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后娘娘早上好 >

第19章

皇后娘娘早上好-第19章

小说: 皇后娘娘早上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人虽然看不起武将,但是守土之责何等重要,决不可轻忽,李定宸这个提议,简直视军队如同儿戏,让许多官员无法接受,坚决反对。但也有人认为,打马球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小型战略游戏,在军中推行也没什么问题。还有人虽然觉得这种游戏没问题,但帝王尚武不可取,这种风气绝不能推行,要尽早遏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论战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从朝堂蔓延至民间,就连京城百姓们也有听闻。本朝不以言论治罪,因此天子脚下的民众们对朝政还是十分关心的,茶余饭后也会各执一议论一番。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议题讨论的人越多,小皇帝在民间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是他提出来的,而且皇帝自己还在宫里打马球。
  虽然不乏有人不分青红皂白的认定皇帝骄奢淫逸不务正业,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皇帝虽然年轻,却能够心怀边疆将士,不管这件事对不对,他都是个好皇帝。
  随着这件事的影响越来越大,一部分朝臣敏锐的察觉出了其中的问题。
  自从王霄入阁之后,家门口排队等候投帖子求见的人便络绎不绝,但这些人,不管在这里等多久,其实都没用。因为真正能够进入这里的人,根本不需要走正门投帖,自然有办法进来。
  比如现在,王霄的书房之中,便聚集着四五个人,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因为政见相同而聚拢在王霄麾下。而他们正在谈论的问题,正是最近越演越烈的马球之事。
  “一个小小的马球倒是没什么。”其中一人捋着胡须道,“然而今年以来,陛下屡次开口,都与武人有关,却不是个好兆头。”
  小皇帝好武,对在座诸人而言也不是什么秘密。王霄甚至还因此表达过对皇帝的不满,虽然很隐晦,但这里都是他的心腹之人,自然都是知情的。
  身为文臣,维护文官集团的利益,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小皇帝如今表现出来的苗头,自然令他们忧心。
  虽然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还没有亲政的小皇帝就算想要对朝堂的事发表意见也不可能。
  ——他们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虽然常言说伴君如伴虎,但如果这只老虎根本没有长出利齿与爪牙呢?越是靠近权力的中心,所谓君权神授的谎言也就越容易被拆穿。而今王霄独揽大权,对他们来说形势正好,自然不愿意有任何改变。
  所以小皇帝是异想天开也好,真的为边关将士打算也罢,他们都不会让这件荒唐的事变成事实。
  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然后又不约而同的看向王霄。
  王霄点头道,“此言甚是。然如今朝中颇有些人支持此事,那些武将为迎合圣意,更是一味称赞。这不是什么大事,只怕他们会先做起来,届时在民间和军中形成风潮,只怕难以遏制。”
  “这有何难?明日下官就写一封奏疏上去,包管让所有人不敢轻举妄动。”一位年轻官员出列道。
  其他人看着他的眼神都有些复杂。此人虽然年轻,却是一入仕就做了御史,位卑职重,极易成名,再有王霄这位首相看重提拔,将来自然是前途无量。
  不过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逝,各人缘法不同,羡慕不得。
  又有人开口道,“却也须得再用另一件事将所有人的视线转移开,不叫他们再盯着这马球。等这一阵的风过了,也就冷下来,不会有人再提了。”
  “我倒是有个主意,”那位年轻御史道,“陛下不是要给国丈加封么?便许了如何?”
  王霄扫了他一眼,见其他人也开口附和,这才缓声道,“此事我自有主张。”
  将今日之事都议论过,把人送走之后,王霄独自在书房里坐了半晌,这才铺开纸笔,提笔开始写信,而后命人送出去。
  又过了两日,礼部数位官员联名上奏,在奏折之中引经据典穷究前朝旧例,竟是生搬硬造出了一套外戚受封之制。以此为本,小皇帝要给皇后生父加封的事,也就显得名正言顺了。
  马球虽然热闹,却比不过皇室的八卦好看,因此朝野众人的注意力立刻又被拉回了这件事上来。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在经过了半个月的廷议之后,这份古未有之的外戚受封章程,最终居然被通过了,就连一向保守的首相王霄,也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要求将其中逾矩之处修正。
  天泰八年六月二十日,圣旨加封皇后生父、上柱国越安为宁德伯。
  虽然这段时间一直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但真的下了圣旨,并且通过了内阁那边的批准,越罗在宫中听到准信,还是又惊又喜。理智上知道外戚太风光对他们家、对她自己、对李定宸都不算是好事,但事到临头,心里却还是只剩下高兴。
  且先高兴了再说,别的往后再想。


