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87章

大宋第一太子-第87章

小说: 大宋第一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官按班站好,对着皇帝三跪九叩,一系列繁琐的礼节行完之后,才开始有了朝会的开始。

“众位爱卿,朕昨晚做了一个梦,朕梦到了孔夫子,你们也知道朕是个武将出身,对读书也不是十分精通,你们谁能给朕讲一讲孔夫子的事情呢?”

赵旭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用这引出来了孔夫子,这一招还真的是绝到家了。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摸不准皇帝的脉搏谁敢说什么?

皇帝都说了,对孔夫子不是十分的了解,你还能比皇帝厉害,真是找抽型的,这样跟老板对着干,你不是找不自在吗?

赵匡胤看看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这一点他也是已经料到了。

“呵呵,朕只是随便问问,满朝的众卿居然没有一个人肯为朕解惑,既然如此范相,那就由你来给朕说说吧,你也是儒学大家。”

既然赵匡胤点名提到了自己,那么范质也不能在装聋作哑了,自己只好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孔夫子是以为圣人,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范质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后世的许多帝王都给孔圣人都给孔圣人赐以爵位,以彰其德行。”范质临了来了这么一句。

赵匡胤故作震惊:“嗯?历代帝王加封他,这是什么情况,你给朕详细的说说。”

“是陛下根据老臣所知,在汉平帝元始元年,他被封为褒成宣尼公,唐朝的时候玄宗才呢过加封他为文宣王,他的这些爵位都由他的后人来继承。”

“哦,这一点朕还真的不知道,范相,你再给朕详细的说说他的后人吧,朕很感兴趣的。”

范质领旨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孔圣人的第二代是他的儿子,孔鲤,第三代……第四十一代是孔昭俭。”

老范质一口气说了四十多代,居然面不红气不喘的,果然是老当益壮。

“陛下这些都是距离我们比较远的,接下来老臣说的就距离我们十分近了。”

“这时候已经到了圣人的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他是孔昭俭的儿子。

他是在唐哀宗天佑二年授泗水令,同时集成了他父亲的爵位,是第十三代文宣公。

但是唐朝此时已经是经常的战乱了,朝廷也没有能力保护他们,后梁乾化三年他被庙户孔末所杀。

他的儿子孔仁玉,在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任曲阜县主簿,后来袭文宣公爵位,成为第四十三代文宣公。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兼任曲阜县令,有了一个正式的官职,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太祖驾幸曲阜并且拜祭孔庙,并且赐给他五品的爵位。

到这个时候孔圣人的后人才从五代的战乱中恢复过来,不过孔仁玉也已经病逝了。”

“哦,听爱卿这么一说原来这孔夫子的后人居然已经传承了近千年了,了不起真的是了不起,朕也是十分震惊。”

“原来他的后人在周太祖的时候居然还世袭了文宣公的爵位,怎么本朝朕倒是不曾听说过这件事呢?”

赵匡胤不知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的不知道,你把大周给干掉了,人家孔仁玉也死了,人家的后人能跑到这里说,我是孔子的后代,让我世袭文宣公吧。

你不把你人家轰出去才怪呢,这不是想当官当疯了,你当皇帝的不敕封谁敢说啥。

“启禀皇上老臣知道这其中的缘由,那时候正值改朝换代之机,皇上刚刚建立了大宋,这时候上代的文宣公这是在这个当口他去世了,所以这个爵位也就空了起来。”

范质的言下之意就是皇上你还没有册封新的文宣公。身为一个儒生,范质还是心理想着孔子的。

所以他带有暗示性的想赵匡胤提出来:

“陛下,您看这历代的帝王都是都是十分尊敬孔圣人,那么您是不是也要效仿一下呢,恩赐他的后人呢!”

老赵硬是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我就不说要让他的后人世袭这个爵位。

这个时候满朝的大儒们开始蠢蠢欲动了,既然皇上你说出了这个话题了,我们也有机会了。

王溥、范质、魏仁浦等人都纷纷出列请求皇上加封孔圣人的后人,就连赵普也在其中。

当然了这只是文臣们干的事情,武将们根本对这东西不感兴趣,你们说的天好跟老子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所以朝堂上除了跪下的文臣就是武将在哪里站的笔直,没有一个人下跪。

“众位爱卿先平身再说,让朕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件事。恩,太子你怎么看这件事呢?”

赵旭不知道在哪里想着什么事情,听到赵匡胤叫他才回过神来,刚才他根本没有在听他们说什么。

那是因为他真的是困了,这货昨晚是实在累了,在大殿之上哈欠不断,这不刚才他都快站着睡着了。

“额,这个父皇,既然这个孔老,恩孔老夫子。”其实他是想说孔老二的,幸亏即使收住了额,不然绝对还会引起一阵炮轰的。

“这孔老夫子这么受来朝历代的优待,加上他是读书人的偶像,我们大宋一而也不能例外,我们也应该对其后人,给予优待的。”

赵旭和老爹演起了双簧,这是他们爷两个昨晚商议好的,就是先封孔子的后人,堵住那些读书人的嘴,然后在宣布科举的事情。

所以说这现在两人说的话都是演练好的,但是就这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但是儿臣觉得首先也确定孔仁玉的儿子是不是在世,是不是找得到这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还用你说,赵匡胤早就安排好了:

“太子说的也是十分的有道理的,李爱卿你来说说看,你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的户籍,这孔圣人的直系后代现在是谁?”

