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188章

秦皇纪-第188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这是秦国的中枢之地,很多影响深远的国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然而,中央大殿却是质朴,没有丝毫的奢华之风,与山东之地雕梁画栋的朝殿截然不同。
    秦人质朴、简约,不尚奢华,这一风格贯彻到秦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秦异人刚进王宫,就被吓了一大跳,好多的人,放眼一瞧,只见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赶来参与大朝会的官员。
    这些官员相互见了面,只是点头示意,或是拱手一礼,并没有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话。
    依秦异人的印象,在山东之地,一遇到朝会,官员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议一些事,他们中有些是为了国事,有些是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
    秦国官员却没有聚在一起,这还真是让人意外。
    不仅没有聚在一起,反而各自忙着事情,多为处理政务。要知道,秦国的官员很勤奋,他们之所以勤奋,在于秦国不能积压政务,当天的事务就要当天处理,若是有所积压,要被治罪。是以,秦国官员不得不勤奋,一有时间就要处理政务。
    就是大朝会这种时节,也不能闲下来。
    这些官员更有一奇,那就是他们风尘仆仆,一瞧便知,他们赶了很长的路,还没有歇息好。在秦国做官,事务不能积压,若有积压,就要被治罪,是以,秦国的官员很累。
    虽然累,却是塌实,让人心安理得,为何?因为秦法森严,谁也不敢违反秦法,不用看上官的脸色,不用“请客送礼”,只需要把事儿做好就成。做好了事儿,积够了功,就可以升官,谁也挡不了你的升迁之路。
    正是因为如此,山东的士子明知在秦国做官很累,跟做牛做马没差别,却是趋之若鹜,争相入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吏员十之六七来自山东。
    冬日大朝会是必须参加的,因为这会接到秦昭王的训示,为来年定调。唯有知道秦昭王的训示,才能更好的做事。
    不过,参加冬日大朝会,得把时间算好,不能过早的赶到咸阳,因为那会浪费时间。
    象山东之地那般,赶到都城去享乐,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那会被治罪。是以,这些官员不得不把时间掐准。
    “有如此勤奋之官员,秦能不一天下?”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正如荀子所赞扬的那般,秦国与众不同,具有一天下的潜质,荀子才做出了秦国将统一中国的预言,果然被他说中了。
    秦异人一路走来,有官员看见他,只是点点头,又接着做事去了,没有一个人上前攀谈。
    秦异人是秦国的王孙,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在山东之地,肯定是围了一大群官员,人人忙着巴结。在秦国,秦异人只是得到点头示意,还真是有些让人想不到。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有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
    “蔡泽!”秦异人定睛一瞧,不是别人,正是早就入秦的蔡泽。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冬日大朝会(中)
    自从抡材大典后,蔡泽入秦,秦异人与他已经有半年多未见面了。当再次见到蔡泽时,秦异人大是讶异,因为蔡泽大变样了。
    蔡泽不是变胖了,而是变瘦了。人虽瘦了,却是精神抖擞,如同一只斗鸡般,就差引颈打鸣了。
    “蔡泽,你怎生变这模样了?”秦异人一双眼睛在蔡泽身上瞄着。
    “公子,你莫要瞧我瘦就以为我不行了,你瞧见没?我更结实了,有着用不完的精气神呢。”蔡泽晃了晃自己的胳膊,颇有点儿得瑟。
    略一停顿,蔡泽接着道:“入秦的山东士子都会和我一样。入秦之初,因为太过忙碌,会瘦下去。过上一段时间就好了,又会长回去。”
    他这话是入秦山东士子的写照。凡入秦的山东士子,在入秦之初因为无法适应秦国繁重的政务而会消瘦。等到他们适应了,就会重新长回去。
    “看来,你有点儿象我们秦人了。”秦异人笑笑道:“只是,你不见他们,都在忙着处理政务,而你却是跑来与我寒暄,你不怕他们笑话你?”
    “哈哈!”蔡泽笑得很是爽快,道:“公子,你可是误会我了。我来见公子,不是为了寒暄,更不是与公子套近乎,这在秦国是没有的事儿。我有一件大事,想向公子请教请教。”
    在秦国不存在套近乎这种说法,有事说事,没事就闪开。
    “哦,何事?”秦异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公子,我这事若是在中牟之战前的话,不会如此为难,而在中牟之战后,我就感到很为难了。”蔡泽浓眉一掀,道:“入秦之后,我供职于大田令麾下,主要是执掌一些经济事务。我这半载来,把关中之地都跑遍了,对秦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关中虽富,却有两害。”
    关中之地就是以现在西安为中心的陕南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是秦国的根本之地,秦国之所以雄视天下,主要就是关中之力。
    关中之富,甲于天下,让山东之地艳慕无已,一提起秦国的富裕,人们就会想到关中之地。蔡泽竟然说关中有两害,这让秦异人大是诧异,忙问道:“哪两害?”
