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89章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89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城之中,除了知县外,县丞、主薄、县尉皆有上报权和朝见上官的职能,这样形成相互牵制,更能够加强执政权,以及中央政府集权。
    这些东西,都是诸葛亮这两天根据脑海中一些后世记忆的资料,所鼓捣出来的,加上一些改变,整个政府班子,也就更简洁实用。
    邓艾听完诸葛亮这套方案,思虑之下,惊叹的道:“主公这套机构,不但大大消弱了地方独裁的执政权,又精简了臃肿的机构,而且更有效的提高了办事能力,若是能够在全州,乃至全国执行,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有莫大的益处,艾衷心拥护主公的这项决策。”
    “难得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有此非凡政治嗅觉,倒也难能可贵。”诸葛亮赞誉一声,道:“你立即去把我这项决策,列举出来,昭告全城,就说三日后,巫陵驿正式易名为巫陵港,到时各级官员将一一到任。”
    “诺!”邓艾作揖一拜,领命而去。
    翌日午后,李信召集了巫陵驿内,所有读书人,共一百一十人,来到了诸葛亮临时的营地内,诸葛亮来到队列前,翻看着手中名册,见这些人中,小的不过十七岁,大的已经年近六十,虽然都是读书人,但人员却是残差不齐。
    诸葛亮站在这帮文人面前,嚷声喊道:“想必大家都来之前,已经看到本地贪官恶霸刘晟,陈富二人高挂的头颅,以及其家人的悲惨局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贪官和为富不仁的下场,本侯对于贪官污吏,豪强劣绅,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杀无赦,绝不留情,但对于忠于职事,为善一方的豪绅,本侯不但要厚赏,更要奖励。”
    “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要留下来的,可以站着不动,想走的,可以先行离开,我给你们一息时间考虑,但我要提醒你们的是,留下来的,也许迎接你们将是世人尊敬的名利和地位。”
    摸不清头脑的一干儒生,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被强行请来这里前,又被李信特意带去观看了一下刘晟和陈富的头颅,部分胆小的人,早吓破了胆子,这会听到可以走,又不知道真假,一时大家交头接耳,谁也没敢迈步。
    好一会,一个胆大退出了队伍,诸葛亮随即挥手让他离去了,眼看退出去没事,一下子又有二十多人走了,一息时间过后,一百一十人,走掉了六十一人,留下的还不到一半。
    诸葛亮望着眼前留下的人,再次开口道:“我手上有一份答卷,你们现在可以去营门登记处登记姓名住宅地址,明早到营地来答卷,凡是考核通过者,皆可出仕为官,不论出身地位,只要有能力,有知识,本侯一律任用,想必大家都知道,本侯已经正式把巫陵驿渡口,提升为巫陵港县,明日考核前十名者,本侯为良才任命其中三人为知县、县丞、主薄,其余者为各级县吏,尔等能不能光宗耀祖,就看你们所学了。”
    汉代的官吏是靠乡里推荐,然后经过郡县考核,举荐为茂才或孝廉方能出仕为官,这样的举官制度,对于国家来说,无疑使很不利的,因为能够出仕的,大多掌握在士族官僚家庭,平民士子几乎难有出头之日。
    诸葛亮用答卷考试任官的行为,其实是他内心中一种设想,那就是改革任官制度,用科举招贤举官,但若是大规模的改革科举,势必会遭遇天下士族官僚的反对,到头来自己最终会成为全天下士族官僚反对的对象。
    因为科举为目的的举官方式,无疑会触动这些人的利益,就好比三国后期的曹丕,推举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后世隋炀帝改革科举是,在当时都遭遇了士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反对,最终结果是搞得国破家亡。
    诸葛亮深知,改革一事,只能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在这山野偏僻地方执行,不会触动大多人的利益,以考核方式举官,就能顺利执行,但用到全荆州,乃至全国,肯定是不行的。
    但能够在一地执行,以后就能在两地,三地执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到时再昭告天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场的儒生,听到诸葛亮以考核成绩来任官的消息时,在经历初时的惊诧之后,纷纷高呼而起,齐声喊道:“楚侯英明!”
