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241章

战国征途-第241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拉车的战马却发出一连串痛苦的悲鸣,因为每一匹战马都被一到二支长枪贯穿了身体,有的枪尖甚致从另一端冒出来。而战车向一侧翻覆,车上的三名秦兵也全部都从战车上跌落了下来。

随后,秦军剩余的战车一辆接着一辆,上了代军的枪林盾墙,如同奔涌的潮水,一波一波地拍打着海岸,鲜血飞溅,撞战马筋断骨折,战士跌落尘埃,战车翻滚倾覆。

尽管代军的阵列不断的被秦军的战车撞击的收缩,凹陷,但却硬是以血肉之躯牢牢的挡住了秦军战车的冲击,保持着阵列不动。

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秦军的战车己是强弩之末,如果是面对三百辆战车的猛烈冲击,无论是多么坚固的阵列也是抵挡不住的。不过这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必竟战车和人的力量差距是相当大的。

而紧接着秦军的骑军、步军也都冲了上来,和代军展开了白刃激战。

这时王璨也稍稍松了一口气,虽然这时自己的战车几乎已经全军覆洠Я耍衷谒阶芩闶钦箍税兹凶髡剑鼐氖拷咏苑降娜叮虼俗运鹊氖に闳匀缓艽蟆

不过就算是最终获胜了,但损失了近三百辆战车,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自己最终也只能得到一个功过相当的结果,立功是不可能的。

就在王璨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在自已的右侧,传来了一阵密集的马蹄声,王璨转头一看,只见在右侧的密林中尘土飞扬,杀出了无数的骑军,向自已的侧翼猛冲了过来。

王璨也不由得大吃一椋,想不到代军在鸿沟南岸还埋伏着人马。

第四二七章再回大梁

接下来的战斗基本洠в腥魏蔚男睿肝渎示用芰种猩背鲋螅忧鼐牟嘁砩比耄偈苯鼐钡么舐遥醭缬硪擦⒖滔铝钍そ菥⒍椿鳎峁诖牧铰芳谢髦拢鼐簧钡么蟀堋

好在是王璨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一见势头不妙,立刻下令撤退,并不恋战。而且秦军也确实是训练有素,虽乱不慌,在王璨的指挥下,且战且退,逐渐和代军拉开了距离,虽然损失不少,但总算是洠в欣0堋

而在鸿沟北岸,战斗同样也己经结束,埋伏在密林中的两千骑军杀出之后,王贲立刻下令撤退,因为这支秦军是全骑军,撤退走起来更快,而且后面还有五千秦军接应,因此代军也没有苦追,就让秦军逃走。

战斗结束之后,高原立刻下令,清理战场,计查损失,收集战利品,并将死亡的士兵尸体都带走。

经过査点之后,这一战代军一共阵亡六百二十二名士兵,另有五百一十七人受兵,其中迎战秦军骑军的两千骑军的伤亡不小,阵亡了三百零六人,另有二百七十七人受伤。

要知道上一次大梁之战,蕃勇军出战十数次,一共也才阵亡了三百余人,而这一仗阵亡的人数就几乎赶上了上一战,说明秦军骑军的实力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过这一战的战果同样也不小,虽然代军洠в邢晗盖宓闼劳龅那鼐澹酉殖〉那榭隼纯矗鼐笸龅娜耸换嵘儆诹角耍虼苏庖徽饺匀皇谴〉昧司缘氖だ

清理战场很快就结束,代军还缴获了战马二百多匹,战车二十三辆,各种武器约有二千余件,还俘虏了一百多名秦兵,基本都是因为受伤跑不快,才被代军抓住。

代军自然不可能带着俘虏行军,因此高原下令,将俘虏的秦兵全部释放,而把代军士兵的尸体还有战利品全都运走,渡过了鸿沟,赶奔向大梁而去。

实际上这一战秦军的阵亡人数达到三千二百余人,另有近三千人受伤,其中王贲统领的五千骑军阵亡了一千余人,受伤了八百余人。这也说明,尽管秦军骑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和代军相比,仍然还有相当的差距。

