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57章

张辽新传-第57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苏固,断绝斜谷,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还以天子之制,造作乘舆车具千乘。其人可依靠否?荆州牧刘表,单骑入宜城,平定荆州,然却在董卓篡逆时只顾自保,其人可靠否?还剩下一个扬州牧刘繇,偏安一隅,不说也罢。如此汉室宗亲,能振兴汉室否?”
    张辽这一番对诸侯中的三位汉室宗亲的批判不是很犀利,却也让人无法分说,刘焉之事众所周之,甚至刘表还因为刘焉违制造作乘舆车具一事上表过长安朝廷。
    赵云出身不高,又久在幽州,忙于征战,自然不会知道这些诸侯间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他听到张辽这么一说,心中对汉室宗亲的信心弱了许多。
    张辽对此也有察觉,立刻乘热打铁,说:“况汉室宗亲谋反者自高祖开国至今四百年,丧命于此者比比皆是,七国之乱更是险些动摇国本,所以说,汉室宗亲才是最不可靠的。听说刘备常以最肖高祖皇帝自居,高祖乃开国之君,刘备若无谋反之意,又怎会如此比拟?”
    张辽这一记重击更狠,彻底打击了刘备在赵云心中的伟岸形象。





    第二卷 第六十六章(下)
     更新时间:2009…1…3 20:06:04 本章字数:3699


    张辽对汉室宗亲的诛心之语让赵云从对汉室宗亲的幻想中清醒过来,正如张辽所说,大汉四百年历史,因为涉及谋反而被诛杀的皇族成员不计其数,下到诸侯,上到太子,真真是血流成河。若是将希望寄托于汉室宗亲身上,先不说其他诸侯的防范,就是来自汉帝的防范也不会轻,哪里还能谈什么振兴汉室。
    看到赵云那茫然的眼神,张辽没有去打扰他,这种事情需要自己想通了才行,旁人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张辽也没有离开,好容易这事情在今天有了进展,他自然要加固成果。所以他就坐在一边,自管捧着杯子想自己的心思,并时不时的让调拨到这里的仆人上些吃食。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仆人们也将屋里点起了火把,火光的映照下张辽和赵云的身影被拉的很长,并随着风吹动火焰而忽明忽暗。这时已经距张辽来看赵云有数个时辰了,平常时候晚饭也该吃完了。张辽倒是不饿,仆人们送上来的食物让他的肚子就没空过,不过他现在开始担心赵云是不是会饿着,因为赵云自他说完话后就一直水米未进,低着头在思考。
    就在张辽开始研究赵云的忍饥挨饿的程度时,赵云的头抬起来了,他的表情也不再迷茫。张辽很高兴,虽然不知道现在赵云的心思,但是至少现在要劝说赵云为曹操效力已经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张辽开口说道:“子龙,天黑了,先吃些东西吧。”说完,张辽就让仆人为赵云端上食物。
    赵云没有说话,他只是在看着张辽的行为,似乎要好好的认识一下这个人。
    张辽吩咐完仆人后回过身来,看到赵云一直再看着自己,张辽心头泛起了一个恶趣味的玩笑,他扭捏的笑着对赵云说:“子龙,别这么看着我,我对男人没兴趣。”
    话音刚落,赵云原本平静的表情立时告破,变得有点像看见一坨米田共出现在宴席上或是嘴里被塞了十七八只蟑螂一样难受。
    “你……”赵云用手指指着张辽,嘴里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哈哈哈!”看见赵云的样子张辽哈哈大笑,他边笑边说:“子龙,开个玩笑,切莫当真!切莫当真啊!哈哈哈!”
    赵云听张辽这么一说,摇了摇头,表情回复平静后说:“如今云身为阶下囚,受将军看管,又怎会当真!”
    “阶下囚?”张辽颇有意味的说:“这里既无刑具,亦无刑罚,院中亦不拘你的行动,不过不让你出门罢了。作为非我方人员,这个待遇是正常的,那里能算是阶下囚。若是真有如此待遇的阶下囚,你记得介绍我去体验一番哦!”
    张辽的话让赵云无法回答,他所受到的待遇的确不降一个阶下囚,但他没法想象的是,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竟然会如此嬉皮笑脸的说话,一点将军的威严都不讲。但是赵云毕竟不是普通人,他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不再手到张辽的影响。
    看到赵云的表现,张辽暗暗佩服。不愧是名垂千古的名将,单这份养气的功夫就不是平常人可以比的,难怪日后能得到顺平侯的谥号。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虽然不及张飞的桓侯,二荀的敬候,但却比历史上张辽的刚侯,关羽的壮缪侯要好的多。(此乃个人看法)
    赵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张辽说道:“张将军,适才说道汉室宗亲不足以振兴汉室,那何人可以振兴汉室?难道是汝主曹公否?”
    张辽听到赵云的问题心中大喜,能这么问就说明赵云已经不再对刘备抱有幻想,而开始重新选择心中的明主,而如今他身在曹营,投效曹操的可能性当然是最大的。
    张辽稍稍的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说道:“自黄巾之乱后,这天下大乱的祸根就已经埋下了。随着先帝驾崩,董卓入京后废帝乱政,关东诸侯联合讨董开始,天下就彻底大乱。如今诸侯割据,互相攻伐,重现当年战国景象。唯一不同的是今上为李傕、郭汜所挟,不似周天子尚有数里自由之地。
