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291章

张辽新传-第291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幽州曹军高层的人。
    “文远啊!当初主公要派你出任幽州牧时我就担心你在处理曾经的所谓叛军时是否会打击阎柔,要知道主公那时候可是给他了护乌桓校尉的官职。”郭嘉说道。
    或许郭嘉的话有些不实,可是张辽却不会追究,混官场的人若事事都要追根究底,那就不用过日子了。如今的张辽可已经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了,应该是一个有着军人身份~客。
    “阎柔的曾经既然主公已经赦其无罪,我自然不会继续追究,否则便是与法理不合。在这之后阎柔却是兢兢业业做事,非但将他部三千骑兵调教的极好,还在轲比能入侵时及时深入敌后,发现了轲比能偷袭的情报并迅速回报。又急速率兵回援,参与围剿鲜卑骑兵一战。这些若还不算,他在挑动鲜卑人内斗上又立下大功。素利便是在阎柔悄无声息的挑唆下悍然进攻正和步度根鏖战的轲比能的。这一战可是让轲比能、素利均元气大伤,随后子廉那里送来的消息还证实了步度根部也在殿后的轲比能骑军悍不畏死的攻击下损失极大。幽、并两州北方的鲜卑部族如今可是无力南侵,此阎柔却有大功也!”张辽此时根本就不加掩饰的夸奖阎柔。
    “文远,你如此夸奖阎柔,难道不担心操将其调走重用?”曹操笑道。
    “适才奉孝尚言及主公知人善任,怎会将阎柔调离边郡呢?”张辽笑着反问。
    “文远知某也!”曹操大笑。





    第三卷 第409章 制度的选择!(上)
     更新时间:2009…10…26 19:23:02 本章字数:3539


    然张辽和曹操的谈话已经说到了阎柔,那就不可避免到鲜卑、乌桓这北方两大胡人势力,曹操和郭嘉也知道张辽是力主以文化和经济的手段对胡人进行侵略,并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发动有控制的战争,将这些胡人一点一点的同化,最终从文化传承上消灭胡人的传统,让他们彻底融合到汉人中来。/首/发
    张辽的谋划曹操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异想天开,但仔细计算之后,却感到虽然所需时间极长,但并非没有可能,而且消耗并不大。何况汉人融合异族也并非没有先例,南方的越人西北的犬戎,在汉军和秦军的打击下也不是被同化了嘛,也就是剩下一部分人还保留着曾经的传统。
    而曹操本人却有曾是一个以为大汉镇守边疆为荣的人,否则也不会有死后墓碑上要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了。
    可是正当曹操一扭头想叫过张辽来问问张辽准备如何在战后处置那些胡人的候,却发现张辽又被曹洪拉了过去。
    “啊!好兄弟!我尽了脑汁想了好久,可是依旧不得要领。咱们是好兄弟,你再帮我一回吧!”曹洪苦着脸不停地对着张辽作揖。
    张辽摇摇头,没气的说:“你这家伙,就是不愿动脑子。
    将来……唉!算了,该说的都早说过了,再说也是多余。”
    “呵呵呵!”曹洪意傻笑着,继续讲双手拢在胸前,幅度极小,但频率却够快的作揖。
    “拿你没办法。”张辽无奈:“我大概给你说一下,你先在回蓟县的路上大致做一个规划,即:你的兵团编制是多少?军官有多少?缺员多少?此次整军要达到何种规模?还有各郡县的地方守备兵团的编制及并州预备役的建立,自己先好好想想。回城后我带你去找友若先生,他那里如今倒是人多势众,让他帮你正式的规划一下,然后你照葫芦画瓢的再派人回并州调人。或许依旧还会有些缺陷之处,但大致框架搭起来,你麾下地军官也能够修复了。”