渡过了鸿沟之后,人马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大梁,在城中驻守的魏增和鲁仁杰早己收到了消息,因此都赶到了城门口来迎接高原的一行。

吊桥放下,城门打开,众人相见之后,魏增也禁不住留下了泪水,道:“武安君,你总算来了。”

高原点了点头,道:“安城君,这些天来,你也辛苦了。”

魏増擦了擦泪水,道:“我到是洠в惺裁葱量嗟模舛问奔淝鼐'有怎么样来进攻大梁,而且城里的军务主要是由鲁将军来处理,我也并没有做什么?”

鲁仁杰忙道:“那里那里,要不是有安城君在大梁城里主持大局,只怕这大梁城早就乱了,我才真是什么都没有做啊?”

魏增笑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先进城吧,只要是武安君来了,我也就放心了。”

众人进城之后,只见在街道两侧己经挤满了大梁城里的百姓,见高原从城门进来,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声,不少百姓都跪伏在道路两侧,一边磕拜,一边喃喃念道:“好了好了,有武安君和代军来了,大梁就保住了,不用再怕秦军了。”

魏增道:“武安君请看,在下所说不错吧,现在整个大梁城里的百姓都翘首以盼着武安君到来。”

高原听了,心里也不禁苦笑了一下,他心里十分清楚,大梁城根本就是守不住的,自己只不过是希望借大梁来消耗秦国的力量,说白了自己其实也是不安好心,真的到了大梁城守不住的时候,自己可以一走了之,反正只要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就行了。但看到大梁百姓对自己这样热切的盼望,高原心里也颇有些惭愧,觉得自己有些当不起这些百姓的盼望。不过自己也是为了代郡的前途和发展着想,至少自己还是来帮魏国守住大梁的,并不是来出买大梁,也算对得起这些百姓了。

魏増道:“大王己经说了,只要是武安军一到大梁,请武安军进王宫去面前大王,然后再说其他。”

高原点了点头,进了大梁自然要见一见魏王假,因此道:“好,我们就先去见魏王。”又吩咐姜桓武,和鲁仁杰一起将士兵安置下来。然后才和魏増一起来到王宫里面前魏王假。

见礼己毕之后,魏王假也不曾感激万分,起身向高原施了一礼,道:“武安君能够不计前嫌,仍然赶来救援大梁,寡人不胜感激,击败秦军之后,我魏国愿与代郡永世结好,只要武安君有所差遣,我魏国无不尊从。”

高原道:“大王言重了,其实在下来救援魏国,也是为了代郡的安危,魏国若亡,三晋之地都将为秦国所有,那么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必是我代郡,只要魏国不亡,秦军也就不会进攻代郡,因此我一定为竭尽全力,守住大梁。”

魏王假听了,赶忙又向高原施了一礼,道:“多谢武安君。”顿了一顿,魏王假又道:“武安君在大梁期间,有什么需求,尽管向寡人提出,寡人无不应从。”

高原笑道:“我到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

魏王假忙道:“这是应该,这是应该,安城君,你马上给武安君安排一套住所。”

魏增道:“回禀大王,臣己经想好了,魏行伏罪之后,府邸尚在,他的府邸宽大广阔,房间众多,而且仆从待女一应俱全,正适合武安君使用。”

魏王假也点了点头,道:“好,正合寡人之意。”

高原也没有客气,道:“多谢大王。”

这时魏増又道:“大王,武安君精通兵法、素得人望,此次守卫大梁,当以武安君为主,执掌我魏国的朝政,发号司令,调动大梁城里的人力物力,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臣愿意让出相印,交于武安君执掌,由武安君出任我魏国的国相。”

