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渐青 >

第55章

山渐青-第55章

小说: 山渐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我也要好好调教你才行!”
    红菱有些无奈,和许清在一起就这样,他偶尔说两句正经的,让你感动得一塌糊涂,马上又嘻嘻哈哈,让你泪中带笑,有时真恨不得狠狠打他几下。
    然而许清的话刚说完,就得到了最直接的验证,前面的车上传来小颜咯咯的笑声,连傻子都能听得出,那笑声充满了得意。
    接着便是小芹焦急的嚷嚷:“这次不算不算,咱们再来。”
    路面够平行两辆车,许清让车把式跟上去看看。一看之下许清顿时会小芹默哀,原来两人不是在学山歌,而是在玩五子棋。
    此时的小颜仿佛又恢复了那夜一副女将军的模样,英姿飒爽,大杀四方。
    一听小芹要耍赖,小颜顿时嘟着小嘴说道:“为什么不算,我家少爷从来不耍赖的,有一回我跟他下,他脖子上都粘满了纸条,都没耍赖呢。”
    小芹无奈,只好小心翼翼地在耳朵上粘上了一张小纸片。
    红菱听到小颜这么说,顿时怪异地看着许清。
    许清一打哈哈说道:“今天天气真不错,哈,阳光明媚,小鸭戏水。小颜!努力,把小芹也追到天涯海角去,哈哈哈!”
    小颜一见许清他们上来,顿时雀跃地趴在车窗上咭咭地笑着道:“少爷少爷,小芹也输了,她还想耍赖呢,我才不肯,要是小颜输了,也会乖乖粘纸条的,少爷说过胜负乃兵……什么来着?咭咭咭!”
    红菱看她说得好玩,直想伸手过去捏她的小脸,可惜路面开始变窄,马车只好落后让行。
    这时红菱闷嘴一笑道:“听说有人连脖子都粘过纸条,是不是真的?真想看看那是什么样子啊!”
    许清向她靠过去,同坐在一边,这样团扇的风就能两个人一起分享。
    “别得意,她们下的可不是围棋,而是五子棋,你也未必是那丫头的对手,那丫头好象天生就是为五子棋而生的,以后咱们要是没米下锅了,我就去摆残棋,让小颜去摆五子棋,相信养活咱们一家子没问题,唉,那夜刚教会她,我就被她一路杀到海南岛去了,当时海边没船,否则我就要去做华侨啦。”
    红菱微笑地听着他的宏篇大论,她很喜欢这种感觉,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而且还常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和论调来,但守在他身边却让人感到很安心,很温馨,
    此刻红菱忘记了宜州的荒蛮险恶,记忆了许清还是一个流放者的身份,这一刻感觉很好,没有更多的奢求了,她轻轻地问道:“什么是五子棋,华侨又是什么?”
    “小颜会充分地教会你什么叫五子棋的,至于华侨嘛,哎呀,就是华丽的彩虹桥啦!想想那多美啊,我住彩虹桥头,你住彩虹桥尾,思君就过桥,共饮一江水。”
    “嗯,我在桥边浣纱,你在桥边挑水,搭三五间篱院茅舍,篱前遍植兰草菊花,你累了我给你弹一曲阳春白雪,要是下雪了,你记得早点回家。”
    红菱靠在许清肩头上,一脸向往地遐想着。
    许清对恋爱中女人的智商有些无语,还以为光自己能胡扯,没想到红菱瞬间就能把人带入一个童话世界。
    红菱见许清久久没作答,有些失望地抬着头来看着他,许清赶紧说道:“红菱,红菱,这天天挑水也不是个办法,我正想着怎么在河边装个水车,你想啊,这样一来,既可免去的挑水之苦,而且还很好看,嗯,这样一来,水车漉漉地转着,不是更有诗意吗?”
    红菱嫣然一笑,扑到他怀里依偎了一阵,突然张嘴在许清手臂上咬了一口道:“你真懒!”
    东京城里。
    自新宋门而来的信使不顾街上人仰马翻,一路急冲到刑部大门前才停了下来。
    “淮南东路急报!”
