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656章

华夏海权-第656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于是乎决定换个话题,这本来只是一个应付的举动,但是谁知对方是有备而来。道尼尔公司新的飞机设计方案在几天前送到了空军部,而上面一款飞机让凯塞林眼前一亮。
  “道尼尔公司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在这款新的双发飞机中,他们放弃了常规布局,为了保证速度,尽可能的减少风阻。他们决定将两台发动机分别放在机身前后。采用连拉带退的推进方式来增加飞机的动力。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把这款飞机当成了一种战斗轰炸机,居然给它安装了一个可以容纳500kg炸弹的内置弹仓!这是目前最大的败笔。”凯塞林说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你是说它的重量太大了,所以最好减少空重是吧?把内置弹仓去掉确实会减少不少的重量,剩下的话就需要从起落架和其它地方减重了。这款飞机很不错,除了不能做专门的轰炸机之外,无论是做远程战斗机还是截击机都会有不错的表现。至少应该比bf110强一些吧。”里希特霍芬说道。
  如果徐杰也能看到这份文件的话,一定会被巨大的历史惯性所震惊。因为这份计划中提到的思想并不是别的,而是历史上的do335型双发战斗机。在历史中最终设计出来但是没有投入战斗的这款飞机在这个位面提前出现了,而因为时间的原因,这款飞机早在最终的大战爆发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所以赶上战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说不定还会在2战爆发前服役!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神奇傑克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来日方长2

  66_66280如果要让徐杰来评价do335的话,那么徐杰的观点就是不错的想法被悲催的设计给毁了。前拉后推的设计确实可以让这款飞机有不错的速度。某些型号的do335使用两台db603就可以轻易飞出700千米以上的高速。即使p51b和d的速度也不过如此。可以说是2战后期服役的双发螺旋桨飞机中飞的最快的之一。do335最大的问题就是爬升,即使最乐观的估计,do335开mw50的情况下也只有每分钟1200米左右的爬升。和喷火以及海盗4高标油情况下的爬升没法比。爬升的问题不是发动机布局带来的,而是重量带来的,
  同样是双发战斗机,p38的空重不过5吨左右。而do335的空重接近8吨!单纯看这个空重就可以知道这飞机的功重比实在差劲点,如果能达到推测的每分钟1200米的爬升就相当不错了。多出来2吨多的重量最终破坏了这款很有新意的飞机。如果最终可以将重量砍到6吨左右的话,那么这款飞机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毕竟这款飞机主要的弱点就是爬升。滚转和俯冲性能还算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把内置弹仓和油箱重量减下去。然后随着重量的降低,还可以减少起落架的重量。然后一步步将重量减少到可以容忍的程度。而目前里希特霍芬指示技术部门做的正是这件事情。他们打算把do335设计成一款专门的远程战斗机。因为德国人缺这东西。
  此时的华夏还不知道一个历史上长歪的东西正在回归正轨。在德国人对根据前线的情况进行调整的同时,秦岳也在考虑未来空中战局的影响。当看到送上来的交战情况后,秦岳第一个反应就是沮丧。他原本以为德国人会在第一波攻击中倾尽全力。为此他专门联合的英美两国战斗机部队准备重创对方的攻击力量。谁知到头来,对方打的很有节制。战略轰炸机几乎没有动。对纵深目标的攻击也比较有限。虽然从交换比来看,华夏占据优势。但是战果依然低于预期。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们未来的计划想要顺利开展恐怕有些困难啊。据说德国空军要求陆军需要学会自力更生。看来彭毅将军的装甲部队在未来也要靠自己了。”秦岳摇摇头苦笑道。
  华夏目的是最终保住伊朗北部地区。为此徐杰甚至不惜动用战略空军威胁外高加索产油区。但是这个计划同时存在很多困难。作为穿越者的徐杰十分清楚历史上英美两国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到底付出了多少。数万架重型轰炸机和十万以上的机组人员损失!一架b17开始的造价高达35万美元!先不说损耗的弹药、油料以及培训人员的损失,光轰炸机的损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先不说徐杰能否下定决心打一场残酷的空中绞杀战,单纯为了维持摧毁外高加索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而且从政治上来讲。徐杰也担心对外高加索的攻击会触及德国人的底线,对付德国是华夏和协约国的事情。而要是华夏真这样干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推到前台直接和同盟国彻底撕破脸,所以徐杰会在合适的时候派遣轰炸机象征性的攻击一下,但是要是真的在外高加索拼个你死我活的话,这个决心还是很难下的,而且空军方面对此也是比较反对的。
