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285章

天兵在1917-第1285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蒋某人也很高兴,他最希望看到的场面终于出现了。在他看来****想要取得这么辉煌的大捷,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自己心里列出了一个公式,换算下来认为****每歼灭一万日寇必然还损失十万部队。这两战下来****必然损失超过20万人马。甚至他还认为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客观”的去估算的话,****必然损失超过30万。

所以老蒋是非常兴奋的在舆论上大肆表扬了****一番,还号召全国上下向****学习。当然后面这半句就完全是鬼话了,号召全国的杂牌向****学习去送死是真的,至于他的嫡系那自然是继续坐山观虎斗等着接收胜利果实的。

那么我们要问,****在这两大战役中损失究竟如何呢?肯定没有老蒋想象的那么惨烈,但你要说很轻松,那也是假的。张家口大捷和邯郸保卫战中土共一共付出了两万多伤亡,其中纯粹减员大概在五千人左右。毕竟鬼子不是面做的,陷入绝境的他们会比平时更加疯狂,抵抗也更加激烈,自然损失也就更大。

但是这样的伤亡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且不说消灭和俘虏了更多的鬼子,也彻底的改变华北地区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此战爆发之前,鬼子还能抽调出六万左右的机动力量进行野战,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找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麻烦。而这一战之后,鬼子基本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只能困守几个大城市,根本就是动弹不得。

这么说吧,这一战之后华北真心就变成了****的天下,除了少数几个大据点之外,整个华北已经被****完全控制。可以充分的发动群众,可以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将会更快的壮大。

这一战的好处还不仅仅只局限于华夏,在国际上也引起了空前的反响。之前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两大流氓已经越来越表现出看不起华夏的架势,认为华夏就是付不起的阿斗就是烂泥,认为华夏还不具备国际大流氓的资格。但是这一战下来,英美的态度立刻就发生了改观:哦,原来不是华夏太烂,而是蒋某人太烂而已。华夏也是有能打的部队,不完全是渣渣啊!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点转变,国际地位从来都是打出来的,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你不展现出这种实力,鬼都看不起你。而这一次,****算是牛刀小试,初步展现了这种实力,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后面还需要再接再厉,之后在战略反攻阶段表现得越出彩后面才能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多的尊严和发言权。

不过,在七八月份,最最让世界惊叹的不是****在华北的胜利,而是苏联突然对日宣战。虽然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苏联对日宣战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这一刻来得这么突然、这么早还是让世人大吃一惊。

对于世界反法斯西大同盟来说,这意味着同盟的最后一块拼盘已经就位,意味着同盟真真正正的在所有问题上都取得了广泛的一致,意味着胜利真心是指日可待。反正这个消息让全世界反对轴心国的人民是欢欣鼓舞。并一致的对苏联政府的决定赞叹不已,这极大的改善了苏联的国际形象,为苏联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在日本获知苏联决定的那一刻,关东军再次活跃了起来,按照日本大本营的想法,那是必须给露西亚鬼畜一点颜色看看,要在战场上好好的教训一下“背信弃义”露国鬼畜。

整个东北一线再次被战火包围,在千余公里的战线上,关东军同红军打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度的日本海军还准备出动前往攻击海参崴。不过当红海军航空兵全面出击掌握了日本海大半的制空权之后,鬼子不得不打消了这个送死的想法,仅仅出动潜艇和轰炸机进行了象征性的攻击。

当然,苏联红军也不可能光挨打不还手。之前的几个月里,军委一直在增强远东方面的军事实力,累计将三个集团军合计八个军的兵力部署到了赤塔和伊尔库茨克附近。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由梅列茨科夫中将担任方面军司令员,配合布柳赫尔的远东红旗方面军开展远东战役。

按照军委的指示,布柳赫尔作为整个远东战场的总指挥、梅列茨科夫担任副总指挥,由李晓峰担任政治委员。两个方面军及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一起从东西两个方向朝关东军施加压力。总体的作战思想就是,如果日军按兵不动,那就静坐等待。如果日军发动小规模试探性进攻,那就坚决将其打回去。如果日军发动全面进攻,那就进行积极防御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总体上说,不管是军委还是******在此时都没有大打的打算,如果鬼子老实不动,那就是静坐战争。毕竟此时远东方面实力还是不够强,仅有两个方面军外带一个独立的集团军,兵力跟鬼子不相上下。正面强攻鬼子精心构筑的防御阵地损失可能比较大。******和军委还是认为在对德战争没有完全胜利之前,抽调不出足够多的兵力和物资满足远东的需求。

当然,鬼子如果不知死活想要打,那也不妨给其一点颜色看看,多歼灭一点鬼子的有生力量,为未来大打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是关东军的反应有点出乎军委的意料:其第一方面军从哈巴罗夫斯克到日本海一线发起了全面进攻,似乎是有一鼓作气攻占海参崴的意思。而第三方面军也向内蒙、海拉尔方向发起进攻,至于其独立第4军也开始猛攻海兰泡。反正鬼子是摆出了一副全线进攻的架势。

