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后娘娘早上好 >

第13章

皇后娘娘早上好-第13章

小说: 皇后娘娘早上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一些与宫中有联系的朝臣,也都纷纷收到了风声。而一个人知道,自然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不单是朝堂,就连京城里都有了流言。
  皇帝竟是将宫人内侍集结起来练兵,如同儿戏一般!
  其实这件事可大可小,有人觉得皇帝年纪不大,还是小孩子心性,想出这些花招来也不奇怪,再过几年稳重些就好了。但也有朝臣认为这是玩物丧志,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上折子劝谏。
  便在这山雨欲来之际,出宫亲蚕的皇后娘娘终于结束了躬桑礼,回来了!
  皇后回宫的动静并不大,因为这会儿众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了李定宸那件事上,倒是没人在意这一点小小的变化。
  虽然在宫外其实也并不自由,但那毕竟是城郊,风光与宫中大相迥异,再回到长安宫里,越罗望着高高的宫墙,便不免生出几分压抑之感。不过没等她调试好心情,就得到消息,陛下正在永和宫罚跪呢!
  等问清楚发生了什么,越罗真是哭笑不得。她才出宫几天时间,小皇帝居然就能折腾出这么大的阵仗来,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越罗利用更衣的时间思考了一下,然后带着人去了万年宫。
  江太后这回气狠了,甚至没跟赵太后商量,就直接把李定宸叫过去罚跪,所以赵太后还在万年宫中。
  她已经得了消息,只是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去劝。——在管教皇帝这件事上,赵太后一向不跟江太后这个亲娘拧着干,何况皇帝这回做的事,便是她也觉得太过匪夷所思了。传扬出去,只怕会成为笑柄。
  也该好生管管了。
  等宫人来报皇后求见,她才想起来越罗是今日回来。一回来就来万年宫,只怕是为皇帝求情的。
  但出乎预料的是,越罗并没有一见面就跪下求她去救人,看上去还算从容镇定,让赵太后内心微微点头。若遇见一点事就大惊小怪慌慌张张,如何能主持宫务、如何能母仪天下?
  两人都没提李定宸的事,说了一回宫外的新鲜趣闻,越罗这才似是不经意的提起浴佛节之事,“后日就是二月初八,两位娘娘这里可准备妥当了?”
  “唉,”赵太后还是没忍住叹了一口气,“我和你江娘娘如今哪还有心思出宫?”
  “这却又是为何?”越罗故作惊诧的问。
  赵太后看了她一眼,猜不出她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但还是将事情说了一遍,而后又感叹,“自古以来,可有宫人内侍上战场的?皇帝这般胡闹,军国大事直如儿戏一般,只怕明日那劝谏弹劾的奏折,就要把长安宫堆满了。”
  越罗安慰道,“娘娘只看到了此事的坏处去,却没看见好处。陛下一心为国事操心,虽然居于深宫之中,也为边疆将士与百姓悬心,欲建功立业,安稳边土,这份心意才是最难得的。即便方法不当,那也只是因为他不懂,也没人教。他是皇帝,只要有心,想学什么还不成?”
  赵太后本来忧心忡忡,居然也被她这一席话说动。
  其实皇帝固然荒唐,但跟那些昏庸残暴的历代帝王还是不同的。这练兵听起来是儿戏,却何尝不是他心系天下百姓的明证?只需好生引导,未必不是社稷之福!
  但她旋即又摇头,“到底还是太大胆了些。”这是李定宸没有亲政,若是亲政了,岂不是真要去京营练兵?
  越罗见她神色松动,便微笑道,“陛下性情冲动,行事少有思量,两位娘娘一片爱子之心,责罚于他,也是应该。”
  她先安了赵太后的心,而后话锋一转,“但……儿臣斗胆,有一言却是不得不提醒两位娘娘,无论陛下是什么年纪,他毕竟是大秦天子。责罚自是应当,私刑却不免有些欠妥。”
  江太后动不动将李定宸叫去永和宫罚跪,见得多了,他那点儿本来就不多的帝王威仪,还有谁会在意?
