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77章

幻之盛唐-第77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息后,满地狼籍,趴卧着两只恹恹一气的血人,见那被唤做白虹的汉子,望着自己皮笑肉不笑的道”我们用的是诸葛弩,只要不是最要害,都死不了人的,不过入肉两分也要受些罪的”
    又自顾道”你不觉得身上逐渐僵直,那是姚州特产的箭毒木,稀释了后,也是上好的麻药,现在怕张嘴嚼舌的劲都没了把“
    转头对左右说
    “先割了手脚筋把,大人说过,只有死人,才是最没有危险的人,你们还有些用处,先做个废人把”,伤痛疲累,气急攻心的眼前一黑。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庸人还是异人

    待到出来,外间作坊的各种样品,也以试用的名义,大包小包装车的运了回去,让家里几个大小女子欢喜欢喜。
    最后一批岁如入库的单据也清缴上来了。
    我手拿一叠簿籍,这郑元和还真是个实在干练人物,这么快就把本是一大堆烦琐的帐目薄册旧籍清检出来,并归纳成我需要的东西。仔细看来这古时成都府还真的是富的流油,不愧与扬、荆、凉、广并成天下五大繁华胜的所在。
    光成都府城中就有登籍的户口四十多万,而且实际人口尚不止如此,在册的只是基本的国家赋税人口,并不包括户主家中未成年子女以及大量附属的关系的奴婢佃客之流(按照唐朝的户婚律和《开元六典》的户典,这些奴婢律比畜产,只能算在财产中,佃客多为主家所隐匿虚报,属于计划外人口的荫包户)。
    也不包括各种色役(所谓色役,南北朝即存在,是指各级品官及官府所用的各类仆役,如防阁、庶仆、帐内、执衣、门夫等等),尚还有商肆农户等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亦是不计算在其中。
    成都本地亦是物产丰富,光成都的锦、单丝罗、高杼布、麻、蔗糖、梅煎、生春酒、纸等土贡(实物税)就折价钱达二十三万,由于太上驻,这些不用再上缴,就近直接拨入太府资用。我是没有指望了。
    但是正赋的租、庸、调,其他的丁防、和、春彩、税草钱,还有各种茶盐椎税、绵麻纸丝瓷诸特产等资课名目,除去人事公费用度外,也是一笔庞大的数目。这还不算太上临驾,国难备战等因由又追征了那些输捐名目。再加上那些产业已经开始赢利部分的收入,勉强可以维持一个自己自足的局面了。
    要说这乱世之中什么最有用最要紧,不是金银财物,也不是土地房屋,而是粮食,对粮食。所以我一向很郁闷那些跑到三国之流的古代去大发战争财,籍以起家争霸的弟兄们,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遍地焦土,千里不见人烟,大户人家结坞设寨屯粮自保还不及,哪有多少购买力进行奢侈品消费,又怎么迅速发展起商业,还能很快积累出王霸天下的本钱,难道把玻璃卖给饥民或者盗贼吗。
    当然了,要说发国难财,从当初跑路到现在,我就没少做让手下扮黄牛,私下用一些食物换那些流民手中的财物细软,然后倒卖到尚未被战火波及的南边去,转手获大利的事情。
    突然车子轻轻一顿。
    就听左右中有人喝道“什么人”,却是当日中军随值虞侯小向声音,刀槊齐举抽拔机弩,所对的方向,一棵大树上跃下一位名紧身短打装束少年,跪倒在地,
    “童子军左营一百六十八号,见过大大人”却是童子营的人。
    “怎么回事”
    验过了名牌和手印,才领了中规中举的半跪我前,“小杨校尉领我等做捕俘的训做……当搜检奸细呢”这些少年还有易装潜行和混迹市井的科目,因为他们年纪小目标不起眼,可以扮做不同的身份,也是清风、明月情治侦刺手段的一种补充……