只不过,战斗进行了一个星期之后,这副架势也就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日军的攻势根本没给红军造成多大的麻烦,绝大部分攻势仅仅向前突进了五到十公里就戛然而止了。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其实这也正常,关东军的一部分主力和老兵已经被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虽然补充的新兵训练得也很扎实,但是跟有实战经验,特别是那些曾经跟苏联红军交过手的老兵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当然,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跟此时的苏联红军相比已经是两个位面的存在了。一个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而另一个已经基本实现摩托化正在向机械化转变。而且红军的中高级指挥员全部在对德战场上积累了充足的战斗经验,自然的是将日军越甩越远了。

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后,红军就基本遏制住了关东军的进攻势头,迫使关东军转入防御,又过了一个星期,关东军连之前攻占的那一点点地盘也开始摇摇欲坠。而这让军委看清了关东军的虚实,很快就给布柳赫尔下达了新指示。

新指示自然是进攻,既然关东军和红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那么为什么不反击?如果能乘机攻占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一线,那对未来红军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是有利的。

甚至,还有那极其乐观的军委委员,认为完全可以一举歼灭关东军彻底的收复东北甚至朝鲜。如果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那么未来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将畅通无阻了。

不过这种想当然的意见遭到了李晓峰和布柳赫尔的抵制,他们俩还是很清醒,诚然鬼子进攻不咋地,但********的死守起来也不是好对付的。决不能盲目乐观,毕竟远东的红军兵力有限,不能去冒险,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基于李晓峰和布柳赫尔的建议,最后军委决定这一阶段的主要攻击目标是牡丹江,远东红旗方面军务必突破鬼子所谓的“东方的马奇诺防线”……(未完待续。)

475狂飙突进

说起鬼子在临近海参崴这一侧构筑的所谓“东方马奇诺”防线,说实话不说虚有其表徒有其名,但跟真正的还未完工的马奇诺防线比起来都有天壤之别。

根据苏军掌握的情报,日军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这条防线,但它依然很不完善。日本关东军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苏军会以远东红旗方面军作为主要的突击方向,因此在该部正面构筑了相当多的工事。

而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进攻正面上遍布难以通行的沙漠,又有大兴安岭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作为屏障,因此日军认为这个方向的威胁不大。

按照这种判断,日军不管是防线的构筑还是兵力的配置都呈现出东重西轻的趋势。也就是在布柳赫尔这一线日军的实力比较强大、防线比较坚固,而在梅列茨科夫那边,则松懈得多。

可以想象,如果苏军避实就虚让后贝加尔方面军担任主攻,以布柳赫尔作为吸引日军注意力的铁毡,恐怕是能打尿关东军的。问题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前面说了,苏军实力不足,跟历史上相比整整少了一个方面军,这导致苏军在兵力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不能立刻就开展全面的进攻。

按照军委的设想,在1944年远东方面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条——那就是突破日军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占领牡丹江、佳木斯、东宁一线,为来年的全面反击做好准备。

对于远东红旗方面军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日军在沿着与苏联滨海地区接壤的山区构筑了与原始森林以及山地连接在一起的筑垒地区。这里遍布着大量的混凝土工事和天然障碍,对于这些障碍物日本将军们相当的有信心。他们认为苏军如果打过来,就必须逐次突破各个筑垒区域,强行通过山脉和原始森林,也就是必须采用一种要求具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和大量大威力杀伤兵器的最困难的进攻模式。

实际上苏联红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布柳赫尔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航空侦察,认为这样的地形很不利于红军展现己方绝对的装甲优势和火力优势,哪怕是他本人信心也不是特别的充足。

在他给军委的报告中也能体现这一点:“日军精心构筑了工事群,虽然这些工事都是一些不连接的碉堡群,跟马奇诺防线那样的整体防线差之甚远。但不可否认,日军极好的利用了地形优势。可以想象我军在这样的地形上难以展开,不易发挥出机动和火力优势……我这里需要一名山地战专家……”

那么红军当中有这样的专家吗?你还别说,真有,梅列茨科夫就是这方面的达人。对于森林、湖泊密布,道路稀少的地区进行攻势作战梅列茨科夫已经是得心应手了。之前在一滩烂泥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他就干得不坏。不光是他经验丰富,连带着跟着他的小伙伴克雷洛夫、别洛博罗多夫、奇斯佳科夫和渣和瓦塔耶夫都有着丰富的相关经验。

军委之前之所以任命梅列茨科夫担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就是有相关的考虑。只不过让军委没有想到的是,布柳赫尔会如此干脆利落的承认他对于相关地形的战斗缺乏信心,请求军委给他派一个相关专家。

