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29章

汉明大黄袍-第129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压您,而是希望道长替全真龙门派着想,不要意气用事,免得招来杀身之祸。”张正阳脸色很难看,既然卜老道敢上山发难,估计已经想好了后路。他知道这套说辞根本压不住卜老道。(未完待续。。)


第314章 登崖墓

  果然,卜老道悠闲地说道:“不要拿这些破事来压我。这全真龙门派谁都知道,是我师弟王常月执掌,与我何干。老道早就数年不曾见过全真派的弟子了,所以你对我说的那一套没什么用。”
  张正阳脸色一横,喝道:“那就是要撕破脸了是吧!”他没办法正面回答卜老道的话,是的,元末的黄道子和明初的张三丰确实登上过墓冢,但那两人都是功参造化,盖世无敌的存在,世上还有何处不能去的?
  “汝提张三丰张真人,怎不提上一提当初你们全真派割让引雷诀一事呢?”张正阳脸色阴沉道。仪门前顿时气氛僵化到了极点,杨帆感觉已经无法善了了。本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怎么又闹得这么僵。
  “那个卜道长,你慢慢叙旧,我和王廷先下去了,等……”
  “不行!这位小师傅,老道帮你拦住张正阳,麻烦你带着我那徒弟去那崖墓找悬棺。还有,记住。不要找刻了符号的,切记!”
  僧一竹一喜,礼道:“那就多谢道长了。小施主,咱们走!”小和尚不仅打起架来厉害,跑路也不赖。一瞬间便到了杨帆面前,直接带着杨帆凌空而起。往后方飞去。张正阳刚要阻拦,便被卜老道动手阻止。
  “让我也讨教讨教,这去龙存虎的正一道,究竟还有多少分量!”卜老道手起撼波澜,一脚踏在仪门之上,直接阻拦住了想要去追和尚的小道士。张正阳抬头看向仪门之上的卜老道。脸色一沉,喝道:“龙虎山今日起与全真派、万年寺不死不休!”
  “哦?那个小和尚是万年寺的?看来是觉岸雪藏的佛子了。”卜老道有些意外。不知道这个小和尚到这里来到底干什么。
  张正阳手中牙芴高举,身上明晃晃的道袍无风自动。眼神严肃地喝道:“列祖列宗,赐龙虎之力!降神!”他手中的牙芴开始颤动起来,龙头之上的精目闪烁不定,隐隐有龙鸣虎啸之声,从牙芴中传来。
  卜老道冷笑道:“到底是亲生的,这样的水准都能请神。老青牛实力比你强多了,才勉强请下身。到底是张家的龙虎山,请神都丝毫不费力,也罢。就让老道领教一番你们正一道的天师到底有多厉害吧!”
  张正阳眉心一点红光亮起,手中牙芴虎啸撕天,朝卜老道袭去……
  ……
  ……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这里一直是正一道的禁地,绝壁之下只有一处崖台水榭。似乎是看守岩洞悬棺的据点。
  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这些崖墓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十丈,高的达一百丈。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年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小和尚落在泸溪河对岸,和杨帆两个人匍匐在灌木之中,小声道:“小施主,虽然我不知道卜道长让你过来作何用,但是既然卜道长信任小僧,那在下一定会保证您的安全的。”
  “小师傅,你看那边水榭阁中一定有人看守,你看这样如何,你会飞檐走壁,我们先从边上靠过去,一旦有什么异动,你就赶紧将我随便放在岩洞里就行,别担心我被发现。”
  僧一竹点点头,道:“恩。如果被发现了,小僧一定过去引开他们,绝不让小施主受到一点损伤。哦,对了。若是待会儿上了岩洞,小施主看到棺盖上画了朱红符号的,千万别动它。”
  杨帆疑惑道:“难道有危险?”
  僧一竹点点头,道:“很多悬棺都是摸不得的,凡是棺上画了符号的,就代表着此棺有主,若是掀开来,必遭厄运蚕噬。”
  “这么危险?”
  僧一竹道:“没错。所以小僧也不知道为何卜道长会派一个刚刚入后天境的你过来,真是太危险了。”他摇了摇头,一副不看好的样子。
  趴在灌木下的杨帆侧过头,感觉自己似乎被鄙视了,便道:“怎么?说得好像你很厉害似的。小和尚,我看……”等等,这小秃驴……好像会凌空吧。那轻功,确实了得。杨帆知道再问下去就自找没趣了,便撇过头,看着前边的悬崖峭壁,呢喃道:“你叫一竹是吧。小竹子,你看这这么陡峭的崖壁,光靠手蹬得上去吗?”
  僧一竹被叫成了小竹子,脸顿时一滞,结巴道:“这个问题不大。用壁虎游墙功和龙爪手,再加上小僧的韦陀步,如履平地,就是带着小施主上去都不成问题。”小和尚长得眉清目秀的,只是这一嘴的胡渣,看样子是好几天没有刮了。
  “那好,小竹子。我们怎么渡江呢?”
  一竹抓住杨帆的胳膊,喝道:“小施主站稳了!”
  “啊?”杨帆一愣。
  还没等杨帆反应过来,僧一竹又给杨帆来了一次“空运”。他的脚只是在靠近中央的时候,在河面蜻蜓点水了几下,又一次腾空而起。两人在河面,如同冒烟将坠机的破直升机一般,升升降降。
  终于是攀到了靠近崖壁的水面之上,杨帆有些心惊胆战的站在一根钉木桩上,道:“小竹子,你这过河的方式也太迅猛了,吓得我差点将心脏吐了出来。”
  僧一竹尴尬地挠了挠头,双脚站在另一根木桩上,两人中间,隔着半口悬棺。他一只手抓着杨帆的胳膊,道:“小施主您看,这悬棺上就有朱红的符号,您看到这样的悬棺,就千万别碰它。”
  “那没有符号的呢?”(未完待续。。)


