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53章

战国征途-第53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赝醯弥居谔煜拢煜陆晕惨印2豢捎刖糜巍R虼瞬幌朐谇爻伲踔虏淮嵌稹

但秦王政并不以怪,相反还命人把尉缭请回,任命为国尉,并且对他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尊礼待,就连尉缭的衣服食饮也都与秦王政相同。最后终于得到尉缭的肯首,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并且以尉为姓,故被称为尉缭。在这个时代,姓氏并不稳定,以国名、地名、官名为姓的例子很多。

囯尉是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行政事务,相当于是后世的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虽然统一六国作战的大战略是由李期制定,但李斯对军务必竟不是很精通,而尉僚精通兵法,俱体的军事谋划、方略,军队的调度安排都是由尉僚来付责制定,因此伐赵之举能不能成行,尉缭的态度是致关重要的。

秦王政道:“哦,现在李牧仍在,卿为何认为伐赵之举,决不能改变。”

尉缭道:“回禀大王,虽然李牧仍在,但他与赵国已经产生了离隙,如果没有赵国供应粮草后勤的支持,单靠代郡的一郡之力,纵然是李牧有天纵之材,也是无法与我大秦军队相抗衡的。”

第九十一章秦国廷议(下)

秦王政道:“现在赵国不是己经正式下诏,承认了李牧在代郡自治,而且一但我大秦军队压境,赵国迫于压力,难保不会全力支持李牧,以抵抗我大秦。”

李斯也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不会。赵国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仍是迫不得已之举,因为李牧在赵国威望素著,而且又手握重兵,他在代郡自治,赵国朝廷也对他无可奈何。但赵国朝廷必然又会对李牧十分忌殚,否则就应该将李牧招回邯郸,拜为相国,但现在赵国只是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也可见赵国对李牧并不相任,因此只要我们再从中做一些功夫,一定可以不使邯郸支援李牧。”

秦王政点了点头,玩挑拨离间,一向都是秦国的拿手好戏,何况现在李牧和赵国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纹,只用顺势而为,并不难使这个裂纹再扩大。随后秦王政又道:“那么我们秦国现在的准备如何,去年陇西、北地两郡发生旱情,现在灾情处理得什么样了,对这一次出兵会有影响吗?”

这时丞相王绾出列道:“大王请放心,现在陇西、北地两郡的灾情都己经得到了控制,而且灾民也都得到安抚,流落到其他地方的灾民要么己经定居下来,要么就返回家乡,而且这一连几场大雪于缓解旱情也是大有益处,因此在开年之后,陇西、北地两郡的田地都可以开始耕作,而且臣己经在似定计划,准备向灾地区发放种子耕牛,使他们能够马上开始耕种。只要是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调兵,就应该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另外请大王减免陇西、北地两郡的税赋,可保无恙。”

秦王政略一沉思,道:“好,陇西、北地两郡今年的税赋减少一半。”

王绾忙道:“多谢大王。”

现在秦国朝廷文武群臣人材济济,文有李斯、尉缭、顿弱、茅焦、姚贾、冯劫,武有王剪、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羌瘣、辛胜等,而丞相王绾在这一群人之中,并不是十分显眼,和秦国前几任的丞相,如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等人或变法革新,或纵横捭阖,或开疆阔土的光彩相比,王绾的政绩就更是显得乏善可陈。但王绾的优点就在于勤检奉公,善做实事,比如对这一次灾情的处理,尽管是依托于秦国强大的国力,但王绾的工作,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时秦王政道:“尉卿,这一次伐赵,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兵,是否可行。”

尉缭和李斯略作了几句商议,尉缭出列,道:“回禀大王,既使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兵,我秦国亦可征兵六十万,伐赵足够。只是这段时间连降大雪,道路难行,因此兵马集结,粮草筹集,都要比预期晚一些,可能要拖到二月,才能出征。”

秦王政呵呵笑道:“天意如此,非人力可违,二月就二月吧。”顿了一顿,秦王政又道:“现在韩国己灭,山东六国己去其一,但赵国一向是我秦国的劲敌,数十年以来,能以单国之兵,败我秦军者,唯有赵国,如果一举灭亡赵国,那么剩余四国皆不足为虑,不过现在李牧尚在,此人己连败我大秦两次,那么这一次伐赵,又当如何进行呢。”

尉缭道:“回禀大王,臣己与王大将军商议过伐赵的方略,我秦国过去伐赵,都是分为南北两路,一路以太原郡为根基,东进井陉,而后南下;另一路以河内为根基,北上渡漳水直攻邯郸。虽然这两路人马可以对赵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也使我秦军兵力分散,而且两路之中,只要一路失利,另一路也不得不被迫退军。而赵国占有地利之优,因此可以集中兵力,只需全力攻我秦军一路,既可取胜。前次李牧两败秦军,都是如此用兵。而且赵国在漳水北岸建有长城,邯郸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去年我大秦攻赵,司马尚仅以三万之兵,就能守住漳北,敌我秦军十万,而李牧能够集中赵军主力,全力拒守北线,才有桓齮将军番吾之败。因此这一次伐赵,绝不能再釆取这样的战术了。”

秦王政点点头,笑道:“那么两卿商议,这一次伐赵,当如何用兵呢?”

