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寡人无疾 >

第106章

寡人无疾-第106章

小说: 寡人无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凌偏头看去,见一身朝服的刘恒被父皇身边的宫人引着入了殿下,在他们不远处站好,忍不住一怔。
  他没带魏坤。
  发生了什么事?
  “看样子,魏坤吃力不讨好了呢。”
  刘祁有些为魏坤不值。
  “他没来,我的宫牌找谁讨去?对了,老三你的宫牌那燕六还回来了吗?”
  “也没有,不过我想……”
  “陛下到!百官入殿参拜!”
  赞者尖利的声音打断了所有人的议论纷纷,刘凌也不得不收回接下来的话。跟着其他大臣入殿参拜高祖的画像,然后在熟悉的位置上,上朝听政。
  入了殿,就由不得刘恒离他们远远的了,只见他两眼充满血丝,眼下俱是黑青之色,连气色都是惨白。
  拜高祖和父皇的时候,刘恒甚至摇了摇身子差点栽倒,全靠刘凌眼疾手快伸手搀扶,才不至于让他出丑。
  这一幕自然落在了不少有心人的眼里,心中对大皇子的同情之心更甚,对于及时伸出援手的刘凌,也有了不少好印象。
  可惜接下来的一幕,还是让许多大臣皱起了眉头。
  刘恒甩开了刘凌的手臂,回身瞪了他一眼,才重新站直了身子殿下听政。
  刘祁在一旁又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眼神里全是“我说过叫你不要管闲事”的表情,刘凌无奈地叹了口气,安分地在三人最末站好。
  三兄弟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几乎是一目了然。
  刘凌收回手后,长长叹了口气。
  他叹气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刚刚借搀扶的机会,摸了下刘恒的脉相。
  这已经不是郁结于心了,而是神思不附,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大问题。
  但他学医的事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也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哥去找什么太医,如果他对他说“大哥,你好像有病”的话……
  他真怕大哥会暴起杀人。
  刘凌甩了甩脑袋,将自己繁杂的思绪抛出脑后,用余光打量着父皇的神色。
  他昨日说了那种话,以父皇的性格,一定会不以为然。
  他但求问心无愧,可没有人愿意在努力后却被放弃,所以,他心中还是怀抱着一丝期望,希望能从父皇的神色中找到答案。
  然而刘未一旦坐上那个御座,就坚如铁石一般,没有人能从他的面上看出什么想法,很多人甚至连直视的胆量都没有。
  刘凌的眼神只是从刘未的脸上扫过,就已经被他无情的目光惊得一凛,连忙低下头去。
  刘凌低下头去的时候,刘未满意地笑了笑。
  “小子,和朕耍心眼?”他心情大好地扯了扯嘴角,心道:“还嫩了点!”
  见到皇帝似乎脸上有了些笑意,原本已经几天没有上朝,又怕皇帝死了贵妃后正等着找人泄愤的大臣们总算松了口气。
  难怪说男人三大幸事是升官发财死老婆,看来连皇帝都不能幸免。升官发财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幸事,但死了个嫔妃,却还没有到如丧考妣的地步。
  刘未见许多大臣就因为自己晃了下神便露出侥幸之色,连忙肃容端坐,示意两位宰相主持早朝。
  他前几日才犯过头风,又在昨夜赶完了几天积攒的奏折,其实已经很是疲惫。但在疲惫之外,刘未又因为即将发生的事情而激动着,这使得他的精神陷入了亢奋之中。
  大臣们一边揣测着皇帝的心意,一边上长篇大论的奏着鸡毛蒜皮的小事,直到刘未已经不耐烦了地伸出了手,这才立刻刹住。
  随着刘未越来越严肃的表情,所有的大臣们都屏住了呼吸。
  “朕今日上朝,有一件事要宣布……”
  刘未并未站起身,但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刘恒、刘祁和刘凌三兄弟亦是如此。
  “贵妃遇刺而亡实乃不祥,但朕不想因此耽搁吾儿的亲事。从明日起,由太常寺并宗正寺为大皇子刘恒选定王妃人选,交由朕亲点。此事要尽早,这门婚事,最好在四十九日之内办完。”
  刘未一番话,惊得满朝文武人人瞠目结舌。

☆、第89章 封王?放弃?