  所以,这个计划的优先级在开战前被推到了第二位。华夏陆军和空军决定执行另外一个代价比较小而且同样可以震慑协约国的计划,这个计划其实很早就已经成型了。新的计划不过是原有计划的加强版。那就是在空军的掩护下,以摩苏尔为核心,实施围点打援,狠狠的消耗一系德国人的精锐部队。攻击这个产油基地是一个目标,而更重要的目标则是让德国陆军意识到攻击北方付出的代价会很大。并最终选择放手。
  其实德国三军对于伊朗北部的领土并不是十分上心,也许德皇想要把整个伊朗都纳入到同盟国的袖筒之中。但是普鲁士军官团必须考虑事先这个计划的成本和代价。说到底,德国人还是想要取得一个合适的前进基地。伊朗不是意大利,后者的工业可以给德国三军提供他们需要的装备。而伊朗除了一些石油之外就没什么别的了。这个位面的德国人可不缺油。而且德军高层很明白,即使伊朗北部打下来了,能分给三军的燃油也不会多。因为按照约定。伊朗的石油将有三家一起瓜分。德国拿到一部分后自然也不会全给军队。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拿下伊朗北部的收益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德军高层和德皇的意见会发生分歧。华夏有句古话叫县官不如现管。如果德国三军打定主意不想和华夏死磕到底的话。那么双方就有最终通过谈判解决伊朗问题的基础。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德国陆军很强,非常强。规模庞大装备精良。但是受到后勤和各方面的条件的限制,能用到中东的部队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德国陆军正在考虑换装。目前使用的坦克还是早期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但是工厂正在考虑生产四号改进型和虎式坦克。换装新的坦克需要拿出产能。所以早起坦克的产能必定会减少。而德国总参谋部还有计划让虎式坦克在这次战争中露脸,一方面是这种坦克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德国人把它当成了一件克敌制胜的战略武器。所以要防止过早暴露。
  当然,要实现这个计划陆军需要空军的大力支援。而空军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首先就要大量消耗德国空军。和德国人相比,华夏和协约国空军是防守有余攻击不足,而要想攻击基尔库克的话,那明显要打到对方内线去。攻守之势一旦转化。那么华夏空军现在的优势可就全成了德国人的了,到时候让华夏空军攻击德国人的防线的话。那么这个难度可是大点。
  德国空军的计划无意中打乱了华夏空军的战略布局。德国人在开始的空中战役中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实力还是稳稳占优。所以为了应对这个变故,徐杰和秦岳需要重新修正一下战术。原本为了掩护陆军。华夏还是准备了一些虎猫式飞机和中型轰炸机用于支援地面作战,前者挂上机炮就是截击机,挂上炸弹就是轰炸机。但是可惜的是,德国空军实力依旧。在未来进攻中,华夏空军还是先考虑空战然后在考虑对地攻击吧,所以运往伊朗的飞机迅速换成了狐蝠式双发战斗机(华夏版p38。)虎猫式战斗机继续使用。而中型轰炸机除了一些电子战飞机和特殊飞机之外,其它全部撤换掉……。
  除了让机群有更强的空战性能之外,华夏还需要给陆军配属更多的机动防空高炮和机动式雷达。毕竟空军无法保证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那么陆军也只能靠自己的火力防空了。华夏陆军甚至决定在一些关键的物资中转中心部署大量的高炮。并且安装预警雷达和火控雷达。为了保证攻击部队的需要,华夏甚至削减了一些大城市的防空火力。
  不过让徐杰和秦岳想不到的是,华夏进行的这番布置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不是说同盟国空军已经强悍到了无可匹敌的程度,而是因为德国人在战争的下一阶段把主要空军力量用在了伊朗南部。看来德国人也习惯挑软柿子捏。以至于华夏在攻击开始的阶段并没有遭到太多的空中打击。甚至于不少原本空优挂载的狐蝠式战斗机都换上炸弹挂架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当然,这也只是在德国空军没反应过来之前是这样,等到大量的bf109战斗机调往北线后,双方的空中消耗战才正式拉开序幕。
  如果说德国空军和华夏空军在开战前期的交战可以用德国人刻意应付,华夏空军有些措手不及的话。那么英美两国完全可以用躺枪来形容。他们实在没想到,德国人不和北线最大的华夏空中集群拼个你死我活,而是要打更纵深的美英空军的主义,单纯从距离上来说,美英阵地无疑要更远离德国空军基地。而德国空军宁可一步步修机场也要先吃下这个弱子。于是乎,满以为会在开战初期避开德军凌厉攻势的英美两国首先遭到了德国陆空军的攻击。这也从证明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弱小的对手必然先被消灭。不仅仅是空军方面决定从南线打开缺口,而德国陆军在未北部的土耳其以及奥匈军队提供了一定的装甲预备队之后,也开始向北部进发。而因为美英两队兵力部署较为靠后,所以德国人开始的进攻非常顺利,与其说交手还不如说是武装游行。而美英两国的大意也让德国陆军在开始的攻击中占尽了先机。