第33章 她的样子
  封爵的旨意虽然下了,但却还有一系列的程序要办,等事情真正尘埃落定,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
  而宁德伯越安晋封之后的第一道奏章,就是请求入宫谢恩。
  这谢的自然不会是李定宸这位帝王的恩,而是深居宫中难得见面的皇后娘娘。自从越罗入宫之后,只在自己封后时见过父亲一面,此后因为男女有别,母亲时常能够带着弟弟妹妹入宫,但父亲却是再没见过了。
  因此一听说宁德伯上了奏折,越罗便立刻去求李定宸答应此事。明知道有些逾越,但她到底还是没忍住。
  这还是越罗第一次对李定宸提要求,他自然不会不答应。
  因此第二日,内侍省的人便前往正在动工扩建的宁德伯府,宣越安入宫觐见皇后。因为内外有别,所以过程也很麻烦,内侍省的人一早就出发,等越罗和父亲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巳时了。
  上一回见面,因为自己才刚入宫,所以从头到尾宫人都守在一边,彼此都十分守礼。而这一次,越罗直接将身边的人都打发了下去,然后眼圈儿一红,就跪下了,“爹!”
  “你这又是做什么?”越安连忙伸手把人托起来,板着脸训斥,“这是宫中,你如今是皇后,不可再如此。”
  越罗忍着眼泪道,“我只是想爹爹了。”
  “我闺女几时这么爱哭了?”越安点了点她的鼻子,语气十分亲昵的调侃道。
  越罗只是因为乍见父亲情绪激动,被他一笑,也就慢慢平复过来了,红着脸瞪着自家爹爹,“还说我,哪有当爹的嘲笑自家女儿?”
  其实越罗虽然是女儿,但相较母亲,实则跟父亲的关系更加亲密。她是长女,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未做官,只在家读书,空闲的时间多,不管做什么都爱带着她。即使后来弟弟妹妹出生,父亲对她的爱重也并未减少。
  所以她是被当做儿子一般教养长大的,直到七八岁时,还常常扮作男孩被父亲抱着出门。父亲不但不拘束她,也愿意教导她一些寻常女子不可能学到的道理。若非如此,越罗入宫之后,不可能那么快就在宫中站稳脚跟,甚至能够为小皇帝出谋划策。
  所以此刻,父女俩在最初的寒暄过后,越安便表情严肃的问起了此事,“我观陛下进来行事越见稳重,种种主意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该不会是我女儿在背后出谋划策吧?”
  虽然他方才提醒越罗注意身份之别,但这会儿自己却也是一口一个女儿,并未改称“娘娘”,可见其实也并不真的将规矩放在心上。
  越罗有些不好意思,点点头,又摇头道,“女儿的确是出过一些主意,但大部分都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
  “哦?”越安忍不住捋了捋胡须,沉吟道,“若当真如此,却是我大秦社稷之福了。”
  越罗点头赞同道,“其实陛下天资粹美,只要稍加引导,便是一位不世出的明君,如今朝野之间的物议,却是都看走眼了。这却是因为他身边无人扶助,一直被压制着。若有朝一日凤凰初试啼声,必能令天下震动。”
  她说到这里,面上带上了几分期待之色,看向父亲。
  越安却对此视若不见,“既然如此,你在陛下身边,便好生引导他,倒也不枉爹从前教了你这许多。”
  越罗有些焦急,“若是爹肯……”
  “嘘。”越安打断她的话,抬起一只手指立在唇前,“不可妄语。”
  见越罗蹙着眉,他又忍不住叹息道,“傻孩子,你是皇后,我们家如今是外戚,岂可轻易涉足朝政?莫说朝堂上衮衮诸公容忍不得,便是陛下,你当他就会高兴?”
  历史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外戚擅权的前车之鉴,如今的皇帝哪一个不防备?
  大秦为何要从小户之家采选良女入宫为后妃?无非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家没有底蕴,即便成为外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最多风光一朝。等新朝一换,自然就有新的外戚取代了他们。
  只看如今宫中那两位太后娘娘就知道了。
  越罗心下微微一震,面上的神色也收敛了些许。这段日子,因为宫中的生活太过平顺,一切都像自己想的那样发展,所以她不知不觉间也松懈了许多,不似初入宫时谨慎了。
  甚至……手也伸得越来越长,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如今皇帝不在意,但焉知日后也会不在意?
  后宫干政,一向都是大忌!
  而被这句话惊住的,不止是越罗,还有学习的间隙过来找越罗说话的李定宸。他进了院子,见没什么人,便直接过来了,走到门口听见有人在,才想起来越安今日要入宫。
  皇后屏退众人,显然是要说些私房话。李定宸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他跟越罗待在一块儿的时候,也少有叫人在一旁伺候。本来他正琢磨着是进去打个招呼还是直接退走,就听见越罗哽咽着说“想爹爹了”这话。
  自从越罗入宫之后,李定宸可从未见过她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就像寻常人家的小女儿对着父亲撒娇抱怨,而越安显然也是乐在其中,调侃之间,父女的亲密顿见。
  李定宸不知为何忽然有些不高兴。
  其实他没见过普通人家是怎么相处的,反正父皇在时,他和父皇见面,每次都是依着礼仪,战战兢兢。至于母后,倒是十分疼爱他,却又过于严厉。唯一还算和善的就是赵娘娘,但也只是时常给他送吃的穿的,相处时的礼仪半点不曾少过。
  但要说是为了羡慕皇后有这样关系亲近的家人,也大不应该。
  虽然李定宸自己没见过,却也不至于因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觉得不快。
  好在屋里的人并不知道他听见了这番对话,还在继续说,李定宸也顾不上整理这样的心情,站在原地听了下去。
  听到越安问起他时,李定宸心下的确有些吃惊。
  他此前并没有想过皇后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大概是一开始就定下了这样的印象,所以对他来说,皇后很厉害是理所当然的,不必去追究其中的根源。却原来都赖国丈教导。
  他却是没想到那么长远的地方,所以听到越安那句外戚论,不由愣住。
  虽然对方是国丈,按理说已经是一家人了,但毕竟君臣有别,李定宸又没有亲政,因此在今日之前,其实对越安的印象是很淡漠的,对方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着皇后的父亲,至于他究竟是个什么人,李定宸不知道,也没想过要知道。
  但一个七品的地方官员,入仕十余年却始终没有往上走,再如何出色也有限吧?唯一值得称许的便只有家风清白了。
  所以听到越安说出这番话,自然十分吃惊。
  但细细深思,他也不得不承认,国丈对此事看得十分清楚。外戚的身份十分敏感,若要插手政事,根本没有可能。虽然现在的他并不在意,但对越安如此知趣,却是十分满意的。
  难怪能教出皇后这样的女儿。
  却不知这样一个人,为何会一直被埋没……
  李定宸脑子里转着这个念头,最终还是提脚离开了。既然听到了这番话,此刻进去倒是不合适了。本来彼此心里都坦坦荡荡,对方并没有插手政事的意思,他也并未生出什么忌惮,但见了面,却也难免尴尬。
  好在也没人看到他来,也没人看到他走,李定宸便静悄悄的离开了。
  而房间里的对话还在继续,越罗面上带了几分失落之色,“是女儿连累爹爹了。爹爹本来有雄才大略,如今……”做了外戚,这些就不必想了,想也无用。
  唐朝时外戚还有得用的可能,自宋以后,外戚就只有闲散度日这一条路了。
  越安摇头道,“这便罢了,爹爹的性子不适合朝堂,便是没有此事,最多也不过治理一方,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顿了顿,又道,“若我女儿能与陛下互相扶持,将来开创太平盛世,岂不也有我一份功劳?”
  他这玩笑话说得洒脱,越罗心下也好受了一些,肃容起身道,“女儿铭记爹爹的教诲,往后自然会更加小心谨慎行事。”
  越安点点头,又道,“你自己心里有分寸,爹和你娘也就放心了。”
  也就说了这么一会儿话,越安便起身道,“时间不早,爹该出宫了。往后……咱们父女只怕难得见面,你在宫中,一定善自珍重。若有什么事,就让你娘传个消息回来。”
  到底还是心疼女儿,要给她留一条后路。
  越罗送走了父亲,并没有立刻叫人进来伺候,而是从箱子里翻出一本书来,对着发了半晌的呆,将心中种种杂乱的念头理清了,这才重新将之收起,振作起精神来,打算去看看皇帝陛下学习的进度。