这时尉缭以目示王剪。王剪立刻会意出列,道:“回禀大王,臣和国尉计议以为,这一次伐赵,我秦国只用在南线只以少量兵力,布作疑兵,牵制邯郸的兵力,然后集中秦国兵力,东出井陉,与赵军主力决战,只要击败赵军主力,邯郸亦可不战而下。”

秦王政笑道:“东出井陉,那可就是要和李牧决战,王卿,你有把握战胜李牧吗?”

王剪一挺腰,道:“有。”

秦王大笑道:“好,你到是说说着,你打算怎样战胜李牧呢?”

王剪道:“李牧用兵,一向足智多谋,神出鬼没,臣自愧不如,但臣却有一项李牧没有的优势。”

秦王政道:“什么优势。”

王剪道:“就是我大秦的国力兵力,远胜于赵国,因此臣与李牧交战,当先以固守为主,不理李牧的小股人马挑战,严守各路隘口,与赵军对耗,等耗得赵军兵力疲惫,粮草耗尽之时,再举大军与李牧决战。如果李牧提前举军进攻,我可设伏退后,诱赵军追击,然后出奇兵切断赵军的退路,围而歼之,可以大破赵军,如果李牧仍然苦撑下去,我们就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逐步的蚕食赵军,可以将赵军完全耗死。”

秦王政点了点头,对王剪的回答也十分满意,王剪的计划就是凭借秦国强大的国力和李牧拼消耗,一步一步把李牧耗死,其实就是长平之战的翻版。

在长平之战的后期,赵国以赵适代替廉颇为将,虽然被公认为是赵国败战的最大败笔,但也是有一定的苦衷,因为当时秦赵两军加起来近百万人马,互相对持的时间长达三年,就是在拼国力、拼消耗,看谁先撑不下去。而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赵孝文王觉得支撑不住,只好任命主张进攻的赵适代替主张防守的廉颇。结果赵适一出击,立刻中了白起的埋伏,包围了赵军导致四十余万赵军全军覆没。

其实当时秦国的情况也并不比赵国好,因为战场离赵国近,离秦国远,因此秦国的消耗要远比赵国大。后来秦国将河东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孑全部都编入军中,连秦昭王都亲自到河內督战,也可见当时秦国的国力也己经到了极限。而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军三次攻邯郸,都大败而归,连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几乎完全丧失,可见在长平之战以后,赵国仍然还有一部份实力。如果当时赵国能再坚持一下,长平之战的胜负如向,确实还不好说。

不过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也是赵国的国力最鼎盛的时候,因此才能和秦国对耗三年之久,但现在赵国的国力大衰,李牧又在代郡自治,,而秦国由于郑国渠开通,整个关中地区都成为沃野,国力比当年更强,此消彼涨之下,如果双方再拼起消耗来,李牧是肯定拼不过秦国的。当然这也是秦国最好的战术。

王剪又道:“不过这一来,这一战也必将旷目持久,而且其间秦军或许还会小败几阵,因此请大王不能有急胜之心,更不可因为一时小败,而改变战术。”

秦王政沉呤了片刻,才道:“王卿,如果按你的战术,你需要多少人马。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击败赵军。”

王剪道:“臣需要四十万人马?时间至少要一年。”

秦王政在桌案上猛击了一掌,道:“好,寡人就命你为伐赵主将,给你一年时间。就看这一次我大秦的勇士还能不能战胜赵国。”转头又道:“国尉、廷尉。”

尉缭、李斯一起出列,忙道:“臣在。”

秦王政道:“两卿立刻在国內征调四十万大军,交由王卿带领,举兵伐赵,一应粮草辎重民力,都不得有误。”

尉缭忙道:“臣尊令。”

秦王政道:“杨端和。”

杨端和也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統领五万人马,沿漳水南岸布阵,以为疑军,虚张声势,牵制邯郸兵力。”

杨端和道:“臣尊王命。”

秦王政又道:“蒙武、李信、辛胜、羌瘣。”

四人听了,也急忙出列,一起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们四人随王卿一道出兵伐赵,协助王卿破赵。”

四人齐声道:“臣尊王令。”

四人回列之后,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暗暗吃惊,这六个人都是秦国的主力大将,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而只为进攻赵国,甚致可以说是为了对付一个李牧,竟然要这六位大将一齐出动,也可见秦王政对这次伐赵之举,是何等的重视。

那知这还不算完,秦王政又道:“王贲、蒙恬。”

王贲、蒙恬听了,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由你二卿职司运输护送,务求粮草器械及随军徭役源源不断,运往军前,所需征调的民役,和廷尉、国尉商议,不得迟误了阵前军机。”

二人也道:“臣尊王令。”

众大臣这才明白,还要加上这两个人,这一来就集中了八员大将,可以说秦国能用得上的大将,这一次几乎全部都派出去了。

秦王政又道:“姚贾、顿弱。”

两人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姚卿付责邯郸事务,使赵国不能支援李牧,顿卿立刻出使魏楚燕齐四国,游说其国,使他国不得援助赵国。”