第315章 寻冢

  “没有记号的,应该在很高的位置。或者藏得极为隐秘,都是一些衣冠冢和添寿冢。不过悬棺千年来不曾多,这没有记号的悬棺却越来越少。如果不是当年黄道子和三丰真人都未说空棺已尽,所以才有一丝希望。希望小施主和小僧都有天大的运气,能够找到空棺或者衣冠冢。”
  杨帆抬头看了眼近乎垂直的崖壁,还有一些伸出个头来的棺椁,想想就起一阵鸡皮疙瘩。再低头往往脚下,除了一根不知道结不结实的钉木桩,下边就是有些深度的泸溪河。这真叫是走投无路吧。他苦笑着,暗道:絮儿啊,你可得给哥我好好活着,若是你就这么走了,真是太对不起哥这么上刀山下火海的了。
  水仙崖上悬棺数以百计,若是一口口找过来,确实是个体力活。杨帆道:“小竹子,你看这悬棺如此之多,我们从哪里开始?”
  少年僧目光清明,思索片刻,道:“这个小僧也不知道了。”他也是第一次过来,算是无头苍蝇乱撞,自然不清楚这边悬棺摆放顺序。
  杨帆想了想刚刚在灌木中侦查的结果,道:“小竹子,你看这样如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里藏着衣冠冢,当初我看右侧二十丈高的地方岩洞连续而且密集,我也不懂轻功,你就先将我放在那边,那些偏僻难上的地方就你自己上,如何?”
  “恩,小施主这个法子好。咱们两个人若是凑在一起,真的还不如小僧一个人上来呢。”小和尚接话不懂人情世故。直来直去的就把大实话说出来了。
  杨帆脸一黑,你这是嫌老子是拖油瓶么。不过现在看来。杨帆确实是个拖油瓶,连爬个崖墓都要僧一竹帮忙。不过僧一竹也没什么怨言。毕竟卜老道帮着他拦住了张正阳,不然光过天师府这一关就够呛的。
  “小施主,那我们上去了!”
  僧一竹又没给杨帆做准备的机会,直接一把抓住杨帆,蹭蹭地朝崖壁上爬去。杨帆就感觉自己脸就差贴在石壁上磨过去了,一下子就被少年僧直接拽了上去。杨帆有些怀疑,自己和小和尚这么大动静,为何阁楼里头一点动静都没有,不应该啊。
  他看了看底下正对着的楼阁。不过转念一想,不惊动最好,不然真把什么老古董惊动了之后,指不定惹出什么麻烦来呢。
  不得不说,小和尚的轻功还是很了得的,在这么光滑的岩壁上,动作轻盈地真和如履平地一般,没有多少工夫,就带着“拖油瓶”直接攀上了二十丈高的崖墓群当中。
  “呼。”杨帆松了一口气。感觉脚下终于是踩实了,才安心下来。看了看左右隔壁,一口口码放好的悬棺,真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将这些棺材给弄上来的。八成是从山顶吊下来的。
  “那小施主抓紧时间寻找吧。小僧去别处看看了,您自己当心,若是有什么危险赶紧喊小僧。”僧一竹知道时间紧迫。说完这话,赶紧飘然离去。寻找其他棺冢去了。
