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25章

山渐青-第25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手上沾着的粉笔灰不知道什么时候抹到了面上,他也浑然没有意识到,虽然他这个样子站在墙壁前有些滑稽,但下面竟没有一个取笑,讲解的人投入,听的人更投入。
    “总行会很快把这种专用的新式账簿发放下去,各位就按照要求记好账就行,有了这种记账法,今后一但账目出了差错,一查就知道是谁的责任,所以各位不要有什么侥幸的心思,记账时务必谨慎小心。”许清说得口干舌燥,自己跑到杂役那里要了杯水喝,这才又走回来,许大行长不禁感叹,看来给行长配个小蜜的事情,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才行,嗯,红菱应该不错,那个梁玉也可以入选!要不让陛下从宫里弄几个出来,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赵祯应该不会驳回吧!
    许清喝完水回到屋里后,大家才发现行长大人一脸的灰,众人忍不住笑了起来,许大行长被一群人笑得一脸茫然,正在奇怪的当口,一只粉嫩的小手把一条白色的丝巾递了上来,行长大人一看是梁玉,梁玉递上丝巾后顺便告知了大家哄笑的原因,许大行长赶紧接过丝巾擦起脸来,好香,他甚至想把丝巾直接藏袖口里了,许清也不得不佩服梁玉的大胆,果然不愧是女强人啊,敢在百多双眼睛的注视下,把丝巾递过来,在明清那朱程理学荼毒地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幸好现在民风还算开放,不然梁玉就非得嫁许清不可了,想到这许大行长又哀叹,朱熹那些家伙怎么不早点出生啊,这多好的贤外助人选啊!
    “接下来要说的是服务态度,记住,我们这求着老百姓把钱存进来,所以态度一定要和蔼,对再小的客户也不能摆架子,工作时要脸带微笑,特别是原来在衙门里工作的人,我要在这里特别警告你们,总行会不定期对各分号进行检查,如果敢把你们以前的那张冷脸带到银行里来,一但查出马上给我滚蛋,每个分行对外的门面里也将设立客户意思本,由客户来监督你们,不论是谁如果一个月内被客户投诉超过十次,那么恭喜你了,停职查办吧。”
    说到这里,许清一改和蔼的语气,冷眼扫视着下面的各人,让下面的一群骨干头都不敢抬。
    “还有要说的就是各位的待遇问题,大宋银行开出的月奉相信各位都知道了,比你们在其他地方能领看的绝对高得多,而且,现在我要宣布的是,除了月奉外,大宋银行还有奖金制度,奖金将根据你们工作的业绩发放,只要你们工作出色,你将会发现你的奖金绝对比你的月奉要高得多,具体怎么发放,总行将会制钉成书面条文发到各分行去,到时各位一查便知。”
    一听还有奖金,台下众人热情高涨,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起来,许清任由他们议论纷纷。人就是这样,一但关系的切身利益,总免多些关注,既兴奋又忐忑不安,许清想想前世的自己,每当单位宣布奖励或扣罚等事情,心里同样七上八下,不同的是以前自己是条例的受约束者,现在自己是条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想到这许清也唏嘘不已,大宋银行,也许现在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重要机构,现在他这个行长的职位甚至还不算朝廷的正式官职,幸好他身上还有个朝请郎的散职。可总有一天,当这个机构慢慢控制了大宋的经济命脉,散发出它强大的能量时,相信人们就会意识到,行长这个职位将是如果的光芒耀眼,也许到那时候,行长大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会等同于宰相一样的存在吧。
    大宋银行,以一种并不耀眼的方式成立了,总行的大门正中,挂着一块由皇帝赵祯亲笔题写的巨匾,‘汇通天下’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光。
    吕相国府。
