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00章

山渐青-第200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脸上不动声色,转头望向晏殊和杜衍,杜衍先开口道:“陛下,臣也同意和谈,将兜领交还西夏一事吧?须计议,想必李元昊也发现这一项大宋是不可答应的,每年赐几万岁币也吧?伤大雅,关键就在重开椎场一事上,如夏宁侯上次所言,只要咱们限制一些重要物资出境,重开椎场倒也吧?妨,陛下,西夏吧?力再战,我大宋同样急需一个安定的局面,发展民生,革除时弊,王伦方在淮南东路攻城掠池,郭邈山等人又把京西南路搅翻了天,如此频繁的内乱,朝廷不得不引以为戒啊”
    晏殊也点头表示支持杜衍的意见,作为执宰他们最清楚,大宋其实也到了极限,这次京西南路战乱,京仓竟调拨不出粮食赈济,国库目前虽然还有几百万贯,但若大一个国家,有了这点钱并不代表就能高枕吧?忧了。
    庆历二年之所以能安然渡过来,吧?非是因大宋银行的大力支持,如今朝廷还欠着银行三百多万贯没还呢。
    一个国家靠借钱过日子,对于他们这些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来说,确实是吧?法接受的。
    当然许清作为后来人,并不觉得国家借债有何不妥,象后世的老美,人家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亿美元,但你看到人家政府垮台了吗?还不照样是世界老大。
    所以许清自个认为,只要能成功收回西北,朝廷就算欠个两千万贯也是值得的,将来只要运作得当,以西北的资源还清这些债务并不难,所以他一直支持用银行给朝廷输血,撑过这个难关之后,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而西夏,坚决不能让他缓过气来,和谈可以,但条件得咱们来提,李元昊现在有怎么本钱跟大宋叫板?
    眼看连范仲淹对晏殊他们的提议也动了心,许清抢先起身道:“陛下,我大宋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这没错误吧?错误小说网不少字”
    当然,谁敢说这话有错误呢?赵祯不发现他要说怎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许清郎声说道:“陛下,还有在坐的各位大臣,咱们天天喊着要爱民如子爱民如子究竟怎么才算爱民如子呢?
    党项人这些年在西北,掳去我大宋百姓已不下十万之数,这些百姓如今安在?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奴隶?陛下,或许这些百姓正日日以泪洗面,翘首以盼朝廷把他们解救回来,与家人团聚,将来能埋骨故里。
    陛下,请问这些被掳去的百姓,还是您的子民吗?若是,朝廷有怎么理由对他们置之不问?
    若是一个国家可以对他的子民的生死漠视不理,试问还有几个百姓愿意为这个国家去效力?国家还谈怎么凝聚力还谈怎么千秋万载
    所以,臣以为,和谈可以,但西夏必须先把所以掳去的大宋百姓全部放回,否则,一切免谈”
    许清突然抛出这个论调,把在场的臣君震得面面相觑,吧?言以对,谁敢当众说出可以置十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他这官也就当到头了,即便是赵祯也不敢,否则就得留下千古骂名。
    若是没人提起,大家都可以装作没这回事,但这事一但当众提出,便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许清掌握住了道义的制高点,所有的岁币、椎场之类的都成了浮云,谁想要和谈,就必须先迈过这道坎,而人人都发现,西夏目前生产力紧缺,想让李元昊同意先放回这些百姓,基本不可能。
    贾昌朝不死心,试探地说道:“朝廷可以把这百姓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让西夏在和谈成功后立即放回,这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不行十数万百姓的性命,岂可用作交换条件?必须先吧?条件放回这些百姓,表现出西夏和谈的诚意来,否则其他各国岂不是依样学样?将来掳去我大宋百姓后,再来要挟朝廷同意他们的吧?理条件?