  赵太后面色一变,似乎想开口呵斥她大胆,但又深知越罗的话没有说错,一时之间竟僵持住了。她紧紧抓着越罗的手,盯着她看了半晌,才道,“好,哀家果真没有看错你。”
  旋即便放开了手,面上露出几分疲色,“你回去吧。”
  越罗恭敬的告退,才回到长安宫,就停得有人来报,她离开之后,赵太后就去了永和宫,又过了一会儿,新消息送来去,却是皇帝罚跪的地方,从永和宫改成了奉先殿。
  听到这个消息,越罗才微微舒了一口气。
  这件事她早就想提了。江太后教子严厉,李定宸但有犯错,便会被罚跪。但他身为帝王,跪天跪地跪祖宗,却不该再跪旁人。一样是罚跪,在奉先殿和在永和宫,这中间的差距,想必江太后已经想明白了。
  不过也真是好险,好在两位娘娘是真心为李定宸着想,而赵太后性情又温和,即便她的话有所冒犯,也并不以为忤。
  否则就凭那句有挑拨离间之嫌的话,她被打入冷宫都不冤。
  不过,如若换一个境地,不是这样的两宫太后,不是这样的李定宸,她自然也不会为谁这样掏心掏肺。世间之事,莫不早有分定。
  越罗命人准备了满满几大食盒的丰盛饭菜,让内侍们提了,“走吧,去奉先殿看看咱们那位要在宫里练出一支强兵的陛下去。”


第25章 循循善诱
  对李定宸来说,跪太后和跪宗庙的差别他还只模模糊糊的知道,但相较于人来人往、江太后亲自监督的永和宫,奉先殿可要自在得多了。
  宫里的消息传得快,他在路上就听说皇后已经回来了,还径直去了万年宫。而后赵娘娘来劝了江娘娘,他才被发配去奉先殿。两边因果一联系,自然什么都明白了。不愧是皇后,一回来就解了他这燃眉之急。
  可惜还是得跪。
  李定宸动了动已经有些发麻的膝盖,虽然李元那小子警醒,去永和宫之前就替他绑了一对护膝,但跪的时间长了,还是十分难受。
  其实这里除了日常洒扫之外没有人会过来,江太后也没派人看着他,他是皇帝,若不想跪,起来也就是了。但李定宸心里憋着一口气,却是不肯起的。
  他未雨绸缪的练兵,难道也错了?
  奉先殿在皇城以西,天色暗得也早,更显得此地阴森冷寂,饶是李定宸穿得并不单薄,身上也有些发冷。且到了平日里的饭时,他开始觉得腹中空空,直如抓心挠肺一般。
  虽然江太后没说过不许他吃饭的话,但按照李定宸的经验,至少今日是没人敢给他送吃食来的了。
  才这么想着,便听得外间一阵响动。李定宸正觉无趣,扬声问,“李元,外头是怎么回事?”
  皇帝罚跪,身边跟着的人自然不敢站着,都在门口跪成了一排。听见李定宸说话,李元连忙爬起来出去看了,又跌跌撞撞的跑回来,面上带着明显的喜色,“皇爷,是皇后娘娘来了!”
  李定宸也是一喜,险些按捺不住要起来。虽然忍住了,但还是抻长了脖子,往门外瞅着。
  越罗一进来,瞧见的便是他这副望眼欲穿的模样,不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但当着人的面,也没说什么,只命人将食盒开了,饭菜尽数摆出来,“我问过了,江娘娘没说不许给陛下送吃食,陛下将就着吃些吧。”
  李定宸原以为越罗就算给他送吃的,最多也就是清粥小菜冷馒头,还得避着人拿进来,谁知她居然如此大张旗鼓,饭菜又如此丰盛,不由喜出望外。
  “有劳皇后了,朕今日还未进过水米,这会儿正觉得饿呢!”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补偿一般问了皇后这几日可好,什么时候回来的云云,然后才迫不及待的动了筷子。
  越罗准备的饭菜分量十足,以李定宸的好胃口也没吃掉多少,让外头跪着的内侍们拿出去分了,二人才跪在殿内说话。
  李定宸本来是不让越罗跪的,虽然有蒲团垫着,但跪久了也不好受。他是受了罚,皇后何必跟着遭罪?越罗无奈的笑道,“陛下当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哪有你跪着,我却反而在一旁坐着的道理?往后行事之前多想想,后头还有那么多人仰仗你呢!”