    “楚侯英明!”
    ……
    (再次感谢‘快乐好运’同学的打赏,和‘54938’同学的打赏,鞠躬感激。)
    (说明:从今天起,每天保底更新一章,推荐票达到150张,更2章,嘿嘿,满500更3章。。。。给自己定个目标,让自己有点压力,毕竟小虾每天基本也就能写35千字,也就2章,所以能否逼迫的写3章,就看大家的推荐给不给力了。。。。汗。。汗。。。汗。。。。有压力就有动力,吼吼吼。。。。。。)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琦病逝
    第一百八十二章刘琦病逝
    在巫陵港逗留了半个月,诸葛亮把这座新兴城池,总算给理顺了,四十九个参与诸葛亮考核的儒生,最后通过考核的有二十一人,诸葛亮经过召见面谈前十名成绩最优异者,最终选定了考核成绩为第三名的董方,为知县。
    董方字德恒,祖籍洛阳人,今年四十岁,此人是董卓之乱时,逃难至荆州的,四年前落户于巫陵港。
    董方年轻时,曾在洛阳西部的河阴县当过典吏,既有几分才学,也熟悉县府事务,又对巫陵港的情况熟悉与胸,这也是诸葛亮点他为知县的主要原因。
    县丞是一个叫章奋的中年人,此人乃荆州南阳人氏,也是避难巫陵港居住,这人走南闯北,经过商,跑过船,对于金钱运作熟悉,而县丞主要职责是掌管钱粮的,所以章奋无疑使适合的。
    主薄姓冯,名德,字文荣,豫州汝南人氏,此人年近五十,举家避难在此已经十余年,家族子弟皆从文,在巫陵港办有两座私塾学堂,在本地士子之中,冯夫子的名声绝对是如雷贯耳。
    主薄相当于知县的秘书,监管县府各项事务,诸葛亮任命冯德,一是看重他的能力,二是看重他在当地的威望,而诸葛亮有心走科举选材的道路,这学堂一事,以后各地都要普及,既然巫陵港试点,那自然要重用冯德这样以教书育人为人生目标的儒生士子。
    巫陵港城防营统军都尉叫王戎,江夏人氏,今年刚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年龄,此人早年属于黄祖麾下的军士,后归顺诸葛亮帐下,经历了江夏之战,赤壁之战,等多场战事,江陵整编之时,被提拔为军司马,粗懂文墨,习水战。
    而巫陵港的统军都尉,正好有一部水军编制,所以此人担任都尉,也是经过诸葛亮亲自召见通过任命的。
    县尉叫**,今年二十七岁,新野人士,由诸葛亮创办的讲武堂结业,属于讲武堂第一批学员,先前在神武军中担任军侯;懂文墨,识文断字,虽然年纪比上述众人年轻,但这人胜在是诸葛亮心腹,而且作为讲武堂出来的学员,诸葛亮相信担任一县县尉,**完全有这份能力的。
    因为第一批讲武堂学员中的四十三名学员,其中有十七人,去年就被诸葛亮任命去了荆南各县担任县令,县丞、县尉等职务,军中最高职位的人,也做到了部曲督一职。
    如今第三批学员,以邓艾为首的学员,大多数也都加入了神武军中,担任队率,屯将等职。
    任命完这五个职务,巫陵港的政治机构,总算是形成了,军方的人都是诸葛亮的人,执政方却是移居本地的文人,虽然仅仅只是一个新兴的县城建制,但对于诸葛亮来说,无疑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所以诸葛亮才亲力亲为,并且一待就是半个月。
    巫陵港县各级官员上任当天,诸葛亮亲自举行了祭天仪式,昭告当地百姓,重新颁布汉律,税赋,秋毫无犯,赢得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叫好。
    诸葛亮巡查各县,回到江陵之时,鲁肃已经带着董袭和周瑜的两个儿子返回了江东,这三个人江东花费了十万石粮食换取,并且承认柴桑都尉府为诸葛亮统辖之地。
    鲁肃代表孙权,与代表诸葛亮的贾诩签订了同盟条约,承诺互不侵犯,互通商业,共接秦晋之好。