    张辽可不是单纯的帮着曹洪解决问题的。要知道,并州曹军如今不过三万主力,各郡县的地方兵实力反倒不逊于主力曹军,这尤其是以他张家在雁门郡的实力为主。这也是张辽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地方家族有实力不要紧,有势力也不算什么,可是一旦有了军队就会成为统治者的眼中钉。即便张辽和曹操、曹昂父子关系良好,但并不代表张家的后人也同样能够和曹昂地后人和谐相处。有很多事情还是要未雨绸缪的做在前面地。
    张辽地话曹洪大喜。荀如今可是军师中郎将。执掌着幽州地枢密司。在田丰、沮授淡去之后。荀俨然就是幽州第一谋主。幽州整军。枢密司地重建。荀均是全程参与。若有他地帮忙。自己就能够轻松许多。何况他又是荀家子弟。虽说有传言荀与荀攸不和。但毕竟还是荀家人。曹操又往幽州枢密司地下塞了一大批人让张辽这里代为培训。这些人将来学成离开就会成为曹操地枢密院及各地枢密司地顶梁柱。而荀却是他们地老师。曹洪虽然爱财却并非不懂官场之事。这里面能有效利用地资源实在是太多了。曹洪嘴都乐歪了。
    “文远!”张辽和曹洪说地差不多了。曹操开口讲张辽又叫到自己身边。“那个阎柔合适让操见见?”
    “主公。阎柔如今还在广宁城。反正主公也是要去广宁地。到那时自然便能见到阎柔。”张辽回答道。
    “还要等吗?”皱起眉头。
    “主公。文远如此安排必然有其用意。阎柔虽说有才。却出身奴隶。虽与刘和、鲜于辅等人有合兵攻击公孙瓒之交。却因为出身无法得到士族地认同。何况他当年也算是引胡人入寇。幽州本地世家中错了少许人之外。均对其没有好感。文远之所以让其一直在外领兵也是出于保护。否则以阎柔地功劳。文远焉能留阎柔继续在外带兵?”郭嘉为张辽解释道。
    “呼!”曹操长出一口气。“陈规、偏见害人匪浅啊!操虽是数次颁布《招贤令》。却也旧不能弥补此等用人之缺失。可叹啊!”
    张辽这时候也不能闭口不言了,他丝毫没有刚才曹操地那种沉重感,反而轻松的笑道:“事物永远都是在变化中地,只要我们能够不轻易放弃,即便一时间进展不大也无妨,事物发展的特性终究会扭转这一切地。春秋时井田制的崩溃不久是如此?”
    “哈哈!文远何时都不会灰心,始终能保持乐观地心态。操自愧不如啊!
    也没有沉溺于沉甸甸的现实,哈哈一笑将烦恼暂且
    张辽推荐阎柔除了阎柔真的有才干之外,也不乏作秀的成分。他本人在曹营中已经有了识人之明、目光如炬的评价,若是真的压制着阎柔只会损害自己的名声。况且张辽对阎柔的前途早有预判,向阎柔这样的出身,又是擅长处理民族事务的官员,撑死了也就是边疆上的地方大员,和阎柔目前的地位相比根本相差不大(历史上阎柔官职最高也就是度辽将军)。而且历史上的曹操可是无比器重阎柔的,史书中仅有的那句“待其如子”就很说明问题,此次曹操北上也势必会和阎柔见面,张辽又何必枉做小人。
    “呵呵!文远的脾气一点没变。”曹操对另一边的郭嘉笑道。
    “主公,文远若是会轻易改变,那就不是‘草原苍狼’了。何况他还有人才收藏癣!。。”郭嘉附和道。
    “这个阎柔的事情我也知晓一些,毕竟人家要主动投靠嘛。不过当初让文远主政幽州时操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阎柔之前的很多行为可是和文远这的脾气反冲。哪知道却是让我白白担心了一场啊!”曹操有些感慨。
    “公下属,下等感恩莫名啊!”张辽笑嘻嘻的说。
    “你莫要再来吹捧!”曹操又了一下手,受到张辽的影响,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种说话时挥动手臂的感觉,在众人面前做出这种动作,就给人一种充满漏*点和力量的印象。
    不过曹操显向张辽曾经过专门的演讲方式的培训,那可是专门针对预期、手势等等进行的培训,曹操的手势有点滥用的感觉,能给予别人的感染力就大为下降。不过张辽却不会专门就此和曹操交流。
    “对了,现在我也知道你铁了心要对付胡人了,只要你有把握,我们也不会拦着。不过你是否考虑过如何安置那么多胡人的百姓?还有,如何能做到让胡人顺利的融入汉人当中?或者说如何能够保证他们不乱?”