    “第一害,关中之地缺少灌溉用的水渠。”蔡泽眉头拧着,道:“关中八水,本不乏不源,然而,关中一遇旱灾,就是千里无水,颗粒无收,实是让人心痛也。我一直在琢磨,若是能在关中修一条水渠,把关中八水利用起来,定可旱涝保收。”
    关中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关中八水很有名,是农业用水源。然而,在修建“郑国渠”以前,关中之地旱灾洪灾不断,这让秦国极为头疼。
    直到著名的水工郑国入秦,为秦国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这一问题方才解决。
    郑国渠不是一条简单意义上的水渠,那是一个经过科学论证集灌溉、排水为一体的水利体系。旱时,可以从关中八水中调水灌溉稻田;洪涝之时,可以发挥排水作用,把洪水排走,使得关中之地旱涝保收。
    “呀。”蔡泽能想到此点,这还是真让秦异人好不吃惊,睁大眼睛把蔡泽好一通打量,点头赞许:“不愧是计然名士!”
    计然学,就是朴素的经济学,专门研究生财货之道,水利灌溉也是其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二害,便是咸阳以东,有一片近三百里的硝碱滩。”蔡泽的眉头拧得更紧了,道:“硝碱滩,地不长物,而这里的土地原本肥美。若是能治理好的话,定可让秦国更加富足。”
    在当时,关中之地有两大害,一是洪灾旱灾,二是硝碱滩。硝碱滩,就是盐碱地,不能种庄稼。而关中的土地又肥美,是秦国的根本所在,秦国为了这块硝碱滩很是伤脑筋,想要治理,却一直没成行。
    “要治这两害的话,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中牟之战后,秦国东进的良机成熟了,正是大举东进的良机,你是怕担误了秦国东进,是吧?”秦异人笑道。
    “公子英明。我正是如此忧虑。”蔡泽重重点头,道:“我委决不下,这才请公子帮我拿个主意。”
    “先生入秦,一心为秦利秦,请受我一拜。”秦异人冲蔡泽一躬身,深深一揖。
    “公子言重了,蔡泽不敢当。”蔡泽很是感动,忙还礼。
    秦异人脸色一肃,道:“先生的顾虑极是有道理。中牟之战后,大秦就要大举东进,无法拨出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治这两害。不过,这两害干系着大秦的根本,不做也得做。即使大秦眼下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治这两害,却可以把一些事务准备起来。比如说测绘,谋划方略这些事务,可以先期做起来。”
    中牟之战后,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摆在秦国面前,若秦国不趁此机会东进的话,那就是错失良机了。秦国一旦要大举东进的话,就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治这两害了。
    想想看,郑国当年身负“疲秦计”而入秦,就是要把秦国的国力消耗在修渠一事上。
    虽然这一计策很狗血,是个大乌龙,却真的拖住了秦国好几年,让秦国在好几年时间内无力东进。当然,这几年无力东进,却是一种“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一旦郑国渠修成,关中不再受洪灾旱灾的影响,岁岁大熟,秦国的实力急剧提升。当秦军再度东进之时,韩国也就被灭了。
    秦异人也想治理这两害,却也知道秦国眼下没有这份实力,不过,可以把前期事务先做起来。即使秦国眼下不能治理这两害,等到天下太平了,也会治理。
    “公子所言有理,我明白了。”蔡泽念头转动之间,已经有了决断。
    “修渠一事,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需要集中大秦之力方能修成。不过,硝碱滩这事所费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倒是可以先做着。”秦异人提醒一句。
    “我也是这么想的。”蔡泽重重点头,道:“不能两害全部治理,那就先治理一害吧。”
    “见过公子。”只见蒙骜快步而来,远远就冲秦异人见礼了,满面笑容。
    “学生见过老师。”秦异人上前一步,冲蒙骜见礼,执以师礼。
    “呵呵。”蒙骜笑得一张嘴哪里合得拢,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了。
    秦异人曾从他习秦筝,这是师生之谊。最让前任记忆犹新的是,那是他有生以来最为快活的一段时光,因为蒙骜对他极是关爱,如同父亲一般。这对于缺少父爱的前任来说,是最让他难忘的了。
    “恭喜公子加冠。”蒙骜再度向秦异人道贺。
    秦异人加冠,他虽然没有前来参加,蒙武和蒙怡参加了,他很是欢喜。更别说,蒙怡对秦异人的心思,他这个做父亲的岂能不知?