其实这也是魏王假的想法,让高原再佩魏国的相印,尽管这只是一个像征,但也只有这样,高原才能名正言顺的调动魏国的一切力量来守卫大梁。只是前几天自己一时冲动,任命魏增为魏国的国相,而且这几天以来,魏増也确宾是尽心尽力的大梁城里安抚人心,布置守备。可以说如果洠в形涸觯罅焊揪筒豢赡艹诺礁咴侠矗虼俗约阂膊荒芤幌戮桶盐涸龅南嘤「孟吕础6簤堊约褐鞫岢鼋嘤∪酶咴唤稣衔和跫俚男囊猓乙彩×宋和跫俨簧俚穆榉场

因此魏王假立刻道:“寡人也正有此意,其实前一次武安君就曾佩带我魏国的相印,这一次也理应如此。”顿了一顿,又补了一句道:“安城君能顾全大局,不计权势,主动让贤,不愧是我魏国的忠良之臣。”

魏增赶忙道:“大王过奖了。”

高原也知道,这个相印是推不掉的,而且佩就佩吧,反正自己也不是没有佩过。因此也向魏王假施了一礼,道:“多谢大王。”

魏王假道:“今晚寡人在宫中设宴,为武安君接风。”

高原道:“大王,如今秦军己兵临城下,一切都当从简,因此这接风酒宴就免了吧,如果再无他事,我想马上和安城君一起商议守卫大梁的事宜。”

魏王假听了,也不敢再坚持,道:“既然如此,寡人就不阻拦武安君了,晚上寡人会命人将饮食酒菜送到武安君的府上,以表寡人的心意。”

高原也懒得和魏王假纵结,道:“多谢大王,我和安城君就先告退了。”

两人出了王宫之后,魏增道:“在下先带武安君到新府邸去吧。”

高原点了点头,先在大梁城中安顿下来也好,反正秦军暂时也不会来进攻大梁,因此带着急风三十六骑卫,跟着魏増一起离开,同时又派人去通告姜桓武等诸将,让他们都到新府邸来聚集;并招一批士兵过来担任守卫。

魏行在魏国当了二十多年的国相,他的府邸自然也是大梁城里最好的住所,占地极大,纵横尺寸都超过了六十丈,分为三重院落,各种房屋不下百间,而且庭院极广,论规模尽次于魏国的王宫。比高原在代郡的府邸都大了好几倍。

虽然这时魏行己被处斩,而他的亲族人员也都己下狱收监,但一些不相干的仆从侍女仍然留在府里,也有三百余人,基本的生活维持还是可以保证。这时府里的人也早己收到通知,知道新主人来了,因此都聚集在门口,迎接高原。

高原让众人仍然各安其职,并整理房间,供代军的主要将领和守卫士兵居住,并且将正堂改成聚众议事的地方,因此这里以后就将成为自己聚众理事,发号施令的地方。

第四二八章再回大梁(下)

在正堂落座之后,高原才道:“安城君,现在大梁城里的情况怎么样?请你详细的告诉我。”

魏增苦笑了一声,道:“我也不瞒武安君,现在大梁城里的情况并不好,城中的军民人口一共只有二十七万八千余人。”

高原也大为惊讶,道:“怎么只剩下这么少的人了,连三十万都不到。”

大梁城里的常住居民约为五十万左右,而城外散居约有二十到三十万,再加上从各地征集的军队,因此上一次大梁城里容纳了约近八十万人,虽然说上一次高原离开大梁的时候,带走了近三十万军民,但至少也该有四五十万人才对,怎么现在连三十万都没有了。

原来高原离开代郡,虽然只带走了近三十万的人口,但留下来的人有不少都对魏国失去了信心,不少商人、小世族、手工业者都纷纷举家举族离开大梁,有的迁移到齐楚等国,有的虽然洠в星ㄒ频酵夤舶岬搅宋汗浚独氪罅骸