    汉陈汤将军奏疏上曾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我许清同样想说,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只有这样,各国要来侵犯我大宋时,才会打在心里先掂量掂量而大宋百姓吧?论走到哪里,都能放心坦然,以身为大宋百姓为荣。
    因为他们女人,陛下会看始终看护着他们,朝廷和军队,会一直关注着他们,陛下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听了许清的话,赵祯脸上显得十分欣慰,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许清这话不但正义,而且把他提升到了吧?限的高度,成了天下臣民的守护神。
    一直没说话的包拯这时洪声道:“陛下,民者,国之根本也臣等同夏宁侯之议,西夏必须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再言和谈”
    第三百四十章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第三百四十一章 离间辽夏
    一七一八K文学提供最新章节天章阁里一众君臣,本打算先商议出与西夏谈判的基调来,没曾想却被许清突然以十数万被掳百姓为由,打乱了所有步骤……
    到赵祯,下到执宰,谁也不敢拿这十数万百姓不当回事,对谁而言,这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至少表面你不能对许清论点质疑,否则即使现在许清不再作争辩,今后也必将被言官攻击得体无完肤。搜索尽在一场皇帝与重臣间的小朝会就这么结柬了,基调也定了下来,李元昊必须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否则和议免谈。
    西夏现在本就缺少劳力,这也是一个削弱它的有效策略,这个时候,许清和韩琦一样,是不愿意和谈的。
    既是和谈,大宋就不免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否则就不是和谈,而是西夏投降了。而哪怕是只开边贸一项,对西夏恢复元气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和资敌没什么分别,将来要想收回西北,就得付出百陪的代价。
    现在西夏其实已无力再大举攻宋,由于大宋掌握了兜岭险关,西夏反而得时时防着大宋反龘攻,在这种情况之下,和谈与否对大宋本身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朝议通过了狄青改任泾原路兵马都铃辖,坐镇兜岭;虽是平调,但位置却大不一样,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再加狄青在西夏已是名声赫赫,有他在兜岭,对夏军就是种威胁。
    许清正想建议再将龙卫军左厢两万多骑兵调到西北去,作为一支战略威胁力量,随时做好入侵西夏腹地的姿态,哪怕只是偶尔去骚扰一下,总之就是不能让李元昊过得太舒坦,无法集中力量展生产。
    今天得到包拯的附议,许清心里挺开心的,这位仁兄在后世称为大宋第一名臣,甚至古往今来第一名臣也不为过,包括明清两代,在民间比他有名的大臣都没有,可以说他早已成了智慧和正义的化身;第一次共同议事便得到他的赞同,许清自然很高兴。
    等到执宰们散去,天章阁里只剩下许清和韩琦后,气氛便轻松了许多,其实就赵祯原来的心里,他是倾向于和谈的,但许清即使把他捧成一天下百姓的守护神,他也就乐呵呵地接过头衔了。
    “陛下,其实西夏已经不堪再战,我大宋用不着对它妥协,就算是今年出兵平夏,以西夏自身的力量,也未必能挡得住我大宋数十万禁军……
    而宋辽夏之间,目前事实已呈三足鼎立之势,辽国绝不希望看到大宋打破这种平衡,步兵决战辽国已不及我大宋,若是大宋再能收回西北,拥有了不输于辽国的骑兵,辽国的优势就将丧失殆尽。
    所以只要咱们这着拖着西夏,将它拖得奄奄一息,平夏的关键反而不在于西夏本身,而是看辽国的态度。
    大宋出兵平夏,辽国必有所动,到时不论是出兵对东北边境施压,还是直接出兵帮助西夏,对咱们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很有可能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
    许清侃侃而言,赵祯与韩琦频频领,大宋在河北的防线缺少雄关险隘,对辽国骑兵其实非常脆弱,这道防线已经不止一次被辽国攻破了,当初的辽国女强龘人萧燕燕兴兵南来,曾一度攻到黄河北边的澶渊,真宗皇帝甚至有迁都金陵的逃跑想法,幸好当时有名臣寇准等人力主御驾亲征。
    那么大宋要想平夏,就必须在河北防线驻防大量的军队,确保东京的安全,这是逃避不了的问题,而大宋也难免因此束手束脚。
    以韩琦对许清的子解,知道他从来都是深思过后,有了解决的办法,通常才会把问题提出来。绝不会无的放矢,这也是韩琦欣赏他的地方:“然则子澄可有解决之道?”