    至于二乔,鲁肃除了开始的时候提了一句,后面竟然半句没说,这让原本还打算用二女做点文章,多压榨一些江东财物的贾诩,差点忍不住问鲁肃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但在见过二女之后,贾诩主动的闭口了,因为二乔正如传说所言,乃人间绝色,国色琉璃,虽然皆以为人妇,但三十上下的年龄,正是女人娇艳成熟之际,对于男人来说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贾诩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自诩定力非凡,在见过二乔时,却也是一阵心摇欲动,惊艳不已,直到这时,贾诩才明白,为何张颌甘宁二人要把二女献上,还说要给主公侍寝,现在看来,二人的举动无疑是明智的。
    不过事后贾诩,综合暗卫从江东打探到的一些消息,以及贾诩的推算,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孙权不想大乔和孙策的儿子孙绍回江东,至于小乔,则是受到了大乔的连累。
    而江东的水军大都督周瑜,自从回庐江后,就一直在患病,据说已经卧床不起,只怕是并不久矣,对于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来说,儿子能够回来已经只得庆幸,至于夫人,他无法顾及了。
    而且周瑜心中明白,大乔的儿子孙绍,对于孙权来说,始终是根刺,能够借机拨出,他自是求之不得。
    江陵本是荆州刺史府所在地,后来刘表迁治所至襄阳,江陵的政治中心北移,刺史府也就渐渐限制了下来,不过自从诸葛亮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后,随即把荆州的治所,以及政治中心全部迁到了江陵。
    原先的刺史府,诸葛亮命人重新修缮之后,让刘琦入住进去了,诸葛亮则把南郡太守府邸,作为了自己的府邸,和办公地点。
    诸葛亮回到南郡,听取了贾诩的同盟条约后,道:“鲁子敬这人确实是个人才,孙权重用此人,倒也适宜,不过孙权此人乃是守土之犬,争霸天下非其长也,若孙策在世,与周瑜文武配合,江东绝非今日局势。”
    “主公所言不虚,孙权确实有是一代豪杰,然其继承江东基业时日过短,而江东各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孙权畏首畏尾,难以施展拳脚,最终错过夺取江淮之地的机会,如今又有主公压制,江东他日必为我们若图也。”贾诩笑着点头表示赞同道。
    正在二人闲聊之际,邓艾匆匆而来,道:“主公,刚才刺史府掌书来报,刘刺史病入膏肓,只怕不行了。”
    “什么?我走之时,刘刺史虽然抱恙,但吾观其气色尚好,为何一月时间,病情恶化至此?”诸葛亮惊异的站了起来,蹙眉自语道。
    “唉,最近气候无常,时冷时热,刘刺史日夜饮酒作乐,对于主公教导的健体之术,他根本不屑一顾,有今日灾祸,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贾诩叹了口气说道,刘琦的刺史府中,拥有歌女多达五百人,而且还经常买卖女子入府作乐,要不是诸葛亮有明文,对于刘琦所求,一律应允,掌管刑曹的刘巴,早就带人去责问了。
    为了这事,刘巴上过几次书,希望诸葛亮禁止刘琦胡乱行为,甚至还跟诸葛亮和贾诩都顶过嘴,这就是刘巴的秉直,对此诸葛亮也只能苦笑,对于刘琦,他不是纵容,而是觉得亏欠,所以有意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够过他想过的生活。
    “大公子,亮来看你了,你一定要挺过来,荆州这方大印,离不开你啊。”诸葛亮来到床榻前,看着形同枯骨的刘琦,不觉感伤的留下了眼泪,对于刘琦的感情,诸葛亮完全是发自内心。