  “皇后也觉得朕错了?”李定宸沉默片刻,才问。
  越罗摇头,“这世上的事,是非黑白对错,并没有一条界限将之划分开。陛下觉得没错,太后娘娘和朝臣却并不如此想。若陛下要问我的想法,我只能说,此事做得不合适。”
  “不合适?”李定宸有些疑惑。
  越罗道,“是。陛下心中所想,我也能猜到一二,但此刻时机不合适,做法也不合适。”
  “那还是朕做错了。”李定宸有些泄气。
  他本来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想着皇后回宫了,也必定会支持他。所以就算别人都说他错了,他也不肯认。这会儿被越罗这么一说,情绪自是不免低落。
  越罗无奈道,“陛下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朕知道,但皇后也觉得朕此事做得太莽撞了吧?”李定宸道。
  越罗想了想,问,“陛下觉得自己莽撞在何处?”
  李定宸微微皱眉,不甚情愿的在她的引导下开始自我反省,“如今一无外敌二无内患,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朕却在宫里练什么兵,只怕天下人看来,都是不务国事、昏庸荒唐。”
  更重要的是,他还年幼,尚未亲政,没有人相信他能够做到这些。
  百姓们不会懂他在宫中的处境如何不妙,不会明白他身为皇帝却做不得朝堂和自己的主,更不会深想他这么做背后有什么考虑,他们能看到的只有眼前,想到的也只有眼前。
  只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这些都是很容易想清楚的。然而之前处在冲动之中的自己,却根本没有想到那么多。
  事到如今,懊悔也无用了。
  越罗见他是真的想明白了,这才又道,“那陛下应该也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吧?”
  李定宸微微一僵,面色也有些发白。
  他当然知道,今日消息才刚传出去,朝臣还没来得及反应,所以他只是被太后罚跪在此。但即便江太后先发制人,朝臣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从明日起,弹劾他的奏章只怕源源不断!
  这种阵仗李定宸不是头一回经历,所以更知道那些朝臣笔锋犀利、引经据典、骂人不带一个脏字,便是无事也能挑出毛病来,何况他的确做得不当?
  这么一想,竟是不由有些胆寒。
  但他又不想在皇后面前表现出来,只能咬牙点头,“朕知道。”
  “说和做从来都不是一回事,陛下要做的事更是千难万难。若陛下觉得为难,此刻放弃,我也能理解。”越罗看着他道。
  李定宸眼一瞪,十分生气,“皇后这是什么话?朕难道会因为这一点小问题就退缩吗?”