李涛还是原来的那个户部尚书,听到皇上叫他立刻出来跪奏道:

“启禀皇上现在有曲阜的孔宜,他是孔子的第四十四代孙,他是孔仁玉的儿子,现在人曲阜的主簿。”李涛老实的说道。

孔宜,字不疑。孔仁玉的儿子子。宋太祖乾德四年任曲阜县主簿、密州通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大将曹彬等北伐辽国,孔宜奉命督运粮草,溺死于拒马河中。

不得不说还真有这个人,历史上的他还真的就是在宋朝的时候当上了文宣公的。这是正常的历史,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既然如此那就恩准他世袭祖上的文宣公爵位,让他不要辱没了祖上的贤明,择日派钦差去山东宣旨。”

这个本来要在很久之后,才能成为文宣公的人,在赵旭这支蝴蝶的煽动下早了好多年。

第156章配享太庙

就这样孔子的后代顺利成章的就被封为世袭的文宣公了,没有任何的意外。

“皇上圣明”这些文臣们说起来,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的,现在他的后代受到了皇帝的敕封,他们也是跟着高兴。

所以都是在这里拍着赵匡胤的马屁,皇帝圣明的叫着,其实皇帝做的符合他们的心情,他们说圣明,不符合的话,在心里骂你。

这就是这写文臣的毛病,他们就是在这里等着你呢,你有什么办法。

“父皇您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我想孔圣人的后人也会尽心尽力的为我们大宋效力的。”

这都是废话,历朝历代的山东曲阜孔家的人哪一个不是尽心尽力的为朝廷尽忠,不然人家凭什么用你们呢?

“是的,陛下太子殿下说的很对,这是朝廷对孔家的隆恩,是天大的恩赐,他们不会不感恩戴德的。”

大臣们纷纷跳出来支持赵旭,或者说是支持赵旭说的话,他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官的团体了。

赵匡胤不在乎他孔家是不是感恩戴德,他要的是天下的读书人,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效忠朝廷。

这个时候许久没有露面的赵光义也跳了出来,看来是有话要说的,其实也是老赵安排好的。

“皇上臣弟,也有话要说。”

“原理是光义呀,你有什么话要说,就说吧。”

“是,皇上。臣弟也是对孔圣人十分的推崇,臣弟认听说很多的帝王都把他请进太庙,让他享受祭祀,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我朝是否也要这样做呢?”

将他请进太庙祭祀,实际上就是已经承认了孔子的超然地位,配享太庙。

你要知道太庙里面放的都是谁的灵牌神位,那是皇家的祖先、先人的牌位。

也就是说里面要么是皇家的亲人宗族,也就是那些对国家有十分重大贡献的人,这些人可以被皇帝特旨恩准配享太庙。

不就是一个牌位放在一间祠堂里面吗?有什么好说的,用得着在这里大张旗鼓吗?

这样想你可就错了,而且是打错特错了,错的是没有一点的谱了,别人如果听到你这样说,非抽你丫的不行。

你应该清楚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它的由来已久了,在夏朝的时候她就出现了。

不过那时候她不叫太庙,而是被称为“世室”,后来殷商的时候叫做“重屋”。周仇叫它喂“名堂”。秦汉的时候才开始正式称为“太庙”。

古代的人很重视这个宗庙的祭祀的,就在周武王灭掉商朝的时候,还要封商的王子微子为诸侯,让他延续殷商的祭祀呢!

起初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在皇帝的特批下也可以把神位放进去了。

这样也就说只要这个国家的社稷存在一天,就不会忘记你们的,只要能够进入太庙,那你的后人也不用愁了。

所以对大臣们来说,死后能够配享太庙绝对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人不想呢?

现在赵光义提议让孔子进入了太庙,就是说以后四时祭祀绝对是少不了他的了。

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这是孔家的后人应该考虑的,朝廷的大臣们,特别是那些文臣考虑的是以后朝廷的风向。

做官的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定要学会看朝廷的动向,就比如说这一件事情吧。

如果皇上真的同意赵光义的提议,让孔子配享太庙,拿不仅仅是放个牌位的事情。

你是说朝廷以后就会重用文臣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你就一个文化人请进太庙是个什么意思呢?

