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第一盗 >

第238章

大宋第一盗-第238章

小说: 大宋第一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哨囤积了不少石块,这几日和宋军鏖战,石块的消耗量很大,却不代表没有。百余名契丹兵同心协力,把一块块石块推了下去,那些最小也有面盘大小的石块,一路磕磕碰碰,发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飞快的朝山下滚去。
    耶律学古亲自抓起号角,呜呜呜呜,苍凉的号角声压过喧嚣的吵闹,传遍了整个得胜口。哪怕是还在流泪咳嗽的契丹官兵,听见这号角声,也马上肃然。他们第一时间抓起自己的武器,忍着带着辛辣味的浓烟,火速朝前哨聚集。
    那是进攻的号角,只要吹响,契丹兵就要不顾一切冲锋上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哪怕前方有死无生,也要冲锋到底。
    翻滚而下的石块并未打乱宋军的部属。潘惟吉冷声喝道:抢山。
    无数宋军就像出闸的猛虎朝着山顶猛扑上去,他们在夜风中等候了半天,就是为了这一仗。得胜口上,耶律学古身先士卒,挥舞着战刀领着那些已经不堪忍受的契丹兵,疯狂的从山顶冲了下来。宋军就像逆流而上的洪水,猛烈的和契丹人撞击在一起,顷刻间,凄凉的月光下,刀光血影,战成一团。
    潘惟吉心头的兴奋越来越抑制不住,连续攻山这么多天,一点成效都没有,终于被自己想出这个绝世好点子来。也多亏了是现在的夏秋之交,要是再过过,变成北风了。那浓烟无论如何也吹不上去了。天时,实在是太重要了。
    耶律学古愤怒的狂吼着,带着手下的契丹士卒左冲右突,混战中迎面撞上了正暗自得意的潘惟吉。
    纳命来。耶律学古大喝一声,战刀当头劈下。
    潘惟吉奋力一挡,手臂酸麻,耶律学古的刀势不减,继续奔着潘惟吉的面门砍下。
    潘惟吉大吃一惊,顾不得什么形象,就地一翻,堪堪躲过这一击。耶律学古正待上前追杀,几名宋军官兵抖动着白蜡杆子顶了上来,将耶律学古迫开几步。
    潘惟吉翻身跃起,随手从官兵手中夺了一支白蜡杆子,迎风一抖,冲着耶律学古的面门就丢了过去。耶律学古长刀一挥,将白蜡杆子格开。
    潘惟吉揉身扑上,他潘家还是自有家传武艺的。潘惟吉虽然不是五郎的对手,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功夫就很差。放眼整个军中,能够和五郎单打独斗的,也没有几个人。
    两人转眼之间重新激战在一起,潘惟吉觑的清楚,手中白蜡杆子绕个半弧,弹在耶律学古的胸口。可怜耶律学古本来就熏了半天,嗓子眼里火辣辣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居然被潘惟吉弹中,仰天倒。
    几名宋军急忙抢上,乱枪攒动,将耶律学古刺了个对穿。
    潘惟吉猛然扑上,抓过耶律学古的战刀,一刀将耶律学古脑袋砍下,用长枪高高挑了起来,厉声喝道:耶律学古已死,尔等还不投降?
   
