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军阀 >

第203章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203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南京城,都乱成了一团,红头巾们,好像无头的苍蝇,处处乱跑,从高空鸟瞰,各个街巷,密密麻麻人头攒动,就算最彪悍的战士,也不由仰首望天,被眼前所见的一幕惊呆了。
    天王宫也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鸡飞狗跳,天王设灵坛不果,又急召东王、干王入宫议事。
    就在满城男女老少焚香祈祷之时,突然那黑鲤鱼叼着的篮筐猛地坠下,无数白花花的纸片飘动而下,随着风势,飘洒进这座古城的各个大街巷。
    马氏抓住了飞到眼前的一张纸片,看了一眼,随即就又俯身拣了几张纸片,对秋香使了个眼色,仓促离开。
    花厅里,等看到马氏拣来的纸片,马氏也是目瞪口呆,两人都是书香门第,识得上面的字,而这些字,极为简单,就算粗通文墨,也完全能看得懂。
    纸片上,城中万民切勿惊惶,摄政王领平远官军秋毫不犯,只惩首恶,金陵城中太平军将士,旅帅之下,放下武器者皆免死罪,各队旅帅,弃暗投明者各有封赏,诸王归顺者,以戴罪立功大赦,纸片上又列了数名不得大赦之王,天王、东王、干王,皆在其中。
    纸上又,太平军眷属,无恶迹者皆为摄政王子民,受摄政王呵护,本是良民被强迫随军者,官家还有体恤银发放,就算迫为王娘者,亦为良民。
    最后更有摄政王亲笔,言道不克不及早日拯万民于水火,他之过,良善惨遭屠戮,女子受迫淫威,他之过,每每思及,透骨哀思,且愤且愧,涕零如雨。祈告上天,三日之后,东南妇孺,再不遭这无穷苦难。
    马氏了一遍又一遍,一时痴了。
    “姐姐,这好像是真的,听南昌来的人,官兵真的稳定杀人呢。”马氏幽幽的着,实则她心里也没底,或许,她更希望这是真的吧,是在强迫自己相信这是真的,如此,才有希望不是?
    马氏突然急急的道:“妹妹,这几天别回去了,就留在这儿,我,我认识官军的女将军,定然不叫他们难为。“
    马氏一呆:“留在这儿?”
    马氏道:“摄政王不是了吗?三日后攻城,现在城里又这么乱,不回天王宫,谁还顾得上?”
    马氏道:“摄政王是在疑兵吧?哪有告诉人攻城时辰的?”
    马氏道:“不管怎样?就这么几天,听我的,准没错。”
    马氏怔了片刻,终于,缓缓点了颔首。
    周立春回府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深夜,脸色颇欠好看,而等他看到红烛下爱妻正捧着纸笺来,凑过去一看,立时满脸苦笑。
    从昨天傍晚起,一天一夜,各路旅帅都率领士卒满城收缴这纸片,可又哪里来得及,现在城中流言四起,摄政王乃是真龙降世,有黑鲤鱼前锋助阵,三日破天京易如反掌,各个得煞有其事神乎其神。
    而平远军在南昌、在杭州等地如何秋毫不犯,如何善待苍生更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大街巷。
    虽然抓了许多传流言之人,更砍了几名据称来自南昌来自杭州的现身法者,但显然,军心民心浮动,已非人力所能回天。
    回到家,不想爱妻都在看这类传单,又叫人怎心中不生凄凉?
    周立春叹着气,什么也没,慢慢坐到了床上。
    “周大哥,怎么了?”马氏轻轻坐到了他身旁。
    周立春摇摇头,没吱声。
    马氏道:“,跟您个事儿,我妹妹来了,这两日住在咱家。”
    “妹妹?”周立春讶然的看着她,历来没听爱妻有什么妹妹。
    马氏道:“是呀,我们有两年多没见了,她是天王宫副看娘娘。”
    周立春一呆,急声道:“这怎么可以?快快送她回宫。”
    马氏却是嫣然一笑,:“周大哥,她昨天就住在了咱家,现在送回宫,可也晚了。”
    周立春目瞪口呆,作声不得。
    马氏又笑道:“我现在叫她来见见您?”
