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77章

汉明大黄袍-第177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哐!
  铜锣声一响,杨帆的第二套试题在诸位选考官手里正式拆封发放。这发放的时候,昨日已经受了惊吓的官员看到这印满了密密麻麻字的考卷,更是有些哑口无言。这……这还是考卷吗?
  没错,杨帆第二套考卷,便显露出它变态的地方了,是一套填空题!由于毛笔的字较大,杨帆印的试题间隔也大,还不能印反面。所以一套题就有十多页的张数,看得那些考生惊了个呆。
  李郁欢拿到题,也是不由心头一沉。
  他拿起笔,开始细细地看下去。第一题。大明共分几个布政司,几个直隶。这……第一题有很多人就傻眼了。有些人就没出过门,知道的地方。也就是自个儿那地方叫啥,哪里清楚这事情。于是乎。除了真的知道的,那些乱填瞎写的人。在第一题就在心里将杨帆骂个一遍。
  有些心态好一点的,立马调整呼吸,没事儿,这才第一题,一定是侯爷他想给咱一个下马威,估计到第二题,这就回归四书五经了,那还不……还不……吸……吸……看到第二题,刚刚还在自我安慰的人差点要哭了。这第一题好歹还能蒙,填几个数字就好了。
  第二题,我大明幅员辽阔,请简述南北气候及种粮差异。
  看到这个题目,大部分的人内心是崩溃的,这算什么,自己还没有种过田,有些人就没有什么经历,吃饭是知道的,至于吃的东西这么种出来的,就不清楚了。看完第一张的两个题目,对于杨帆的愤怒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高度。
  杨帆瞟了一眼旁边在看卷子的陈保德,已经看到那脸上难看的样子,“陈侍郎,您看看,这上边题目,您会几道?”
  “这个……那个……”陈保德擦了擦额头的汗,“侯爷您这也太……太刁难人了。”
  杨帆靠在椅背上,道:“你们啊,这是读那些圣贤书读傻了。这么简单的几个问题,若是都答不上来,不要说我了,就是目不识丁的百姓都会嘲笑这些木鱼脑袋。”确实,杨帆出的题目,并不是什么难题。不过就是简单的常识问题。这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这就像我们知道五十六个民族一样。
  这第二题,杨帆也只是让人简述一番。南稻北麦总应该答得出来吧,若是连这点基本素养都没有,这官也别想当了。
  至于后边的题目,也大抵考一些类似的题目。
  不过,杨帆认为简单的题目,在这些人眼里,那是难得有些过分了,都有一种要给杨帆跪下的冲动了,这是科举吗?这还是科举吗?
  二十道题目,考了一天,有些人甚至没有动一笔,这怎么做?等过了晌午,这考场的气氛更加的沉闷了,离交卷只有两个时辰,这写又不会写,这考的东西又不能胡诌,有些人还是白卷一张。
  李郁欢也写得眼睛晕晕的,不仅仅涵盖历史地理,里边还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军事素养以及农业知识。他终于明白杨帆当初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感情这科举,真的是要动真格了。他想了想,有回过头看了一遍自己的答卷,当中的许多题,依旧不知道答案,有些题答是答了,还模棱两可。