  “既然如此,我也会尽我所能的帮助陛下,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陛下自己能立得起来才行。希望陛下能够记住这一次的教训,凡事三思而后行。”越罗微笑着道。
  “知道了。”
  “那陛下不妨趁此时清净,先想想如何消除此事所带来的影响。”越罗道,“就当是……陛下走上朝堂的第一步吧。”
  “皇后不是说好了会帮朕吗?”李定宸大惊。
  越罗微笑道,“臣妾人微力单,此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靠陛下了。”
  李定宸瞪着眼睛,虽然他并不相信,但越罗没有给他继续说下去的机会,便起身告辞离开了。留下李定宸一个人瞪着堂上供奉的历代先祖灵位和画像发呆。


第26章 四年之约
  江太后说罚就罚; 愣是让李定宸在奉先殿跪了一夜; 第二日才派了张德过来,扶着他去前头早朝。
  这消息自然也瞒不过朝中重臣; 许多人看着自己袖子里放着的奏折; 都开始犹豫要不要拿出来了。皇帝还是少年心性; 太后又深明大义; 已经罚过了,他们若是再抓着此事不放; 反倒不妥。
  但也有人奏折早就已经通过通政司递上去了。
  江太后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更明白此事不是她罚皇帝跪一夜就能解决的。因此早朝过后; 难得的停了经筵; 两宫太后御谨身殿,宣召六部尚书、御史中丞和内阁诸相前往议事。
  御座前已经竖起了屏风; 两宫太后领着小皇帝坐在上首; 给诸多重臣赐了座,江太后这才缓缓开口; “昨日之事; 想来诸位卿家都已听闻了。哀家命他在奉先殿反省,想来已然知错了。皇上?“
  李定宸想了一整夜,半梦半醒间脑海中都是皇后给自己留下的问题,十分发愁。如今江太后开口; 竟隐隐有替他平息此事的意思; 他立刻精神一震; “朕自即位以来; 战战兢兢,唯恐有负先帝所托,因而行事冒进,朕实惭之。诸卿皆是几朝肱骨之臣,世宗皇帝与先帝皆十分信重,为朕之师长,往后还需卿等多多指教。”
  赵太后又在一旁道,“陛下年轻不经事,行事有欠妥当,但毕竟是一片为国之心,还望诸位卿家勠力同心,化解此事,以免消息传扬出去,朝野动荡。”
  三位高居座上的人都已经开了口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自然就该轮到重臣表态了。
  李定宸坐在上面,虽然隔着屏风,但也能够看到几位重臣正在进行眼神交流。这是平常很少能够见到的,所以他看得很用心,将每个人的表现都记在了心里。
  大部分人最后都目视首相王霄,显然是以他为主,但也有几人并非如此。
  已经年近七十、须发皆白的礼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能体臣等之心,又自省于内,乃社稷之福、朝廷之福、天下万民之福!臣等自当勠力同心,扶助陛下。”
  而后御史中丞刘诚和内阁次相颜锦泉也先后出列,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之后出列的是兵部尚书,虽然他也表了态,但同时也批评了李定宸这种胡闹的行为,认为这会开个非常糟糕的头,兵者国之大事,岂可与阉人妇人胡闹?
  最后才是首相王霄代表他这一系的人站了出来,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询问李定宸,“臣观陛下行事,只怕有欲效世宗皇帝对蛮夷用兵之志?”
  李定宸闻言心头一跳,因为知道不可能得到支持,所以这份心思他藏得很深,至今只对皇后透露过。这一次的事,人人都只当他是好玩,他固然不服气,但此刻王霄直指问题的中心,他却直觉更加不妙。
  果然王霄继续道,“自永初十五年之后,我大秦已少有边事,安宁至今七十余年。马放南山、铠甲归库,百姓安居乐业。此时若妄启边衅,陛下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很明显,他根本不赞同李定宸的雄心壮志。虽然这早就在预料之中,但李定宸心下还是一阵不快。若非昨日才被皇后安抚过,只怕当场就要开口反驳。好在他也知道争执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此只是抿着唇,挺直了脊背坐在那里,隔着屏风,一言不发的直视王霄。
  两宫太后显然也没想到这一点,俱是一惊,再转头看到李定宸这副模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江太后眉头死死皱着,还是赵太后温言道,“王相此言甚是。陛下年纪小,难免生出这些想法,却也是一片为国之心,还请王相不必过于苛责。”
  王霄道,“陛下如此跳脱,臣身为太傅,亦难辞其咎。请从今日起再为陛下加课,也好多学习我大秦各地风土人情,知晓民生艰难。”
  此言一出,其他人又是一惊。
  按理说帝王和两宫已经做出示弱之态,他们也该见好就收。但王霄显然不这么想,他觉得皇帝没有按照他想的模样成长,就像再继续设法打磨他。只是这话说得太直白,绝非君臣相处之道!
  因此御史中丞刘诚立刻扬声道,“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