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626章

华夏海权-第626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结束的话,那也没啥,无外乎双方继续就矛和盾这个问题进行扯皮。苏默也不会太过认真,反正他是负责战术的,船舶设计和他无关,但是随后,有人提出了一个比较有创意的想法,即如果用这种重型航空母舰来配合轻防护大载机量的中型航母来战斗会不会更好?
  这套战术的核心就是把重型装甲航母放到对方最可能发动进攻的方向上,而轻防护的中型装甲航母则放在靠后的位置上。在实战中,重型航空母舰负责释放战斗机,而后面的中型防护航母负责释放攻击机。当对方的机群打过来的时候,会首先发现顶在前面的重型航母,随后会发动攻击,而这个时候,重型航空母舰的防御性能就体现出来了。再加上本身的直卫战斗机和后方轻防护中型航母上释放的战斗机,足以打退对方的进攻。
  随后,支持重型航母的一方人员还做了一个造价上的模拟,比如说对方有10艘装甲航母,那么本方可以建造4艘重防护超大型航空母舰和5艘轻防护的中型舰队航母。双方的载机量几乎相当。造价也比较接近,打起来的话,拥有超大型重甲航母的一方显然更有优势。
  面对这个方案,苏默有了一点心动。从推演上来看,确实可以充分发挥重甲航母的防御优势,同时位于后方的中型航母其放飞能力并不比3万吨级航空母舰差多少,造价也相对低廉。用中型航母弥补攻击力的不足,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第二更奉上~~~~。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看似很美好

  苏默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个重甲航母顶前面,中型轻防护航母在后面输出的模式给徐杰说了一下,然后满怀期待的等待徐杰的答复。徐杰听了一个,先是一愣,恍惚中他感觉这个战术怎么和游戏打副本boss的节凑差不多啊,基本上就是t抗好,后排输出,牧师加好的节奏,当然这里面可没有加血这么一说。“拜托,打个游戏都不能用如此简单的战术,boss还会没事清清后面的脆皮什么的。敌人不可能这么傻的,而且这个战术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基础的设定都无法保证,而如果设定有问题的话,后面说的再天花乱坠都没用!”
  “这个战术的基本设定就是在事先得知对方的攻击方向。但是在茫茫大海中,没有其它力量介入的话,你怎么知道对方从哪展开攻击?是东北方向、还是正东?亦或者可能从后面来一闷棍?还是说开始的时候大家就抱团,然后等发现对方敌机后,重甲航母向对方方向运动,然后中型航母向反方向撤退?”徐杰问道。在考虑战术的时候需要将双方放在均等的情况下。不如说,搜索能力应该是一样的。双方应该是同时发现对手,而这个战术首先强调的是对对方方位的预知,这就很不合理,既然你都知道对方从哪打来了,还那么费事干嘛啊,立即放一波飞机然后反方向逃窜啊。还上去顶个毛啊!都跟历史上的山口多闻学自杀?
  “但是实际上战争情况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比如说双方潜艇和陆基航空力量也可以充当侦查作用。在运作得当的情况下,处于主场的一方完全有可能先行发现对手,也就是说比较适合在战争初期处于守势的英美舰队。而当我们转入攻势的时候。需要面对对方的陆基航空力量的时候,重甲航母前沿布置。中型航空母舰吸引对方火力也是可行的。虽然这个计划看似有些极端,但是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苏默脸微微一红说道。刚才的情况说的有些急了,苏默也意识到这种前提太过完美,很难实现,不过他认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那我是不是可以设定对方的侦察机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在后面的脆皮,然后在你的重甲航母还没有起飞战斗机之前,直接一波空袭把后面的轻装甲航母一锅端了?”徐杰没好气的说道。“战场上的侦查力量是不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不能赌对方无法发现后面的轻防护航母。至于你说的第二种情况。用来攻击对方的陆基航空兵的话,既然你是机动的,对方是固定的,那么为何不采用闪避和机动来削弱对方的攻击力而非要采用硬抗的方法呢?”
  “而且就算你赌赢了,猜对了对方的攻击方向,这个战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重甲航母编队和轻防护航母编队的距离有多大?小了的话对方搂草打兔子,顺手就打了。如果距离大的话,那么在编组、攻击和防空方面都会存在很多问题,咱们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双方的航空母舰数量都是10艘。拥有1000架舰载机。你方重甲航母编队距离对方350km,然后你到轻防护航母编队在前卫舰队后方100千米处。那么好了,双方几乎同时发现对方。就算,对方没发现后面的轻防护航空母舰战斗群,那么你需要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徐杰想了想说道。
  “首先,处于后方的攻击机群要增加至少200km的航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攻击的顺利进行,加挂一个200l的油箱不过分吧?攻击机挂载大型炸弹后阻力本来就大,再加上一个油箱阻力会更大,油箱的边际效率是下降的,200l的内油和200l的外油可不是一个概念。这样的话首先就会影响到攻击机的放飞数量。每架飞机起飞距离多10米,那么一艘航空母舰就要少放4到5架攻击机。20米就是10架左右。”徐杰边说边算。
  “可以使用弹射器的。”苏默想了想说道。
  “你要是时间足够的话,比如说攻击陆地目标。随便你怎么样。弹射器需要蓄力,需要把飞机挂到弹射器的位置上。这都需要时间,发机速度反而没有滑跑速度快,也许发机数量不会改变,但是机群发机时间增加了,你同样需要在空中慢慢等待。你这样做总要付出代价的话,要么是时间代价要么是数量代价,你既然愿意付出时间代价,那么我们假定,你用弹射器释放飞机多用了15分钟时间。这个不过分吧?然后你需要飞100km外和前方的战斗机汇合,咱们先不说如何指挥两个大机群汇合,就单纯着100km的距离,满载的攻击机至少要用15到20分钟的时间。再加上你开始用弹射器释放飞机的时间,大概是30到35分钟了。”我说的没错吧?