  相比其他人,李郁欢算是答得够多了。
  某些考生翻到最后一张答卷时,终于泪流满面,差点给杨帆跪下了,终于来了一道正常的题目。请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论述为官之道。有些人被前边的题目折磨的都快发神经了,这才有了一丝想法,这读了这么多书也该派上用场了,开始引经据典,想个圣人一般,开始指点江山,却又不敢议论朝政,大抵引用前朝名人名言,开始了一段段的论述。
  杨帆感觉今日也没必要巡视了,这试题即使作弊也没有会料到考的是这些,到了时间点,便主持收卷、弥封,自己则是偷偷地从后门溜了出去,免得被一些丧心病狂、气急败坏的人给堵住。(未完待续。。)


第438章 阅卷

  从试场出来的考生,心里是崩溃的,这场考试,考得有些晕,说好的四书五经呢?布政司、直隶属又是什么鬼。他们纷纷交头接耳,声音之中带着对试卷的疑问以及对杨帆的愤怒,完全没有了读书人应有的斯文。
  杨帆没有回王府,今夜阅卷的官员都被集中在了礼部,等着杨帆过来讲如何阅卷。他刚走进府邸,二十来个阅卷官员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你看看今日考的,都是一些什么玩意儿。我可是听陈侍郎说了,这尚书大人气得肺都炸了,现在正往皇宫赶呢。”一位翰林院的学士摇头叹道。
  “谁说不是呢?我要看看这杨侯如何收场。”
  “还收得回来?这圣上也真是的,竟然任由他胡闹。”
  “嘘,噤声,来了。”一个翰林贡生用嘴努了努窗外的身影,定是杨帆来了。屋内立马变得安静了许多。
  杨帆神情淡定地走入房中,看到试题已经弥封完毕,道:“作为这次的总裁,我很荣幸地告诉各位,这次的科举比试圆满完成!”他刚刚进屋,就这么突然地来了一句,令在场的人都有些错愕。
  “等等……”一位还没搞清楚什么情况的翰林学士问道,“侯爷,这您当初定的不是三天吗?怎么又缩短成了两天?”
  杨帆绕过长桌,坐在主位上,道:“笔试已经到此结束,不代表科举就结束了。今夜,你们就得把第二试的试卷给批阅了。明日有明日的事情要做。”
  “今晚?这么急?来得及吗?”有个官员问道。
  “侯爷,我们离放榜可还有这么多日的时间,需要这么赶时间吗?”
  杨帆摆了摆手,道:“不需要你们动脑子。喏。这答案都给你们印好了,按照上边的要求,你们圈阅就行了。这第二试实行百分制,每题五分,满分为一百。”
  “啊?还能这么玩?”
  以往阅卷,那都是看文采、行文、卷面。给甲乙丙几个等级,哪里来百分制。杨帆看到一个个拿到答案,面带惊愕的翰林贡生,道:“这上面写的,你们自己把握,鉴于这次是第一次实行百分制,稍稍可以放宽一些要求。但是底线要把握住,没有答到点子上的,哪怕写了满满一张纸。最多给一分的情面分。好了,本侯话到此,接下来,本侯也会在此阅卷,有什么不明白或者拿捏不准的,可以问本侯,现在,每人那卷子去批阅吧。”
  杨帆拿起朱笔。开始阅卷。他也经历过高考,当拿起朱笔。看着一张张等同于高考卷子的科举卷子,终于能够过一把瘾了。
  由于答案都是杨帆预先制定好的,所以批阅起来格外的快。杨帆刚看第一张,就摇头叹气,这些的都是什么玩意儿?除了直隶属写了两个,算是蒙对的吧。后边南北农业差异。竟然写了北边吃面,南边吃米……这让杨帆一头的雾水,这脑子就不会再转个弯吗,这面食不就是用小麦种出来的,这米。不就是水稻么,写出这不三不四的,让他怎么给分?