    现在是朝会时间,刑部只有一个郎中负责留守,他接过信使的急报,看完后惊出一身汗。赶紧往正在招开朝会的文德殿跑去。
    文德殿内。
    “陛下,臣要弹劾宰相晏殊,晏殊身为一国之相,批复地方上奏之事只凭一时意气,未能谨慎思虑周详,同意龙门船厂招收流民,埋下隐患,致使润州惨案发生。晏殊如此轻慢处事,臣以为,晏殊不应再居相位!”
    “臣等附议!”
    朝堂之上,御使萧怀仁刚弹劾完晏殊,竟然马上有七八个官员出班附议,看得赵祯坐在御座上直皱眉头。
    这时欧阳修出班辩解道:“萧御吏此议臣以为是妄加其罪,陛下,当初润州知州王聪上奏要招收流民,确是一项良策,若能安置流民,也有安定地方之功,晏相批准此议本身无错,至于后来流民叛乱,完全是有人故意煽动,罪责不应由晏相来承担。”
    吕夷简立于班前不言不动,心里却在冷冷地笑着。
第九十三章 朝中群臣弹劾忙
    一见有人出言反驳,萧怀仁不但没退却,反而显得更加兴奋,他一抖大袖,侃侃而谈说道:“欧阳编修此言差矣!若晏殊只是一部副官或小吏,自然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作为一国宰相,便应料事长远,充分预想到招收流民聚于一处,此等作为易于引发民乱。即使同意招收流民,也应事先作些防范措施,但晏相在此事上无所作为,如今引发此等严重后果,晏相岂能说毫无责任?”
    兵部员外郎王素身上还兼着谏官之职,这时他也出班奏道:“陛下,议收流民确实是一项安定地方之良策,晏相作为一国之宰相,臣以为只要考虑策略的好坏,至于地方地施行不当,引发不良后果,臣以为把罪责归于晏想身上有些牵强。”
    王素风说完,工部郎中就出来反驳道:“王员外郎此言大谬,身为执宰,不管地方施政方式好坏,任由地方作为,将如何调节国之大政。臣以为,晏殊在润州民乱一事上,确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虽然有欧阳修与王素出来辩解,但萧怀仁一方人多势众,你一言我一语,风向对晏殊越来越不利。
    赵祯听到殿中吵成一片,心里很是烦恼,这个结果他原先就曾预料到,这些弹劾晏殊之人中,至少有半过是吕夷简提拔任用之人。
    吕夷简拜相二十年,提拔的门生不知凡几,但他一向极少以结党形式攻伐他人,这也是赵祯一直容忍他的一个原因。
    但今天看来,以前吕夷简对结党攻伐看来只是不肖为之而已,多年来吕夷简权柄一直甚重,基本上一般的对手跟本用不着他结党攻击。
    而现在,不知是出于吕夷简受意,还是这些人出于别的原因,竟纷纷针对起晏殊来。
    赵祯摆摆手制止了殿中的唇枪舌剑,目光沉沉地投到吕夷简身上说道:“吕相国对此事有何看法?”
    吕夷简刚想出班作答,忽闻殿外传来急报,得到赵祯示意后,值殿司礼官很快把殿外的刑部郎中带了进来,刑训郎中急行到班前奏道:“陛下,淮南东路提刑司有重要急报。”
    “念!”