第十二章 打虎将军


    漫长的车马队伍掀起遮天蔽日的尘土,让整个燕赵大地都似乎笼罩在无边的昏暗之中。连日的跋涉之后,官兵的盔甲上看起来也蒙上了厚厚的尘土。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满是疲倦的神色。但是即将到来的大战,还是让这些官兵鼓起了全身的力气,尽力赶向幽州。
    不得不说,谢慕华在战前做的动员十分有效,这一仗或许就是契丹和大宋之间的分水岭。想要保证中原大地的长治久安,想要把两国的战略主动权拿在自己的手中。幽州就必须要攻克。想象一下,燕赵大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有地利的优势和主动出击的便利。以后看契丹不顺眼就噼里啪啦的打过去。最让人心动的就是重新占据北方马场。一支庞大而又锋锐的骑兵,在这个年代,是一支军队最强大的基础。
    谢慕华坐在马车里依然觉得有些疲劳,身上的骨头好像已经被颠得散架了似的。现在可没有什么橡胶轮胎和平整顺直的高速公路。木头做的轮子,在土路上,颠簸的让人难以忍受。要不是车里垫了厚厚的垫子,谢慕华只怕自己都要被颠的发疯。
    好容易到了幽州外围,李继隆和潘美双双前来迎接。谢慕华扶着车辕,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杨刚正比他还惨,几乎是抓着车头,自己用力跳下来的。潘美和李继隆走上前来,抱拳道:谢相公一路前来辛苦了。
    谢慕华不在意的说道:我有什么辛苦的。总比不得前方辛苦。最近战况怎么样了?
    潘美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是我们大宋洪福齐天,犬子潘惟吉率军攻打得胜口,已经攻克关隘。不过,他攻下得胜口,却不愿意驻扎在那里,一个劲的要回来参加攻打幽州的大战。李继隆节度使便另派了李汉琼将军在得胜口,领一万精兵驻守。
    很好。谢慕华一来就听到个好消息,不禁喜形于色:将潘惟吉的功劳记下,这一仗完了之后,给他论功行赏。得胜口那里,都安排妥当了吗?
    李继隆笑道:都准备好了,造兵工署之前连夜赶制的数千枚土雷,已经被李汉琼的部下埋了下去。虽然是简陋了一些,不过要是契丹人胆敢从北面攻打得胜口的话,嘿嘿,那他们可就真的有死无生了。
    斜轸用兵神出鬼没,得胜口一丢,幽州和北方的联络就要被切断。以耶律斜轸的本事,他不会坐视得胜口在我们手中。李汉琼那里的压力会很大。谢慕华思索着说道。
    潘美沉吟道:的确如此,所以李继隆节度使一直亲自领军压迫斜轸,迫使斜轸不能分兵攻打得胜口。此外,在外围,我们兵分数路,切断外围和幽州的地道。不过,相公没有到来的时候,咱们还没有开始围城。
    围不围都是一样的。谢慕华遥望着远方巍峨的幽州城:当年太宗皇帝二十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幽州也没攻克。咱们要做的,就是打开幽州就行了。
    哦潘美欲言又止,赵光义当年二十万大军没有攻克幽州,是每一个参与过幽州之战的将领心中永远的痛。想想当年的阵容,统军大将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人才。二十万精锐南征北战,是赵匡胤造的无敌雄师,连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北汉,也无法抵抗这二十万精锐的猛烈进攻。可是,赵光义一手把这支无敌猛师葬送在幽州。也许,只要一天,只差那么一天,幽州之战的历史就会完全改写。可是时光无法倒流,一切不会再现。
    如今的宋军,论起兵员的素质和战斗经验,和当初那支强大的宋军不可以同日而语,差距是绝对存在的。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那批将领已经垂垂老矣,新生代的将领无论是杨家的几个儿子还是谢慕华掘出来的人才,在名头上暂时还无法和潘美、曹彬等人抗衡。唯一的变数,只怕就在谢慕华的身上了。
    这位当年的先锋军监军,已经成为大宋实际意义上的主宰,他造出来的新式军队是不是可以在这次幽州之战发挥威力。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年轻将领是不是能够对敌辽国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都将要在这一战显示出成果。至少有一点是已经证明的,从大同为基地,沿桑干河东进,封闭燕山,断绝辽军支援路线,把幽燕地区彻底变成孤城。这条路,是绝对行得通的。