    放眼天下诸侯,实力强者莫过于河北袁绍、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其余如公孙瓒、马腾、韩遂、陶谦、袁术等,包括我家主公曹公在内,实力均稍逊一筹。
    然刘焉年事已高,无力进取,后人亦无雄才大略者,可以忽略。
    刘表虽以一己之力安定荆州,然当时借助了荆州蒯、蔡两族的势力,如今两家坐大,刘表亦不能制。况刘表入荆襄后恩威并着,招诱有方,荆州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败孙坚,逐袁术,若放之治世,实乃一代能臣。然其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更兼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得权,若其身死,荆州必生内乱。故亦不足虑。
    冀州袁绍,出身名门,家中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身边文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等智谋之士,武有颜良、文丑、张颌、高览等善战之将。于公孙瓒争夺幽州,与初平三年春击败公孙,使公孙瓒只得退守幽州,无力出击,彻底失败也就是时间问题。然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子龙也曾弃袁绍而投公孙,对其不会陌生。此人也不能平定天下。
    袁绍、刘表的情况有些相同,具是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又谈什么王霸之业。
    公孙瓒、陶恭祖将死之人,西凉韩遂、马腾、寿春袁公路均偏安一隅,而刘备、吕布、刘繇实力弱小,更不是可争霸天下之人。
    唯有我主曹公,遇事审慎,临危不乱,胸襟博大,乐观宏达,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战汴水,敢以弱击强;入兖州,能安定百姓。力行屯田,唯才是举。兖州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这天下诸侯,孰优孰劣,子龙可曾了解?”张辽将当今天下能数得上的诸侯评论了一个遍,自然在言语中不乏那仿效孔夫子笔削春秋之举。
    “听张将军如此说来,反倒是曹公才能平定天下?”赵云说道。
    “正是!”张辽没有否认,反而给予了赵云肯定的回答。
    “曹公不计出身,能最大限度的吸引人才;善于纳谏,能听取不同的意见;精于用兵,严于法纪。有丰富的人才,充足的粮草,数量多且精锐的士卒,加之能使百姓安居乐业,而人心所向,天下自可定矣!”张辽如此说。当然他也是有着无比的自信,历史上的曹操就一统北地,如今有了自己的存在,克服江南,统一天下自然不是梦想。
    “那如此让袁本初与玄德公平定天下又有何不可?”赵云说。
    “袁本初自不用再说,刘备势力弱小,即使能扫平天下所耗时日必然多于曹公,如此岂非平白让百姓多承受战乱之苦。倒不如相助曹公尽快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安稳的太平日子。子龙以为如何?”张辽答道。
    赵云这时将眼睛一瞪,猛然间说道:“听张将军之言,曹公似有篡汉自立之嫌!”
    赵云的这套把戏根本就没有吓住张辽,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刘姓皇室能否延续的问题,更不会为了保住刘姓皇室的安危而努力,自然也不会对赵云的责问起什么反应。
    张辽瞄了赵云一眼,慢条斯理的说道:“这平定天下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或许是还政于当今皇帝,或许是自立为帝。我也现在不能否认曹公日后自立的可能,记着,只是可能。再者说了,这汉家的天下不也是从项羽那里夺来的。哎!你千万别说是取之于暴秦,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秦王朝早就不存在了。”
    “可这汉家四百年的天下……”赵云依旧在辩解。
    张辽打断了他的话说:“汉家四百年又如何,大周八百年不也一样尘归尘,土归土。天下没有不灭的王朝,只要是我炎黄子孙坐天下,能让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皇帝姓什么难道很重要吗?”
    “这……”
    “如果这样,不如去将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找来坐那龙庭岂不更为合理?”
    赵云这时皱起了眉头,说:“等等……我脑子有些乱……”
    能不乱嘛!这原本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朝被人推翻,这脑子不乱才怪!这还是东汉时期学术思想尚未僵化之时,要换了南宋、明朝,这人都能疯掉。张辽心中想到。
    此时赵云已经完全不再将刘备放在心里了,张辽的话虽然他未能完全接受,但总是听进去了的,只需他不断思考,假以时日,必然会转变过来,因为历史上的赵云就是一个时时以百姓的利益为重的人。所以张辽在话里话外总是将百姓放在其中,让赵云加深印象。
    “子龙,时间不早了,我先告辞了。你不要想得太多,一切随着本心就是。”张辽说完就离开了赵云的住处。不过他临走前的留下的话又再度给了赵云暗示,此人狡猾狡猾的!