    夷简回到家后,发现整个家充满一种暮气深深的感觉,他脱下官帽递给了丫环,疲惫地坐在了太师椅上,吕放虽然不成器,但有他在,这个家就还有传承的希望,自从吕放死后,整个相国府基本听不到了笑声,吕夫人成日不是凄凄戚戚,就是对下人责罚打骂,下人们每天提心吊胆,连走路都低着头,吕夷简也被这种压抑气氛弄得身心具疲,这让他对儿子的死更难已悉怀,许清,到底是不是许清?吕夷简有时觉得这个名字快成自己的魔障了,而今天,由许清主持的大宋银行正式成立了,吕夷简对新出现的这个银行算不上太了解。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天从许清自己的口中听到了‘挤兑’这两个字,皇帝对他已经很不满,有皇帝的全力支持,加上其他几个重要大臣的认同,他不会直接出面反对银行的成立,而且包括他自己也大致清楚,这个银行会给朝廷带来怎么样的好处,但这个银行却是由许清策划成立的,这让他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去把梁管家给我叫来!”吕夷简突然对身边侍候着的丫环叫道。把在一边呆呆站着的丫环吓了一跳。
    梁管家听到吕夷简找,不久后一边抹着满头的汗水,一边急匆匆地进了书房,现在这个家包括他这个管家在内,一个不好就要倒大霉,特别是吕放的死因他依旧察不出什么结果,虽然发动了所有的人脉,却连最关键的刘七月都没找到,吕夷简若不是看在他为这个家操劳半生,而且目前无人可取代的情况下,他这个管家恐怕早就滚出相国府了,所以这段日子他同样陪尽了小心。
    “平日家里的营生都是你在负责打理,你马上给我去联络几个有实的商家,尽快筹集一到两百万贯银钱,然后存入大宋银行,再以其他人的名义,用各种方式把钱贷出来,记住,不要让人知道这事背后是我们吕家在操控,一但事有不密,你自己看着办吧。”吕夷简说到这里厉芒尽露,梁管家的汗更是流个不停,但还不得不纳纳是问道:“老爷,您这是要干什么?”
    “挤垮大宋银行!”吕夷简从牙根里挤出这几个字,让梁管家心里一凛。
    “我会在朝堂上尽力配合你们,以朝廷的名义从大宋银行里贷款,到时你们再让人散播一些言论,尽量引发储户的恐慌,然后一齐发动,以最快的速度去挤兑,一举把大宋银行给我挤垮!记住,东京这里太引人注目,除了散布言论外,不用做什么动作,在其它分行发动就行。”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做好了,将来大宋银行重组,我保他们成了银行股东!”
    两人在内书房里密议许久,梁管家一路抹着汗走了。
第四十二章 焦头烂额的赵祯
    文德殿内,赵祯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踏着方步从后殿走了出来,大殿下面已列班站满上朝议事的大臣,赵祯刚刚缓步走向御座,司殿太监便尖声叫道:“皇上驾到……”
    “参见陛下!”大殿中央分文武两列,大臣们对赵祯执笏躬身行礼,声音整齐洪亮。
    赵祯抬抬手说道:“众卿免礼!”大臣们纷纷退向大殿两侧站好,文官在左,武将在右。司殿太监刚喊完‘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工部尚书黄平中便执笏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昨日接到江南西路奏报,由于五月以来雨水不断,引发赣水洪汛,于吉州段决堤,吉州数县大部分农田被淹,上千户房屋坍塌,吉州数县官员联名奏请朝廷,尽快调拨赈灾钱粮,修复河堤,救济百姓。”
    听黄平中说完,赵祯已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殿中百官也小声地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殿中顿时传来细碎的嗡嗡声。馆阁校勘欧阳修第一个坐不住了,吉州那可是他的家乡,虽然四岁丧父后就离开了家乡,随叔父在随州长大,但乡土之情又岂能因此割舍,他快步出班奏道:“陛下,吉州灾情如此严重,百姓饥寒交迫,嗷嗷待哺,朝廷应就近从杭州、苏州等地调集钱粮赈灾,以免灾情扩大,百姓流离失所。”
    赵祯理解欧阳修急迫的心情,点点头示意他退下后,对站在文官前排的吕夷简和曾亮说道:“吕相国,曾爱卿,此事不容耽搁,就由政事堂协调各地方官府,三使司尽快调拨钱粮,尽快救济吉州百姓。”接着赵祯又对黄平中说道:“黄尚书尽快从工部抽调人手前往吉州,主持修复河堤一事。”
    吕夷简、黄平中和曾亮纷纷出班应喏,只是曾亮却接着奏道:“陛下,眼下尚未夏收,正值青黄不接,各地府库空虚,前翻刚从江南各路额外调集了一批钱粮支援西北军,现在江南各地恐怕再难以调集到钱粮。”
    曾亮话声刚落,谏官王素便快步现班奏道:“陛下,三使司掌管举国之钱粮,如今灾情似火,岂能以尚未夏收为由,就枉顾千万灾民急需救济的事实,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曾亮办事不力,敷衍塞责,请陛下明断!”