  杨帆看了看四周,这些悬棺大抵都是做工极为粗糙。不规整的,看上去就像是手工赶制出来的一般。他站在最靠近他右手边的那口悬棺。由于崖洞太窄,除了入口处还能站直,往里走一点都得弯下腰了,所以杨帆不得不半蹲下来,仔细打量着这副悬棺。他发现除了看上去年代有些久之外,棺盖上竟然一丝灰尘都没有沾染。
  棺头用奇怪的朱砂符号刻画出一个类似兽面的图案。很明显,这是一口有主的悬棺。他不明白这样悬空而葬是何含义。难道是古代人渴望登天,还是说想用这样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尸体不受损害?
  汉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大多是采用土葬,类似这样悬棺、天葬、火葬等,大抵是一些少数名族的传统习俗。如果按照卜老道说的,这些悬棺的秘密,和重生有关,那么为何这数以百计的棺椁,没一个人重生呢?
  他冷静下来之后,想想也是这样,但是为何又有那么多人,包括张三丰、黄道子等人,都过来看棺呢?他思索了片刻,决定还是想去找一找,到底有没有所谓的衣冠冢。
  他挪动脚步,往里头走去。忽然听到外边似乎有动静,移动的脚步便停了下来。
  “何方宵小,敢私上崖墓!胆子不小!”崖墓回音效果奇好,老者声如洪钟,经过崖壁的回声,如金石穿耳,十分洪亮。杨帆趴在崖墓的边沿,朝底下望去。原来刚刚榭阁之中确实无人,看来是这个守墓老道去闲游了。
  竹排立于江中,杨帆没有看到僧一竹的身影,看来是在上边了。
  “哪里来的小和尚,竟敢私上崖墓,找死!”杨帆看到竹排上老者长篙点在水下,身体一压,直接从竹排上凌空而起,朝着崖壁飞过来。他赶紧将头缩进去,贴在地上保持镇静。感觉上边的动静没了,杨帆才爬起来,估计是僧一竹将这个老道士引开了。他又往另外的棺椁找去。
  杨帆发现,绝大多数的棺椁都是用朱砂画着记号的,还有不少,整个棺盖上,都涂满了神秘的符号。这个最大的岩洞已经被他找个遍,似乎是很不好找,一共七口棺,没有一口是符合的。他之所以让小竹子将他放在二十丈的位置,便是这附近的岩洞相聚都很近,几乎一脚就跨过去了。
  他听了听外边没什么动静之后,便走到崖墓的最外边,一手扶着崖壁,一只脚直接跨了出去。两个崖洞只有一步之隔,杨帆才敢做如此危险的举动,不然这样的杂技动作杨帆才不能做呢。他冒生命危险了。
  等到他跨到第二个岩洞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里头和刚刚那个崖洞又有区别。因为别的崖洞都是外宽内窄的,而这个却是外窄内宽,开始进去的时候,杨帆还要低着头,到后来,及时抬着头都还差半个头高才能碰得到顶壁。(未完待续。。)