    走吧,我们去看看耶律斜轸去。谢慕华缓缓的说道。
    斜轸依然驻守在沙河一线和宋军对峙,遮天蔽日的战旗,连绵不绝的营寨,不绝于耳的马嘶五六万辽军阵容庞大,营帐之前,鹿砦、拒马枪、壕沟连片成野。
    宋军缓缓出动了一部军队,数千名官兵小心谨慎的护着谢慕华亲临敌前。斜轸接到部下的禀告,随手将正在翻看的兵书丢在一边,淡淡的笑道:既然谢慕华已经来了,大家出来见个面也好。列阵,备马。
    契丹人阵中的号角声呜呜吹起,三千名重甲骑兵翻身上马,战马踏动整齐的步伐,森然从军营中走出。耶律斜轸身披厚甲,居于阵前。一面代表着南院大王的红色大旗,被掌旗官耸立在他的身后。耶律斜轸手提缰绳,两腿一夹,马儿滴溜溜的打了个喷儿,撒开四蹄,朝前跑了数十丈,远远的看着宋军的动态。
    谢慕华的战旗高高挑起,身边大小数十员战将护卫在身边。谢慕华问道:潘太师,斜轸在沙河这里,你有什么看法?
    耶律斜轸是个硬骨头,不好啃。潘美坐在马背上,多年来的征战,让这位老将练就了一身好骑术,腰杆依然挺得直直的。潘美遥望着对面的辽军说道:沙河和幽州相互呼应。这次韩德让依然镇守幽州,不过他已经不是当初第一次幽州之战时候的初哥了。有了经验,并且有精锐的数万军队驻守,幽州城池坚固,粮草充足。韩德让有绝对的信心把幽州守下去。而耶律斜轸和他形成掎角之势,互相援助。虽然说沙河这里的地形并非险要。可契丹人擅长的就是平原冲锋。耶律斜轸的六万大军,一旦动作起来,很难阻挡的住。短时间之内,依靠常规的战术,根本无法把耶律斜轸消灭。
    谢慕华点了点头:石守信已经去西北了,我要把西北的兵权和雁门关兵权合二为一,统一交给杨老将军带领。他跟休哥战斗许久,并不吃亏。只要有足够的兵力,我相信杨老将军可以占据优势,将休哥压迫回来。唯一担心的就是
    谢慕华收了口没有继续说下去。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而且现在是古代,不是后世,打个电话就能知道前方的动态。既然相信自己的岳父,就要把权力全部交给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杨继业怎么说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人称杨无敌,就算耶律休哥是大辽国不世出的战神,杨继业也不是太吃亏。
    听说你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李继宣?谢慕华笑着朝李继隆问道。
    李继隆抱拳答道:正是,李继宣勇猛顽强,绝对是大将之才。
    哦?我听说,他有个绰号叫李打虎。这绰号是怎么来的?谢慕华问道。
    李继隆迟疑了一下,朝身后将领招了招手,朗声叫道:李打虎,谢相公问你呢。还是你自己来说比较合适。
    李继宣策马走到谢慕华的面前,这果然是一条好汉子,身高马大,勇武不凡。在谢慕华的面前,李继宣忽然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这位看起来有些斯文瘦弱的少保大人,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却自然而然的有种上位者的威严。李继宣说话的声音便小了一些,仔细的说道:俺是开封人,原名也叫李继隆。这名字是跟节度使大人重了。十七岁的时候,陕州老虎为害一方,俺那时候充任禁军,奉命前往陕州打华南虎,最后杀了二十多只老虎,并活捉二只老虎、一头豹子献给太祖皇帝。于是,太祖皇帝就叫俺李打虎。
    到了太宗皇帝即位,因为我要来河北上任,太宗皇帝特意给赐名叫李继宣。官封定州路走马承受,专门监察本路将帅、边防信息等。李继宣说到自己的威风故事,神采飞扬。
    谢慕华笑问道:好,你一个人杀了二十多头老虎,的确不凡。是怎么杀的?
    末将射箭还算不错,一大半都是射杀的,遇到小虎,就自己拿了朴刀斧头,上去一顿砍杀就是了。活捉的有些麻烦,那是骑在背上,把老虎打晕了,才给抓住的。李继宣自豪的说道。
    好!谢慕华一指对面的三千辽军:李继宣,打虎将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就在对面。我想让他看看大宋的军威。你敢不敢去冲杀一阵?
    众将心中一震,谢慕华果然是个急性子,才来到幽州,二话不说就是要开打了?
   