  感谢书友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夜月黑翼、萝莉好萌啊、anhei016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胡贝再次登场

  66_66280“3天了,自从我们从库特出发之后一路顺风,如果不是旁边的战车和天空中偶尔出现的敌机提醒我们正在战争之中,我可能一直认为我们在进行一场武装游行,在3天时间里作为左翼军团前锋的我们已经深入到伊朗境内200公里。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对手的主力,我曾经询问过胡贝上校敌人会在什么时候会在哪和我们交战。而胡贝将军的回答则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保罗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伊朗战争的模式是德国陆军从来没碰上过的,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双方都是以大军团建立一条连贯的战线,然后展开攻防。而在伊朗战场上,双方总兵力并不多,但同时都拥有较强的机动性,所以双方都试图在机动中寻找战机消灭对手。美国人并没有睡大觉。他们的快速侦察机一直在德国陆军上空晃悠,此时前线机场还没有建立。短腿的bf109自然无法伴随装甲部队左右。德国人也在尽可能的通过空中侦查力量来搜索对手,但是奈何侦察机受到航程等多方面的影响,效果始终不太好。(比如说德国的液冷发动机对中东的气候有些不适应。)所以德国陆军在目前真的只能靠自己了!无论是交战还是侦查。
  作为胡贝的老搭档,保罗感觉在伊朗战争中的胡贝和在意大利战争中的胡贝简直就是两个人。如果说在意大利战争中的胡贝作战风格类似一只熊,用狂暴的力量简单干脆的将对手消灭的话,那么现在的胡贝更像一只狡猾的猎豹。他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搜索猎物,然后通过迷惑对手来让对方采取错误的行动,并最终找到有利时机发动致命的一击。胡贝尝尝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坦克交战并不等于装甲、火炮和机动性。我们的装备不可能一直凌驾于对手之上。更多的时候还要靠谋略而非鲁莽。”
  保罗感觉上一次在意大利的战败给了胡贝很大的触动,虽然陆军方面最终认为胡贝并没有过错。但是失败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胡贝,从此他开始探索在各种不利条件下的战术。在某些设定和推演过程中其苛刻的条件甚至让同僚感觉有些不可理喻。有些好事者甚至私下讨论胡贝是不是有受虐倾向。而胡贝依然我行我索,以至于在德国陆军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胡贝不敢参加的战斗。”而今天。重新走上战场的胡贝终于有机会将它的设想和战术变为现实!
  老实说,德国陆军对于胡贝还是十分信任的。对于胡贝的要求他们也尽量予以满足。这次胡贝担任的任务是作为整个部队的前锋,攻击和搜索美英部队,发现并摧毁对手,如果对方比较强大,那么胡贝必须尽量拖住对手。并且尽量阻止对方的渗透。可以说承担了前卫和打击部队的双重职责。而针对这个复杂的任务体系,德国人分配给胡贝的兵力也十分强悍。
  胡贝麾下主力装甲突击部队为一个4号坦克营和一个三号突击炮营(后者除了装备75mml43火炮的反坦克型突击炮之外还有装备榴弹炮的反步兵型突击炮,两种车辆的比例为1比1)。支援部队一个连的自行榴弹炮和一定数量的重迫击炮。侦查部队为两个连鼬鼠式轮式步兵战车。除了这些部队之外还有一些装备40mm机关炮的美洲豹半履带车,这些东西最重要的作用是客串防空。伴随装甲部队的步兵部队为两个营的机械化步兵。其中一个营搭乘半履带车,另外一个营搭乘卡车。除了战斗部队之外,胡贝还拥有直接和空军联络寻求侦查和空中支援的权利,为敌空军还专门为胡贝提供了一个联络组。
  按照德国陆军的作战计划,从两河流域南部出发的部队分成两支,一支从库特出发进攻克尔曼沙阿、然后兵锋转向北方,向库尔德斯坦省发动进攻直接威胁部署在伊朗西部边境的华夏陆军。而另外一支则从巴士拉出发,进攻阿拉克,在占领这个重镇之后,在根据情况一方面向库姆油田发动进攻或者也转向西北和库特集群一起抄华夏陆军的后路。德国人这样计划。而英美同样也比较清楚对方战略,因为在伊朗西南部能作为交通枢纽和主要交通线路就那么几条。最终的主要交汇点就是道鲁德和阿拉克,要是不占领这些地方的话。那么在旷野中长距离突击的话那么对于后勤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于普通的卡车在不少地方都是无法通行的。所以大规模作战的话德国人能选择的路线并不多。而负责防御库尔德斯坦省侧翼的美军则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克尔曼沙阿。不过这并不代表在其他地方就没有重兵,在通往阿尔曼沙阿的公路上,西伊斯兰阿巴德成了德军需要面对的第一个硬骨头。
  “这座城市已经初步实现了要塞化,有较为完善的堑壕体系,在重点地区部署有混凝土构筑的炮巣。如果让我们攻击的话,那么恐怕很难攻下,最终少量的步兵会陷入到巷战之中。他们在城镇的侧后方向的丘陵地带还部署有一支规模不详的装甲部队。可能是用来保证后路的畅通,或者是作为一支奇兵。”一名参谋向胡贝汇报道。
  “其实我们只要能把部署在城外的部队消灭掉的话。就可以绕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