而荥口失守之后,魏王假趁机打压宗室世族,夺回权力,宗室世族的残余势力发动反扑,结果造成了大梁内乱,直到魏増率军赶到大梁之后,才平息了宗室世族残余势力的反叛,虽然这一次内乱的时间并不长,但也造成了不少人员的伤亡和流失,结果现在只剩下这么多的人了。

等內乱平息之后,魏増把城中的剩余人员全部都编制起来,将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都编组成军,这样免强整编出来约十万军队。

不过魏增也知道,这样临时征集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他又将军队进行了分编,参加过上一战的魏军约有三万四千余人,其中包括魏増带来的五千人,担任守城的主力军队;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约有四万二千人,为主力预备军队,协助主力军队守城;其余为后勤运输的军队;同时又编制了六万余青壮年女孑,也是付责城中的后勤事务。

听完了魏増的介绍之后,高原也苦笑了一声,大梁城里的军队数量虽然不少,但真正可以一战的,实际只有那三万余人,再加上自己带来的代军,大约有五万左右,也就是说守卫大梁城,主要就是靠这五万多军队了,而秦军这一次进攻大梁,投入的总兵力约在三十万左右,基本都是久经战阵的士兵。好在是大梁城有坚固高大的城墙,防御工事也十分齐全,否则这一战就不用打了。

高原又问道:“现在城里还有多少粮草物资。”

魏増道:“城里的粮草物资到是还算充足,现在府库中的粮食共有约一百六十余万石,食盐有五十余万斤,各种牛羊牲口还有二万七千余头,加上民间应该还有一部份存粮,因此城中的粮食至少能支持一年以上,如果从现在开佁就紧缩一点,撑到两年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城里的其他物资也十分充足,各种武器盔甲完全够用,大型床弩、投石机各有五百余架,其他各种守城器俱、车辆还有近千辆。而且这几天来我还收集了大量的石块,现在城里的居民少了,有大量的房屋可以拆除,做为守城所用。”

高原这才稍稍的松了一口气,看来也不全是坏消息,因为守城战的第一要点就是城中要储备充足的粮食物资,只要粮食充足,那么守军的心里就不会动摇,自古以来;有不少城市的失守,并不是因为守不住,而是城中的粮食断绝,结果不战自破。

按照高原的估计,大梁城是肯定撑不到一年的。而自己当初离开大梁时,只带走了宗室世族家里的财物,并没有动大梁的府库,看来是做对了。

当然这也和现在大梁城里的人口大量减少有关,如果现在大梁城里还有五十万人口的话,那么现在库存的粮食也就只能支撑半年多了,守住大梁半年左右的时间,高原还是有一定的信心。

不过这时高原的心里一动,正色道:“安城君,有一件事情你要如实的回答我。”

魏增怔了一怔,道:“什么事情?武安君请尽管询问。”

高原沉声道:“现在城中的军心民心如何?是否有死守大梁,和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还是根本就不想与秦军决战,甚致想要开城投降秦军。”

魏增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如果说完全没有想投降秦军的人,自然是不可能,但在下可以向武安君担保,绝大多数的军民人等都不会想要投降秦军,而是要与秦军决一死战,死守大梁。”顿了一顿,他了进一步解释道:“我魏国屡秦国欺侮,因此国中百姓对秦国素怀仇恨之心,而且上一次大梁之战,秦军连屠数城,杀死魏国百姓十数万,大梁城中的百姓是绝不可能向秦军投降的。”

高原点了点头,守城战的第二要点就是上下要有同仇敌忾,死守城池的决心,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齐心协力,坚守到底的决心,那么就算是城里储备的粮草物资再充份也没有用。而守城战的第三要点就是要有坚固的城防设施,第四要点就是要有外部的援军。

这样看来,四个要点大梁至少占了前三个,而外部援军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不就算是大梁的外援吗?因此这城还有得一守。而且如果不是秦军还有水攻这一招,大梁城在粮食断绝之前,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高原想了一想,道:“安城君,我也直言相告,虽然大梁城尚可一守,但现在的局势,要比上一次困难得多,虽然我会尽全力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