    周立春急忙摇头,:“还是,还是……唉”深深叹口气,看着娇妻,无奈的道:“莫非也是劝我归降不成?”
    “妾身不敢。”马氏垂了下头,听丈夫用了个“又”字,就知道军中人心惶惶,不知道是什么人早就下了辞呢。
    耷拉着脑袋,马氏道:“只是,妾身看官兵传单,实是王者之师……”到这儿,就不再。
    周立春默然,怔怔的出神。
    ……
    “轰轰轰”万炮轰鸣,南京古城的城墙在这好似无穷无尽的炮火洗礼下颤抖着,东门外,无数穿戴灰军装的平远军士兵趴在壕沟里,泥泞满身,期待着总攻的号角声响。
    平远军安民告示三日后攻城,真的就在第三天对金陵东城门倡议了攻击。
    狂风暴雨,道道闪电撕裂天际,炸雷一个接着一个,天地之威,骇人线人。
    叶昭在红山旁临时搭建的指挥所中,用千里镜眺望南京标的目的。
    所谓的黑鲤鱼前锋,不消自然是飞艇,从上世纪末降生以来,飞艇呈现在战场上其实不是第一次,而叶昭麾下的学者技工,热衷于研制飞艇的不在少数,更请求摄政王挑唆资金大力研发飞艇。
    不过叶昭对飞艇,实在没什么偏爱,就算在几十年后飞艇的黄金时期,实际上其平安性也低得吓人,载客远程飞艇,能平安飞翔二十次三十次就算不错了,几乎所有的飞艇就没有平安退休的,皆是因为失事而坠毁,虽飞艇满足了人类升空的幻想,为了飞上天不吝拿生命作赌注的勇士也大有人在,但很快就会被飞机取代的取代品,现今花大力气研究殊为不智。因为飞艇造价高昂,坠毁却很容易,尤其是现今氢气阶段,尚不克不及大量制取氦气,飞艇坠毁的危险系数就更高,现阶段下它能带来的军事利益远远不克不及抵偿它坠毁带来的损失。
    固然,造一些轻便的,功能其实不复杂的热气球偶尔用来做侦察或者其它军事用途,却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艘撒传单的飞艇功能极为简单,南朝就能生产,一次性用途,靠风向和简单的脚踏动力行进,气艇上之勇士乃是待罪死囚,人是个孝子,为了父母拿一笔抚恤金自愿赴死,他割断绳索洒下传单之后,飞艇随风而去,飘到哪里,如何坠落,他是生是死,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轰”一声巨响,东城城门慢慢仆倒,随即悠长雄壮的号角声响起,立时杀声震天,密密麻麻的灰军装士兵从战壕中跃起,潮流般向南京城涌去,最前面的,数名战士一组,扛着木板浮桥,迎着枪林弹雨奋勇而行。
    “杀!”一队赤膀刺青的凶悍汉子极为惹人注目,他们大概几百人众,跟着灰军装战士涌到城下,却其实不循城门而入,选了一处本就有缝隙之墙段,飞快的甩上一道道绳索,咬着闪亮苗刀抓绳索缒城而上。
    这是白老亨和他的苗刀队。在摄政王免其灭族之祸后,白老亨联络四乡族人,共七百悍卒投军,他们各个善用刀械,深山密林,如履平地,今日下天京,白老亨立了军令状,必斩将夺旗攻破金陵城墙。
    “嘭嘭嘭”,城下一排排灰军装士兵就这样站直身子与城头红头巾对射,掩护苗刀队夺城。
    一个个倒下,又一排排迎上,红头巾们终于被密集的弹雨压制下去,各个躲在墙垛后不敢探头,只用步枪伸出来乱射一气。也有拔出腰刀去剁那铁爪绳索的,更有许多弯着腰,飞快跑下城墙。
    当数百名苗刀手涌上城头砍瓜切菜之时,也预示着太平门的失守,早无士气的红头巾立时溃败。
    东门附近,杀声震天,数百上千名灰军装士兵潮流般涌进,又被占据险要各个角楼火力点射出的弹雨击倒一片,血雾漫天,呐喊声震耳欲聋。
    暴雨倾洒,红头巾们的火力渐渐稀疏,那些纸壳子弹最怕受潮,又有用着几十年前泰西滑膛枪的,就更怕风雨天气。
    很快,东城附近,就展开了白刃战的对决,东王杨秀清亲自督阵,其麾下亲兵精锐尽出,更有千名光脚女兵,手持大刀长矛,猛虎般扑向涌进城中的灰军装。