    秦异人精明能干,他是万分满意,他巴不得蒙怡嫁给秦异人。
    蒙骜眼睛一眯一眯的,打量着秦异人,那意思好象在说快拜见岳父吧,快来拜见我吧,只差喧之于口了。
    蔡泽大有深意的望了一眼秦异人和蒙骜,没有说话,一脸的笑意。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只见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的猛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不是别人,正是桓齮。
    自从回到咸阳,秦异人就未与他见面,此时再度见到,只见桓齮威猛依旧,却是整个人精神抖擞,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桓将军,精神头不错嘛,怎么回事?”秦异人有些讶异。
    “公子,你这还不知道?他呀,回到府里就滚到榻上去了。”蒙骜别有深意的瞄了一眼桓齮。
    桓齮脸色一红,瞪了一眼蒙骜,脸上有些挂不住,斥道:“看你还敢乱说?我不撕烂你的嘴。”
    “撕烂我的嘴?来吧,看谁撕谁的。”蒙骜丝毫不惧。
    桓齮是天下少有的猛士,是一员猛将,不过,蒙骜也不差,两人较量过无数回,却是谁也奈何不得谁。桓齮眉头一挑,沉声道:“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还不一样?躲到榻上,都不出门了。要不是今儿是大朝会,你还不知道下地呢。”
    蒙骜脸一红,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都是正常的男人,征战归来,不去找自己的夫人亲热亲热,那能成吗?
    秦异人和蔡泽大是好笑,两人相互一望,对方的另类笑容尽入眼底。
    秦异人万万没有想到,蒙骜和桓齮两人竟然会在这事上相互揭底,掐起来。这种事儿,很难遇到,秦异人才没有阻止的打算,想瞧热闹。
    然而,他的热闹注定瞧不成了,因为一个人来了。
    “哼!”一声冷哼响起,如同炸雷一般,震人耳膜。
    “好威猛。”秦异人心头一跳,寻声望去,只见一个精壮的大汉,如同铁塔一般,大步而来,脸上冷冰冰的,如同万载玄冰似的。
    此人头大如斗,一双铜铃似的巨睛镶嵌在眼眶里,奕奕生辉,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般炽烈。
    他并没有刻意而为,却是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让人心悸魄动!
    蒙骜和桓齮两人一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忙迎了上去。
    “武安君!”蔡泽惊呼一声。
    “白起!”秦异人好一阵讶异,一双眼睛在白起身上打溜来打溜去。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冬日大朝会(下)
    对于秦异人来说,白起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神人,号称战神,就是在两千年后的现代社会,白起仍是拥有大量的粉丝。
    尽管他长平杀降让人很不喜,被后人谩骂,把吃豆腐脑叫做吃“白起脑”,然而,其过人的军事才华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人称道。
    王翦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主将,很多人不知道有这号人物,却一定知道白起,由此可见白起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来到战国时代,秦异人更是时时刻刻都能听到有关白起的事迹。他在邯郸之时,赵人骂白起成风,骂他是刽子手,是屠夫,是恶魔……凡是骂人的言词一咕脑儿的全用到他身上了。那时节,秦异人就在想,白起是什么样儿呢?他是不是很凶?
    终于见到白起其人了,只见白起很是威武、英挺,与赵人骂的屠夫、刽子手不沾边。
    “真豪杰!”白起一身的英气,让人心折,秦异人打从心眼里赞赏。
    “你们两个如此说事,成何体统?”白起冰冷着一张脸,沉声喝斥,一双铜铃般的巨睛在两人身上瞄着,如同利剑似的,让人心悸。
    “武安君,我们错了,请治罪。”蒙骜和桓齮这两个适才如同斗鸡似的,眼下却是耷拉着脑袋,蔫掉了。
    这可是两员猛将,名动天下,山东之地谈之色变的人物,在白起面前要多乖有多乖巧,低眉顺眼,不敢有一点儿强项。要不是秦异人亲眼见到,打死他也不会相信。
    “人的名,树的影!白起威名太盛,不仅山东之地惧他,就是蒙骜和桓齮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士也是怕得要命。”秦异人大是感慨:“大丈夫能活到这种程度,死又何惧?”
    “武安君真豪杰!”与此同时,蔡泽也在赞叹,一脸的钦佩之色。
    “罢了。你们虽有失体统,毕竟不在军营,这事就算了。若敢再犯,我饶你们不得。”白起把目光从二人身上收回,沉声道。
    “谢武安君!谢武安君!”蒙骜和桓齮如蒙大赦,头颅点得跟啄米的小鸡有得一比了,长吁一口气,横过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以二人的胆识,他们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会如此紧张。可是,面对白起,还真的不得不惧,说来也怪,或许这就是一物降一物吧。
    “白起见过公子。”就在二人紧张之际,只见白起快步上前,冲秦异人深深一躬,身子躬成了九十度。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那些官员之口。
    这些官员原本抓紧一切时间在处理政务,连秦异人到来都没有搭理,白起到来时,他们这才放下手中的政务,打量起白起。
    这都是白起威名太盛,赫赫凶名在外,谁能不侧目?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白起这个头号“屠夫”、“刽子手”、“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竟然向秦异人见礼,还是如此的恭敬,要他们不震惊都不成。
    瞧他们那模样儿,个个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仿佛太阳从西边升起似的。
    白起的名头太响了,山东之地是谈之色变,他给谁恭敬见礼过?你没看见,即使如蒙骜和桓齮这样的猛将见到他要多乖有多乖,白起竟然冲秦异人见礼,他们能不惊讶吗?
    同时,这些官员眼里尽是艳慕之色,恨不得与秦异人换换。要知道,白起威名在外,要是能得白起如此恭敬见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