    许清淡淡一笑道:“我的办法无非也是交好辽国,离间辽夏。”
    先交好辽国这个不难操作,但要离间辽夏却不那么简单了,弄不好事龘情败露的话,反而会引火烧身,所以赵祯听了不动神色地问道:“子澄先说说如何离间辽夏!”
    “陛下,辽夏的关系其实并不象表面那么亲密,臣前翻作为和谈副使时,曾查阅了大量辽夏两国的资料。
    据臣所知,辽主耶律宗真是个好大喜功而且极为狂妄之人。景佑五年,嫁给李元昊的辽国兴平公龘主病重,而李元昊不闻不问,最后兴平公龘主抑郁而终,李元昊甚至未将此事通告辽国……
    耶律宗真得知此事后,就曾大雷霆,扬言要兴兵讨伐西夏,李元昊一再表请罪,而且向辽国多次纳贡,此事才算作罢。
    但这无疑在辽夏之间埋下了一颗不安定的种子,一但再有其他波澜,辽国必定会旧事重提。
    陛下,臣在查阅资料时,还留意到一龘件事,在辽国与西夏交界的夹山地区,居住着许多党项部族。
    大部分党项部族并不甘心受辽国统治,一心想着归附西夏,因此经常会生叛乱。
    咱们大可在此事作一翻文章,若能游说这些部族大量投奔西夏,辽夏关系就会趋于紧张,以耶律宗真狂傲的性格,一但认为是李元昊在作祟,说不定会大动干并,兴兵伐夏。”
    韩琦和赵祯听了大喜,若能挑起辽夏之战,对大宋而言,无疑是十分
    有利的,到时可作壁观,等双方打得疲备不堪时,大宋再捡个现在的便宜也不是不可能的。
    “好好好!子澄此议不错,事若成,朕给子澄记功。”
    赵祯开心地说道,去年被辽夏合伙欺负了一回,使得他这个皇帝晚睡觉都不安稳,就算不为收复西北,打破辽夏之间的同盟关系,对大宋也是意义重大,而汉人向来不缺那种挑拨离间的人才,此事的可操作性极高,关键是不要暴露自己的身龘份就行。
    其实许清对此心里挺矛盾的,能挑起辽夏之战固然是好事,但他又怕李元昊扛不住耶律宗真的攻势。
    现在好不把西夏打得元气大伤,到时真出现这种结果,不是让辽国捡了个大便宜吗?嗯嗯,真到那时大宋说不得也要扮演一回维和警龘察了,反正这西夏这块肉绝不能让辽国吞了。
    “陛下,韩枢密他们在西北时,曾派有许多细作潜入西夏,不妨让这些人先去试试。”
    “好,此事就这么办!”
    议完此事,君臣三人相视而笑。
    许清出宫时已是过千时分,想来武举已差不多多结束了,便没有再去观看。
    晏楠虽然成了许家大龘妇,但毕竟还七岁的年龄,有许清宠着,少了父母的看管,现在一如既往。
    象女扮男装跑去看武举比赛这种事,也只有她做得出来,对此许清是支持的,他不希望几个女人都是成天呆在后院里,这样不但容易失去原本的灵性,在家百赖,还容易为些鸡毛蒜皮之事起纷争。
    到家时只有红菱一个人在,清平也跑去她那个大宋慈善会去了,次京西南路的赈灾,让她和曹皇后赢得了极隆的声誉,现在不知多少百姓家里供着她们的长生自牌呢。
    这阵子大宋慈善会的架构正在搭建,清平对此极为心,不光因为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时带来的快乐,更因为这事是许清提议的,所以清平一心想做好它。
    大概红菱有些犯春困,一个人靠在桌边样子有些慵懒,双眸微闭着,桌的页被风轻轻地掀动着,连许清楼来她都没有觉。
    许清从背后轻轻抱住她,红菱身龘体徒然一僵,随即感受到他那熟悉的气息。
    “许郎!”