    远出的山头,
    看着这群新选的少年,争先恐后如撒鸭子般狂奔而出,当日值官温不由嘴上浮起一线冷笑,看着他们如水银泄底般转眼消失山野中,突然喝道“放狗,整装上马,该咱们上了”
    那副值将犹疑而问“军上不说等三线香之时了”。
    他冷笑道“正是军上嘱咐的,某家好好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什么临机权变”
    “是”那副手转身高声喝道“来人,开门,放狗,捷步营二团第三队出发北向……犬,备钩、排、网、绳、套、弩机……|警……
    这便是童子军今日的训目,尽管给他们时间或逃或藏,不管用任何手段,只要在一定时间内不被抓到,就算过关……
    “小的特候在这里”,他似乎响起什么又说“前端有郑夫人的女营在施药,聚了老大的人群,阻道难行,怕是要请大人改道”
    这方圆数十里的要道口都有布置的,平时他们也担负些传报递送。
    “郑夫人”我心中坦然,原来是那位。
    几十万流人的吃喝拉撒堆在一起,防疫抑病就成了大问题,军中那些半路出家的医官、护士不得不大量的指派了过来,而这数十万人的卫生防疫,对正在培训中的那些准医官、护士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现场教学和实习。不过对那位医官总正李响鹤大先生来说,就不太好过了。时候,郑元和
    李亚仙,也被请了出山来专事管理女营,给那个手下快,人多的已经管不过来,天天跑来向我诉苦的医官总正李响鹤大先生,救了急。
    我想到找她,也不是偶然,我手下的底下都有人详细摸查过,她虽然早年出身风尘,却是一个极有见地而且见多识广的女人,据说替他家相公拿了不少的主意,是个极难得的贤内。对我的邀约,也落落大方的应承了下来,虽然从未接手过类似的事情,但很快就能掌握了局面和情况,配合她家相公做起事来,也在流民中赢得了不少的口碑。
    后来事情稳定下来后,这些多余的人手,干脆对地方开放,办了十几个固定的医疗所,通过免费看诊和廉价的试药,让那些军医、护工尽快熟悉上手,也是一种资源和人才长远储备规划,这其中的千头万绪,不是那个醉心医道的总医正,也多亏她有这个耐心去筹划这些琐碎的事情,上下打理的顺当。也是这个因由,军中大多数人见了,都要尊敬或加客气的唤上一声“亚仙夫人”“郑良人”。
    一来是有得力人士游说之故,二来也因为在四郊留住了灾民,使灾民们没有大批的涌进成都,维持了成都的宁静,大家都很满意,因此各人都受到了朝廷的褒奖,为她请的从五品诰命,也没有遇上太大的麻烦。
    “那也好,就绕道到西山的童子军的营地去瞧瞧”我吩咐改道。又对那少年说“你坐上来,我有话问”
    一群群高矮不平的少年挺胸凹腹,举挺穿戴这明显大一号的银甲长枪,刀牌盾槊的,禁然成列,用尚有些稚气的嗓音,竭声高喝而过。
    依照这军中的编制,养着这些少年的耗费,不会比招募训练同样数目的精壮士兵少,所花费的时间和周期也要更长,自然有许多人不明白的,只道是我为了迎合小丫头的兴趣,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却不知道,从小的培养输灌的忠诚和品性,绝对远比省下那些钱粮,要值的多。
    据我所知,在后世长达百年的藩镇之乱中,许多军阀赖以割据的重要本钱,就是由那些由家族、亲族乃至宗族组成的世系“子弟兵”,对于没有什么郡望大姓家族等背景的我来说,这些少年就我家将来的“子弟军”。
    经过了数千人的层层选汰,首批站在我面前宣誓的这百多号少年,虽然形貌各不相同,灰头土脸,伤痕累累的看起来很没什么气势和形象,却都一样的精神,一般眼神冷酷凌利,身体结实很有些蓄而不放着野性和力量,让我很是满意。