  (前文缺失部分已经贴入前章,勿买重复的朋友请上章末尾看一更,下面的都是二更内容)
  刘未一开口,刘恒当场晃了晃身子,呻/吟了一声。
  “不……”
  这下子,刘祁刘凌两兄弟怎么也不能抽身事外了,难掩着面上的惊讶之色,一左一右支撑住了刘恒的身子,没让他当场软倒在地。
  一下子,宣政殿内“嗡嗡”之声不断,简直像是炸开了锅一般。
  尽早成亲?四十九日之内能有什么像样的亲事?
  莫说太常寺和宗正寺了,就连礼部的官员都有些犯傻,有几个还真的站了出来,询问道:
  “陛下,四十九日之内筹办婚事,那就只能在京中的人家里选取闺秀。先不说诸多礼仪是否可以从简,可殿下在哪里举行婚事?”
  总不能嫂子和弟弟都住在一个宫中吧!
  “还有,陛下您刚刚说王妃……”
  刘恒的身子剧烈地一抖。
  “是,朕准备将封王之事和他的亲事一起定下来。婚事就在麟德殿里办吧,让唐贤妃主持。”
  刘未命令身边的岱山捧来山河地理图,指了指边陲的一个位置。
  “大皇子就封肃王,代朕镇守肃州。”
  肃州,属于河西地区,县治在酒泉,是西边一个较大的州府。
  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肃州地广人稀,十分贫瘠,由于西边的胡夏国一直向西征战,使得通商的道路十分不太平,这几年河西也萧条了起来。
  根本不是什么富庶之地,民风还十分强悍,总有外族作乱。
  对于从小习文不习武的刘恒来说,让他去江南鱼米之乡治理一地还有可能,在肃州这种动辄连长官都敢行刺的地方,几乎就是穷凶险恶之地了。
  唯一可取的,大概就是能够领兵。
  可话说回来了,一个听说武艺在三兄弟之中并不出类拔萃的皇子,还这般矮小……
  咳咳,真的适合去肃州吗?
  听到父皇连他封王何地都已经确定了下来,刘恒面如死灰,也无力抗衡。
  作为三兄弟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皇子,他原本应该高兴才是,可婚事被定的如此匆忙随便,就藩的又是那样的地方,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他根本就是被父皇放弃了吧?!
  “大哥,你莫这样,父皇看着你呢。”刘凌肩上用力,将刘恒又撑了撑。“父皇又没说你今年就去就藩,现在已经快到秋天了,也许事情还有转机……大哥,大哥你别这样啊!”
  “是,也许还有转机……”
  刘恒喃喃自语。
  刘凌只觉得肩膀一轻,老大已经自己站直了身子。
  呼!
  刘凌松了口气。
  “陛下,臣有异议!”
  御史大夫得到方孝庭的眼色,立刻出列反驳。
  “有何异议?”
  “陛下,藩王就藩,向来是根据其所长确定藩地。大皇子勤学好读,如果在南方督促教化、兴文治之举,也许是适合的,但西部多战,又有贼寇横行,并非大皇子这般年纪的少年能够镇守。藩王之事事关天下安稳,希望陛下能够慎思!”
  “请陛下慎思!”
  “请陛下考虑其他州府!”
  “臣认为大皇子可去湖州、晋州等地就藩!”
  一时间,方党众人纷纷出声附和。
  从他们站出来的时候,刘凌就知道大哥去肃州已经成了定局。如果他们不反对还好,一反对,父皇肯定是不会顺从的。
  果不其然,刘未见这么多人反对,皱起眉头冷笑着说:“历来藩王去何地就藩,皆有皇帝自己决定,怎么,诸位爱卿是想称帝了吗?”
  这句重话一提,出声的大臣都噤若寒蝉,不敢再言,生怕落了个“谋逆”之名,徒增祸端。
  方孝庭在心中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
  虽说让刘恒离开京中就等于是变相宣布了他与皇位无缘,但在西边镇守,他一个人肯定是镇不住的,说不得皇帝要为他选定忠臣良将一同前往开府。