不过布柳赫尔的请求也让军委轻松了不少,军委怕的就是布柳赫尔咬牙硬撑,那样真正打起来了就要坏菜。现在布柳赫尔主动要求,让军委一下子就轻松了。

所以军委很快就做出了人事调整,布柳赫尔依然担任远东红旗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也继续担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不过梅列茨科夫还要兼任布柳赫尔的参谋长。具体的来说,布柳赫尔负责远东地区的总体,而梅列茨科夫负责具体指挥作战。

梅列茨科夫到任之后立刻开展了战役准备工作,包括各种物资。器材的准备以及情报的搜集,必须保证部队能强度乌苏里江,并且在森林茂密的崎岖山地上行军。

从地图上看,对于远东红旗方面军来说最直接的进攻路线就是沿着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一线推进,东满铁路将保障方面军的物资供应。但是这么明显的事儿日军也能看得到,比如绥芬河已经被日军修筑成一座坚固的要塞。实际上这一线都是一群群的要塞,看上去坚不可摧。

对于一般的将领而言,这样的战斗就很难打了,几乎只能硬啃,但是梅列茨科夫不是一般的将领,他经过仔细的研究认为这个仗完全可以打,而且损失还不见得很大。

梅列茨科夫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呢?因为他发现日军的这些要塞都是单个的点,也许在地图上排成一线很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这些要塞仅仅是一群互不相连的筑垒工事,而这就给了梅列茨科夫可乘之机。

梅列茨科夫很清楚在这样的地貌上并不能采用红军在东欧已经操练得很数量的大纵深作战。这样的地形上发起一场纵深上百千米的合围太不现实了,所以梅列茨科夫决定打一个浅近纵深的合围,仅仅把日军部署在前线的要塞合围、歼灭,而不是把合围圈的封闭地点选在一个后方的通信、交通枢纽上。这样既能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又能防止敌人逃出包围圈。

梅列茨科夫将远东红旗方面军的四个集团军(含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都部署在第一线,在传统的军事思想中,这样的部署方式没有预留预备队,似乎是很冒险。但梅列茨科夫有其道理,在这种糟糕的地形上把整个集团军作为预备队留在战场后面毫无意义。因为前线一旦打不开局面,这些预备队因为糟糕的交通状况根本就顶不上去,而且还会恶化本来就很糟糕的交通状况,上上下下的一起堵死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不如将所有的集团军全部放在一线,而命令集团军、军、师这一级预留一定的预备队在一线,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投入战斗增援第一梯队。

事实证明该,梅列茨科夫的部署十分巧妙,完全出乎了日军的预料。比如第5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进攻路线上地形极其复杂,还有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把守着,关东军认为这里是万无一失的,甚至不认为苏军会愚蠢的攻击这里,自然的是防备松懈。

而梅列茨科夫是怎么干的,他不光攻击了这一地段,还投入了相当的坦克和重炮。第五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相互配合,一南一北向着牡丹江发动了钳形攻势,狠狠地在这个区域插了两刀。

说起来,日军在这一地段的防御配置可是相当的强悍,有虎头要塞、庙岭要塞、观月台要塞、鹿鸣台要塞和东宁要塞顶在第一线,稍后的部位还有两座大型要塞(半截河要塞和绥芬河要塞)。

就拿绥芬河要塞举例子,筑垒区域长达四十公里,一般地带的纵深十到十五公里,而公路线纵深达到三十公里。在这一片筑垒区靠近边境的地段有四个据点,每个正面在2。5公里到10公里不等,纵深也达到2。5到9公里,沿东满铁路南段掩护着从东面通向绥芬河的道路。这四座据点占据了绥芬河40公里正面的25公里,还伴随有小规模野战工事穿插其中。

不光是覆盖面广,日军修建这些工事也是很用心,整条防线由钢筋混凝土工事、火力点、配电站和仓库组成。有些钢筋混凝土碉堡有一米到一米半厚,外层还覆盖有装甲或者安装有装甲炮塔。据战后统计,这四个主要据点一共拥有295个钢筋混凝土碉堡、145个土木碉堡、58个混凝土掩蔽所、69个装甲炮塔、29个瞭望所和55个炮位。大概每隔250米到350米就有一个机枪碉堡,500米到700米就拥有一个又地下出口的火炮发射点。在据点的外围还有层层叠叠的铁丝网、雷区和反坦克壕购和反步兵障碍物,还拥有交叉机枪火力掩护。

请注意,这还不算完,在这一道防线后面还有用两道防线,一道是八十公里的后方,在穆棱江西岸森林覆盖的深山上筑有野战工事。第三道就是在牡丹江岸。按照日军的构想,哪怕苏联红军能突破第一线的碉堡群,再撞上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就会被消耗得七七八八。然后就轮到关东军反冲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