  越往后边批,越是晕,连辽东正在兴风作乱的是谁,哪个民族都不知道的人,都大有人在。总算是应了一句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就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仅仅是这么一考,这些所谓的读书人,见识有多么浅薄,就跃然于纸上。杨帆阅批,嘴角的笑越苦涩。
  几千份试卷,平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一百来张,花上三个时辰也就差不多批完了,也不需要费脑子,琢磨什么。开始的时候,还有人频频过来询问杨帆这对不对,哪里该不该算错,后来,慢慢地熟能生巧,批阅起来也是格外的迅速。
  不到两个半的时辰,全部的试题已经批阅完成。杨帆伸了个懒腰,道:“今日真是辛苦各位了。改日本侯做东,请诸位喝酒。”
  “侯爷客气了。”一边的那位翰林学士捏了捏酸痛的胳膊,道:“这本就是我们分内的事情。今日批卷,才发现真有这样只读书,不知其他的人在,实为大开眼界,若是真将这样的书呆子选拔为人才,真当惭愧。”他们自己也看到了,这些可以满口之乎者也,斯文谈吐的人,在其他地方,就如同一个行为白痴一般,贪官庸官多,那还不是这么被选拔上来的。
  “好了,诸位在花些时间,现在将那些过了六十分的人挑出来,还有,若是第七张,也就是十三、十四题答对了,总分在四十分以上的人,也一并挑出来。”
  这六十分已经算是放宽到了很低的要求了。也就是说,稍稍有些见识的,应该就可以拿到。尤其是前四题,根本就是送分题,拿不到只能怪自己太蠢了。
  等挑拣完毕之后,杨帆粗粗一看,也就剩下不到百十来张,其余的都被堆在了一边,高高的几摞。
  “侯爷,这些就是今年的新科进士了?”
  杨帆摇了摇头,道:“没那么简单。这些挑出来的,诸位撕开弥封,找到他们第一天考的卷子,放到一起,然后明天有用。至于剩下的,就不必去看第一天的试卷了,等着明日最后的测评吧。”
  这些试卷上,都有相应的编号,所以找起来一一对应也十分的快捷。杨帆拿起剩余几张试卷,都是没有过六十,却在后边几题的军事题中答出满分的人,可以看出,这几人的基本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全才难得,这个杨帆也知道,所以,得要对得起每一位考生,这些对军事、抵御外敌胸有韬略之人,自然得用。
  今年的新科进士,势必只会有一百个左右,本来今年就是重开恩科,少一点也是应该的,加上杨帆筛选苛刻,自然就少之又少了,整整要比前年少两百人。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已经是夜不能寐的赶考士子,会不会哭晕在茅厕中。(未完待续。。)


第439章 国考三试

  生活总是要继续,即使是考得再烂,前一天还是要死要活地哭天抢地,到了日出,照样紧赶慢赶地往考场走去。毕竟,谁也不想放弃这次机会。有些人,已经等得太久,将青春年华都用来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
  贡院内今日排起了几列长对,后来的考生都有些纳闷,这怎么会排队呢。前后一打听,心里又是咯噔一下,这杨帆的花样也忒多了,今日直接就是面试了,这让原本准备最后一场正经写一篇文章的考生们内心再一次崩溃开来。
  杨帆拿着的,便是昨日挑选出来的那一叠第二试合格者。
  “你就金文?”
  “正是。”
  杨帆看了眼第一日所做的文章,道:“你说说,这为政以德和课税为何有关系?”这位举人身上衣裳还带着补丁,看样子家境并不怎么好。
  “禀侯爷,自古苛政猛于虎。子曰为政以德,乃以仁德安民,这课税过重,百姓民不聊生,自然就无德之举了。所以,在下以为,课税的减轻,百姓就能安定、富足的生活,这样圣上大可垂手而治,天下太平。”
  “垂手而治?那我问你,这百姓大抵都已经无立锥之地,这课税减下来,若是地主依旧剥削佃户,或者官吏**,要怎么办?”
  “这个……”金文被突然这么一问,有些反应不过来,确实,想要说那什么,朱由检可以垂手而治,这样的鬼话说不过去。杨帆的反问,他也没能打上来。这也是杨帆眼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自己的手眼没有通天的地步,这新政施行,台上一套,背后一套的蒙混视听,那就坑爹了。
  他磕巴了半天,忽然抬起头。“这个,就要以儒家的思想,去改造。子曾经曰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杨帆立马打住,这套虚的再讲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便道:“好了。你的科试结束了,回去等消息吧,下一位。方陆民。”
  ……
  ……
  一个个,有些长,有些短,杨帆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不过最多的还是在考察这些士子如何为官的想法。当中的有些回答,某些,还真的是让杨帆感觉到,“年轻人。一旦释放了想象,就能够创造出奇迹。”
  有很多想法。连杨帆都感觉很新奇,比如将都察院分出行政体制外,建立监督体制,而不是官官相护。杨帆在那些通过的人第一试的卷子上评上等级。一般水平的,都给以丙上,有些能够自圆其说。从语气、文章中可以看出抱负的,便给以乙下至乙上三个等级。
  “下一位,李郁欢。”
  “先生好!”
