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332章

张辽新传-第332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我可说了不算,”张辽侧过身说道:“身入官场,便已是身不由己。便是主公这最高统帅,也不可能完全随心所欲。”
    “唉!二哥我也不是说说而已,只可惜二哥资质平庸,帮不上你们啊!”曹德略有些惭愧的说。
    “二哥何出此言?主公欲成大业,不但需要文臣武将同样也需要人掌管钱粮,打造军械。子仲气度恢宏,但于政务不过中平,却能在仓曹掾一职上大放光彩,便说明天生我材必有用了。二哥操持家中事务,让岳父、岳母安享晚年,让主公不至为家中吃穿用度担心这不也是在支持主公毫无忧虑的去拼搏吗?”张辽笑着开解。
    “呵呵!还是远知我。如此一说,二哥我也觉得自己不是那么不堪了!”曹德闻言心情顿觉舒畅。
    “你岂是不堪大用之人?开玩笑吧!”张辽中想到。“若你真的不堪,老曹和大曹会将一家的经济尽数交给你?曹家有钱则老曹也不会出两亿钱买个太尉玩。可是经过大曹起兵,曹家迁移,直到如今曹家非但经济实力毫无退步,反而蒸蒸日上,可是全部是你曹老二在一手操持。
    曹家二子一女,又有哪个是吃白饭?便是我家夫人,你的小妹也在我出征后将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条?”
    对曹兄弟。张辽如今是真服。曹操就无须多说了。曹德也是人才。历史上若非曹德与曹嵩一同遇害。曹家当不至于在曹操死后无人照看家族。曹、曹睿虽非昏庸之主。可与守成一道上绝对比不上曹德这位亲叔叔、亲叔祖。
    张辽登门已是腊十七。此时官府也该休假了。但是曹操精力充沛。丝毫不像是五十岁地人。快过年了在忙碌着公事。不过以曹营官员各司其职地情况而言。如今闲地蛋疼地也就是张辽了。
    人不能太过于得意。偷懒也是会遭报应地。张辽原本倒是不信。不过他随后就明白。偷懒却是是要遭报应地尤其是在别人都忙着地时候你还光明正大地偷懒。
    “文远。如今你虽为执金吾过看你地架势却是未将执金吾当回事啊!”曹操看着自己这个惯会偷懒地妹夫。咬着牙说道。
    “呵呵呵!主公并非张辽偷懒。更非不重视执金吾一职。不过是公务依然被分解下去。我这主官只需等着下属地结果就行。然后就是不定期地下去抽查嘿嘿。这就不能提前通知了。否则是看不出什么真实情况地。”张辽嬉皮笑脸地回答。
    曹操没好气地瞪了张辽一眼。他地部下中能将偷懒这桩事情如此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地说出来地也只有张辽。不对。如今还有一个曹洪也深受影响。渐渐有向张辽看齐地趋势。想到这里。曹操又不由得“恶狠狠”地瞪了张辽一眼。似乎是怪他将曹家一个年轻人给拐带怀了。
    张辽是不知道曹操心里所想,否则指不定要怎么感觉冤枉。不过就曹操那两下瞪眼,张辽也觉得心里渗的慌。
    “文远,古语有云:能者多劳。既然你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事务安排妥当,那操也要给你再加点担子了。想必以文远之能,当不至拒绝吧?”曹操笑着对张辽说道。
    张辽闻言一愣,这时候他看曹操的笑容怎么都觉得很阴险。“原来曹老大在这儿等着咱呐!这下可好,之前的话说大了,如今想要圆过来也没那么容易了!”
    见张辽不说话,曹操笑意更盛,他说道:“文远,操率军北伐乌桓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幽州军将士明显
    从城带出的精锐更加强悍。就说骑兵,出身幽州再战损达到六成,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旧死死的拖住乌桓大军,而城的骑兵却在数量相等的乌桓骑兵面前没有讨到好处。还有文远身边的五百精骑,更是以极小的伤亡将鲜卑人号称无敌的王庭护卫军都尽数歼灭,可谓真正的强军也!然操曾详加查探,却发现幽州军除了将士每日都有训练之外,也就是伙食更好一些,其他却毫无发现。操便纳闷,难道仅仅是训练强度与伙食便能让两军将士有如此差距?”