这些人能够站在朝堂是的都是帝国最为聪明又或者说是老奸巨猾的人,他们的头发丝都是空的。

就像一只猎犬嗅到了猎物,个个都是面露喜色,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等人的机会。

打天下靠的是武将,可是要说治理天下还不得要我们这些文臣吗,看来陛下是准备收兵权。

范质能几个老家伙,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了,他们猜得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陛下,赵大人说的对,我们应该将孔圣人请进太庙,为天下读书人做出表率,让他们一心为我而大宋。”

这一次是王溥抢先出班了,他也是一名儒学弟子,自然双手赞成了。

他这一出列后面后面也是跪倒一大片,全部都是一边倒的支持孔子配享太庙的。

不用看了这些全部是文官,他们是孔子的坚定支持者和信仰者,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武将们在一班没有一个人出来赞成,更有甚者,还有反对的,在赵旭的一个眼神的示意下,呼延赞沾边了出来。

“启禀陛下,末将有不同的看法。”

“哦,呼延将军也有看法,恩都平身吧,听听将军有什么高见。”赵匡胤招呼着大家起来。

大家也想看看这个大脑袋的呼延赞能够说出什么道道来,其实大家都是被他这憨厚的外表所欺骗了。

“陛下我只是不明白,我等将领浴血奋战尚不能死后配享太庙,为什么一个死后的一千多年的老头却却能呢?”

呼延赞用手挠了挠头,一副天真的样子,惹得大家想笑而不敢笑,呼延赞说完又有几个将领在赵旭的示意下走了出来。

无非就是说一件事情,还是说孔子配享太庙的事情,快演变成文武大战了。

“好众位爱卿都不要吵了,朕就给你们解释一下。这个孔圣人,建立了儒学,也立下了三纲五常的规矩……”

赵匡胤刚才还让范质给他讲孔子,现在说的比谁都好,这不是扯淡吗?

“所以光义说这样就让他配享太庙是十分合乎规矩的,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些大老粗哪里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他们都是在赵旭的示意下才出来的。

现在皇帝问起,他们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只能求助的看向赵旭。

看来又该赵旭出马了,其实他内心里是十分的不希望孔子能够配享太庙的。

太庙是我家的宗祠,凭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拜你,这可能吗,我一定要阻止。

赵匡胤却盯着他在看,好像是在说:

“昨天不是商议好的吗,现在你小子怎么变卦了,你小子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

“启禀父皇,我认为赵大人说的不错,孔圣人确实是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重,我也同意。”

赵光义现在还没有被封王,赵旭可以在私下里称呼他为二叔,但是却不能在这里成为他为王叔。

只能称呼他为赵大人,这是体制的问题,赵旭也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规矩。

听到赵旭这个太子也是支持,文臣们个个是喜笑颜开,当今的第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同意了,就没有什么变故了。

“但是我朝新立国,还没有统一,有功的臣子尚不能进入太庙,现在就把孔圣人请进太庙,我把寒了功臣们的心。”

赵旭又将一颗重磅炸弹投了下去,我个人比较同意,但是我也要考虑一下这个大局。

很多时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做主的了,总不能一意孤行吧,那样我们的江山也快完了。

还没有等赵匡胤和大臣们有所反应,他就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不过既然孔圣人是圣人我们还是要尊敬的吗,我们可以建立孔庙祭祀吗!”

孔庙那是有的在山东曲阜那不是孔庙吗,还要费力建个什么劲,文臣们在心里犯嘀咕。

“也许众位大臣会说,不是在山东有孔庙吗,哪里有最大的孔庙我们还再建什么?”

赵旭岂会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一言就道破他们的小心思。

“呵呵众位大人你们忽略了一点,既然是要尊崇孔圣人,我们一定要有个拜祭的地方,以后皇上也会拜祭他。”

“但是皇上不可能经常去曲阜吧,所以我们要新建一座孔庙,将圣人的牌位放到里面去,这样也可以方便我们时时的拜祭吗!”

废话谁没有事情的时候总是跑到山东去祭拜孔子,这样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政务。

那些文成们还是强烈的反对,但是赵匡胤不鸟你,自己的儿子说了,我的功臣还没有资格配享太庙,你也不行。

所以赵匡胤一锤定音了,在和皇城一墙之隔的地方建立孔庙,用于事实祭祀孔圣人。

不过这一次赵旭有出来捣蛋了了,他说以前的那个国子监要修葺了,要不在孔庙的旁边重建一个国子监。

他的理由很充分,国子监是朝廷的官学,自然要重视起来,再者说了,和孔庙在一起能够时时的起到督导作用。

既然理由这么充分,没有一个人反对,就这样办吧,孔子最终没有配享太庙。

只能去他的孔庙去安家了,赵旭没有想到这次的事件,赵光义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是因为他提出了让孔子配享太庙。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却是赢得了满朝大臣们的好感。

这也是赵匡胤父子他们后悔不已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们还没有知道这件事情的多么的严重。

第157章发布科考消息

关于孔子配享太庙的这件事情句这样结束了,孔子到底是没有能够进入赵宋皇朝的太庙。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例外,居然把他排除在了太庙之外,这连赵匡胤也是没有想到。

本来他们两个安排的好好的,这件事情之后在宣布明年秋天举行科举,现在全部是改变了。

不仅是赵匡胤就连赵个始作俑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