第十三章 突击


    要是不敢去的话,那还叫什么李打虎?李继宣高声叫道:末将哪里都敢去。
    谢慕华看着远方的辽军,缓缓的解释道:大军抵达幽州以来,并未和辽军发生大规模作战,这样的情况也是斜轸希望看到的。给他的时间越多,他就可以从上京中京等地,纠集更多契丹军队前来支援。而潘惟吉就算攻下了得胜口,也要面对接二连三的敌人进攻。所以,我不打算给斜轸太多时间。
    李继隆点头道:相公说的有理。之前大规模接战,只是潘小将军和耶律学古之间鏖战几场。最后以我们宋军胜利而告终。斜轸听说相公到此,十有要派军出来搦战,以小规模战斗的胜利来鼓舞士气,继续坚守下去。他亲自带领三千铁甲出来,只怕就是这个意思吧?
    谢慕华笑道:是啊。他打的如意算盘,我也不能叫他打的太响。
    他用马鞭指着远处辽军阵中正在挥舞着旗号,不断从阵前飞驰而过的一员将领说道:打虎将军,那个契丹人正在指挥契丹铁甲军布阵。看他服色,想必是南院品级不低的将军。我给你三百人。杀死他。如果失败了,你就自己提了脑袋回来见我。怎么样,三百人够不够?要是不够,现在跟我说。
    够了。李继宣傲然叫道:必不辱命。
    去吧。李继隆多叮嘱了一声:小心点。
    李继宣回到阵中点齐三百兵马,清一色的骑兵,清一色的长矛铁盾,清一色的长短齐头铠。三百骑兵没有打着旗号,没有捶响战鼓,只是踏动着轻缓的马蹄,从后阵之中稳健而又坚定的走了出来。
    李继宣出人意料的没有列在阵前,三百骑兵忽然呐喊一声,马鞭齐齐扬起,双腿用力一夹,尖锐的马刺,刺入战马腹中。吃痛的战马狂嘶一声,奋起四蹄,飞也似的朝对面的契丹阵中冲去。
    看到宋军如此狂野的飞扑上来,契丹人顿时大声鼓噪起来,纷纷取出弓弩,弯弓搭箭。为首的那名将领,冷冷的看着飞扑而来的宋军,计算着射程,准备随时下达放箭的命令。宋军如一道洪流般飞快的掠过两军中的苍茫大地,契丹人却是稳如泰山,数百张弓箭张开,等待着宋军的到来。
    快要到了辽军阵前的时候,三百骑兵忽然左右一分,平平从契丹阵前掠过。契丹士卒还没看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从中间忽然一骑飞出,手握强弓,翻出利箭。当真是弓开如满月,箭去如流星。一箭如电光飞出,正中那名辽将的胸口。那人哼也没哼一声,倒头栽倒在马下。
    谢慕华笑道:李继宣还真厉害,马弓也可以挽两石,一般人能在马上拉开八斗就算不错了。李打虎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
    现在击杀辽将,契丹人阵势必然混乱,不如派遣大将,带领部属冲杀一番。斩获想必应该不小。李继隆身边一员河北大将献策道。
    他一句话说完,却看几位大人物都是含笑不语,正诧异间。李继隆拍了拍他的肩膀,淡淡的说道:不要着急,相公的意思是,既然已经一箭射杀了对方将领。契丹人只怕是按捺不住心头这把火,他们要是追着李打虎一路来袭的话。那就正中了相公的计策。咱们大宋最厉害的是什么?不是骑兵,也不是步卒。而是弓弩。看看你身后有多少挽强弓、踏硬弩的精兵。契丹人要是真的敢冲杀过来。三千铁甲,几个齐射就给他们全包了饺子。阵前一百步到三百步之间,管叫契丹人有死无生。
    那名将领恍然大悟,抱拳道:属下多嘴,还请谢相公,诸位将军原谅。
    谢慕华笑道:这没什么,就看契丹人是不是中计了。
    李继宣一箭射杀契丹将领,二话不说就掉转马头,策马朝阵中跑去。契丹人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一个不留神,居然被宋将用强弓射杀本方大将。三百骑兵就要这么大摇大摆的跑回去,哪里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一阵鼓噪之下,数十骑已经飞奔而出。而在这数十人的带动下,数以百计的骑兵催动战马,疯狂的追了出去。
    马上吹号。耶律斜轸冷冷的看着那些已经狂奔出去的士卒,厉声叫道。
    要进攻?部将小心翼翼的问道。
    耶律斜轸摇了摇头:收兵。一个都不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