    王素这一下让整个朝堂都炸开锅了,一时间真个是群雄并起,唇枪舌剑,三使司调不出钱粮是事实,灾民急须救济也是事实,各方说各方的道理,整个文德殿乱成一锅粥。赵祯被吵得头晕脑涨,双手抚额。司殿太监赶紧出来大喊肃静,殿中吵成一团的大臣们这才悻悻归列,赵祯这时才对吕夷简问道:“吕相国,此事你可有何对策?”
    钱粮支度开国之初便从政事堂划归三司使,不在宰相的职权之内,所以这时吕夷简反而轻松一些,赵祯问起,他徐徐出班答道:“陛下,目前最紧要的是解决灾民的口粮问题,各地粮仓无粮,那只有从粮商手里购粮,江南各路乃我大宋主要产粮区,各地粮商手中定有着大量粮食,所以臣以为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吕夷简是老成精的人物,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谁不知道江南粮商手中必有大量粮食,问题是现在朝廷不是没钱采购吗,总不能去抢吧。但他又确实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各人不好说他什么。赵祯也感到很无奈。
    这时欧阳修再次出班奏道:“陛下,为了吉州万千灾民,臣愿捐出一年奉禄,尽臣的一点微薄之力。”欧阳修这也是无奈之举,户部无钱无粮众所周知,但吉州是他的老家,又不能弃之不管。
    赵祯叹了口气,对欧阳修佳许了两句,转头对站在殿角的阎文应说道:“传朕旨意,自今日起,宫中用度裁减三成,以支援灾区百姓。”
    皇帝都发话了,殿中站着的大臣还有什么话说,各人纷纷捐出一年或半年的奉禄,反正瞧眼下这情形,这奉禄能不能发下来还两说呢,还不如拿来博个美名。
    此事争到最后也只能这样不了了之,大臣们捐出奉禄,户部尽力筹集钱粮,没有钱粮说其它一切都是空话,赵祯觉得心里的苦涩味是那么浓,他是个仁君,现在看着灾区百姓受灾却无能为力,心里充满了自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礼部侍郎钱应物出班奏道:“臣启陛下,赴辽国使团传回奏报,经过枢密直学士富弼等人努力,辽国国主耶律宗真已同意罢兵和谈。”
    外交事宜归礼部主管,所以此事由礼部侍郎奏报事属正常。
    礼部侍郎钱应物说到这,大殿中包括赵祯在内都露出了难的喜色。契丹人在真定一线集结十万大军,一付泰山压顶之势,一直以来就如同悬在大宋君臣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今听到耶律宗真同意罢兵和谈,人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大宋国内已经乱得一团糟,民乱四起,灾情频发,应对西夏人已经让大宋上下精疲力竭了,如果此时辽国再大举兴兵的话,大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真是不敢想像。幸好富弼等人不负众望,至少此刻,殿中各人对富弼等一班出使辽国的使臣充满了感激。朝堂之上平时再怎么纷争,但这些文官们谁也不想去面对战乱这是肯定的,从辽国南京幽州到大宋东京汴梁,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大宋虽然在真定一线建造了很多防御工事,但这个时候,军需粮饷皆缺,兵无战心,守不守得住谁也不知道,一但契丹人突破真定一线,以契丹骑兵的速度,只须两日便能兵临黄河北岸。到时候整个大宋危矣!