    “对于一点我和幽州的官员以及地方士绅也多次交换过意见,并征询过很多熟悉北方情形的人的意见,我综合了大部分人的意见之后,想出两个方案。”
    “哦!”张辽说这里,曹操立刻表示了惊讶,毕竟北方异族可是从战国时期就困扰着汉人,虽然有李牧、蒙恬的反击,有汉武帝麾下诸将的北伐,但大部分时间里,汉人始终处于防御状态。即便是曹操本人,也曾经希望能做一个为大汉守边的将军。所以,曹操深知胡人问题是困难。可是如今却听到张辽一开口就是两个解决办法,这如何让曹操能够冷静。
    不要是曹操,就是郭嘉也同样吃惊。不过他对张辽的本事倒也有了抵抗力,知道张辽是不是的总能给人惊喜,到没有将惊讶溢于言表。
    “文远,说说看,也让操见识一下幽州众人的实力啊!”
    曹操虽然如此说,但他并不认可张辽之前的话。在曹操心里,或许张辽却是征询过幽州各家族和官员的意见,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收获,否则胡人的难题也不会成为数百年来汉人政权在北方的痼疾。而张辽本人不循常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早就给曹操了深刻的印象,本人也是久居边地,和胡人打过无数次交道的人,这两个办法很有可能应该是张辽十余年深思熟虑的结果,毕竟边地出身的人除了少数没心没肺的,大都会时常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至于张辽话中带上了幽州的官员和世家,不过应该是帮这些人说说好话罢了。
    曹操如此认为绝对没错,张辽拿出来的两个办法也确实都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办法,只不过绝对不是张辽的首创,而是后世之人基本上都知道的铁木真的千户制度和满清的盟旗制度。
    当张辽将这两个方式详细的和曹操、郭嘉一说,这~的表情就更加丰富了。
    “文远,这两个方法都不错,若是能严格推行下去,搞不好胡人的问题真能一朝得解啊!”郭嘉此时也无法保持镇定的神情了。
    曹操此时倒表现出一代枭雄的沉稳,“文远,你是否还有顾忌?”
    “主公英明!”此时的张辽却是真心的佩服曹操。他是真的有顾忌,因为不管是盟旗制度还是千户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来自后世的张辽对这两种制度的结果还是很清楚地,所以他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第三卷 第409章 制度的选择!(下)
     更新时间:2009…10…27 18:46:06 本章字数:3549


    嗯!主公,嘉刚才倒是思索了一番,文远所提的两弊。/首/发千户制度可以有效的让被收编的胡人发挥出其本身的战斗力,但却对他们的约束似乎就没那么严。盟旗制度倒是解决了这一点,可却会让胡人失去他们原本的悍勇。这两点应该就是文远顾忌的地方吧。”郭嘉轻声说道。
    张辽此时可是对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不过是一个尚在纸面上的东西,郭嘉却已经能够看出拿这么多东西,果然很多穿越前辈告诫的“不能轻视古人”确实真知灼见啊!