    与女兵拼刺刀,多几几何总有些心理障碍,究竟?结果叶昭没有反常到要手下士兵用活人来练刺刀,没有将手下的士兵酿成禽兽,所以,冲在最前面的步枪队哗啦啦就倒下了一片,但很快,这些女兵就在寒气森森的刺刀下一个个栽倒在血泊中,女人,到底体力不如男子,真格的上了白刃,僵持没一刻,立显劣势。
    雨水血水汇聚成河,东门一带,酿成了惨烈的修罗场。
    ……………………………………………………………………………………………………………………
    又到第十一了,又跟第十名几票的差距,兄弟们,参军求支持!'()'

第七十二章 子民
    “轰轰”,金陵南面那巨大的城墙烟雾弥漫,猛地坍塌下去,却是被平远军工兵队偷偷挖掘的隧道炸药炸塌了一角。
    立时,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密密麻麻的灰军装士兵涌上,刺刀如林,气势如虹,平远军第五镇对南城展开了异常凶猛的攻击。
    红头人和灰军装汇聚成的海洋泾渭分明,到处是激烈的战斗,从高空看去,那无数红头人组成的盅惑令人莫名生出恐惧感的赤红之海,渐渐被一**灰色冲击波冲击的慢慢退缩,恐怖的赤潮向城内龟缩,灰色水银一点点渗入城区,渐渐的,红头攒动的城墙、角楼、民居屋顶一点点变成灰色,赤潮,向城内渐渐退去。
    在太平军中任职的英国投机者啉达回国后的回忆录中,还对这场战斗记忆犹新。
    “一场瓢泼大雨中,中国政府军和反抗军展开了火器时代最残酷的厮杀,我吓呆了,是的,吓呆了,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哦,上帝,可怕的中国人。”,“我毫不怀疑,中国人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军队,充满了野兽的力量,就算由老人和孩童组成的反抗军,也会毫不迟疑的将手里的武器捅进敌人的身体。
    “中国政府军更加文明,更加训练有素,他们会大喊着缴械不杀,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口号,代表着宽恕。当敌对一方解除武装,政府军也往往不再射杀他们,这和我以前见过的中**队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下面的记录显然是述说他被俘虏之后的观感。
    “我现在更加确定,中国政府军和我以前看到过的任何军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勇敢善战,神气,充满活力,有着一种强烈的自信和荣誉感,这种自豪感我只在大英帝国海军身上见到过。”
    “他们通常对战俘很和气,对外国人没有那种本能的敌视但却喜欢夸夸其谈的说在几年前他们是怎么使得英法侵略者在中国南部遭到了挫败。”
    “我终于知道,他们发怒时比狮子还勇猛残酷,我亲眼见到一名强悍的战俘因为对摄政王破口大骂而被几名政府军士兵毫不犹豫的用刺刀捅进了胸膛。摄政王,是这支政府军的精神领袖和统帅,根据我的观察,摄政王对于这支军队的意义和存在感,远远大于南方的中国皇帝。这是一种盲目的崇拜情绪,而且弥漫在这支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中,或许,这也是这支军队前进的动力。”
    叶昭自然不知道啉达回国后马上撰写的这篇文章甚至,他根本就没见到啉达这个人,战俘太多了,参加太平军的西方战俘也很有一些,叶昭又怎会去见他们?一视同仁,是南朝对待战俘的一贯政策。
    此时的叶昭,策马南京城中到处枪炮声轰鸣,第二镇三个步兵营已经逼近天王宫,一条条战报飞快的报来。