    坏消息听多了,凡是急报赵祯有本能地有些反感,这次又不知道来了什么坏消息。
    刑部郎中朗声念道:“臣淮南东路提司使于子曾急奏,刑部日前曾行文淮南东路提刑司,彻查漕帮不法事,臣接令即查,恰逢殿前班值王守毅,于海岛擒回漕帮五十余帮众,经审讯,此五十余人对煽动润州民乱一事供认不讳,并供出转运使伍志高实为煽动民乱主谋,伍志高许下漕帮转运六成漕粮,并及私下分销十万石漕粮为代价,事关重大,臣恐伍志高闻讯销毁罪证,与经略使苏言道共议之,调高邮、涟水两军对漕帮匪众围剿,并同时控制运转使伍志高,搜集罪证,臣等自伍志高处搜出账册两本,明确记载伍志高行贿受贿细节,其中最大行贿对象为吕相国府管家梁可方,贿钱总计多达十七万六千贯……”
    刑部郎中念到这里,已经汗如雨下。殿中此时也早已回响着嗡嗡的议论声,吕夷简虽然还强作镇定,但有心人仔细就能看出,他长长的须子在微微地颤抖。
    而就在此刻,文德殿中一片暗流汹涌之时,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信使高喊着‘八百里加急’,风一般地冲进了京城西面的万胜门。
    刑部郎中刚念完,御使萧怀仁就出班高声奏道“陛下,臣要弹劾提刑使于子曾,越权扣押转运使,请陛下治于子曾狂妄不法之罪!”
    萧怀仁的声音很大,但招来的却是一片鄙视的目光。连刚才与之一同弹劾晏殊的工部郎中都为之尴尬不已。
    这次是集贤院校理余靖先站了出来。
    “陛下,有刑部行文彻查漕帮事在先,加上为防伍志高销毁证据,提刑使于子曾如此作为情有可原,臣要弹劾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受意管家收受贿赂,请陛下严惩,以正朝纲。”
    这一回文德殿中更加热闹,你弹劾我,我弹劾他,真正乱成了一锅粥,刚才还暗暗冷笑的吕夷简,顿时被抛到风口浪尖上。
    萧怀仁凭着声音够大,辩解道:“陛下,集贤院校理余靖有意歪曲事实,即使是吕府管家梁可方真收受了伍志高贿赂,也不能代表就是吕相国受意。至于说吕相国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更是恶意攻击,并无真凭实据,臣要弹劾余靖恶意中伤之罪……”
    赵祯头痛得快要炸开了,木然地坐在御座上默然不语,于子曾的急报既是他愿意听到的,至少这样许清可以脱罪了。
    而同时又让他措手不及,事涉吕夷简,虽是吕府管家收受贿赂,但吕夷简本身绝不能摆脱嫌疑,这已经足够他罢相了。
    但这却不是赵祯现在想看到的,吕夷简罢相赵祯一直在考虑,但绝不希望是现在。
    吕夷简拜相二十年,门生故旧满朝野,赵祯知道现在朝中已经不起吕夷简罢相引发的动荡,只能等内外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吕夷简罢相才是最好的时机。
    经次一事,先期冷处理一下吕夷简最符合赵祯的想法,这样局势一但稳定下来,吕夷简罢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看着殿中汹涌的弹劾浪潮,吕夷简还能幸免吗?事态已经由不得赵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当然,事实这朝堂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不得他这个皇帝的。
    皇帝名义上是国家的主宰,但事实上,对朝中大事,皇帝极少能做到一言而决的时候。
    就在赵祯暗里叹息之时,文德殿外突然再次传来‘八百里加急’的通报声。殿中原本沸腾的场面仿佛被人淋进了一瓢冷水。一时间殿连呼吸声都变得若有若无。
    众人面面相窥,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种荒谬的眼神,今天的朝会,实在太让人跟不上节奏,一波三折的变故还没让大众消化完,这又突然来了一道八百里加急,天知道这又是什么大事发生,而哪位大员又会因此遭殃。
    由不得殿中众人思索,值殿太监已经摊开八百里加急念了起来。
    一听之下,殿中大臣连赵祯这个皇帝在内,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西夏李元昊于天都山集兵十万,意图马踏关中,宋夏再次拉开大战,宋泾原路副都部署葛怀敏兵败长城壕,损兵折将近万。
    最让殿中君臣难以置信的是:
    渭州陷落!