第316章 棺上刻吾名

  这边的崖洞,比起刚才那个,似乎要大上不少,可是一眼望去,杨帆竟然没有看到悬棺的影子,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他往里边走了几步,发现还是没有什么踪影,在往里边,就是黑洞洞的一片了。
  不过杨帆忽然感觉自己丹田处的那两股力量有些蠢蠢欲动的样子,往四肢百骸流过去。杨帆的瞳孔,再次呈现出一金一蓝的瞳焰。他看到了那最幽黯的崖洞里,似乎有一口悬棺,静静地躺在那里。
  然而,就是在那一瞬间,他深刻地感觉到,那口悬棺,似乎是在等待自己的到来。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当他走过去的时候,整个崖洞,这有他脚步的回荡声。然而在他的耳畔,依稀传来窸窸窣窣的呢喃声,如同仪式的禅唱。他已经站在了那口悬棺之前,窄窄的一口棺,似乎高度只有他向前看到的那七口棺的一半高的样子。
  他的眼睛能够很清晰地看清楚,那棺盖上的图案。如同一幅星辰图一半。古代的人,总喜欢将自己未知的事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寄托对于未知事物的解释,或者说是认识。所以才有了神明,才有了星象,才有了形形色色的图腾。当中的七颗用很大的朱砂描绘出来的星辰,呈勺斗状,看样子是北斗了。
  杨帆下意识地朝勺尾望去,从那勺尾找下去,果然,一颗四个尖角,画得最大的北极星,在棺盖的最中央。他赶紧去找棺头。看看有没有符号,若是没有符号。说明是无主之棺,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他要找的衣冠冢了。
  当他的眼睛从一边的棺头望过去时。他愣了好久,竟然吃惊到说不出话来。“我……这……”他瞳孔中的瞳焰渐渐熄灭。他想好好冷静一下,来回想一下刚刚见到的是不是真的。如果说这一口口的悬棺,在常人眼里已经显得足够阴森恐怖了,那么在如何恐怖,都绝对没有杨帆刚刚看到的那两个字来的恐怖惊悚。
  杨帆努力是自己保持镇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那棺头上边那两个红色的字符上去。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官吏、官邸、服饰多以大红为主,即所谓“朱门”“朱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
  所以,在古代的棺椁、壁画上,有很多运用朱笔的地方,包括道家的符箓,这些都是用作驱邪避灾的。棺头上的两个字,杨帆很熟悉。就是“杨帆”二字。正因为如此。杨帆才感到恐惧和害怕。如果是恶作剧,那么这个给他开玩笑的人,未免也太厉害了。
  这些棺椁,看上去都是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了。然而上边的朱砂依旧鲜红。但红归红,上边的符号,总不可能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吧。可是棺椁上的那两个字符。就是正正方方的楷体。娘的,难道千年前的古越人就会写这样的楷书了?这不是瞎扯吗。
  最最让杨帆毛骨悚然的是。那个杨字,若是这个杨字是这样的“楊”。他或许还好受点,大不了当成有人想整他,亦或是诅咒他早点进棺材,偷偷放在这里的。关键蛋疼的是这个“杨”。杨帆之所以不怎么爱写字,就是因为这简体和繁体还要在脑子里转换一遍,他才敢写出来。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人家看不懂,这就尴尬了。
  所以,当他看到简体的杨字时,第一感觉不是亲切,而是毛骨悚然,背后一阵恶寒。这已经不是什么恶作剧,亦或是其它的了,而是一场阴谋,一场以杨帆穿越过来而产生的阴谋!
  他咽了一口口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喉咙如同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