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57章

华夏海权-第57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随后在双方步枪和火炮对射后;骑兵找到机会从其薄弱环节打进去;依然是过去那套战法。只是武器更新了。当然;这一切在1战中成为了历史。骑兵面对对方的机枪阵地相当的无力;而炮兵则要面临这层层叠叠个堑壕和掩体;于是乎;1战成了真正的堑壕战。面对延绵几百英里;从北海一直延伸到瑞士的战壕体系;集团冲锋基本上就是送死行为。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面对密集的机枪火力;速射直瞄火炮还有间接射击的重炮组成火力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虽然甲午时期的战彻没有发展到1战那种战壕对峙的程度;但是大量修建野战工事也是十分常见的。君不见中法战争中冯子材部就进行了相当专业的土工作业;日军没有理由做的更差!!而如果日本军队也装备机枪的话;对于进攻的新军来说将更加棘手。所以;面对这些自动武器;徐杰还是需要专门的编制和战术予以克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最适合突破堑壕体系的战术恐怕就是1战时德国人采用的风暴突击队了吧?
  这个战术如果追溯的话;应该从1915年在卡尔索组建的突击营算起;这支突击营由德国第五集团军上校威利罗尔任指挥官;他们与其它部队相比;被分成了若干相互配合的小组;装备了更多的自动武器;例如mg15轻机枪;mp18冲锋枪以及更多的手榴弹;为了增强火力的持续性;他们使用的步枪和手枪也是经过特殊改进的;例如毛瑟98g就有配发20发弹夹的。还有配发32发弹鼓的鲁格9mm手枪。然后在轻型火炮;迫击炮;甚至是喷火器的支援下;。虽然没有mp18这个子弹喷淋器;但是面对甲午时期的日军;20发的盒子炮绝对够用了。而火炮方面;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也基本够用。对于个别防御不是很好的掩体;甚至掷弹筒就可以了;于是乎;这支简化版辩突击队的装备就让徐杰敲定了!剩下的就是编制问题。
  在徐杰的设想中;这个辩突击连将拥有一个营部及营部直属连;三个突击群;和一个炮兵群组成。营部24人;营部直属连将有通信排;医务排和警卫排侦察排外加一个炊事班组成。而突击群则是大连编制;下辖突击排;掩护排和炮兵排。突击排拥有5个战斗班。每个战斗班班长一名;轻机枪组4人;其中除正副射手外;还有2名弹药手;弹药手装备1889年式战斗手枪。剩下9人为普通步兵;携带1889年式步枪和战斗手枪各一把。加上其他人员的6人;总共87人。掩护排一共分3个班;每班拥有机枪一挺;掷弹筒2具。机枪根据情况选择1890年式轻机枪或者是轻量化的马克辛机枪;如果是后者;还需要增加人手。加上其它人员;一共41人。而炮兵排也是分成3个班;每个班拥有2门60迫击炮;每班共有13人;加上其他人员6人;全排共47人;总共一个突击群是183人。
  而营部直属炮兵连则是由连部;3个82迫击炮排;和一个侦察班组成。每个迫击炮排下辖3个炮兵班每班加上掩护人员一共12人;配备一门82迫击炮。炮兵连一共147人;这样算来;徐杰这个辩突击营的总人数将达到885人。
  “差不多了;这样一支部队足够应对日军可能存在的战壕体系了。”徐杰自语道。即使徐杰有足够的金钱和资源去武装一直超越当今水平的陆军部队;甲午海战开始的时候依然将以防御为主;毕竟算上所有能战的部队;历史上日本进攻部队也将是北洋;台湾和两广部队的2倍以上;刘铭传和李翰章能凑出3万人就相当不容易了。而应老李的要求保留的淮系旧军;战斗力提高是一定的;但是能否达到日军的水平还是很难说的;新军可不仅仅是装备上的新;而是从步兵个人意志;部队编制;作战理念到将领的指挥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后面三者还好说;关键是第一点;让士兵明白为何而战;才是最难的。毕竟;现在的淮军还是一个当兵混饭吃的局面。