  杨帆脸色不变,问道:“你是这一百来卷子中分数最高的。”
  “多谢先生夸奖。”
  杨帆摇了摇头,道:“我并没有要夸奖你的意思。你得了七十九分。很可惜,离我给你设定的目标,少了一分。若是过了八十分,我会给你甲等,现在,只能给你一个乙等。就这样,你可以回去了。”
  “先生,难道不应该问些什么吗?”
  杨帆已经用朱笔写好了等级,道:“下一位,周升。”
  李郁欢抿了抿嘴,抬头问道:“是因为我没有听先生的话吗?”他转过身,眼神出奇地镇定,缓缓朝外边走去。杨帆依旧低头看着那张卷子,过了半响,才抬头,问道:“周升是吧。谈一谈你对如今战局的看法,觉得如何才能使我大明战机有所好转?”
  “在下认为,兵不在多,而贵于精。当初侯爷大凌河一战,若是那一万关宁铁骑没有藏身于吴总兵的大军之中,估计连锦州都要失守,可见精兵悍将,抵得上千军万马。我大明火器虽说多,精者缺少。在下自闽南来,见过西夷炮火,弗朗机、鸟枪,都是略胜一筹,然我闽地抗倭火铳,则多数沿用洪武年间传下来的直膛点火铳,远没有那些西夷的洋枪洋炮来得好使。”这位年纪与杨帆相仿的男子越讲越带劲,似乎早就想将这番话告诉别人了。
  杨帆眉头一挑,“那你认为,我们该向那些西夷学习制造火枪?”
  “那是当然,扬长补短,哪里不行,就该学习,没有什么可以害臊的。他辽东建奴,当初也不过就是弓箭加马匹,后来还不是偷了我大明的火器,如今才敢如此嚣张跋扈。只要装备精良,辽东的战事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杨帆已经在那第一试的卷子上写上了一个甲字,道:“那你说说,不难,到底如何个不难法?”
  “我们大明矿藏丰富,若是能够学习西夷的火器,加以铸造。到时候,我们可以打得到建奴,可建奴却打不到我们,这战事,侯爷您说还能输吗?”
  杨帆点了点头,道:“不错,你的想法很好,下一位。”他在甲后边又补上了一个上字。条理清晰,能知道想要什么,这就是一个合格的帅才了。孙承宗明白他这锦宁防线是想要什么,就是要守住收复的失地,然后步步蚕食。不过因为努尔哈赤、皇太极几年前太过凶猛,朝廷在天启年间又昏暗,孙承宗心里,对于建奴的忌惮也烙下了阴影,只敢守,不敢攻。生怕一招出了抄错,落得个满盘皆输。
  第三试终于圆满的结束,杨帆也疲惫地完成了最后的一个面试,将这次的新科进士钦点完毕,让已经在贡院外等候的高潜送入宫中。时光亨看到一个个考生走出贡院,脸色是阴沉的。从昨日入宫,到今日,都没有见到朱由检。连上朝,都是借科举、春祭大典暂缓了三日,所以,在这三天,谁想见朱由检,都没有能够见着。
  因为,连朱由检,都搞不明白,杨帆这次的科举改革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说让杨帆在科举后亲自上朝解释清楚。高潜交待完朱由检的旨意,便拿着这次的科举进士名单,往宫中赶去。这三甲钦点,还得由朱由检来做,所以第一第二试的卷子,也一并调往宫中,等待圈阅。
  黄昏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