嘴脸低头不语,其它的乡民也惊讶地看着这个屁股上沾着泥印的后生,谁曾想他是个大官儿。许清笑了笑朗声念道:”二牛抵角,一死一活,活牛同耕,死牛同录。”
    听完许渚的这首打油诗,程东海第一个反应过来,忍不信轻击一掌赞叹道:”巡察使如此判决再是合理不过,下官佩服!”
    许清打了个哈哈接着说道:”**两家本是睦邻,为这耕牛之事闹得告上县衙,伤了彼此的和气多有不值,本官这么判,尔等当是无话可说了吧,但愿你们回去之后,能和好如初!”
    ,
    林家小娘子忍不住抬起头来,又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许清又眨了眨眼,赶紧又抵下头去,四周的乡民都由衷是说道:”天人这般判决,再公平不过,草民等心服口服!”
第二百二十九章 西北军情
    因为李元昊反叛,为了更好的抵抗西夏的入侵,原来的陕西路被拆分为四路,分别是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嘟延路,合称陕西四路,在大宋缺少骑兵,机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拆分也确实更利于将帅就近调度防御,但却不利于各路之间的协同作战。一但各路之中主官意见不合,往往就要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当初朝廷要范仲淹出环庆路经略使,范仲淹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让韩琦同时出任秦凤路经略使,其实就是考虑到方便两路协同作战的问题。
    从这点上看,其实范仲淹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拆分的利弊所在,那就是利于防守,却不利于进攻。没有一个统一的调度指挥,大规模对夏进攻作战的话,极有可能在协调上出现问题。然而这种拆分,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并不是表面上方便调度作战这么简单。
    朝廷为了防止地方产生可以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地方上的军队都会被拆分得很细,通常是以营为单位分开驻守的,而为了对夏作战,目前调往陕西的禁军加上辅助的厢军,总计已经达到三十万左右,如果不把陕西路拆分,那么这三十万大军,都将长期置于陕西路经略使的管辖之下,朝廷怕是寝食难安,担心造成尾大不掉。
    这次范韩入主中枢,而且在许清的策略中也确定了尽快对西夏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计划……”。但却没有人敢擅自提出再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