    礼部侍郎钱应物看着殿在众臣面露喜色,轻轻咳嗽了两声,这才艰难地接着说道:“辽国国主耶律宗真虽然同意罢兵,但……但要求增加五十万两岁币。”钱应物奏完后执笏低头不语。
    一班君臣听后也倒吸了一口冷气。真宗时与辽国结澶渊之盟,大宋每年给辽国岁币绢钱合计三十万两,定期缴纳,如今辽国要求再增加五十万两,那合计就是每年八十万两,现在大宋别说每年八十万两,恐怕八万两都难应对,这几年加赋了几回,国内因此已是民乱四起,如果再加赋,也不用再交什么岁币了,大宋自己就先垮掉了。
    只是如今辽国十万大军还集结在真定防线外,如果不答应契丹人的要求,万一契丹人真的发动战争怎么办?文德殿上的大宋君臣就如同一架被堵在了死胡同里的破马车,进退两难。答应吧,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不答应吧,担心挡不住契丹人的十万雄兵。殿中一改刚才‘群雄并起’的局面,一时只剩下各人急促的呼吸声。
    还是王素先先出奏道:“陛下,辽国人狼子野心,趁我大宋被西夏人牵制之机,欲行趁火打劫之事,契丹人蛮夷之辈也,贪得无厌,我大宋若今日答应了辽国人的无理条件,怎知明日他不会再浙兵来威胁,到时候我大宋要给多少岁币才能满足契丹人的野心。是以,臣认为我大宋应回绝契丹人的无理要求。”
    吏部侍郎韩朝宗这时站出来驳道:“王大人说的轻巧,陛下,此时若不答应契丹人的要求,先稳住契丹人,万一契丹人真的发兵来攻,我大宋将面临两线作战,加上国库空虚,钱粮紧缺,局势不不堪设想啊。”
    这些赵祯如何不知,他转头对晏殊问道:“晏相国以为如何?”
    晏殊谨慎地答道:“目前确实不宜与辽国再开战事,但辽国人要求的岁币实在太多,所以臣认为应先让富弼等使臣尽力与辽国勾通,争取把岁币减到一个我朝可以接受的幅度。国内再加强河东路,河北西路的防务,预防辽国人和谈不成悍然入侵。”
    众人听了晏殊的话纷纷点头,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了,至于怎样加强河东路,河北西路的防务,机灵的大臣都避而不谈。
    朝会开到午间,也没能拿出一个更好的对策来,赵祯一脸疲惫地回到**,看着内侍们摆上御膳,赵祯举箸胡乱吃了两口,便再也吃不下去。一个人在内殿来回地度步,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所有的关键都指向两个字‘钱粮’,赵祯越想心里越烦躁,辽国人欺人太甚,不但占去了燕云十六州,一有机会便来趁火打劫,赵祯虽然心性宽仁,但正值三十岁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着实有些咽不下这口气,只是……国内也不太平,官员们相互推卸责任,国库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大宋这江山……看来是要改革一下了。
    赵祯知道就是要改革那也不是十天半月能办成的事,还是先应对目前这难关吧,可这能怎么办呢?阎文应见官家眉头紧锁,急躁不安的样子,他知道赵祯在愁什么,但他一个内侍总管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试探着说道:“官家,你先歇歇吧,别急坏了身子,朝臣们想不出办法来,不如招朝请郎许清来问问如何?他脑子好使,如今又管着大宋银行……”
    赵祯听了脚步便停了下来,略略思量后说道:“宣许清觐见!”
第四十三章 展望海上丝绸之路
    潘楼街,大宋银行总部。
    许清、方有信、梁玉等股东正在听取宁平波的报告,宁平波字正臣,原是户部调过来的干吏,如今成了总行营业部部长,总行对外营业的事务归他管,大宋银行虽然已经宣告成立,但也只有东京总行在试营业,各地分行还在组建当中,各分行要想全部运营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