  在边关那种地方锤炼个几年,也许他的性子也会变得更加坚毅,也许他领兵之后,倒有了许多宫中皇子想不到的好处。
  这个结果对于方孝庭来说,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他甚至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不是皇帝对于处置乐隐殿的补偿,是不是为了安抚他们才做出的决定。
  毕竟大皇子一被放弃,二皇子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他年纪和大皇子相近,正好是可以培养不至于无知的年纪。
  但是边关……
  哎……
  方孝庭心中隐约有些不安。
  他心中思虑纷乱,忍不住扭头看向诸位同朝的反应,这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这些大臣有的深思,有的同情,有的带着置身事外事不关己的神态,还有人……
  如吕寺卿般眉头紧锁?
  难道吕鹏程是支持大皇子的?
  没听说过啊,不是说吕鹏程不管后宫之事,连袁贵妃的面子都不卖吗?
  方孝庭将这个细节记在心中,慢悠悠地又把精神放在了皇帝身上。
  刘未看来是决心已定,连让人反对的机会都没有。在确定了封王该有的议程之后,便仔细地安排了接下来该行的事情。
  深思熟虑,安排妥当,让人无可反驳。
  刘祁和刘凌不知道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搀扶着大哥走出殿中的。
  散朝之后,不少大臣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都纷纷上前来对着刘恒道一句“恭喜肃王”、“肃王双喜临门,实在是可喜可贺”之类的场面话。
  只是随着他们每一句道喜,刘恒脸上的神色就越发白上一分,到了最后,竟是半点血色都无。
  衬着他那充满血丝的眼底、青黑色的眼圈,这样的样子简直就像是活死人一般。
  刘凌和刘祁本该安慰或一同道喜的,可经历过昨日,两人根本没办法说出什么,只能一言不发地送大哥回蓬莱殿。
  他白天还是要在蓬莱殿里留着的。
  “要是魏坤在就好了。”
  刘祁暗暗心想。
  “他虽沉默寡言,却性格可靠,这个时候,他在大哥身边比我们还有用处。”
  刘凌却是一到蓬莱殿就四处张望,见魏坤没有前来,直接问出疑惑:“魏坤呢?见您回殿,为什么不出来?”
  “你们是在找这个吧……”
  刘恒顿住了脚步,从怀里掏出一枚宫牌。
  “这个还你,还要多谢二弟的‘关心’。”
  他将宫牌掷给老二。
  刘祁抬手接住宫牌,心里也有些恼怒。
  他被封为肃王明明是好事,为什么还一副全天下人都欠着他的表情?想当年他在宫中唯一盼望的事,就是父皇能把他封到好一点的地方,可以将母妃接出去颐养天年!
  肃州虽不好,但昔日也是西域通商之路上的重镇,精心经营,未必不会比鱼米之乡差。
  各州都有各州的好处,去哪里就藩,难道是他们能自己选择的不成!
  这时候摔什么脸色!
  简直是好心当做驴肝肺!
  刘凌见二哥也已经变了颜色了,知道今天这种情况下再待下去实在是剑拔弩张,只能叹了口气。
  “大哥你不要想太多,至少你已经封王,可以娶亲开府了。想想弟弟们,还不知道要熬多久才能出这道宫墙……”
  “老三,你是好心,只是小心你的好心变成了别人利用的对象。”刘恒淡淡地说着:“大哥不能帮你什么了,你以后在宫中,要自己当心。”
  “大哥,你这什么意思!”
  刘祁顿时脸色大变。
  “你还怪起我来了!”
  “你以为我不知道乐隐殿的事?”
  刘恒眼眶里积蓄起了泪水。
  “如果不关你的事,为什么方淑妃那里出事!”