  “嗯,是这样,如果双方同时发现目标的话,对方就多出30分钟的时间进行整备。这确实是个问题。利用这段时间,对方每艘航母说不定可以补充10到15架战斗机。那防空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攻击机群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苏默仔细一琢磨感觉到问题的关键,
  “不仅仅是进攻乏力,在防御方面同样存在问题,按照这个设定,在后方舰队释放第一波攻击之后,同时还要为前方的重装航母提供空中掩护,因为你的发机时间拖延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你的整备时间就要晚15分钟,再加上战斗机飞过去需要大概15分钟的时间,这就晚了至少半个小时。前方4艘航空母舰放飞的直卫飞机面对对方10艘航空母舰的攻击机群,这回是什么结果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当然,你也可以赌对方的攻击机群到达时间有些滞后,但是你想想350km对于一个攻击机群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双方同时清空甲板开始整备,双方攻击机群发动进攻的同时开始整备战斗机。那么对于后方的航空母舰来说,如果想要在一个小时内让机群抵达前卫舰队的上空的话,那么你只能用30到40分钟时间来整备战斗机,发机数量必然会下降。后方能提供的战斗机数量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徐杰说道。
  “这还是按照即使到达的标准来推演的,如果说时间上再差一些的话,那么到最后打成添油战术也不是不可能,你进攻的机群需要面对对方一波半的战斗机拦截,而你防御的机群却要比正常数量少上近三成。这样的差距下还提什么优势?舰载机不仅仅是航空母舰编队战斗力的体现,同时也是防御力的体现。尽量提高战场中飞机数量才是王道,而你所说的想法明显落了下成。”徐杰说道。
  “如果按照您的思路,那么航空母舰如果想要增加防御力的话,除了单纯的增加战斗巡逻的飞机数量之外,剩下能做的无非是三点,第一点就是增加预警时间和指挥协调,让战斗机能够以较好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向进入战场。第二种就是提高战斗机的性能。第三点就是想法让航空母舰在接受飞机的同时也可以起降少量战斗机用于补位。”苏默想了想说道。
  “小子,不错啊,能想到三点的人可不多。”徐杰赞许的点点头。第一种自然是为了提高拦截效率。第二种最简单就是提高战斗机的质量,至于第三点比较有水平,因为在实战中,即使策划的再好也无法避免第一波飞机回来了,结果甲板上还放着准备起飞的战斗机,要是完成准备工作的话,自然可以直接起飞,但就是怕战斗机刚刚从机库提升到甲板,还没来得及加油和挂弹。结果第一波攻击机回来了,这时候只能把飞机重新收回机库。这种情况有可能直接扰乱整个防空部署。该上去的飞机上不去,如之奈何?
  “我对第一点有点想法,如果我们能把雷达装在飞机上,将其作为一个空中雷达哨的话我们对大机群会增加将近半个小时左右的预警时间。而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对应的防空指挥体系,他们将双方的飞机位置、速度、高度以及数量构成等情报标记在作图板上。然后由资深的航空指挥官分配拦截任务。这个机构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整个舰队的航空力量。”苏默说道。
  这个想法很不错,苏默谈到的机构设置已经类似历史上的战斗信息中心了。而这个机构的设置确实大大增强了舰队的防空能力。不过苏默能想到的也只能到这一步了,至于另外两点就必须让徐杰自己想办法了,毕竟在这个连喷火还没出现的时代,直接考虑未来喷气式战斗机和超大型航母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强人所难。而这一切只能靠徐杰这个穿越者来权衡了。
  感谢书友zhouyu1976、擅自强的打赏~~~,以及书友ranky的月票支持~~~。侧位前天双更,但是当天新增订阅却创下了历史新低。心中郁闷啊!今天侧位的三天双更的承诺算是完成了~~~,求订阅求支持~~~。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航母不够用啊!