    对于曹操的惑,张辽倒也顾不得曹操是否要给自己找点麻烦了,他正色道:“主公,你以为,军人是什么?”
    “军人?应该是军队的人嘛!”曹操虽不知张辽为何如此发问,但依旧做出了回答。
    “从古至今,真正能够闻战则喜的军队便只有当年那支纵横天下无敌手,扫平六国的大秦军团。这是因为秦军真正是实施了军功制,以斩首数量封赏将士。然而自大汉代秦,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文人轻视武将之风亦在抬头,而世家豪门的存在也将军功授爵制度破坏殆尽。我军虽然强悍,天下诸侯之兵我军皆能以少胜多,然而要想达到昔日那支大秦军团的实力却还远远不够。”
    “文远是想重现当年的大秦军团?”曹操早些日子也曾听闻过张辽似有此意,但大秦的无敌军团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岂是随便就能够恢复的,故而曹操也没当回事。但今日张辽一开口,曹操便知道张辽绝对是玩真的了,当下里便有些担心。
    可是曹操哪里道,虽然大秦灭亡已近四百年,很多当年的东西也因为两场大战而被销毁,但是张辽却偏偏是一个后世之人,他完全可以依照后世众多专家学者经过无数年的考证研究得出的结果来力图重现当年的秦军。他甚至可以借鉴后世的军队训练原则来训练如今的军队,也同样能借鉴军队思想工作的手段来严格军纪,调整军心。如此,或许张辽不能完全复制出那支无敌的大秦军团,但是绝对可以打造出一支与之媲美的强悍军队。
    “主公,秦军之强在于以军封爵授田,汉承秦制,然军功封爵授田却已然废止,如何能让将士们有战斗的动力?当然,如今田土大都有主,便是无主也不可随意赏赐。但辽定下勋章制度,以不同的勋章奖赏有功之人。平日里佩带勋章者甚至可以见官不拜,同时还能在军饷以及退役安置上受到照顾。再加上兵役制度中对阵亡、受伤的将士及其家属的丰厚抚恤,将士们变没了那后顾之忧。如此一来,将士们出战时自然是动力十足。即便是身处险,已无后顾之忧的将士自然能够发挥出超乎平常的战斗力这便是九千骑兵身陷四万步军中依旧奋力搏杀,伤亡过半已然死战不退的原因所在。”
    “军功?”
    “军功只是象,关键是要真正将士兵当人看。我的军中有士兵、士卒等称呼,可是在正规的集会上,我始终使用的是军人。我尊重我的战士,我的战士们回报的便是战场上的胜利。”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草芥,臣视君如仇寇。”曹操幽幽的说道。
    “孟轲有些话不咋样,不过有些话也有些道理。
    这句便很有道理。”张辽笑道。
    “文远,孤欲将全军数像幽州军那般整编,你看可有难处?”曹操突然说道。
    张辽在和曹操这番对话后便已经有了预感,自然不会吃惊,但是他依旧面露难色道:“难!不过这应该是好事,而且应该坚持的做下去。主公治下有八州之地,野战军超过五十万,地方郡国兵的总数也大致如此。如今人口总数不过千万出头,可谓是以十人养一兵,对百姓的压力太大。我们终究还是不能尽数学习秦人,用五百万百姓供养一百万大军。若能够在主公的治下尽数事实兵役制,并整编所有军队,我军便能够在保证三十到四十万主力机动兵团的同时,裁剪十万正规军。同时在提高地方郡国兵的战斗力后,亦能裁剪十万到二十万兵力。裁汰下来的战士都是只要安置的当,便不会成为官府的负担,还能够为官府提供赋税。如此藏兵于民间,一旦战事开始,随时都能够从民间召集一支二三十万的大军,关键时刻便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
    “文远,孤将整编全军之事交与汝,汝可能接受?”曹操直起身子问道。
    张辽心中是不愿多事,不过此时却由不得他不接受,没见曹操已经两次称孤了嘛。
    “辽谨遵主公之命!”