    听完这个消息,殿中无论是弹劾晏殊,还是弹劾吕夷简的声音全部消失。
    和渭州陷落,李元昊长驱直入相比,伍志高的贪赃枉法不算什么了,吕府管家收受贿赂不算什么了,晏相的失察更是不值一提了。
    众臣今天经受了太多的精神摧残,神经已经脆弱得不堪重负了。此时殿中再无一人出来建言,赵祯目光扫过下面黑压压的群臣,众人竟不敢与之对视。
    赵祯艰涩地说道:“渭州陷落,西北危急,其它诸事今日罢议,众卿此时应群策群力,一起商议出应对西夏入寇之策来,西北之事刻不容缓,诸卿有何建议速速道来。”
    众人能有什么建议,许多人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呢。
    渭州陷落,西夏人长驱直入,现在要做的无非是调兵遣将,抵制西夏入侵,但如今大宋还能从何处调兵。
    北边辽国集结在真定防线外的十万大军,还在虎视眈眈呢,内地是还有一些步军,但如今地方也是处处不稳,再把这些步军调往西北的话,天知道国内会出现什么乱象。
    靠那些厢兵?大宋那些厢兵与其说是兵,还不如说是杂役来得更确切一些,这些厢兵基本没什么训练,长期从事一些砌城铺路的杂役之事,本身就多是由一些囚犯充军而成。
    稍为好一点的,早以被抽入禁军之中,剩下的全是些歪瓜劣枣。望这些人上阵杀敌那是妄想,把地方全交给这些人更让人担忧。
    殿中大臣们还是面面相窥,纳纳不能言。
    赵祯就算脾气好,此时也有些恼怒,刚才还吵成一团,你弹劾我,我弹劾你的群臣,一遇到这种需要出谋划策之事,便哑口无言。
    赵祯心里恼怒忧虑的同时,更深深地感觉到大宋不革新是不行了,然而革新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如今……
    赵祯真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他突然站了起来大袖一挥说道:“三省六部主官到天章阁议事,其它官员各归本位司职,退朝!”
    说完不顾殿众臣反应,指袖而去。一出文德殿,阎文应紧紧跟上来说道:“官家息怒,官家息怒!群臣一时想不出办法,想来也只是暂时的,官家不必动怒伤了身子。”
    阎文应说这话的语调,让赵祯莫名就想起了许清来。
    他突然很想知道,要是许清在,以他那种常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是否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吗?
第九十四章 信阳路遇活宝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弹劾不断,许清这一路上过得却很惬意,只在不误了到达期限,四个押解的衙役便不会对许清的行止说什么。
    先不说有马良春在,容不得他们嚣张,便是马良春不说话,一个流放的贬官竟得皇帝派个班值护卫,这事真没听说过;
    便是傻子也知道,许清别说是流放到广南宜州,恐怕就是流放到波斯去,不久也能回来,总之不是他们几个衙役能得罪的。
    这一日他们走到信阳,这个时期的信阳生态还是比较好的,不象后世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
    路边林木很多,植被也很丰茂,入眼处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意,信阳驻有信阳军,可以说是扼守荆湖一带通往汴梁的第一桥头堡。
    东京汴梁不象关中或洛阳一样,四面有关隘险阻,所以东京四面需要大量驻军,大宋的马步禁军大部分都是驻守在东京周围。
    这一点也给大宋财政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每年光东京周围驻军的粮草转运,就是一件极困难的事。
    据说太祖皇帝当初曾打算迁都洛阳过,只是迁都内外牵涉过大,一时没能实现,如今过去近百年,想迁都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马车一进信阳城,便见酒旗飘扬,商旅不绝,各种小摊小贩的叫卖声盈耳而来,许清他们在路边找了个干净的酒肆歇脚,酒肆的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看上去新婚不久,后堂门上还贴着喜庆的红剪纸。
    客人一进店,年轻的老板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殷勤地招呼着。
    老板长敦厚结实,初一接触就给人一种诚实可信的感觉。那小娘子相貌一般,但身材极为出挑,一动一静间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份新妇的风情。小酒肆里除了卖一般的洒食之外,手巧的新娘子还做了一些小吃兼卖。
    许清看着一种裹着黄色粉末的小吃来了兴趣,对那小娘子招了招手,小娘子款款走过来问道:“客官可是想尝尝本店的小吃‘粉沾春’?”
    许清笑笑问道:“看着样子不错,小娘子能不能先说说这‘粉沾春’是用什么做的?”
    红菱听到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