第34章 就叫阿罗
  皇帝陛下正在走神。
  面前的这一页书看了一刻钟,却半个字都没有看进去。
  但要说他在想什么,也没有,脑子里好像一片空白,就坐在原地发呆,精神总是集中不起来。
  这会儿又不是经筵,没有学士们盯着,韩嘉和李元虽然也在一旁伺候,却哪里敢出声打扰?若只是一时不想看书也就罢了,皇帝方才说要出去放松一番,因就在长安宫里,他们也没跟着,回来就成了这样,自然让人心里犯嘀咕。
  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两人也不敢劝,只能守在门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挤眉瞪眼想不出个法子来。
  越罗就是在这时候来的。
  见了她,两人就像是见了救星,韩嘉抢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娘娘来了。”
  虽然半个字没提李定宸,但这般作态,却已经表明了李定宸此刻“不宜打扰”的状态。越罗还以为他是在用功看书,但在门口看了一眼,便知道不过是做个样子,不由皱眉问,“怎么回事?”
  韩嘉和李元早就习惯皇后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自是不会隐瞒,“方才陛下说看书累了,出去走走,交代我们不许跟着。去了一刻,再回来便是这般了。”
  越罗的眉头皱得越发紧。
  李定宸看书的间隙,多半会去找她说说话。方才并未见着人,想必是他知道有客,就回来了。偏越罗只让人在宫外守着,没防备李定宸从后头出去,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听见了。
  不过她仔细想想,方才跟父亲说的那番话,并没有可诟病之处。无非是不够守礼,但李定宸不像是会在意这个的。否则两人如今的相处也不会是这般模样了。
  可现在这副样子,却又是为了什么?
  想不明白,越罗索性摆手让两人退下,自己加重脚步走了进去。
  李定宸虽然是在出神,但并不是对周围没有感知,何况越罗故意弄出动静,他很快就回过神来,转头看见越罗就在面前,神情姿态都一如往昔,脑海里却总忍不住回想起之前听到的那句话。
  虽然不曾看见,但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