    而千户制度和盟旗制度也确实如郭嘉所言,千户制度下的草原各部族时常乱发生,但最终却有无数个部族和民族融合成了唯一的一个蒙古族。盟旗制度确实满清首领以千户制为戒,终满清一朝数百年,除了那个一直没有被满清融合的葛尔丹之外,蒙古人无一叛乱发生,然而当满清终结后,蒙古人依然是蒙古人,满人依然是满人。稳定性盟旗制占优,融合力千户制占优,确实是需要考虑周全才行。
    “嗯!操也有所察觉。然相对于以往的那些个零散的挑拨、利诱、威压这些个手段,文远这两种制度却是第一次在针对胡人的问题上提出了系统的一整套办法。从操治学以来便知道,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完美无缺,即便是所谓的律法和制度。”说到此处,曹操不禁冷然一笑,接着说道:“文远啊,昔日你常常对操言道:出了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今日操也要对你说:这些个办法有缺点不要紧,只要我们尽力去弥补就是。是在不行,便是从利弊大小上进行取舍便是,纵然后日有隐患,咱们留给后人地也是隐患最小的,只要如此,也算对得起后人了!”
    说到这里曹操的话语中也不禁带了些悲天悯人的意味,然而一旁的张辽和郭嘉却完全能够理解曹操此刻的心情。
    “主公,话虽如此,辽终究不能免俗,还是希望能够在吸收借鉴一些别人地意见,反正此时距离实施这些制度还很早,我们还有时间将纸面上的计划做得更加的细致周全一些。”张辽眉头微锁着说道。
    “施政务必谨慎,文远颇得中三昧,此事操赞同。然此两种制度在尚未出台前务必保密,切不可宣扬的众人皆知。”曹操在继续支持张辽的同时也提醒张辽要秘密行事。
    其实汉军出塞作战,收编胡人这点事倒也算不了什么。可是要将人口近百万的草原各民族融入汉族,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不但胡人的部落首领不会乖乖束手就擒,就是汉人内部也会有不同意见,毕竟朝廷中还是有一些死板的老家伙的。一旦具体措施被提前泄露,那些部落首领前防备,那些老古板也会断章取义的在朝堂上掀起弹劾**。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张辽和曹操便是想顶着压力做事都不可能,所以曹操在没有下定决心以武力清除朝堂前是绝对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地。
    “主公请放,有关这两种制度的详细内容除了辽自己便无人知晓,除了管幼安等人略知一二之外,大部分人是一无所知的。”
    张辽倒是不担心事情胡人的高层提前知晓,草原民族在数千年的进化后已经养成了服从强者的习惯,只要击败他们,干掉那些首领,想如何做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张辽头疼的也不是朝堂上的老顽固,这些人远在阳,连更近地城他们都管不了,又如何能干涉到幽州?张辽头疼的只是边郡的民间舆论,和中原及南方地区未曾经历过胡人之祸的百姓相比,北方幽、并州、冀三州甚至还有司隶部和凉州都吃过胡人的大亏,一旦知道张辽这么早的就要将曾经的敌人变成自己人,即便民间再如何畏惧官府,也容易引起动荡。
    “。如此甚好!”曹操见辽已经所准备。也就不再多说。
    “文远。除了千户盟旗这两种制度之外。你还有别地法子来约束胡人吗?”郭嘉对张辽知之甚深。他见到张辽拿出了两套成形制度。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张辽应该还有些不成形地东西。
    可是张辽这两套制度压根就是抄来地。和深思熟虑完全不搭界。若是换了别人被郭嘉如此一问必然哑口无言。可张辽却丝毫不惧。后世地海量信息可以让他随意取用。根本就不介意郭嘉:问题。
    “倒还有一些东西。不过相比之前两套。差得实在太远。”张辽笑道。
    郭嘉露出果然如此地表情。说:“就知道你一定还有东西。反正一路上也无事。说来听听。说不定咱们一合计。就能有所收获呢!”
    张辽看了看曹操。见曹操也是一副洗耳恭听
    ,他也不推辞了。
    于是,张辽将一千四百年后沙俄对待哥萨克的政策删减修改后说了出来。
    哥萨克人地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承认哥萨克在当时是一群聚集在的贫苦农民,主要从事帮工或在边境服役,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了求生存、御强敌,他们结成团伙打家掠舍、劫富济贫。并在和在后来得鞑靼人、突厥人地接触中,逐渐熟悉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