  大家支持一下吧;作者码字不容易啊。如果对情节有异议;可以去讨论区谈。多谢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民族而战

  “徐先生;我们又见面了。”站在门口的彭毅微笑着说道。
  “原来是彭大公子;不知来找徐某所谓何事?”徐杰打趣道。
  “我去德国路过这里来看看徐先生。”彭毅说道。
  “去德国?令尊的生意已经做到德国了?徐某在这里祝愿彭家生意蒸蒸日上。”徐杰拱拱手说道。
  “不是做生意;而是去学习。我报考了德国陆军军官学校。再过一个月就要开学了。”彭毅笑着说。
  “什么意思?”徐杰皱了皱眉头问道。
  “徐先生这么健忘?当时您和张先生家父会谈的时候不是提到了要在南洋华人中选取精干之人组成一支军队以备不时之需吗?”彭毅故作惊讶的问道。
  “彭老先生同意了?徐某代北洋谢过南洋同胞了。”徐杰喜出望外。
  “嗯;不要谢我们。帮助你们也是帮助自己。”彭毅摇了摇头说道:“除了北洋;我南洋华人自从迁移到南洋后;我们的生死就与故国没有一点关系了;套用一句大清的话叫做化外之民。直到今天。我们才获得了来自北洋的支持;所以我们很珍惜这一切。”彭毅的话有些飘忽。语气中带有一些淡淡的悲哀。
  “纵使大清打赢了日本;你又当何去何从呢?南洋华侨用自己的金钱和鲜血帮助北洋度过一劫后;然后呢?”彭毅话锋一转。
  “没想过。”徐杰答道。
  “这话估计任何一个了解你的人都不会相信;能为北洋借钱借到南洋华侨的人;怕是不会如此不济吧?”彭毅冷笑道。“这计划既然不可泄露;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个计划是要翻天的。”
  “翻不翻天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清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如果要改变的话;就从北洋这一大清第一大强藩开始吧!!”徐杰不置可否。
  “不过我可以向彭先生保证;我徐某人今后所做的一切绝对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一家一姓或者是某个利益集团。我是为了整个民族;整个中国;这其中不光是在大清疆域范围内的我华夏各族;也包括那些心怀故国;但因为生计所迫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徐杰郑重的说道。
  “好吧;我彭毅相信你。”彭毅点点头;今天的谈话让他很满意;虽说这种保证只是口头上的;但是彭毅相信;从徐杰目前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行动完全可以证明他的诚意;当然了;至于以后的事;诚如徐杰所说的那样;他彭毅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南洋华人无论是在大清还是在荷兰人的殖民地都无法整备出一直完整的军队;在大清;即使刘铭传刘大人可以让华人单独成军;但是也绝对不会同意让华人单独拥有指挥权;所以;我计划效仿当年洋枪队的旧事;以外籍雇佣军的名义参与其中。”彭毅说出来自己的计划。
  “因为迫于形势;华人之中能打的还是有一些;但是缺乏基层军官;这进入军校接受系统的学习是必须的;在这一点;李中堂给我们行了个方便;以北洋派遣的官学生身份去德国念军校;但是这基层军官有了;手下没兵可是不行;虽说有不少兄弟拿过枪;沾过血。但是当兵打仗和帮派火拼是两回事。“彭毅不无担心的说道。
  “华人部队的技术兵种可以来意大利;轻武器设计局也需要部分测试人员和技工;以此名义让他们熟悉装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编制;最好能以欧洲的连级为编制在南洋或者华人聚集的两广;台湾等地不脱产训练;毕竟现在还早;日本还远没有准备好;培养武装人员不急。只要抓好骨干就行了。”徐杰倒是对陆军兵员不担心;毕竟现在还有4年多的时间。
  “那装备和后勤补给如何解决?”彭毅问道。