    红菱轻唤一声,紧绷的身龘体如同冰雪消融,化作一泫柔软的春水,螓向后仰起,在他脸颊间轻轻厮磨,享受着他温暖的拥抱。
    自从追随许清以来,虽然两人聚少离多,许清几次离京,每次一去少也有一个月,但只要许清在家,总能夜夜躺在他怀里,俩人相对,肌肤相贴,在浓情细语中龘安然睡去。
    在晏楠与清平进门这半个月里,即使许清想赖在琴楼过夜,也被她往外推,常言道久别胜新婚,适当的分开,往往让人更感依恋,更珍惜在一起时的那种温馨;时隔半个月,红菱再度享受到他紧紧的拥抱,那久违的感觉让她舒服得出一声轻吟,全身每个细胞仿佛都在尽情的舒展开来。
    “菱儿,我车才见你精神不振的样子,是不是身龘体不舒服?”许涛关心地问道。
    “许郎不必担心,奴家每年都这样,一到这个季节就容易犯困。”
    红菱依旧闭着又蛑,靠边在他怀里的那种舒适感让她几乎不想去说话,声音透着软软糯糯的味道。
    “嗯,菱儿身龘体没事就好,这季节春光明媚,菱儿不要老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相公没法天天带你们去玩,你可以学喃喃和小颜她们,没事就自己出去逛逛,权当散散心。”
    “相公,做你娘子真好!”
    红菱语出由衷,在许家,没有森严的等级,不用天天谨小慎徵地守着规矩,许清什么事都由着她们,宠着她们,晏楠成了许家大龘妇后,不但没收敛起的本性,有许清鼓励,反而比出嫁前更无拘无柬了。
    “许清呵呵笑道:“不好你们也跑不了啦,注定一辈子要做我的娘子!”
    “许郎!红菱一手在他身无意识地轻抚着,一手辗向后揽住他的脖子,螓尽量地后仰着,双唇在他脸颊吻出一行湿痕。
    许清微微一怔,从红菱有些急促的呼吸,以及渐渐烫热的身龘体,他能感觉到红菱有些动情了,经过大半年的调教,加红菱想为他生个孩子,在房事她已经不再那么被动,但在白天这还是第一次。
    “许郎!”俩人如鸳鸯交颈,久久厮磨着,窗外东风拂过湖面,在这个静静的春日午后,荡起的涟漪一圈圈的扩散着,红菱轻唤一声,引导着他的大手覆自己起伏不定的胸前。
    许清再难抑心中的冲动,把她抱到宽大的檀木桌,刹那间裙裙飞扬如窗外飘过的!片云。
    “许郎,不要在这里,不要……六红菱仰躺在桌,脸羞涩难挡,虽然情动难抑,传统的思维却让她羞于在桌。
    许清却用最彻底的行动回应了她,红菱长呼一声,螓扬起,髻的翠玉叙儿叮的一声落到桌,一头青丝如窗下的杨花飘散。
第三百四十二章 嫁接
    一七一八K文学提供最新章节许清的假期还没有结束,这期间早朝他肯定不会去的,但司家寺和银行那边正值繁忙之时,所以他每天仍会花一午时间,去处理这两部之事……
    三月的到来,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春耕已经开始,无论是旱地作物,还是占城稻推广,再到青苗款的放,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搜索尽在银行是许清一手创建,司农寺在他任少卿后,也经过了大换血,在这两个部门中,许清有着绝对的权威。
    这两个部门有许多共同点,都采用了许多后世的管理机制,和朝廷其它部门相比,司农寺和银行是最讲究效率的部门,而且各职司的独立运作能力也是最强的,使得即便许清不在,两个部门也不至于出现工作凝滞的情形。
    这是许清一直致力打造的效果,那就是他只管大的方针,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