    第二卷 第六十七章(上) 
     更新时间:2009…1…3 20:06:05 本章字数:3901


    走出赵云的住处时张辽看了看天空,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街上也没有了行人,除了偶尔经过的曹军巡逻队。天上的明月洒下了一片清光,一夜空中的星星也在不停的闪烁,空气十分的清爽,让张辽这个刚刚在屋子里闷了很久的家伙感到无比的舒服。
    张辽展开双臂做了几次扩胸运动后就接过等在门外的侍卫递上的马缰,对等了自己大半天的侍卫说道:“走!去曹公府上。”说完,就翻身上马,向曹操的府邸纵马而去。
    侍卫们不知道自己的将军为什么晚上了还不回家,但这不是他们该管的事,而且将军的神情十分的轻松,应该没什么坏事,一边想着,他们一边骑上战马,追着张辽而去。
    来到曹操的府邸门前,张辽跳下战马,和守在门口的卫兵打了个招呼就向里面走去。他是曹操特许的几个可以无需通报,直接进入曹府的人之一。他的战马和身后的侍卫自有曹府的卫士招待,根本就无需他担心。
    因为近期的事务比较繁忙,曹操即使回到家中也没多少休息的时间,现在他就正和郭嘉、程昱、荀彧三人谈着事情。当听到典韦进来报告说张辽来了,曹操立刻让典韦吧张辽带进来。
    当张辽一进屋子,曹操就问道:“文远,乘夜而来,可是有事?”
    “正是。没打扰主公和诸位议事吧?”张辽说。
    曹操和眼前这三位都是精明的人,看到张辽的笑容就知道张辽是有好事,只不过张辽不说,他们也不急着问,反正张辽能晚上跑过来就一定会说出来的。
    “主公,我军在琅琊东莞城全歼刘备三千士兵时曾俘虏了一员将领,因为战事紧张故而现将其软禁,带有了时间再准备处置。现在经过我这段时间的劝说,他已经动摇了,投效主公的可能性大增。”张辽察言观色的本事也不差,稍稍打量了一下就知道这几位的想法,但他不是来卖关子的,所以不等众人开口他自己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全说了出来。
    曹操对于这个当时被张辽夸奖的武将印象还是颇深的,关键是张辽看人但目前为止还从来就没有走过眼,能让张辽夸奖为武艺稍逊吕布的大将之才自然令曹操期待。
    这个时代还没有元帅的称呼,对于武将而言,能称之为将才就是极大的褒奖。但将才也是有区别的,能让人称为大将之才,最起码是要精通兵法,能攻善守,可以镇守一方的将军。至于名将之称,那就得实实在在的获得几次足以改变天下局势的战役胜利才能拥有的称呼。
    张辽的消息让曹操很高兴,他现在部下不少,可是像张辽、夏侯惇、曹仁、曹纯那样能让他放心的大将却不多,要不然他也不会让曹洪跟在张辽身边学习历练。曹操展开笑颜,对张辽说:“文远,先坐下。慢慢地说。究竟怎么回事。”
    张辽坐下后看到曹操着看着他,荀彧三人也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他活动了一下嘴,说:“此人姓赵名云,字子龙,冀州常山真定人氏。初平二年,为本郡所举,率义从吏兵投奔袁本初,后感觉袁绍实非心中明主,遂率众转投公孙瓒。公孙瓒喜云来附,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归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张辽说到这里,郭嘉“啪”的一拍巴掌赞道:“好!好一个见事明了的将军!就是却去投那公孙伯硅,又有些见事不明了。”
    其实现在曹操身边的四个人中就有一半是从袁绍那里转投曹操的,就是郭嘉和荀彧。郭嘉当年也是发现袁绍并非他心中的明主,只是个披着四世三公的美丽外衣,却前景黯淡的人,故而他在接到好友荀彧的书信后立刻离开袁绍到了曹操这里。现在听到赵云也是认清了袁绍的为人而离开的,自然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而相对于郭嘉而言,荀彧投奔曹操则有很大程度上是家族分散投资的意味,袁绍和曹操明显是颍川荀家看好的两大诸侯,让荀湛荀友若辅助袁绍,荀彧荀文若就帮助曹操,无论两人谁能成就大业,颍川荀家都立于不败之地。类似这种家族的决定,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并不少见,像眼前的荀家,之后的诸葛家,都是其中的翘楚。(这种家族将不同的成员分别安排到各种政治势力中的做法一直在到新中国建立时都能看到,新中国政府中有很多人都有家人或亲戚在台湾或者国外,这样的做法虽有投机之嫌,但确实保住了家族,而且那个时代能留在大陆的人也全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热血青年,大郎个人是很佩服这些前辈的。)
    “奉孝之言甚合吾意。文远继续说吧。”曹操说道。
    张辽点点头,说:“赵云投公孙瓒只因公孙瓒对外强硬,从不对胡人妥协,并始终保持着对胡人的军事打击。就这一点,我个人也十分钦佩公孙瓒,至少他是一个民族英雄。由此可见,能对外保持强硬的诸侯能轻易得到赵云的认同。”
    对张辽的这番话,屋子里的人没人反对。程昱本就是性情刚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