    长街两旁的店铺,平远军士兵挨户进入肃清敌寇初始百姓吓得要死,但渐渐的,发现这些军人果然并不伤害他们,态度虽说不上客气,甚至遇到漂亮女子还调戏几句,但绝对不会动手打骂,更不抢掠财物于是一些胆子大的百姓就偷偷探出了头,好奇的看热闹。
    马蹄轻响,走在这六朝古都街头,牛昭心中莫名的涌出了朝圣的感觉,南京见证了多少汉族政权的兴衰?很多时候,叶昭觉得,南京才算是真正的汉都,虽然南京少龙虎之气,难立大一统王朝,但那种莺歌燕舞、纸醉金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汉人的文明,实际上有懒散的小市民生活,才说明这是个文明社会只是很多时候,汉人生不逢时,冷兵器时代,灿烂的文明永远抵抗不住蛮族的铁蹄。
    一队马兵从远方匆匆而来,打断了叶昭的思绪。
    见王爷麾盖仪仗,身遭数不清的侍卫,骑兵纷纷下马,最前面一位是名女军官,灰色军装,绑腿布鞋,脸庞黑黝黝的,倒也英气勃轨“标下第六镇女兵营管带周秀英参见王爷!”女军官单膝跪下请安。
    大刀秀姑娘?叶昭一怔,倒真是久仰大名了,只是一直未曾得见,笑道:“,起来吧,急匆匆的,这是去哪儿啊?”,周秀英恭恭敬敬道:“回王爷话,听人传信,找到了我后母,标下得爵爷恩令,这就过去看看。”,“哦?可有你父亲的消息?”叶昭微有关切,周立春、刘丽川等给叶昭的观感,可比洪秀全之流强了太多。
    周秀英脸上门过一丝黯然,说:“谢王爷关心,标下还没寻到家父。”
    叶昭微微点头,说:“不需担心,周将军定然平安无恙。”,周秀英一呆,忙道:“不敢,王爷折杀标下和家父了!王爷吉言,定能庇估家父!”
    正说话,旁边石狮子台阶上,木门敝开,几名平远军战士见到王爷仪仗就在外面,一个个立时昂首挺胸站得钉子般笔直,走过去给王爷请安他们自不够格,是以抖索精神,能被王爷看上几眼也是好的。
    周秀英指了指小院,禀道:“王爷,外面雨大!这就是标下罪父之家,请王爷避雨。”,其实现在小雨稀稀拉拉,天色渐明,不似刚才大块大块的黑云翻滚,压的人好似气都透不上来。
    叶昭摇了摇马鞭,说道:“不必了,你快去吧。”
    “喳!”周秀英倒退几步,转身进了小院。
    叶昭打量着这条长街,古韵十足,石板路,不远处拱形如虹的人间鹊桥,绿柳如茵,正是楼榭清雅,堤岸垂柳,水中海棠,江南风月。
    “报!报王爷!伪王杨秀清被擒!”一名小校策马飞奔而来,到了近前滚落下马。
    叶昭精神就是一振,东王,却真的想不到能与这历史上评价争论最为激烈的人物见上一面,雄才大略,神棍?为他辩论的阵营可说泾渭分明。
    “王爷!家母一定要来给您磕头!”,周秀英从那小院出来,略有些为难。
    叶昭却是心中一晒,这么快就确定了后母的身份,而且坦然的接受”后世可不敢想象。
    见王爷轻轻点头,周秀英才放了心,这时候侧门里,小马氏已经搀着马氏走了出来,平远军刚刚进宅时,可真把姐妹俩吓了一跳,马氏弯着胆子说了周秀英的名头,很快那些士兵就退到了院中。就在小马氏和马氏小声嘀咕,又担心这些兵卒不会去禀告,又周大哥的女儿会不会认她这今后母之际”周秀英就到了。
    而且这黑黝黝的姑娘异常爽快,一年多前在书信中已经知道父亲续弦,问得名字,问了其父几个私密特征,又见到父亲笔迹,马上确认了马氏的身份,问起父亲所在,马氏却是不知。而闻得摄政王就在宅门外,马氏更说什么都要来给王爷磕头。
    叶昭见到出来个大肚婆,就对身侧一名女侍卫使了个眼色,自己翻身下马”那女侍卫走上两步,扶住了马氏,免得她拜下来。
    “罪妇参见王爷!”大小马氏齐齐跪下,马氏被侍卫扶住,小马氏却跪下磕头。
    周秀英在旁边小声禀了两人身份,叶昭微微点头,笑笑道:“你们啊”也称不上什么罪妇,以后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