  “装备;如果全靠意大利的分部供应怕是不行;设计局的生产能力也不可能全为北洋运作;所以;除了迫击炮和机枪以外;步枪还是要从天津机械局为主;作为补偿;北洋将在税赋方面提供优惠并且为南洋华人办事提供一薪便。具体事情彭老先生还需要和北洋方面洽谈。”徐杰说道。有些事他可以做主;但是涉及到两大集团的利益分配问题;这种事情还是交给高层好了;徐杰没有这个权利。
  “另外;你给我一个准信;北洋难道只买3艘级轻型装甲巡洋舰吗?”彭毅看了看四周无人;小心的问道。
  “你听到了什么?”徐杰心中一紧。
  “日本要买新船了;家父不久前在英国订购新船的时候;通过关系得知;日本人在阿姆斯特朗船厂跑的很勤快啊。”彭毅说道。
  “就这些?”徐杰问道。
  “就这些;虽说没有详情;但是北洋必须早作准备啊。这水师除了战舰以外还有人;一个合格的水手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彭毅咂咂嘴说道。
  “彭兄可有办法?”徐杰平静的说道。但心里;徐杰对彭氏家族的想法可谓是洞若观火。彭氏可不光想在陆军方面有所作为;海军方面他彭海丰依然想插手;毕竟陆军打完了仗;像这些连民团性质都不算的军队八成要解散;而海军则不同;那些经验丰富的水手和技术人员可是用时间和金钱堆出来的;如果想保留北洋舰队的战斗力;这些人就必须要留下来;君不见;甲午战败后;清政府重建海军的时候;不还是选用了不少北洋旧人?
  “我南洋华人中经营航运的商家还是不少的。如果徐先生需要;我南洋华人可以提供经验丰富的水手和技工;甚至派子弟去天津水师学堂就读也是可以的。”彭毅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代北洋谢谢南洋同胞了;只要确实是人才;我北洋来者不拒。”徐杰拱拱手答谢道。海军缺少人才;这点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按照当年徐杰的计划;这北洋订购3艘装巡;3艘轻装巡;所需的人手可不止冷了一倍!!相比较而言;把一个在商船上打拼数载的水手训练成水军远比训练一个渔民要强的多;也快得多;所以;彭氏的好意徐杰无法拒绝;而且徐杰本身也想给北洋内部换换血。从运作来看;欧洲诸国;也有战时大量征召熟练水手入伍的事情。而且也有在舰上设置双岗;大搞储备军官以备不时之需的事情。相对于战舰建造而言;人员训练和军官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只要意大利人愿意;完全可以在4年内完成一艘战舰的舾装。但是一个好的海军军官;怕是4年也是不够的!!
  感谢书友夺命书生贱的打赏~~。多谢各位书友的推荐;收藏支持~~
  下集预告:当意大利新式战舰下水后;俄国人能没有反应吗?而俄国人的新计划又是什么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 俄国人的造舰计划

  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马卡诺夫看着远处忙碌的船台若有所思;而一旁的罗兹德文斯基则在和一帮海军部的高级将领们饶有兴趣的探讨着圣安德烈旗下将要新加入的战舰。受到意大利人在清国“北海阅舰式”的嘲讽后;俄国沙皇勃然大怒;声称要给意大利人点颜色看看;而前不久;意大利人更是用实际行动提醒俄国人;谁才是世界第三海军。新开工的9000吨级装巡加里波第号以其强大的动力;配上新式装甲和武器系统而在欧洲巡洋舰中称雄称霸;而英国人更是认为;这种装了10寸火炮的近万吨级战舰;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纯粹的巡洋舰了;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参与舰队对决。承担部分战列舰的任务;所以;英国人将其称为二等战列舰。意大利人锋芒毕露的同时;俄国人自然也不会落后于人;而这种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思路也给俄国人以启示。既然主力舰队上;俄国人不能与阻碍自己称霸大洋的英国人相比;那为何不走英国人的老路子;从巡洋战争做起?