  “你这是血口喷人!你简直是不知所谓!”
  刘祁恨不得上去咬刘恒一口。
  “二哥,我们走吧!”
  刘凌抓住刘祁的手,硬是大力地将他拖着往外走。
  “刘凌,你给我停手,你让我把话说清楚!什么叫关我的事!喂,刘凌!你听到没有!”
  刘凌充耳不闻,手上力气用的更大了。
  “刘祁,我告诉你,就算我封了王,也不代表你就赢了!你也别想假惺惺拉拢我身边的人,魏坤我让他回家去了,蓬莱殿里不宜留男人!”
  刘恒冲着刘祁阴测测地笑着。
  “我看你是得了癔症!”
  刘祁使劲挣扎。
  “刘凌你放开我,我咽不下这口气!”
  “呵呵,我就知道你想全宫里的人都以为我疯了……”刘恒看着刘祁被刘凌直接拖走,笑的更加阴沉。
  “你想让我疯,我偏不让你如意……什么太医,都是你们安排好的……我才不信你们……”
  “我不信你们……”
  ***
  刘恒封王的事情才过去没几天,乐隐殿那边又传来了消息,说是从乐隐殿里搜出了巫蛊和扶乩之物,诅咒的对象,正是死去的袁贵妃。
  这件事一时惊起各方惊诧,甚至还在刘恒封王纳妃之上。
  楚国好巫,楚巫之名天下皆知,以至于上千年间,层出不穷的巫蛊、咒杀之事在宫中屡禁不绝,有些巫女甚至就是以宫女的身份混入各殿,靠这些把戏获得主人信任的。
  这种事一旦被发现,立刻就会引得宫中血流成河。
  方淑妃信佛,自然是不会碰这些,但偏偏她的殿中就是搜出了这些东西。
  此事一发,宫中顿时明白了皇帝为何要封锁乐隐殿。无论是要找出这些东西还是放入这些东西,这么多天里发生什么事,绝不能让别人知道。
  被搜出的,除了巫蛊之外,还有几个带荆楚口音的宫女。没有刑讯多久,她们就招出了口供,一致指认是受了方淑妃的授意,所以才行压胜之术的。
  得到事情的“真相”之后,皇帝勃然大怒,派出刑部并大理寺官员彻底彻查此事,包括巫女的来历,如何进宫,朱衣之死的幕后真相等等。
  京中刑部和大理寺的差役频出京城,方孝庭也被下令休朝在家,不许出京,宫中的禁卫甚至把守了方孝庭所住的东城附近,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这种架势,任谁都看得出皇帝要对方党下手了。
  值得讽刺的是,虽然京中到处戒严,可太常寺和宗正寺还是不得不为新任肃王的封王仪式和纳妃之事奔波劳碌。
  一个藩王纳妃通常要经历一年甚至数年,往往也不会只纳一妃,在开府的时候还要确认王府官员的定员,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如今吏部形同瘫痪,王府官员的事情自然又是皇帝自己操心了,藩王纳妃恐怕也不会太过顺利……
  谁愿意自家女儿去西边那荒凉之地啊?
  再等几年嫁二皇子不是更好?
  如今二皇子的母族遭殃,此事又涉及到大皇子,人人都等着看热闹,没多久就传出大皇子在蓬莱殿中听闻巫蛊之后砸了满屋子东西,又去灵前嚎啕大哭的事情,可见大皇子心中的怨怼。
  在一片混乱之中,东宫里三皇子的地位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随着大皇子被封王,二皇子生母牵扯到巫蛊之事很可能失德被废,三皇子无母族连累,年纪又小,似乎也有点“奇货可居”的意味。
  三皇子性格如何?有何能力?和皇帝陛下亲不亲密,一下子成了无数人关心的问题。
  可怜东宫任教官员和博士们,甚至都不敢返家,生怕家中的门槛被踏破了。
  而刘凌,在心中忐忑不安,东宫人心惶惶后,选择了前往冷宫。
  这个时候,他需要别人的指引。

☆、第90章 骨肉?亲情?

  去静安宫的过程非常顺利,顺利的像是有人在前方清扫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