    残酷的近乎残忍的训练养成,吃喝充足的调养,再晓以简单国家民族的大义和军国主义思想输灌,再煽动国仇家恨(许多人因为战争的原因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因成孤儿),莫不以死报效的个个嗷嗷叫的活似一群小狼。他们将编列在我家亲事兵的名目上,不久就会被外派出去,当负起一些成年人不方便进行的任务。
    长安城大明宫寰辰殿内,玉阶流帐随风鼓舞,空气中还残余袅袅脂粉香气,娇脆的嬉闹声不时盈然与耳的,刚从丰腻肉玉的脂粉阵中脱身出来的,颈肩上还有些暗彩青绣的宽松丝袍,掩不住娇艳颜色的痕迹。显然这些日来,那些都督、节度、军使们权利的奉应巴结,尽馈以美姬财货,着实让人很操劳了一阵了。
    大燕尚书令严庄显然心情尚可以,西京城内几路大军一出,那些猖狂的乱民,和前朝的残军,顿做土崩瓦解销声匿迹,不时传报击破多少,又斩获如何人如何如何的,虽然知道底下有些,拿小民斩头冒功的情形,但总算是个可以交代过去的好消息。
    相比之下,孙干殿下在暗中鼓捣的那点小手脚又算什么,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东都布置,听说那安大王有些日子不理时事,自己那些亲信和安插的人手能否镇的住局面,要知道,根据那安大王宠爱的段妃又借题发挥,提起改立太子的因由了……
    手中一笺刚用密药显出的文字,却是西京密营付出相当的代价,送回来那位据传幕后指使的递报
    “……滋有,梁某者,好财货美姬而贪贿,取而不择……所馈尽纳,是以军中苛索地方,拷富家子弟为利……亲见的口吻详细描述,日常所见中诸如的教导营一群老军残卒,闲闷在那里晒太阳捉虱子,男女混杂大呼小叫手忙脚乱的医护营,被驱使的鸡飞狗跳的童子军,这些情形。
    得出结论是“粱氏好芶利,是货殖营生遍布,拘流民为劳役,家有恒巨,纵商为利,盘剥营下,尽以老弱妇孺充军中”,只有最一句“唯亲军及外军尚可骁之”
    一丝浅笑浮上嘴角,“到底是个庸人还是异人。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流

    刚从车上下来,却见纹裳紫裙的谢牵着小丫头正站在朱瀛雕栋的门前,见我淡淡笑了笑,还是那般的温容沉静,小丫头却急不可耐的奔过来,挂住我,看车上大包小包露出来,大大的欢呼一声,象只欢喜的钻进花丛小猫一般,一头扑将进去翻检起来。
    “是梅子糖”
    “赫赫”
    “还有板栗酥”……
    我捏了嫩嫩小脸蛋“小心吃成小猪了”。小丫头哼哼两声,捧着一盒做成生肖动物形状的糖脆,往嘴里填,口齿不请“小猪……小猪,小猪好啊,大大圆圆的……
    让周围左右忍梭不禁的会心发笑出来。我却欲晕倒,以胖为美在这个年代,难道这么深入人心吗。
    谢怜爱的拿出方绣景的丝帕,轻轻擦拭的小丫头面上的残迹。
    我这注意到身后宋大娘手提个缕空雕花的朱漆盒子,一身新整衣裳,气定神闲静静站在那里,象要出门做客的情形。
    “月月、阿蛮,你们这是?”我有些惊讶的问道。
    “去看热闹”小丫头匝着嘴里的东西,嘟囓了起来。
    听了这话,谢倒是温煦和熙的吃吃轻笑起来。
    “是汉中王家的十一娘到了出阁的年纪……里给办个加礼……多。种沉静温柔地美丽,让人百看不厌味道。
    原来是汉中王家的小县主的加礼。听她说来,所谓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古代少年男女的成年仪式。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头,女子也有纷繁的钗、、簪、冠等。
    事先会由女主人的名义,邀请相熟地亲属女眷和手帕交的姐妹到场,身份最尊贵的女性长辈为正宾。郑重地为女子梳头,加,穿上新的裳裙衣带,纹上少女妆,观礼的女性众声祝福,宣告由家里心肝宝贝的女孩儿。转变为待嫁地少女。越是富贵人家越是郑重,到场女宾身份和地位,也代表这主人家的面子和排场。