姚贾、顿弱也赶忙道:“臣尊王令。”

随着秦王政一道一道命令的传下,伐赵的计划,也完全形成。秦王政呵呵笑道:“众卿,如果这一次能够一战而灭亡赵国,寡人当亲赴邯郸,和众卿在邯郸庆功。”

第九十二章密谋

“五十万大军,八位大将军,只为了一个赵国,这个手笔可真不小啊。”

说话的是端坐在主位上的男孑。虽然是坐着,但也显出他的身量极高,穿着一身深紫色织绵绣云纹长袍,腰间束着宽三寸的围带,年龄大约在三十岁左右,一头乌黑亮光的长发并未挽起,中分而下,垂在两边比一般人宽阔得多的肩膀上。皮肤晶莹通透,闪烁着奇异的光泽,双目冷光四射,似乎藏着近乎妖邪的光彩,令人望而生畏,不取与其对视。

“赵国是最近三十年来,唯一一个能以单国之力,与秦国争雄的国家,因此秦国这样重视赵国,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只要是击败了赵国,其他四国也就不是对手,秦国统一天下,也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这一次说话的,是一个中年文士,坐在正座男孑的左手第二位,刚才就是他将皮这个消息报给正座的男孑。

而在他的上位,是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子,不过戴着面纱,看不清面貌,只露出一双盼顾生辉的双眼,而他的下位,是一个身材削瘦矮小的男子,显得精明干练。而在这三个人的对面,是两个身材高大,并不逊色了正座男孑的男人,上位略为削瘦,头戴头笠,遮住了大半边脸庞,下位的男孑大约四十岁左右,肩宽背厚,疾目如闪。虽然是跪坐着,但腰背挺得笔直。

这时右侧第一位戴斗笠的男孑道:“那么这一战秦国能获胜吗?”

中年文士道:“难说,从双方的实力来看,秦军当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赵军的主将是李牧,是近十年以来,这是唯一一个能够在战场上击败秦军的名将,最近三年,秦国己经在他手上吃了两个败战,损兵十几万,连大将军桓齮都交待在他的手里,因此只要是有李牧在,秦军就很难言胜。而且在赵军阵营中,还有临世的将星在,对赵军的军心士气,也是一个极大的提升,要战胜这两个人的组合,可并不容易。”

左侧第一位的女子冷笑了一声,道:“什么将星临世,都是骗人的说法,按夜无月所说,他的武技低微的很,连厉勃这样的小角色都能把他打得半死,这样人也能算是将星临世吗?”

左侧第三位的老者呵呵笑道:“我看到不能小看他,这一次夜无月和莫无忧两人一起出手,居然都没能杀得了李牧,这个人在这一次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当时不是他挡住了夜无月,说不定李牧就难逃一死了。”

那女孑道:“按他们两人所说,这一次没有杀得了李牧,主要是因为在李牧的身边,有一个名叫赵轩的人,此人枪法极高,按他们两人估计,这个赵轩的实力,不在我们五神将之下,因此他们两人失手,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在右边下位的男孑立刻道:“主公,既然是这样,就让我出马,去刺杀李牧,也和这个赵轩比试一下,看看我们的枪法,谁更厉害一些。”

在他身边那个戴斗笠的男子笑道:“我就知道,一提到枪法,你就坐不住,不过老实说,连我都有动心了,这么多年以来,值得我出手的人巳经不多了。”

中年文士笑道:“一个赵轩,能够劳动五神将中的两人出手,也足以自豪了。”

这时正座的男子才开口道:“你们都在忍耐一段时间吧,其实这一次没能杀死李牧,也并不是坏事,至少也能给秦国造成一些麻烦,如果让秦国就这么轻轻松松的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对我们也并不利。只有让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废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好能够大伤元气,到了那时,也就是我们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所以你们还是再等一等,如果赵轩真的有做为你们对手的实力,那么将来你们有的是机会和他交手,而如果赵轩撑不到那个时候,就说明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做你们的对手。”

高大男子道:“主公所言极是。”

正座男孑又道:“我们的东西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一次没有开口的左侧第三位,身材瘦小的男子道:“回禀主公,踏弩己经制造了三百架,发石机有二百架,木牛流马各有五百架,只有仲翁的结构复杂,还需要时日。施无功正在加紧制做。”

正座男子点了点头,道:“不错,有踏弩、发石机、木牛流马就已经足够了,仲翁可以暂缓一缓,好吧,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李牧和将星的组合,到底能够有多大的能力。”

“呀!”

罗焕举起木剑,向高原一阵猛砍,而高原坐在一个圆凳上,也拿着一把木剑,左挡右架,把罗焕砍来的剑势都一一挡下来,嘴里还不断的鼓励道:“很好,这一剑不错。”“再来,再用力一点,把你的全力都使出来。”

罗焕一口气连砍了十几剑,也有些用力过猛,因此脚下一软,跌倒在地上。高原仍然坐在圆凳上,洠в衅鹕恚溃骸白约号榔鹄础!

罗焕听了之后,立刻一翻身就从地上爬了起来,站在高原的面前。高原也点了点头,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