    第三卷 第464章 受命!(下)
     更新时间:2010…1…4 19:47:52 本章字数:3501


    阿瞒,你是否又要让文远出远门啦?他们夫妻好容闲日子,你就不能让文远多在家陪陪清儿?”饭桌上,曹嵩听到曹操又要给张辽加担子,也不管究竟是什么事情,对着曹操便是一通埋怨。
    曹嵩最爱幼女,即便是长子曹操如何的事业有成、位高权重,曹嵩这个老父亲也一样可以为了幼女而不顾长子的面子。张辽身为女婿,曹嵩自然也是爱屋及乌。
    “父亲,文远大才,大兄麾下无人能及。如今大兄事业未定,自是要多多仰仗文远之能才是。”就在曹操和张辽都有些不知如何回答时,曹德出来打圆场。
    “正是!正是!”曹操忙不迭的说道:“文远文武双全,与幽州整军更是成绩斐然。北伐之时,幽州军的战力远胜其余各军。儿如今也是要劳烦文远,将其余各军的战力提升起来。”
    曹操此人虽有些少年时混蛋,成年时强悍,但对于家中老夫,曹操却依旧是孝敬有加。只要是曹嵩开口,哪怕说得再如何不对,曹操也一样是唯唯诺诺。这并非没有原则,而是恪守孝道,就是张辽面对张母时也是一样。
    “父亲……”曹清虽然喜自己的丈夫又被兄长拉去做事,但是她还是知道轻重的,自己的丈夫本就是兄长的属下,即便是外戚也不能不听命令。所以在曹嵩还想继续说话的时候曹清拉住了曹嵩,止住了老父亲继续唠叨。
    虽然中国人有“食不言”的统,不过在酒宴上却没这么一说。如今在自家人的宴席上也因为引入了张辽搞出来的圆桌和高脚靠背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欢声笑语笑颜开,很有温馨的气氛。故而曹家这顿酒宴也并非死气沉沉。
    见曹清将老亲的注意力转移,曹操、曹德兄弟和张辽也不由得舒了一口气,相互间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既然酒席上可以开口,倒也是充分发扬后世酒席上谈工作的风格,而且此时饭菜并未上桌,在岳父被妻子拉住,岳母忙着宠溺那几个外孙子的时候,张辽有的是时间与曹操、曹德二人交谈。
    “主……”
    “家中焉有主?”曹操挥手打断张辽地话。
    “是!”张辽立改口“大兄。你要我依幽州军之例整顿全军。那是否也要实施与幽州军相同地制度?”