  法国人的“绿水海军”理论强调用高速袭击舰配上较小口径的火炮和较大的续航力在远洋对敌国航线进行破坏;进而牵制和消耗对方的实力。而俄国人;尤其是作为俄国海军中资历最老;威望最高的马卡诺夫对这种战法却不屑一顾。“法国人的办法也许确实不错;但是绝对不适合俄国;法国人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战舰可以在任何一个港口进行停泊补给和维修;而俄国呢?看似强大的舰队被分割在波罗的海;黑海和远东;无法形成合力;而作为主力的波罗的海舰队想要出去必须经过北海;这可是英国人家门口啊。而黑海舰队更是不济;连达达尼尔海峡都无法通过;破交更是纸上谈兵;唯一的希望是在远东;而在远东又缺乏不冻港和殖民地补给站。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的巡洋战争根本就无从谈起。”马卡诺夫如是说。但是这回;意大利人的加里波第型战舰给了俄国人一个新的思路。
  远洋破交依然因为地理环境和没有海外基地的限制而很难进行;但是在战舰选型上;有了加里波第型做为参考;俄国海军高层彻底摒弃了法国人的小炮快船的思想;决定生产出续航力较大;火力压过一般巡洋舰;航速快于战列舰的新式巡洋舰。说白了就是能跑远路;打得过比它快的;跑得过比他强的。和后世的战列巡洋舰的建造思想如出一辙。在舰型选择上;俄国人决定将这几艘承载了俄罗斯帝国海军新希望的战舰做成装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虽然成本低;但是介于远洋破交的使命以及必要时还要上战列线。面对速射炮打来的弹雨;防护巡洋舰的侧弦肯定会被打成筛子;即使能保证核心区不被击穿;因为进水过量而造成舰体倾斜翻沉或者因为防护面积太小造成战舰被烧毁。都会使帝国丧失一艘宝贵的远洋袭击舰;所以俄国海军决定建造装甲巡洋舰;而装甲巡洋舰也有自己的问题;首先;俄国人只有钢面铁甲;没有意大利人生产的硬化装甲;依照以往的经验;如果想抵抗住8寸以上的速射炮攻击;侧弦厚度至少要10寸。所以;整艘战舰的排量一定不会小。另一个问题是;相对于意大利人新装备的10寸炮;俄国人自己的8寸炮威力有过小的嫌疑;但是12寸又太大;于是;俄国人决定放弃已经使用了很久的8寸炮;新研发一种10寸炮。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人决定造两种战舰;互相配合。于是乎;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一些原本应该出来的战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新船。
  经过无数的扯皮和争执后;俄国人终于敲定了2款新式巡洋舰;一种是排水量7200吨的亚速海型巡洋舰;首尾装备2座双联装8寸主炮;侧弦分别有4门6寸炮;4门12磅炮。装甲为康邦装甲。厚度8寸到4寸。输出功率10000马力;航速19节半。载煤1200吨。基本尺寸暂定为长120米宽19米吃水8。5米。在海军部的设计中;为了多远洋航行;高干舷和大巡航力是必须的。而8寸钢面铁甲对抗6寸炮是没问题;但是面对9。2寸可是不行;不过还在英国人的巡洋舰上9。2寸炮一般只有2门;主要还是6寸炮;8寸钢面铁甲勉强够用。而另一款战舰则是完美型战舰;可谓是集俄罗斯海军设计之大成。为了能充分压制住英国的1等巡洋舰;俄国人可以说是不惜工本;这就是后世被人称为19世纪俄罗斯巡洋舰的扛鼎之作;集中了法国和俄国技术的留里克级装甲巡洋舰;这艘1万多吨的装甲舰一出道;所产生的震动不亚于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型战舰。不但直接促成了声望级2等战列舰的量产;而且还迫使意大利紧急推出来加里波第型装甲舰的改进版。而更让海军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这艘战舰的性能;而是这艘战舰的服役历程!!
  这艘排水量高达1万2千吨的战舰;首尾装备了新研制的单装12寸40l重炮;在战舰的4角;俄国人也决定采用法式炮塔;但是武器为单装火炮;在侧弦安装10门6寸炮;而且还有10门12磅炮;这样一来这艘战舰的侧弦火力就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门12寸炮2门10寸炮和5门6寸炮5门12磅炮。其中12寸炮和10寸炮都是炮塔炮;射速惊人;火力已经不亚于一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