    “孔明来啦,为兄命不久矣了,这些年来,承蒙孔明以兄长待我,琦就不言谢了,如今大汉垂危,天下群雄并起,正是贤弟这样俊杰之士用武之时,琦本想留下一后人,奈何天不垂幸,吾终究无后,待吾死后,孔明当为荆州之主,望孔明能够保我荆州之地,保荆州百姓一方平安,吾愿足矣……”
    刘琦一口气说完这番话,双手紧握着诸葛亮的手,嘴角路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缓缓的闭上了双眼,显然刚才他能够如此清醒自然的说出这番长话,正是回光返照之举。
    “大公子,一路走好……”诸葛亮悲痛的大呼一声,郑重的跪倒在床榻前,给刘琦磕了三个响头。
    刘琦虽然称不上英杰之士,但为人胜在知进退,没有什么心机,对于诸葛亮既有提携之恩,也有结交之义,虽然二人彼此交心的时候来,但从刘琦临死前的话语来看,刘琦对于诸葛亮的野心,从始至终皆知,可他却从未有过他念,这就是他的知进退。
    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早把刘琦当成了可靠的至亲兄弟,如今他的病逝,他又岂能不感伤悲痛。
    刘琦出葬之日,诸葛亮亲自扶棺椁,并告示全城披麻戴孝举哀,诸葛亮更是守陵七日更归,这番举动,完全出自真心,也赢得了荆州百姓的一片称道。
    刘琦病逝一月后,江陵各级官员,一律劝进诸葛亮领荆州牧,但诸葛亮却已刘琦刚死为由婉拒了,如今荆州的南阳郡,以及襄阳等大片土地尚在曹操手中,此时称荆州牧,无疑是名不副实,对于这样的虚名,不要也罢。
    转眼三月即过,对于近在咫尺的襄阳,诸葛亮却是志在必得的,这些时日来,诸葛亮除了全力劝农桑,办私塾学堂外,也在积极的的练兵,江陵的各部兵马,每日绕城环跑三十里的晨训,已经成为了江陵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初秋的清晨,天气凉爽宜人,身穿重达二十五斤重盔甲戎装的诸葛亮,领着军士,跑在队伍的最前头,虽然汗如雨下,诸葛亮却依旧精神抖擞的,喊着高亢的号子声,在三军的呼应下,一声声响亮的号子声,响彻江陵城上空。
    “一,一二一,一,一二三四……”
    (虽然距离今日定下的150张推荐票,2更的目标还很遥远,但由于最近更新不多,所以今天还是决定更新2章,感谢大家的支持。有支持,就有无限动力,谢谢!!!!)

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操西征
    第一百八十三章曹操西征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深秋时节,时年中原大地,五谷丰收,仅冀州一州之地,曹操就得钱粮谷物数以万石,为庆贺这丰收之年,曹操在邺城新建的章台之上,大宴文武将官,并且重提了去年隆冬赤壁之战的往事,对当初的有功将士,重新进行了封赏,以示自己当时轻敌大意的过错。
    曹操麾下一众文武官员,面对曹操的自责,感怀之余,纷纷跪地呼道:“丞相,吾等皆愿领军出征,讨伐逆贼诸葛亮,一雪前耻。”
    “众将忠心可嘉,吾心甚慰,然今江东与诸葛亮联盟,并力抗我大军,非短时可取胜也,先前南征之际,西凉马超韩遂就蠢蠢欲动,有南进关中长安之意,吾欲先安西北,再图汉中张鲁,益州刘璋,并天下之力,由上游益州和南阳同时出兵,征讨诸葛亮逆贼,踏平江东。”头戴紫玉金冠,身穿锦罗蟒袍,腰缠玉带,凭高而站的曹操,手按剑柄,环视左右文武将官,豪气吞云的扬声说道。
    曹操决定先安西北,再攻伐荆州江东,也正是出于谨慎的目的,赤壁之战的大败,让曹操预感到,若不能集合全国之力,倾巢而出,一举荡平荆州的话,将来势必会成为尾大不掉之势,如今趁着自己精力还在,兵马锐气未失之际,统一中原大地,以及西凉益州,无疑是明智之举,若继续与荆州的诸葛亮和江东的孙权死磕,最终的下场只会是三方元气大损,谁也捞不到便宜。
    而自己暂时把精力放在被北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