  终于走了!”看着苏默离去的身影,徐杰不由的擦了把冷汗,这几天和苏默讨论这些问题太费脑子了,一方面是讨论事情确实比较麻烦,而另外一方面是想要说服自己这个小舅子更麻烦。毕竟自己脑袋中的积攒的东西是后世几十年的经验教训,而这个位面还没有进行一次航母对攻作战,所以苏默理解起来很累,自己解释起来更累。就在他转身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有人通报杨用霖部长回来了,“得,走了一个小鬼,来了一个阎王。”徐杰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心中嘀咕道,看来今天还要继续工作啊。不知道这回杨用霖来找自己什么事。
  “苏默那小子刚走?”杨用霖刚进门的时候看到了苏默的汽车,一般人不知道徐杰和苏默的关系,作为海军大佬,并且常驻北京的他可是一清二楚。“我猜你们这几天肯定是嘴炮连天吧。战果如何?吹死了几头牛?”杨用霖半开玩笑的说道,大家都是老兄弟,彼此之间也没有那么多规矩。而嘴炮这种词组自然是徐杰这个穿越者带来的,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显得更加大气上档次的名词,叫做口腔弹道学!
  “也是整天吹牛确实不好,要不咱们今天歇会?找个地方喝两杯。”徐杰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
  “那可不行,咱们现在打嘴炮就是工作啊,原来的时候是真枪实弹的打仗,现在也只能打打嘴炮了。而且你别说,今天还真一件要紧的事情。”杨用霖顿了顿接着说道:“那个我一直认为按照现在的建造速度,到了开战时即使我们有12艘舰队航母依然不够用。德国人估计今年就有6到8艘了。他们把两艘高速商船直接改成了航空母舰。同时又开工了新的航空母舰。这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很大啊。而且考虑到航母舰队的战损以及轮换,实际上我们的战场保有量最多也就6艘,而且除了海战之外。反潜护航以及对地攻击都需要大量的航母,我们目前的建造进度要么加快。要么想别的办法。”杨用霖说道。
  “而随着意大利的沦陷,德国人最多利用1年时间就可以让一些关键船厂恢复生产,部分配件生产企业的缺失并不是问题,德国企业可以弥补注入轮机、锅炉和电子设备生产的缺失。在未来,如果他们充分发力的话,意大利的造船厂和船台在保证同盟国舰队正常维修和保养的情况下同时开工2艘2万吨级舰队航空母舰和1艘3万吨级装甲航空母舰。德国人已经认识到了装甲航空母舰数量的不足,一方面动用意大利的产能来弥补这个不足,另外一方面开始建造中型航母。”杨用霖说道。
  “而且这还是仅仅计算意大利的产能。德奥在巴尔干半岛的船厂也很快就可以投产,他们的产能还有提高的空间,而我们的盟友情况不是很乐观,美国和英国还未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人除了经济危机之外还不愿意履行自己的义务,在未来几年,协约国的舰队建造情况很不乐观。”杨用霖又补充道。
  “都造3万吨级的装甲航空母舰肯定不行,我们的预算比较紧张。在非战时提高军费可能很难通过,而且要花钱的地方也有些多,能增加的数量比较有限。而且重型装甲航母的建造周期有点长。和平时期大概在3年左右。到了战时估计也要18个月左右。我们要想别的办法。”徐杰说道。历史上埃塞克斯在战时的建造周期就是14个月到20个月左右,现在华夏的3万吨级航空母舰比埃塞克斯更大更复杂,所以18个月的建造周期还是很合理的。
  “18个月啊。一年半了。”杨用霖叹了口气说道。“咱们到时候能用的船台能有多少?排除战舰维修和维护所用的船台,以及建造其它战舰的船台,我们现在大概有3个船台可以建造3万吨的航空母舰,算上这几年海军和民间计划新增的大型船台,到开战的时候能有6个就不错了。也就是说我们到时候一年最多开工的3万吨级航空母舰数量不会超过6艘。按照一年半的建造周期,我们平均一年补充的3万吨装甲航母的数量不会超过4艘。这还是理想情况下。”
  “船台数量必须增加,6个肯定不够用。不过这些事情可能比较遥远了,到时候具体能同时开工几条还很难说。”徐杰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要知道历史上美国在41年和42年同时开工的埃塞克斯型航母的数量也不过5到6艘。到了43年才增加到9艘,如果华夏在大战爆发第一年能同时开工6艘3万吨级舰队航母的话。这已经和当初的美帝一个级别了。不过即使这样,徐杰还是敏锐的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上美国的埃塞克斯型航母数量不够用!而这个位面,华夏想要单纯靠装甲航母支撑起海基航空力量同样不够用!毕竟打个日本这样的三流强国美国都造了大量的独立级轻型航母,而这回华夏碰上的可是比日本厉害数倍的对手!
  “在和平时期建造3万吨级装甲航母的决策是对的,但是到了战时除了这些装甲航母之外,我们还急需建造周期比较短,攻击力较高的战舰,即使他们就是一个脆皮,但是考虑到前线的需要和建造周期问题,我认为建造一些一万多吨的轻防护航空母舰来承担释放cap战斗机和补充攻击力不足是很有必要的。”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