    我嘿然而笑,这说白了,也就是公示着,家里从小养大的黄花猪,终于可以被人吃了,大家都可以拿了聘礼上门来顾求聘取了。
    不过这种东西在我哪个时代国人倒是多半失传了,倒是小日本那里还年年保持了这个习俗和盛大的集体仪式。不过由于那个国家的国情特色,诸如此类的活动。最后又被称做交际援助之夜、破处告别大会纭纭之类的大规模全民活动。
    “请托了娘娘的面子,给发了帖子过来。让奴去做个宾客的,殿下也闹这去观个礼儿”
    不过看这小丫头说起这事。一脸羡慕和期盼的样子,我心中叹然,我家这个怕还有几年只能看不能吃地光景要等逻。
    “有这么好的事情,那我也同去算了”我调笑道
    左右顿时哧哧地笑了起来,谢翻了眸子露出难得异样表情,顿时轻轻呸了两声“那都是女眷的场所,连父兄都要回避了,若凭出了男人。那还叫不翻了天了,坏了人家好端端地名声”
    “那太可惜了”
    说到这里。她见得我有些失望,显然好笑,又送宋娘手里取了盒子递了过来。
    “这是娘娘那刚随礼来的点心,有芙蓉松糕、翡翠莲心饼、枣泥的珍珠圆子名目,也是甜蜜如意的彩头”
    送走了她们,进了门,却见那府长史温哲,不动声色的使了个眼色,
    跟到侧廊,左右退下,才轻声起说起,“大人交付的事情有些眉目了”,
    哦,我惊讶了一声。这个家伙还真是适合搞阴私的人物。
    自从老皇帝来到成都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打起那位至尊的主意,似乎现在连什么南沼地风阁逻,还有那个吐蕃的丢宗器藏,还有那些南中诸国,都对这位太上老皇帝很是产生浓厚兴趣滴。不但大量地兵陈于境,相持待机,还派了好些个刺探的进来,光在边境上活动兼做训战的林字营、山字营的潘拓失等人,就已经埋杀了好些个非法越境的不名人士。
    在这种情形下,法曹、检宪司、还有清风明月任务,也变的日益繁重和规模的扩大,随着组织职能的多层分解和功能细化。已经不适合再用他们给我去刺探那些官场民间,可能存在的对头和威胁。
    为此,我特意将清风明月从前清理地方上的城狐灶鼠地头蛇时,筛选出来的眼线,分了一部分出来,交付给这位温学士使用,作为彻底脱离于那些军情、反间的体系之外,一个独立的秘密情治渠道。
    他说的事情,起因却是前些日子,新拜的御使刘文房先生来拜谢时,给宪台韦大相公的递过来的口信来。
    无非就暗示,有人正在运动,纠结起来似乎想搜集我的一些情形,在他底下的某御使那里试探上意时,无意露了些口风纭纭。
    想起这个,我笑了笑,“这位韦大宪司也是个有趣人啊”,
    这位虽然有他兄弟的干系,却甚少与我门下有什么往来的,但是,却时不时的通过别人,旁敲侧击的通些声息的,似乎一直有心结好,却又刻意的保持一定的距离。
    温哲了这话一楞,也是心思活络的人,随即明白过来,陪着笑道“这是自然的,虽说本朝御史言官,向来素有风闻奏事之权,但毕竟是外来的,韦大相公能够所奏多准,定少不了地方相当分量亦是相当数量的人物,为之通声传情的。”
    作为省台行走经年的老资格学士早已经知道,事实上,作为纠检百官,掌管言路,正肃纲纪的御使之首,没有自己的情报渠道和消息来源,是绝对无法胜任的,所谓的风闻奏事,当然不可能无中生有,或是坐在家里等消息,上体君心,规谏得失,下察民意,纠举不法,都必须拥有相当的手段和资源的。更何况监察的是一个老大帝国庞大的官僚机器,象一台三院都有自己的人手和耳目的。
    总觉得自己投靠这位大人,大局的上极有见地的,但细微小节上,却喜欢处处藏拙的习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