    其实曹操早就告诉张辽在家中只需称呼兄长即可。但是见多了后世那么多宠臣失势地例子地张辽又岂敢随意称呼。虽然看上去不免有些迂腐或者胆怯至于张辽一贯地洒脱、不羁地性子也不相符。可是这样地小心谨慎才是真正地自保、存身之道。
    “嗯……不可可操之过急。操以为。还是一州一州慢慢来更加稳妥。”曹操说道。
    其实曹操即便不如此决定。张辽也会如此建议。中国历代变法、变革之人。除了战国时期成功地例子多一点。管仲兴商强齐、李俚变法强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赵、商鞅变法强秦。但是自秦国一统天下以后。除了明代地张居正之外没有成功地范例。即便如此。商鞅、张居正还有那些变法不成功地君臣们不是死于非命。便是死后被算总账有就是变成了奸臣、昏君。就没一个有好下场地。曹操要张辽以幽州军为例进行全军整顿也算是一种变法、变革。而曹军虽然兵不为将私有。但是依旧要考虑各地将领地态度。张辽可不愿自己成为类似商鞅、张居正这等倒霉地人物。更不愿向王莽、杨广等人一样被人诟病。
    “文远。操知道。你在幽州军中曾单独设置了一营。名曰教导营。便是专门对军中有天赋、有战功地士兵进行培养地地方。与我军地新兵训练大营只教授基本作战技能和军纪、军伍训练不同。专门按照级别教授与作战指挥相关地知识。类似于如今各地开办地武学。操可以从中看到如此做地好处。那便是军中将士无须再战场上用自己地性命来换取经验。虽说如此也能避免将来地伤亡。却可以让他们减少伤亡。如今各军正在组建枢密司。操想是否连这个教导营也让各军一并建立起来?”曹操与曹德换了个位置。向张辽这里靠了靠。
    见到曹操与张辽谈及公务,曹德也知机的退开,一个能纵横商海的人,在细节上是相当注意的。
    张辽既然有心变革曹军体制,更是在青州、幽州连续两任地方官员时期都对军队做了动作,那他自然也对曹操考虑过的问题早有打算。
    “主公……不,兄长,辽以为此事可行。
    ”张辽可是知道,后世的军队中教导营在战争时期的各军中都是普遍的编制,为的就是在无
    中央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自主的培养军官梯队。不过战争时期的临时措施,一旦战争结束,就必须回归到中央培养军官的体系中来。
    “不过……”张辽越来越喜欢如此的说话方式,“这个措施在战争时期中央无法全力满足各军所需军官需求的时候是可行的,毕竟各军自己培养也能够节约中央的财政支出。但是一旦战争结束,教导营的性质就必须改变,回复到只能够培养士官这个级别。而所有的军官在需要提拔之前,都必须经过各级武学的培训和深造,以免我军将不专兵的传统被打破。”
    “文远思虑周详,那是否需要向枢密院那样让各军推荐人选,然后集中培训好再分发下去?”曹操对张辽始终能够坚持军权集中的态度是最满意的,这也是曹操虽然可以看着有人弹劾张辽而不顾,但一旦过头便立即打压的道理。而且曹操也从不在使用张辽上做什么提防,总是赋予其全权,任张辽尽力施为。为的其实就是张辽这一份始终不变的态度。
    “没必要全部集中,教导营与枢密司不同。教导营更多的是将实践总结归纳成理论教授下去,而枢密司则是将理论再度变成实践的一部分。况且两个机构的人员成分也不同,枢密司与教导营虽然都是从军中挑选人员,可是不通文墨或者粗通文墨者即便能进入教导营,但却绝对进不了枢密司,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我们只需让各军主将自行挑人组建各军教导营,想必军中也应该有类似机构,只需要完善一下组织结构就行,甚至连场地都不需要准备。但是准备全权负责教导营的军官还是需要让他们集中起来的,我需要给他们洗洗脑子,也需要给他们灌输一下什么才是正规的教导营职能。至于下面的教官,让这些军官在培训结束后回去自己培训就是。各军负责的地域不同,战术选择、兵种配置皆不尽相同,我们没必要要求他们完全一致。所谓教导营,就是要从实战出发,再将实战经验总结归纳出来传授给军官的训练营嘛。至于各军教导营的效果如何,我们完全可以种中央派人到各军中视察。定期的,不定期的,明的,暗的,一旦发现各军敷衍了事或者根本就重视的,完全可以将主将调开。至于做的好的,呵呵,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张辽说到最后笑了起来,他这一套东西也完全是大杂烩,不过张辽更相信众人的力量和这个时代的聪明人的能力,他制定的东西并没有太过于详细的步骤和框架,一切都可以在教导营的架子搭起来之后由各军自行定制。反正他张辽只看最后的结果,不会去关注过程如何。
    “就依文远。”曹操的决心还是下的很快的,“不过在正式决定之前,操还需要征询元让、奉孝他们的意见。”
    “集思广益方能免疏漏,辽并非狭隘之人,主……兄长无须担心。”
    “嗯!想必元让是极为希望够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